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

在樞密院瞭解了一下前線戰事,衛朔又匆匆返回政事堂處理政務。

誰知他剛坐下還沒喘口氣,便見秘書監主事郭誦匆匆進來稱吏部尚書陽協求見。

待陽協進來,衛朔緩緩問道:“陽卿求見,想必是跟科舉有關了?”

陽協忙回道:“大王睿智,秋闈將至,有關最後之策論題仍未定下,不知大王……”

啊呀!衛朔滿臉懊惱之色道:“瞧瞧寡人記性,這些日子光顧着賑災、治蝗,竟把出題一事給忘了。其實我早已選好了策論之題目,奈何政事繁忙,竟忘了送至吏部。”

“策論考題爲‘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怎麼樣?這題目不難吧?”

陽協接過考題一看,略一沉吟道:“大王所出之題,爲衆所皆知之經義,出自荀子的《性惡》篇,只要是認真研讀儒家典籍者就沒有不知道的。不過,也正是因爲題目簡單,纔不容易答出新穎來。”

衛朔聞言點了點頭,他出這道題的確不難,用現代話來講,說的是德治與法治的關係。

其實有關德治與法治的爭論,自春秋以來就有人思考了,並非現代人原創。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意思是說,若是使用刑法來約束百姓,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這是孔聖人一直堅持‘德主刑輔’思想的集中體現,後來荀子在孔子論述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法家思想,提出了“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出自《成相》)之‘隆禮重法’的治國思想。

而這恰恰是衛朔一直堅持推崇的治國理念,並且得到了燕國上下支持。

但是這一思想與孔孟宣揚的德治理念相違背,衛朔出此題目,恐怕會引起不小風波來。

果然只見陽協面帶憂慮道:“主公,不過此題一出,恐怕又要惹一部分人不滿了!”

“我既然敢出此題目,就不怕惹事非。”衛朔頗爲自信道。

雖然衛朔表現地信心十足,但陽協卻憂心忡忡,擔心此題會被部分頑固儒生詬病。或許人家不敢拿威名赫赫的燕王殿下如何,反倒是他這個科考主持者將不得不承受外界非議。

衛朔笑着安慰道:“孔聖所言之‘道之以政,道之以德!’皆爲籠統之言。人性有善惡,豈能區區以政、以德便能使之‘道’?”

“須知此時非上古之時,民風亦非上古之風。信而好古,不可取也!爲君治政者,當不信德,不全爲政,唯有政德相輔,方能督促百姓向善向德!”

“當然了,我並非全盤否定了孔聖德治,只是將法治提高到稍微重要一點的地位罷了。其實真正有不滿的只有少數舊派儒家子弟以及部分世家大族,相反大多數燕國士子早已是‘隆禮重法’思想的追隨者。”

衛朔來自於現代,對法治與德治的認識要比其他人更深刻一點。在他看來,法治是根本,但德治也不容忽視。

但凡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一個強大興盛的王朝,無不是法制齊全、道德完備者。只要出現禮崩樂壞、道德淪喪、律法被踐踏之現象,那說明此王朝已病入膏肓,就差被人推翻了。

曾經爲了不過分刺激堅持德治儒生的神經,衛朔幻想着德法並舉,但很快他就知道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法治與德治必須有一個側重點,不然會帶來很多麻煩。

尤其在審判案件的時候,不同的治國思想肯定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比如當一個貧窮出身的大孝子爲救病重父母而搶劫殺人時,如果堅持德治,那麼這個犯人有很大的可能被免除死刑;然而若是由推崇法治者來審判,他纔不會關心你是不是孝子,只會依法判處其死刑。

其實法制和道德,完全是兩碼事。法制是強行制約,以國家強有力的武力保證實施;而道德,則要靠教育。

衛朔出這道題的重點,在於考察近年來燕國法治教育成果,看看依法治國的理念有沒有深入人心。

另外他也很想知道,那些前來科考的世家子弟們,到底有多少人是對燕國政策深入瞭解的。

“除了考察士子對德治與法治的認識外,我還出了一道與新政有關的題目,準備讓士子發表對新政的看法。”

陽協突然面色微變道:“大王,您出這道題,不怕那些對新政心懷怨恨的世家子弟藉機發泄不滿嗎?”

衛朔擺擺手不以爲意道:“如果真有人對新政鍼砭時弊,那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燕國推行新政已十多年,其中到底有何弊端,你我都身處高層,看不清最底層的情況。若能有士子指出新政弊端,我定然會虛心接受。”

“至於某些無理謾罵者,我等大可置之不理,若實在是不像話,罷黜對方錄取資格就是。我想絕大多數士子是不會拿自己前途開玩笑的,現在我反而會擔心考卷上出現一大片歌功頌德,曲意逢迎的文章。”

“大王所言,雖極是有理,只是天下士子何其多,萬一有人刻意詆譭新政,豈不是……”

“新政固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事實勝於雄辯,之所以會有今天的燕國,不正有賴新政推行?區區詆譭何足掛齒?”

……

隨着科考時間日益臨近,聚集在洛陽城內的士子也越來越多。原本洛陽只有不到三十萬常住人口,但眼下加上流動人口,洛陽總人口已超過四十萬人。雖然還遠遠比不上漢時多達百萬的人口,但已隱隱了盛世景象。

伴隨着士子不斷涌入,造成洛陽城內供需失衡,尤以房租價格跟着暴漲。有錢的世家子弟自然不會在乎一貫兩貫,可對那些出身貧寒的士子而言,有時十文二十文都會讓人爲難。

權翼來自於秦州略陽,因路途遙遠,當他趕到洛陽時,已臨近科考。此時各地房屋早已住滿了士子,尤其是地理位置好且條件不錯的客棧,根本沒有一間多餘。

他一路打聽,已接連詢問了好幾家客棧,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子良,還沒找到合適的住處嗎?要我說不如找個條件差點兒的房子得了!”

權翼沒好氣地瞥了一眼老鄉呂婆樓道:“科考事關個人前途,哪能疏忽大意?若最後因休息不好而名落孫山,豈不要後悔終身?”

呂婆樓搖搖頭不瞭解權翼的想法,沒辦法誰讓權翼出身略陽豪門權氏,而他只是個歸化氐族人,家裡條件遠遠比不上從小錦衣玉食的權翼。

就在權翼左右爲難時,突然旁邊一衣服華麗的士子偏頭看了一眼權翼道:“這位小郎君是在找住的地方嗎?若不嫌棄的話,我那裡還有一間空房,不知你是否感興趣?”

謝奕看着權翼滿臉警惕之色,遂苦笑道:“看來是在下唐突了,其實我也是參加科考的士子,只是看二位找房辛苦,纔多說了一句。若有冒犯之意,請二位郎君勿怪!”

聽了謝奕解釋,權翼方放下心中戒備,他灑然一笑道:“如此就多謝兄臺了,不知兄臺高姓大名?小弟來自略陽,姓權名翼,旁邊這位乃我同窗,叫呂婆樓。”

“原來是略陽權氏子弟,久仰久仰,在下謝奕字無奕,乃陳郡人。”(。)

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447章 天子賜婚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503章 過年第576章 曹家的尷尬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528章 新長安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7章 美好前景!第198章 入主薊城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122 章 遼東對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90章 初見蘇峻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52章 祖逖衛朔初相見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212章 大破烏丸第53章 商議退敵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454章 威逼張賓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475章 國葬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22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68章 離間敵人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53章 商議退敵第231章 錢莊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178章 司馬嫣在遼東第383章 秦州聯盟第54章 誘敵深入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294章 高調入長安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70章 均田令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38章 赴約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52章 祖逖衛朔初相見第89章 喜相聚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647章 進駐高昌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165章 遠航南洋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231章 錢莊第342章 蒲津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