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大案要案

隨着監察署對裴灌一案展開深入調查,圍繞着倉庫物資被倒賣的貪腐案漸漸浮出水面,其涉及金額之大,讓內閣上下聞之而震撼。

經初步統計,在短短三年內,被裴灌等人揮霍掉的資金高達百十萬貫,有超過近三成的物資被他倒黴給不法商販。

涉案人員更是多達十幾名,衆人以裴灌爲核心,結成一個密不透風的貪腐大網。

太寧元年,六月,負責案件的調查的御史正式向巡檢總署申請抓捕涉案人員。

至此,這起震驚天下的貪腐大案開始曝光於世人面前。

原本有不少官員上書內閣,要求此案不對外公佈,以免引起‘民心動盪’,然而燕王衛朔卻不好不猶豫給予拒絕,指示各地報館必須對案件進行全方位報道,尤其要對涉案人員家世來歷公之於衆。

衛朔此舉旨在警告後來人,官員因貪腐被抓,不但有可能丟官罷職、受牢獄之災,還將讓家族蒙羞。在這個重視名聲的年代,一旦家族名聲臭了,很有可能讓家族一蹶不振。

果然在報館剛剛揭露出涉案人員的家世,幾個家族長輩立即站出來對外宣佈將一干案犯逐出家門。他們不表態不行啊,在各地報館鋪天蓋般宣傳下,全族被人戳着脊樑骨罵,不少痛恨貪官污吏的百姓甚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往犯案家族門口潑糞。

燕國各級官吏看到裴灌等人如此淒涼下場,感到腦後涼風乍起,不由再三暗自警醒。

裴灌一案一經報館曝光,便引來巨大關注。除了這是衛朔起兵遼東以來涉及金額最大的一個貪腐大案外,其中涉案人員出身當今燕國第一豪門——河東裴氏,亦是外界密切關注的重要原因。

部分心懷惡意的人難免會將裴灌與裴穎兒、裴嶷兩個裴氏領軍人物聯繫在一起,尤其對江東世家而言,這是個難得抹黑裴穎兒甚至衛朔的機會。

不得不說裴家爲了保住裴穎兒聲譽下了很大本錢,就算鬧到裴嶷辭去首輔之位,也不可能讓裴穎兒爲此案背黑鍋。

在裴家諸位長輩看來,十個裴嶷加起來也不如一個王妃地位重要。

很快這股試圖抹黑裴穎兒的陰風,在剛剛露頭之後就被裴家聯合衛朔以無可匹敵的姿態給鎮壓了。

當然了,衛朔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爲了洗清王妃裴穎兒身上的嫌疑,他指示報館將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全都公之於衆。雖說這樣還不能完全堵住悠悠衆口,但卻能最大程度減少紛爭。

六月中旬,監察總署已掌握裴灌等人貪腐的全部證據,並查清其犯罪過程,很快就將裴灌等案犯移交大理寺審判。

由於證據確鑿,案犯裴灌、武藝等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大理寺只用了不到五日時間便宣佈了審判結果。

六月十七,大理寺就裴灌貪腐一案判決如下:裴灌、武藝等一干主犯,數罪歸一,判大辟,斬首棄市,其餘從犯數十人一律發配陰山長城服勞役十年。

最後,更有上百官吏被判連坐瀆職,受刑不一。

最終判決結果一經公佈,各地百姓自是叫好聲響成一片,大部分正值官員亦是對判決持讚揚態度。但仍有少部分官員對判決頗有微詞,打着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名號,紛紛表示量刑過重。

這日,裴嶷、高瞻、溫嶠、莫含、邵續、王琰等內閣大學士們,聚集在政事堂內商議軍政要事,首輔裴嶷卻先站起身來就裴灌一案向燕王衛朔做出檢討。

衛朔擺擺手語氣平和道:“文冀不用過於自責,這事與你毫不相干,真要說起來與裴家也沒多大關係,只是湊巧裴灌出身裴家,又假借了裴家之名罷了。”

“再者貪官惡吏哪朝哪代沒有?出了問題大家勇於面對就是,燕國走到今天這一步靠的就是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

“我早說過,吏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說實話燕國出現貪官污吏,我並不擔心,唯一擔心的則是怎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揭露貪官污吏的罪行?”

“就拿裴灌一案來說,裴灌貪污達三年之久,中間不知躲過了多少次巡查御史、奏事掾屬調查,可見我們在官員監督上還存在有極大漏洞。”

“案件不是審判過罪犯就沒事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

“內閣要好好議議,爭取拿出一個條陳來,要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力度。”

聽到這裡內閣大學士們紛紛若有所思,自衛朔稱藩建國之後,推行了一套與魏晉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在新的體制中,讓各級官吏印象最深者,非是嚴密的監察制度不可。

曾經有不少官員下屬到裴嶷等人面前訴苦,說滿天下只有燕王的官不好當。

像一部分只懂混世熬資歷者,根本在燕國混不下去。因爲燕國每三年都會有一次‘京察’,只要是政績沒有顯著進步者,必將被列爲下等。

而凡被列爲下等者,不但升職無望,還有可能被勒令退休,因爲在遼東沒有終身制。

除了嚴格的官員大考——京察外,還有自成一系的監察署御史對各級官吏虎視眈眈。

稍有過錯就有可能被御史盯上,一經查實,丟官去職都是小事,鬧大了估計連命都得搭進去。

很多人都說給燕王殿下當官,就好想後背有人拿刀逼着一樣,你不奮力前行都不行。

原本衆人以爲官員頭上的‘緊箍咒’夠多啦,卻沒想到眼下衛朔仍要加大對官員的監察力度,看來一衆官員的苦日子怕是遠未到頭。

“諾!臣等回去後將好好商議,等有了結果再向大王稟報。”

“嗯,具體如何去彌補漏洞,這是你們內閣該考慮的事,我不會去幹涉。”

自從內閣成立後,日常軍政要務基本上全由內閣處理,而衛朔很少干涉內閣運轉。

衛朔希望通過此舉提升內閣的威望,至少讓內閣能夠獨立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

在內閣會議結束前,衛朔又殺氣騰騰地表示:“我知道外界有不少人在指責燕國審案過程中殺戮過重,但是我卻要用這些貪官污吏的血警告各地官員,我們絕不會姑息任何貪官惡吏,有多少就殺多少!”

“我們給各級官吏提供了優厚待遇,讓他們享受了人前榮耀,就必須按照燕國的規矩來做事,只要有人敢伸手,我必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

過了一會兒,衛朔又用略微和緩的語氣道:“我知道諸位都是守正嚴明之人,因此我並不擔心爾等會因私而廢公。而天下官吏大多爲貪財好權之輩,根本不會像諸位先生一樣遵紀守法,所以我纔會設立了嚴格的監察制度。”

……

從政事堂出來後,衛朔便回到了王府後院看望裴穎兒。原來受裴灌一案影響,最近裴穎兒心情有些低落。

當衛朔來到裴穎兒房間時,正好看到臨海長公主司馬嫣陪着她閒聊,而兩女看到衛朔進來忙起身相迎。

“兩位夫人不用多禮,穎兒心情好些了嗎?”衛朔關心地看着裴穎兒。

“妾身沒事了,有勞夫君關懷。”

“誒,夫人客氣了,嫣兒你沒事多來陪陪王妃,實在不行你們還可以出去遊玩,省得一個人沒事瞎琢磨。”

“夫君這建議不錯,眼下正值鳥語花香,最適合帶着孩子們外出遊玩。”司馬嫣興奮道。

“這不好吧?畢竟案件剛剛審結……”

“有什麼不好的?就這麼定了,我這就讓管家去安排。”(。)

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413章 兵臨城下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80章 招募船工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326章 討胡檄文!第83章 清河公主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612章 再戰漠北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600章 陳郡謝氏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49章 野心家們都跳了出來!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88章 蘇峻的打算第488章 劍拔弩張的江左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459章 拓跋鬱律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646章 西征之前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93章 僥倖過關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10章 練兵不易!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397章 新年初定計第37章 偶遇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48章 欲徵南洋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94章 奇怪的劉總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24章 長矛初顯威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77章 石勒崛起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36章 劉隗的招攬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554章 羯胡中計第408章 榆眉會戰之前鋒戰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475章 國葬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92章 終至臨淄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341章 整合軍隊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660章 前哨戰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237章 終遇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