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南北碰撞

永昌元年七月,晉大司馬衛朔在襄國臨時行營下達了對南方胡虜最後一戰的命令。

隨後遼東軍共分成三路大軍,正式開始南征淮南、淮北。至於藉口只有一個,自然是退守淮南的羯胡餘孽。

遼東的檄文寫得十分華麗,大司馬對外宣稱要徹底消滅羯胡餘孽,防止其死灰復燃,再次作亂天下。

“……諸王無道,爲爭權奪利征戰不休,導致天下崩亂,民不聊生,胡虜趁機作亂,爲禍天下,尤以羯胡爲最,朔不忍看百姓再受胡虜之患,誓要掃滅一切胡虜……”

原本衛朔是不在乎什麼藉口,但裴嶷、高瞻、溫嶠、莫含等人都講究出師有名,尤其還是跟佔據大義的朝廷對抗,大義名分顯得愈加重要。

其實走到今天這一步,天下還有誰看不出遼東有意取晉室而代之意?

說起來此次遼東因江左招撫夔安與朝廷爆發激烈衝突,是讓遼東上下感到極爲振奮的一件事。對於遼東臣民來說,這標誌着遼東脫離江東走向獨立的第一步,衆人皆是最早跟隨衛朔的從龍功臣,日後一旦衛朔開基建國,那麼各個都是開國之臣!

所以衛朔南征將令一下,遼東境內頓時一片歡騰,無數人都在歡呼遼東將一統天下,甚至有的報紙還公開露骨的請求大司馬登基稱帝。

不管遼東境內輿論如何叫囂,以衛朔爲首的高層卻暫時還沒有與江東決裂的打算,此次遣大軍南下,主要是爲了收復兗豫徐三州。

此次衛朔一共調動了近二十萬大軍,幾乎都參與過戰爭,全是沙場上老兵。

二十萬大軍,分成三路:西路軍交由毛寶統御,出司州直取豫州,最低目標是攻取淮河以北全部領土,與江東隔淮河對峙;中路軍由謝艾統御,自冀州渡黃河南下兗州,目標自然是收復整個兗州;至於東路軍則由孫緯統御,目標是收復徐州,將王敦勢力驅逐出徐州。

……

永昌元年七月,大司馬衛朔對外宣佈不接受朝廷對夔安的招撫,並遣大軍南下。

至此,遼東與江東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一時間淮河南北兩岸氣氛緊張,首當其衝者自然是鎮守彭城的夔安。

永昌元年徐州局勢與太興二年有些相像,進攻方由羯胡變成遼東,駐守彭城者則是被江東招撫的原羯胡大將夔安,在大後方淮南一線依然是江東兵在駐守。

唯一不同的是,夔安、蘇峻、祖約、郭默四人明面上都是大將軍王敦黨羽,一旦打起來肯定不會像上次那樣按兵不動。

遼東面臨的形勢比當年要複雜一點,但這並不能阻止遼東全取淮北。

在遼東軍大舉南下之際,江東上下對此反應不一。以王導、天子、司馬紹爲首的保皇派自然不希望與遼東鬧翻,但朝廷大權皆操於大將軍之手,只能眼睜睜看着王敦打着朝廷旗號與遼東對抗。

而大將軍王敦卻非常希望借眼前機會狠狠挫一挫遼東兵鋒,近年來遼東通過魚鹽鐵茶絲之利,實力得到飛速擴張,隱隱有鯨吞九州、統一天下之勢。

如今隨着石勒被擒,北地再也沒有任何勢力可阻擋衛朔成爲北方霸主,可一旦讓遼東全取北地,那王敦將徹底失去與衛朔抗衡的機會。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東軍,大將軍一邊指示夔安堅守彭城;另一邊則要求蘇峻、祖約、郭默三人抓緊時間整頓兵馬,做好隨時出援彭城的準備;最後則令江東水師北上淮河一線。

……

永昌元年七月,近二十萬遼東軍兵分三路,幾乎同時開始行動。夔安得知遼東軍大舉南下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守軍加強防禦,同時向祖約、蘇峻、郭默三人求援。

誰知祖約、蘇峻、郭默並不想跟遼東發生衝突,因爲遼東太強大了,絕非他們可敵。再者此次南北爆發衝突的核心是大司馬與大將軍之爭,其餘人等不過是配角。

而且三人並非是出於真心投靠王敦,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主要是近年來三人手底下都有不少嫡系兄弟死於戰亂,導致三人實力大減,這纔不得不投靠了王敦。

在祖、蘇、郭各懷鬼胎之際,遼東三路大軍已開始動手。中路大軍在謝艾統領下,渡過黃河後勢如破竹攻入兗州,一路橫掃各割據勢力,只數日功夫便收復濟北、泰山、東平等兗州東北郡縣。

而東路軍自青州起身,在夔安緊張兮兮全力調兵遣將佈置防禦彭城的時候,孫緯並沒有率軍直撲彭城,而是一路南下橫掃東莞、琅琊、東海數個郡國,迅速與徐州都督曹宏部匯合於東海國郯縣。

遼東軍沒有直接進攻彭城,讓夔安有點兒蒙圈,有些搞不清楚孫緯到底想要幹什麼。但當他看到遼東軍繼續南下攻向下邳國,夔安立即明白了孫緯意圖。即以遼東軍最擅長的大迂迴包抄戰術,試圖將夔安等羯胡餘孽包圍在彭城國。

看透遼東意圖之後,夔安再也不敢在彭城多待片刻,他不顧王敦下達的堅守命令,立即拋棄一切物資、步卒,只帶着數萬騎兵南逃。

夔安不顧一切南逃讓孫緯有些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組織起有效攔截,只能派出兩萬騎兵試圖攔住夔安南逃。

在下邳城附近,兩萬遼東騎兵和夔安帶領的羯胡騎兵撞在了一起,雙方隨即在下邳展開激戰。羯胡爲了活命爆發出強大戰力,將遼東騎兵佈置的防線衝擊的左支右拙,最後雖然遼東軍消滅了大部分羯胡騎兵,但仍然有近萬殘餘騎兵在夔安帶領下成功逃脫。

夔安突破遼東攔截之後,中途不敢停留,一路狂奔至淮河岸邊才停下腳步。隨後夔安在江東水師幫助下,近萬騎兵順利渡過淮河安全進入淮南之地。

看到夔安順利突出重圍,駐守淮南一線的蘇峻、祖約、郭默三人不由鬆了一口氣。這下他們再也不用派兵北上與遼東軍打仗,總算對大將軍王敦有了交代。

由於沒能完成殲滅夔安部的重任,孫緯氣得暴跳如雷,他將收復彭城國的重任託付給曹宏負責,而他本人則親率三萬步騎南下,大軍沿着泗水一路南下,直接殺到淮河北岸。

由於缺少水師相助,孫緯大軍一路追至淮河岸邊只得停主南下腳步。

望着河面上江東水師戰船,孫緯不由恨聲道:“哼!先讓你們嘚瑟一會兒,等日後我遼東水師上來,再好好跟你們算賬。”

孫緯率軍打到淮河岸邊之後,突然間又沿着淮河向西直奔豫州東部。

與此同時,負責經略豫州的毛寶已經收復了襄城、汝南、樑國、汝陰等豫州中、西部郡縣,兵峰直指淮河一線。

可以說在短短月餘時間內,遼東十幾萬大軍分三路攻略中原各地,一舉收復了淮河以北大片領土,消滅胡虜十幾萬人,只有夔安帶着不到一萬人逃到了淮南。

在遼東軍大軍南下期間,大將軍王敦藉助朝廷便利大肆指責遼東欺君罔上。尤其在遼東軍將夔安攆出彭城後,這種指責愈發甚囂塵上,同時有關遼東即將脫離晉室自立的謠傳愈發激烈起來。

南北首次碰撞雖然在軍事上只算是小戰一場,但是接踵而來的政治碰撞卻纔剛剛開始。

大將軍王敦似乎有意在逼遼東與朝廷走向對立,而遼東內部激進派同樣叫囂着要推大司馬衛朔上位。但是衛朔本人卻暫時沒有脫離江東的打算,而司馬睿同樣不希望失去遼東這個強大外援。(。)

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377章 江東的試探第315章 納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501章 高僧佛圖澄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605章 權錢交易第15章 琅琅書聲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566章 坑殺羯胡!第213章 女將顯威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134章 王敦之怒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8章 祖逖來了第58章 內憂外患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53章 商議退敵第309章 北宮純重出江湖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596章 新年王子到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528章 新長安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660章 前哨戰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645章 太寧二年第371章 古代馬六甲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453章 冬狩閱兵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335章 自取滅亡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70章 均田令第35章 徐州新軍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637章 返回洛陽第19章 海盜下帖子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424章 宋禕北上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278章 校閱出征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602章 治蝗之議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396章 宗室鼎沸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64章 彭城之殤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