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

太興元年,九月,一條震驚天下的消息傳遍四方。永嘉年間,江左世家曾派人到北地擄掠良民爲奴,連羊皇后、惠帝之女清河公主都差點兒遭了毒手,多虧遇到了大司馬衛朔才倖免於難。

頓時天下民意洶洶,江左世家受到外界一致責難!

原本就因土斷之策而焦頭爛額的江左世家,一時間聲勢大減,徹底落入下風,再也無法阻擋王敦。

雖然遼東在無意間幫助王敦在江左推行了土斷之策,加強了江左實力,但也加劇了江左內部矛盾。

江左世家與南渡世家之間關係愈加緊張,連司馬睿都受到了影響,爲了安撫各方王導日夜不停穿梭於各大世家。

清河公主的出現讓琅琊王眼前一亮,他一直想加強對遼東之間的聯繫,之前劉隗曾擔此重任。可多次實踐下來,劉隗並不合格。不管是之前向遼東貸款,又或者是此次強行插手海貿,最終結果都不理想。

司馬睿一直想找人取代劉隗的作用,可始終沒找到合適人選。而今清河公主突然冒了出來,讓他想到了賜婚,就在這時太子司馬紹的密信也到了建鄴。

“諸位愛卿,最近外界瘋傳的那件事都聽說了吧?”司馬睿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臣等均已知之!”劉隗、刁協、周顗、王導四人彎腰躬身齊聲答道。

“大司馬已上書朝廷,要求嚴懲所有參與私奴販賣生意的世家,不然他將舉兵勤王!”

聽到‘舉兵勤王’四個字時,劉隗等人並未感到一絲緊張,因爲他們都清楚,遼東絕不可會在此時對江左舉兵相向。

“陛下莫急,臣以爲只要隨便處罰幾家次等士族,對大司馬有個交代就行了。”

司馬睿擺擺手不以爲然道:“朕不是擔心這個!最近太子寫信回來說,羊皇后有意將清河公主嫁給大司馬,衆卿以爲如何?”

“陛下,這是好事啊!”

王導、周顗四人聞言無不歡欣鼓舞,歷史上東晉一朝就是完全靠籠絡朝野上下的‘名士’、‘有才之士’才勉強維持其統治,諸如王敦、桓溫等大量名垂青史的豪傑拜倒在晉室石榴裙下。

“嗯,看來諸位愛卿與朕想法一樣!那清河公主乃朕之侄女兒,嫁給大司馬這樣的當世豪傑也算是良配。日後朕與大司馬也算是一家人,有什麼事大家就可商量着來。”

“朕這就下旨改封清河公主爲臨海長公主,食邑五千戶,擇選良辰吉日尚大司馬衛朔!”

“陛下英明!”

所有人都忽略了衛朔已有了正妻這個事實,不是衆人故意忽視裴穎兒,不管怎麼說裴穎兒都是河東裴氏出身,其堂叔又是遼東重臣,最重要的是其又爲衛朔誕下了麟兒,朝廷再怎麼着也不可能讓衛朔棄之再娶。

幸好晉朝武帝爲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時賈充先娶李婉,後因李家出事,李婉被判罪流放而離異,再娶郭槐。

不久以後,李婉遇赦,武帝特許賈充娶兩個正妻,稱爲“左右夫人”。

雖然後來賈充妻子郭槐聽說後深感不滿,認爲自己纔是輔佐賈充成就事業的人,李婉不應和她平起平坐。賈充也因畏懼郭槐,最終辭讓了準置兩夫人的詔書,導致‘平妻’沒有真正實現。

但這件事爲司馬睿解決清河公主尚衛朔一事提供了一個很好藍本,在詔書中,他依武帝處置賈充之例,明確封司馬嫣、裴穎兒兩人爲左右夫人,均爲衛朔正妻!

“四位愛卿,這……這個……這朕還有一件事與大家商議。”

司馬睿猶豫了一下說:“朕意召大司馬回建鄴,以便正式詔授冊封和尚親。只是恐大司馬因之前不愉快經歷,而誤會朝廷好心,所以諸位可有什麼辦法打消大司馬疑慮?”

王導、刁協、周顗、劉隗四人一聽頓時眉頭緊皺,司馬睿交代的事可不好辦。衛朔第一次到建鄴時,曾受到刺殺。雖然當時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了胡人頭上,但當事人雙方均心知肚明。

眼下遼東剛剛揭了江左世家的短處,這邊朝廷就下旨徵召其到建鄴,恐怕是個人都會懷疑其中有詐。先別說衛朔會不會答應,單單是遼東上下都不會答應。

而今可不是幾年前,那時遼東弱小,衛朔名義上還是琅琊王下屬,肯定不敢輕易拒絕江左要求。而且琅琊王還需衛朔在北地牽制胡族,故而雖然當時衛朔受到刺殺,但總體而言是有驚無險。

如今遼東實力大增,完全有實力對朝廷說不!

再者胡族勢力極度衰落,再也無法威脅到晉室存亡,衛朔的存在對江左來說已不再有利,反而成了尾大不掉的威脅。

“陛下不用白忙活了,就算說的再天花亂墜,大司馬也不會到建鄴來!”

……

事情果如王導四人預料的那樣,當密探將天子欲召衛朔前往建鄴的完婚的消息送到薊城後,遼東上下沒有一人同意衛朔前往建鄴。

當時衛朔正帶着莫含、裴嶷前往遼東郡視察,這是自建興三年六月移鎮薊城後,他再次踏上遼東大地。遼東是衛朔命運轉折之所,讓他對遼東懷有特殊感情。可以這麼說,全取遼東奠定了衛朔逐鹿天下的根基。

路上,衛朔、莫含、裴嶷三人看完從薊城轉來密函後,隨意丟在一邊。

而莫含則公然嘲諷道:“反正公主身在薊城,就算朝廷想反悔也沒用!”

作爲當年建鄴之行的親歷者,他可是對江左世家沒有任何好感,在莫含看來,這又是江左世家想要暗害衛朔而設置的陰謀。

“主公,朝廷的目的應該很明確,就是想通過在建鄴冊封向天下宣揚新皇恩德,可惜遼東不稀罕。”

裴嶷雖然沒說什麼難聽的話,可話中意思同樣不贊同衛朔前往建鄴。

衛朔聞着空氣中傳來的麥香味兒,不禁感慨道:“遼東不愧是發展了六年的老根基治所,繁華程度遠遠超過了雍並兩州。”

“這都是主公當年的功勞,自主公入主遼東後,大力推行均田制,同時整飭吏治,打擊地方豪強,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不過幾年光景就使得整個遼東郡面目一新。”

“哈哈哈,文冀過譽了,治理遼東可少不了你的功勞,到現在我都記着當得知文冀前來投靠時,心情是多麼激動。”

“眼下遼東郡可以說是水利設施最爲完備的郡縣,再加上農場遍佈,使得遼東農業極爲發達,是目前牧府最大的糧食產地。”

三人視察了一會兒,衛朔擡頭看看天色,見日頭漸漸升起,不禁感到幾分疲勞,就指着前頭建議道:“二位先生,眼看晌午漸至,不如到前面那片草地上休息一下,吃點兒東西喝口水再走吧!”

很快陳安帶着侍衛們簡單佈置好了休息場所,衛朔三人接過侍衛遞過來的水囊喝了起來。三人聊了一會兒閒話之後,再次扯到了建鄴身上。莫含、裴嶷擔心衛朔腦子一熱決定前往建鄴,就再三勸了起來。

莫含很是直白道:“江左這幫人就知道胡鬧,而今關中初定人心不穩,再加上外有強敵環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虧一簣。主公哪裡有時間跑到建鄴去接親?”

看着莫含、裴嶷擔憂的樣子,衛朔忙保證道:“怎麼?二位先生擔心我會去建鄴?這怎麼可能?打死我也不會逞強去建鄴!”

裴嶷、莫含相互對視了一眼,眼中笑意卻怎麼也掩飾不住,雖然他們都知道衛朔不會去建鄴,但不得到衛朔親口保證,二人心中總是沒底。(。)

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389章 徐兗變局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21章 以鹽換船第14章 立下根基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100章 引來烏丸人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182章 農牧場建設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640章 宋褘立功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21章 以鹽換船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581章 雙方妥協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668章 設州立郡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374章 被激怒的遼東軍第542章 石勒的雄心第30章 打賭!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47章 二郎歸來!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499章 遲來的歸寧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7章 美好前景!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150章 尋找鐵礦第11章 再進縣城!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329章 不堪一擊第117章 浴血廝殺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235章 出兵代郡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97章 水泥作坊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144章 玄菟郡(上)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667章 西域初定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133章 覲見琅琊王第55章 前奏第385章 嘿!羅馬!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430章 發展關中,商業爲先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154章 大鍊鋼鐵第523章 不甘心的祖約、蘇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