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

經過兩個多月時間修葺,如今的西安平縣城已與之前大不一樣,經過了水泥加固後,城牆顯得更加高大與堅固。

不管是修葺城牆,還是招募士兵,都吸引了大批流民前來西安平縣城。如今西安平縣城內已聚集了三萬人,大批遼地晉人爲了討生活,選擇來到此地定居,更有帶方、樂浪二郡的百姓不遠千里逃難至此。

在縣衙內,衛朔、沓氏霞客、封奕等人聚在一起商討當前軍情。不料,帶方與遼地的聯繫卻突然中斷了。

衛朔面色焦急地問:“我們派往樂浪郡聯繫張統大人的斥候還未歸來嗎?”

見衛朔着急,劉總忙出安慰道:“主公莫急,想必斥候正在迴歸途中,我們不妨再稍待幾日。”

“我怎能不急?如今大戰在即,我們卻與自己的盟友失去了聯繫?若不能聯繫上張大人,遼東與帶方、樂浪二地怎能協同對敵呢?”

“主公,以在下看來,恐怕有些不妙,很有可能是高句麗人切斷了我們與張大人的聯繫。既然陸上道路不通,我們不妨從海上想辦法!”封奕認爲這是高句麗入侵的前兆,這時怕是帶方、樂浪二郡已烽煙四起了。

衛朔面帶憂慮,長嘆一聲道:“張大人的情況怕是不妙啊!沓氏大人,這裡就你對帶方、樂浪的情況最爲了解,你認爲張大人能不能擋住高句麗人的進攻?”

沓氏霞客沉思了一會兒道:“啓稟大人,以下官看來,恐怕不太樂觀!帶方、樂浪二郡向來偏僻,兩郡加在一起不過八千五百戶,總人口加在一起還不到五萬人。而張大人手下總共才兩千人馬,卻要看顧如同一個遼東郡那麼大的地盤,我看懸乎!”

“這點兵力不要說出城野戰,就是守城都不夠!高句麗國內有百萬民衆,最少可派遣數萬兵馬南下作戰,我看帶方、樂浪二郡危矣!”

聽了沓氏霞客的話,封奕、劉總等人一臉憂心忡忡。正當衆人束手無策之際,門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名護衛拿着份帶血急件,匆匆闖入議事大廳。

“大人,帶方、樂浪急報!”

“什麼!”

衛朔聞言忙上前一步,一把抓起護衛手中的急件,只見上面寫道:“帶方、樂浪守將統馳檄告四方:三月下旬,蠻夷高句麗國,遣大軍五萬入寇我帶方、樂浪二郡!統深感兵力薄弱,不能保境安民,特向四方求援!望臨近郡縣聞之,速速發兵來援!”

“不出我等所料,高句麗果然遣了五萬大軍入寇帶方、樂浪二郡,如此看來是高句麗人阻斷了我們與遼地的聯繫。畢竟僅靠帶方、樂浪二郡的實力,是無法與高句麗大軍相抗衡的。高句麗人切斷遼地與帶方的聯繫,無非就是怕我們援助帶方。”

“可惜高句麗人還是低估了我們,他們卻不知道如今的西安平已不是當初的西安平了,我們有了嶗山水師相助,完全可以通過海路援助張大人。而且諸位別忘了,我們手中還有三千精銳騎兵,雖然不能正面襲擊敵軍,卻也可以深入敵後實施破襲戰。”

“主公,如今倒不用忙着實施破襲戰,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想辦法儘量援助帶方的張大人,只有張大人能堅持下去,我們的襲擾纔會有意義!”封奕鄭重地建議道。

“嗯,子專言之有理,傳我將令:即日起,嶗山水師立即前往帶方、樂浪,先給張大人運送兩千石糧食和一批紙甲軍械過去。”

衛朔覺得封奕的建議很好,帶方、樂浪一旦陷落,騎兵在敵後的騷擾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而且沒了帶方、樂浪的牽制,高句麗大軍一定會揮師西進遼東,到那時作爲遼東東邊的門戶——西安平就要面臨巨大壓力了。

正當衛朔等人準備全力援助帶方、樂浪時,兩郡守將張統也正爲高句麗入侵焦急萬分。張統鎮守兩地已多年,正是因他的守護,多年來兩地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故張統在兩地民衆間有很高的威望。

然而自永嘉以來,晉室衰落,各地蠻夷胡族紛紛舉兵犯境。就連之前頗爲恭順的高句麗、百濟等蠻夷小國變得蠢蠢欲動,對帶方、樂浪二郡是虎視眈眈。近來更是頻頻派兵入侵兩郡,但每次都被張統擊敗。

之前張統能順利擊敗入侵的高句麗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入侵的高句麗軍隊數量不多,每次不過數千人,顯然這只是高句麗人爲了吞併帶方、樂浪二郡而展開的試探之舉。

今年面對來勢洶洶的五萬高句麗大軍,張統徹底麻爪了。他深知僅靠自己的實力是無法與國力雄厚的高句麗對抗的,因此軍情一來,他就派出數批使者向遼東各地求援。

“大人,崔刺史、封大人他們會派兵救援我們嗎?”一部將面帶憂慮地問道。

張統故作輕鬆道:“只要崔、封二位大人接到急報,必會起大軍來援!崔刺史乃幽州刺史王浚的妻舅,只要他開口就是王刺史也不會輕易拒絕。王刺史有鮮卑騎兵爲後援,如果他能出兵,我們就有救了!”

看來張統也知道平州因鮮卑人叛亂,導致實力大減,根本無力救援帶方、樂浪二郡,真正有實力也有能力救援他們的只有幽州刺史王浚,可王浚願意出兵嗎?

襄平城,永嘉六年三月下旬,平州刺史府內,崔毖看着張統的求援信,冷哼一聲將其丟在一旁不管不顧。對於丟失了帶方、樂浪兩個邊遠郡縣這種小事,崔毖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眼下崔毖與王浚最關心的事莫過於下任東夷校尉之職的交接,自二月份以來,東夷校尉封釋因年事已高,不幸染了風寒病倒在榻,目前已無法理事。崔毖、王浚二人早就眼饞東夷校尉一職,如今機會來了,他們怎能放棄?

至於高句麗大舉入侵帶方、樂浪二郡之事,在他們眼中不過區區小事罷了!故不要說王浚,就是崔毖也不曾考慮救援一事!

封奕病重、崔毖漠不關心,至此,張統寄予厚望的外援徹底不存在了!

可遠在帶方、樂浪的張統對此卻還一無所知,他還在滿懷希望的盼着遼東援軍來救他。近來,因敵軍勢大,張統只好收縮兵力,將大批民衆遷徙到城牆高大的朝鮮城中,依靠僅有的兩千人馬堅守待援。

張統實施的堅壁清野戰術,雖然救活了大量民衆,但也給了敵軍長驅直入的機會。五萬高句麗大軍兵分數路,一路攻城拔寨,非常順利地佔領了樂浪、帶方兩郡大部分地方。

不過,儘管高句麗大軍佔領了大片土地,可也因此分散了他們的兵力。爲了駐守樂浪、帶方各地,以及防備遼東援軍,高句麗在其他地方留下了整整三萬大軍,如此還剩兩萬人馬可用來進攻朝鮮城。

這兩日,隨着高句麗大軍來到城下,朝鮮城內的氣氛日益緊張起來。張統爲了加強城防,他將城內的五千青壯全都組織起來,雖青壯們缺乏訓練,戰鬥力低下,可到了如今這局面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五千青壯看加上兩千守軍,看似有了近萬人參與守城,但張方依然憂心忡忡。先不說青壯們缺乏訓練,就是武器都無法配齊。如今城內大概只有四千副刀槍,一千副弓箭,箭矢不過才萬餘,恐怕一場大戰下來就能消耗殆盡。

面對內憂外患,張統滿面愁容,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依舊無影無蹤的援軍身上……

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3章 安撫流民第387章 長安城破第343章 河東世家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645章 太寧二年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強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606章 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464章 鮮卑主力南下第55章 前奏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89章 喜相聚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110章 封釋的打算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500章 調整農業政策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92章 終至臨淄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158章 司馬鄴登基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555章 擊殺麻秋第674章 何去何從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67章 再戰胡騎第498章 紛紛擾擾第199章 上谷寇氏是‘仙家’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475章 國葬第67章 再戰胡騎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332章 呼家將投誠第15章 琅琅書聲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172章 祥瑞帶來麻煩第355章 ‘瓊林宴’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53章 商議退敵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281章 擒殺劉虎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479章 青州之爭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428章 宴請隱士第285章 上郡大捷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44章 宴會之後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673章 在途中第368章 南洋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