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

翻身下馬,就有那軍士遞上木杖。

陳佑試了試,手感還可以,高矮也正合適。

趙普來回走了兩步,笑道:“可惜此時沒有謝公屐。”

這“謝公屐”乃是南朝宋謝靈運登山時穿的木屐,木屐底部的齒是榫接結構,可以卸下來。上山時卸下前齒,下山時卸下後齒,方便得很。

聽聞此話,陳佑隨口接道:“我們又不需要登青雲梯。”

卻是他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句詩: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不想趙普指着趙元昌道:“這不正是青雲?我等且隨青雲,直上九天!”

此話一出,衆人紛紛大笑。

趙元昌也笑道:“好你個趙則平,竟然拿我打趣!”

說笑一陣,趙元昌打頭,甘靖宇押後,一行人開始登山。

此山無名,也不是很高,一路說笑着走走停停,午時左右便到了山頂。

到達山頂之後,軍士僕人忙着整理出一塊空地,埋竈做飯。

而陳佑等人則站到一邊,觀賞山下景色。

四周皆是莽莽青山,唯有東南向西南是一條江水。

陳佑站在邊上,朝南邊的江水看去。

站在高處看江水,又同當日孤舟漂在江面上的感覺不同。只見寬闊的江面上籠罩着一層厚厚的水霧,江水蜿蜒曲折,浩浩蕩蕩朝此處而來。

看着這一副景色,陳佑不知怎地,突然想到了太祖同志的《採桑子·重陽》。

那樣一首詞,配合着眼前的景色,頓時讓陳佑心中鬥志昂揚。

這時,宋敏貞突然道:“如此景色,如此佳節,怎可無詩無酒?”

說罷,他當先吟道:“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趙元昌笑道:“這首我卻是聽過,乃是那盧升之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宋敏貞也是拱手笑道:“殿下博學。”

見此情景,潘美也插嘴道:“某也記得一句詩,詩云: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聽了這詩,趙元昌一時沒想起來,不由輕輕皺眉。

陳佑也仔細回想,感覺這兩句有些熟悉,感覺就在嘴邊,但就是說不出口。

眼看趙元昌可能答不上來,趙普連忙道:“我記得好像前兩句是: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聽到這兩句,陳佑腦子裡靈光一閃,終於想起來了。

另一邊,趙元昌也撫掌笑道:“我也記得,這就是那孟襄陽的《秋登蘭山寄張五》!”

又是一陣讚歎。

陳佑能看到差點讓趙元昌下不來臺的潘美悄悄擦了擦額頭,不免心中暗笑。所以說,不必要的風頭不要亂出。

正想着,甘靖宇突然開口道:“大家說的都是前人的詩句,未免不美。何不自舒胸臆?”

“此言有理!”趙元昌拍手附和道,“定邦可有好句?”

聽到趙元昌的問話,甘靖宇略一沉吟,便開口道:“卻是心有所感。”

說着,他不等旁人開口,轉身看向遠處,緩緩誦道:“重九登高望青山,宴飲投箸舉盞歡,秋風吹盡黃金簪,將士征戰幾人還。”

只是,誦完之後,卻沒有出現他預料中的讚揚和點評,此處一下安靜下來。

他有些驚詫的轉頭,只見趙元昌勉強笑道:“此詩雖好,未免有些過悲了。”

聽到這話,甘靖宇才反應過來,頓時一臉懊悔。

陳佑在一旁撇撇嘴,雖然自己沒學過作詩,但也能感覺出來,這詩別說是好了,就是說它不差,都是擡舉了。

真要說起來,生搬硬套、爲賦新詞強說愁用來評論,也算是恰當。

“將明一直沒則聲,不知心中可有錦繡文章?”

冷不防趙元昌突然這麼說,陳佑正要拱手告饒,卻突然心中一動,便開口道:“好叫大帥知曉,我作詩是作不出來的,不過我之蒙師卻有一詞與此甚合。”

“哦?”聽到他的話,趙元昌不由一挑眉,“且說來聽聽。”

陳佑稍稍醞釀,緩緩吟道:“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陳佑話音未落,趙普就忍不住讚道:“好!好一個人生易老天難老!好一個寥廓江天萬里霜!”

宋敏貞也是道:“此詩氣象宏偉,一掃衰頹蕭瑟之氣,正符合我大軍征戰的豪情壯志!”

趙元昌更是指着陳佑帽子上的金菊哈哈笑道:“這可不是戰地黃花分外香嘛!”

便是楊光義、潘美等武人也參與進來,訴說自己的感受,一時間,山頂上的哀頹之氣一掃而空。

好一會兒,趙元昌才朝陳佑問道:“卻不知將明這蒙師身在何處啊?”

雖是問句,但他的神情卻不是正經的問問題,看來是不相信陳佑正好有一個蒙師能提前作出符合眼前情景的詞。

陳佑卻是十分認真地解釋道:“我那蒙師卻是早早離世,只是其對我影響甚深。”

見他如此,趙元昌也不再問,只是道:“這首詞若是傳開了去,怕是要開一個詠秋的新流派了!”

“卻是不止!”宋敏貞補充道,“我聽這調,卻非是此前所有,怕又是司馬獨創的新調。”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或者“羅敷媚”,曲調一開始是出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中的一段,之所以稱爲“採桑子”也是因此。

後來,和凝根據這個曲子創立了“採桑子”這個詞牌,以他的《採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爲正調,之後的李清照、朱淑貞又發展出兩種變調。

當時南唐後主和宰相馮延己也曾根據這段曲子寫過詞,不過他們分別命名爲“醜奴兒令”和“羅敷媚歌”。

說起來,這個和凝也是五代時期名相,更是刑獄案例集《疑獄集》的作者。同時,歷史上趙普的繼室就是和凝之女。

只是,此世的和凝不知何故,名聲不顯,這世間的讀書人自然也就沒聽過“採桑子”這個詞牌的調了。

當然,陳佑是不曉得這些的,故而道:“這首詞的詞牌乃是《採桑子》,非是我所創。”

只是旁人卻不理他,各自琢磨一時,趙普突然撫掌笑道:“原來如此!卻正合《楊下采桑》!”

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