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

待劉皓在僕下的引領下前往客院,趙元昌忍不住指點着陳佑笑道:“卻不意將明也會如此諧趣!”

衆人聞言皆笑,陳佑也跟着呵呵笑了兩聲,然後拱手問道:“不知大帥準備如何處置這蜀使?”

開始討論正事了,堂內瞬間安靜下來。

“自然是遣人送往開封。”

“只是這蜀使此來是爲求和,若是官家同意......”陳佑話還沒說完,就一衆附和的聲音。

這個時代,戰功那是含金量最高的。堂內這些人都是趙元昌幕府中人,若能一戰滅蜀,他們的身份地位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當然,這也是因爲他們不需要在前線拼殺,所以纔不樂意戰事結束。若是換成底下的軍漢來回答,估計十個有八個都會選擇結束戰爭。

一片紛亂中,甘靖宇站出來道:“殿下,這蜀使是一定要送到京城的,只是我們可以讓他們慢些走。”

聽了他的話,趙元昌點點頭:“定邦此言可行。”

他自然也是不想兩國議和的,雖然真想開戰的話,盟約起不到絲毫約束作用,但總是失了大義。

一路上拖着使者慢慢走,從這裡到汴京估計能走上二十多天。這還是因爲有一大段順流而下的水路,實在是慢不下來的緣故。

到汴京之後,也可以授意汴京的盟友在談判中攪局,又能拖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內或許蜀地就會發生什麼變故,以致於讓周軍拿下蜀都。

總之,事在人爲。

次日便是九月初九重陽節。

重陽節可以算是一個傳承久遠的節日了,最早的記載出自《呂氏春秋·季秋紀》,不過當時是豐收之後祭祀天帝、祖先。

而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則記載,最遲在西漢時期,就有了在重陽節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

不過,重陽節被官方確認爲節日卻是唐朝的事情了。

閒話少說,這天陳佑剛起牀,劉河就稟報說都督行營遣人送來重陽糕。

來到桌前,只見桌上擺着一個一尺見方的紅漆木盒。

打開盒蓋,二十餘塊五顏六色的重陽糕整齊地擺在盒內,其上還撒了一些新鮮的桂花瓣,透出淡淡的奶油香味。

拈起一塊輕輕咬一口,略微有些彈牙,仔細咀嚼,軟糯香甜。

“不錯!”陳佑讚了一聲,將蓋子重新蓋上,對劉河道:“剩下的就讓大家分掉吧。”

“是。”劉河應下,將木盒抱起。

陳佑將整塊重陽糕嚥下之後,又道:“對了,你找萬育支些銀錢,到街上去買些菊花酒,再置辦一桌酒席。過節嘛,大家一起樂呵樂呵,只是不可多飲”

軍中等閒沾不得酒,雖劉河等人乃是陳佑的家兵,可隨軍一個月來,也是沒飲過酒。這時聽說可以飲酒,劉河臉上笑容再也掩不住,連忙道:“老爺放心,某等不會多喝!”

聽他如此說,陳佑笑着搖搖頭,帶着四個家兵朝州衙行去。

州衙就是現在的都督行營,自從行營移到州治臨江縣城之後,陳佑就不得不擔負起原本知州的工作。

好在忠州州衙一干小吏都很識時務,即便是有親友在周軍攻城之時遇難,也很配合陳佑的調用。

畢竟,對於亂世的底層來說,什麼樣的國仇家恨都比不上家族的延續。

這些人或許心中還會記恨某些具體的人,但只要陳佑,或者說周國,能給他們與從前無異,甚至更好的權力和生活條件,他們就能放下仇恨,支持周國的統治。

只有那些一無所有,自認生命失去意義的人才會想要行那博浪一擊。

也因此,陳佑等人在城內穿行,都得有軍士家兵護持。

除了這些具體執行的小吏,身爲都督府錄事參軍事的趙普也爲陳佑分擔了不少工作。故而如今雖戰事未平,但忠州也算是漸漸恢復正常。

陳佑剛到州衙坐下沒多久,處理完陳佑住所事務的龐中和便趕了過來,一天的工作就這麼開始了。

巳正,趙元昌遣人來邀陳佑一同登高望遠。

將已做完的工作整理了一下,囑咐龐中和一聲,陳佑便趕往州衙正堂。

走進正堂,只見堂內只有趙元昌一人坐在椅上飲茶。

聽到他的腳步聲,趙元昌擡起頭來笑道:“將明來得倒是迅速,且坐下稍等,等下則平他們也一同去。”

聽聞此話,陳佑點點頭,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自有僕下奉上茶點。

過不多時,趙普、潘美、楊光義、甘靖宇等人陸續到來,俱是這臨江城中趙元昌信重之人。

這還是陳佑在聽龐中和說了龐言兮給潘美送靸鞵、護手之後,第一次見到他。

原先倒沒覺得異常,可是現在看起來,堂內本來就沒多少人,這潘仲詢愣是找了一個離陳佑比較遠的位置坐下,分明是心虛啊!

許是注意到陳佑在看他,潘美朝陳佑咧嘴笑了笑。

陳佑心中好笑的同時也回了一個笑容。

就在這時,蔣樹領着一個小廝走了進來。

只聽趙元昌笑道:“這重陽佳節,還須得簪花才美。”

陳佑這才注意到小廝手裡拎着一個花籃。

趙元昌率先從籃中取出一朵巴掌大的金菊,將修剪過的花枝插到頭上戴着的紗帽上。

小廝提着花籃來到陳佑面前,他也隨意拿了一朵金菊。卻見這金菊分外鮮豔,花萼處留有寸半花枝,花枝尾部修剪出一個斜面方便簪插。

四處看了一眼,學着旁人將金菊插到帽子上。

一股清香繚繞,輕輕晃了晃腦袋,感覺怪怪的。不過堂內包括蔣樹在內,都在帽子上簪了一朵金菊,他自然不能特立獨行。

眼見衆人都妥當了,趙元昌哈哈一笑,起身道:“諸君,隨我一同登高望遠如何?”

陳佑等人連忙起身,齊齊拱手道:“喏!”

此處畢竟是山區,出了城向西南行去就是一座小山。

當然,他們是騎馬到山下的。

除了一行登山客,還有數十衛士前方開路、後方護持。另有僕下廚子揹負食材餐具隨行,這是要在山上野食了。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