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

驟然聽到問題,宋白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回答:“學生服從山長安排,定會配合薛府尹管好洛陽縣!”

現任河南尹是薛居正。

渤海海軍步入正軌之後,陳佑把寧強從登州調回來重掌治安寺。

爲了讓寧強能夠迅速掌握住河南府治安警力,久掌河南府的胡承約卸下河南尹的位子,兼任戶部尚書,督稅事。

然後讓禮部尚書、參知政事薛居正改兼河南尹。

至少目前看來,薛居正的立場還是偏向於陳佑的,宋白去洛陽縣,除了履歷好之外,生存環境也不錯,上頭有薛居正和寧強頂着,面對權貴的時候壓力不會太大。

“行,做好準備。”

陳佑一邊說着,一邊將筆頭放入硯池。

墨汁順着筆毫之間的縫隙往上躥,很快就讓整個筆頭變得飽滿溼潤起來。

在硯臺邊緣壓一壓筆頭蘸取的墨汁,陳佑嘴裡隨意地吩咐道:“去把劉河叫來。”

“喏。”

宋白行禮後恭謹退出,將諸事傳達給手下官吏後,快步前往樞密院去找劉河。

劉河現在是諜報司內間案主事。

不過中樞兩府都明白其人乃是陳佑心腹,宋白更是清楚陳佑單獨召見劉河一般談的都是私事,故而沒有遣人去尋,而是自己親自過去。

要說劉河現在的處境也不算好,他原本只能算是陳佑親隨,一躍成爲六品官員執掌內間案,本就讓樞密院上下有所不滿。

再之後整頓武德司,完全是他在主導,又得罪了宮內宦官。

之前陳佑勢大也就算了,這段時間因爲天子冊後的事情有人在預謀掀翻陳佑,劉河就成了一個突破口。

最重要的是有御史稱陳佑任用私人執掌內間,非是爲臣之道,有公器私用之嫌云云。

這份彈章有御史大夫董成林附署,顯然這位正義感滿滿的御史大夫,看不慣陳佑通過種種手段攬權的行爲了。

很快,劉河拋下手頭工作,匆匆忙忙趕來政事堂書廳。

“相公尋河可是有事吩咐?”

“你先坐,我批完這幾份公文。”

陳佑頭也不擡,隨口說了一聲後,又叫僕役給劉河上茶。

這麼多年來,別的不說,就憑劉河十數年如一日的幫他經營情報網而不追求名位,陳佑對待劉河都不會向普通下屬那般。

正巧這幾年後備力量逐漸培養出來,情報網既不需要劉河盯着,也不是他一個人能盯得過來的,陳佑便讓他進了樞密院,好歹有個官身,也能照顧一下子侄輩。

陳佑做宰相這麼多年,不正經一點地說一句“熟能生巧”並不爲過,絕大多數公文奏疏,從頭看到尾,內容看完,心裡就有了大概的處理意見,再稍稍整理一下措辭,直接就能落筆。

順帶一提,正規公文上,大家用的都是楷書,而陳佑批閱的時候爲了加快速度,多用行書。

然後這個也成了一條罪行,經常被人揪出來彈劾。

很快,一摞公文批閱完畢,按照發回、轉閱、進呈等類別放在不同的框子裡。

招呼宋白來取走公文,陳佑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潤潤嗓子,這纔看着劉河:“宮內宦官調查得如何了?”

聽到這個問題,劉河立刻嚴肅起來:“好叫相公知曉,如今能確定的只有兩點。

“第一,官家身邊宦官多是建隆末興國初挑選身家清白的小宦官教導培養出來的。

“第二,目前看來,這些宦官仍然忠心於官家。”

頓了頓,他壓低聲音,繼續道:“因此我推測,宮裡傳出的流言,是官家有意放出來的。”

宮裡傳出的流言,大概就是官家對平章事陳佑肆意插手武德司不滿。

比較神奇的是,最近鬧得比較火的天子冊後之爭,反而沒有相關流言傳出來——更準確一點是沒有同時關係到天子趙德昭和平章事陳佑的流言傳出來。

陳佑點點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趙德昭依然對書院的課程和研究感興趣,但他對軍國政務也感興趣。

或許是陳佑當年教得太好了,趙德昭雖然早就想親自處理政務,可他一直忍着沒動手,只在某些兩府宰相不得不把天子擡出來的事件中發表意見。

而且由於遇到這類事情,陳佑等人都會提前跟趙德昭溝通,這就使得他的每次發言都會被兩府堅決執行。

至少目前而言,官家趙德昭在某些不明真相的官吏百姓眼中,是那種天資聰穎的好皇帝。

原本陳佑還想繼續在趙德昭面前唸叨“民本”、“民貴君輕”之類的話語,當他發現趙德昭私下裡培養了一羣親信宦官之後,就再也沒有單獨見過趙德昭。

就連和其它宰執一起見趙德昭,事先也會讓劉河確認一遍有無危險。

他可不想當了何進!

當然也不想當耶律虎古,在朝堂之上被宰相韓德讓用侍衛儀仗器械擊首而亡,着實冤枉。

合目思索一陣,陳佑重新睜開眼看着劉河:“關於冊立皇后,朝中如何看?”

“相公也知道,兩府宰相中,除了巴相公和薛相公沒有表態外,其餘幾位都認爲官家當早育子嗣。由此,朝中大部分官員都認可這一點,前時書院研究結果公佈出來後,不少人以爲相公意欲反對官家立後,對相公有些不滿。”

“不少人?”陳佑重複一遍,隨即輕笑道,“看來人數的確不少,你都沒辦法直接說出名字。”

劉河默然。

片刻之後,他突然起身長揖:“另有一事,現如今諸多官員彈劾於我,且意圖以我爲刀攻訐相公。河私以爲留在樞密院已無益處,非但易暴露在百官面前,更會連累相公,請相公允我辭官!”

突然來這麼一遭,叫陳佑愣了一下。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臉上浮現出莫名的神情,嘴裡卻道:“此等愚夫,何必在意,辭官之說,勿復再言!”

“相公!”

劉河仍欲再說,卻被陳佑打斷了:“此番叫你過來,是爲兩件事,你且記下。一者想法子接觸到外戚盧氏,叫盧氏爭取再出一後。二者趙則平即將回京,盯緊了看哪些人會去找他。”

任務來了,劉河不得不嚥下原本準備說的話語,恭聲應下。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