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

“喏。”

宋杞言點頭,稍一停頓,開始敘說。

“首先是隱田,自去年九月至今年九月,各縣共檢括隱田九千八百四十餘頃,其中有八千餘頃收爲官田,另有一千八百餘頃授與百姓。

“其二是閒曠廢田,去年共復耕九千二百頃,有八千五百餘頃自今秋起輸納租稅,約有一萬餘頃自明夏起可輸納租稅。

“不過去年又增加兩千七百餘頃逃荒田,主要集中在江東淮南一帶。至今年九月,止有二百三十八頃得召人承佃。”

聽到逃田增加,陳佑禁不住皺起眉頭,拿起筆快速記下這一條。

按照當前的規定,但凡逃戶荒田,只要田主在十年之內回來,且能證明身份,就可以拿回之前被拋棄的田地。

這類田地一般都是由官府租賃出去,但因爲以上原因,很少有普通人願意租佃。

所以還有兩個規定:

第一個是,如果逃田已經被佃出去,田主歸業後從旁邊給他同等閒田補償,等待佃期結束;

第二個是,如果逃田拋荒超過兩年,允許百姓請射,請射後連續耕種三年,且該田已經拋荒超過十年,這塊田就成爲請射人的世業田。

目前還有地方在實行“佃戶連續租佃逃田十年,則該田可爲其世業田”的政策,不過對佃戶們的吸引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至於請射的百姓,基本都是當地大戶豪富,十有八九和州縣衙門中高層有關係,即便田主歸業,他們也能通過種種手段讓田主無法收回荒田。

是以陳佑對這條政策十分警惕,安排宋杞言巡視天下農事後,各地請射必須由縣向州郡申請,提交宋杞言複覈,然後備案存檔。

以上種種,共同導致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面是有無產之民無田可種,一面是閒曠之田無人耕種。

百姓之所以會棄田逃走,要麼是因爲公債,要麼是因爲私債。

前者基本是租借了官府的東西沒還上,或者賦稅沒有足額繳納,收不上來的陳年舊賬,官府免了也就免了。

可後者官府就沒辦法插手了,非但種類繁多,而且十有七八會導致欠債人傾家蕩產、賣兒鬻女。而一旦私債難以在短期清償,就必定會致使產生公債。

這種事情,這幾年一直在外面跑的宋杞言比陳佑要清楚,不過這種事情難以處理且容易讓主事人深陷泥潭,再加上這不在他的職責範圍內,便略過不提。

“其三是水利田,去年興修水利七百九十三處,開水利田六萬三千八百一十七頃,盡皆入官募人耕種。

“其四是糧食。江南諸州參種穀物,江北諸州參種粳稻,比例都已達到最低要求,足以應對一般水旱之災。另是占城稻已經推廣至江南各州郡,只是百姓多以其種與高仰之地,肥沃膏腴之田仍以粳稻爲主。”

說到這裡,宋杞言頓了頓,補充道:“周山書院今春送到福建路的試驗稻種,有幾種穗粒遠大於當前稻種,只是口感奇差,且多易倒伏、染蟲。”

新稻種算是陳佑比較關心的事情,宋杞言所說的內容他都從書院項目組知道了,因此只是點頭:“此事交給周山書院繼續研究,你可以召集有司,看看怎麼才能叫他們順利把新稻種培育出來。”

宋杞言沉默一陣,低着頭,十分謹慎地處理措辭和語氣:“下官以爲,如今僅有周山書院一處培育,就好似一條路,成功固然可喜,若失敗,則又空耗數年。不若……”

他嚥了口唾沫,語氣愈加慎重小心:“不若另尋數組人員從不同的路子嘗試,也可節省時間。”

“有理。”

陳佑笑着說出這番話。

“你可自行安排。”

宋杞言愣住了。

好在他一直低着頭,而且及時反應過來,抑制住擡頭打量的慾望,懷揣着詫異答應下來。

其後又彙報了諸如農具、牲畜、農事宣講等涉農事項,陳佑一一瞭解之後,勉勵幾句,便打發宋杞言離開。

走出門口,他突然站住,扭頭看了眼重新關上的木門,心中仍然感覺有些怪異。

不僅僅是之前試驗新稻種的事情,更多是因爲陳佑竟然沒有問他關於天子冊後的事情!

按照宋杞言的經驗,既然在官家那邊被試探了怎麼看待首相,那麼在首相這邊肯定會被問到願不願意站在首相這邊。

放到當下,對天子大婚的意見,基本上可以區分出一名官員對首相的態度。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陳佑真的只和他談了農事相關,別說天子大婚了,當前朝局都沒一句話涉及!

“宋參政?”

一聲呼喚,宋杞言回過神來,卻是一名二十多歲的青年官員抱着一摞案牘站在離他三四步遠的地方。

宋杞言認識這青年。

中書省主書宋白,興國元年進士,年初升任主書,負責協助陳佑處理案牘。

當年先帝在時流行開來的《諸葛傳》就是此人主筆,乃是陳佑的得意學生之一。

宋杞言會想起宋白的身份,當即在臉上擠出笑容朝宋白點頭示意,同時讓開兩步,不再擋着門。

宋白手捧着案牘,不好行禮,只是微微躬身:“下官進去給平章送公文。”

“嗯,你去吧。”宋杞言的笑容十分矜持,“我正好彙報完。”

說完,宋杞言當先離開。

宋白沒有立刻進門,他稍稍轉身看着宋杞言的背影消失在牆角,若有所思。

回頭用肩膀推開房門,走進內間,一邊放下案牘,一邊針對這一摞公文裡相對重要的內容一一進行說明。

待該辦的事情辦好,他突然開口:“山長,學生方纔見宋參政站在門口回首凝望房門。”

“是麼。”

陳佑好像一點也不驚訝。

不等宋白開口,陳佑接着問道:“太宗實錄什麼時候能夠校訂完成?”

只這一句話,宋白就不敢再想那些有的沒的,連忙回答:“年前能夠完成,大概到新年能付梓印刷。”【1】

“英華殿那邊呢?”

“《經》、《子》兩部已經校對完畢,現在精力都放在《史》部,預計明年可以完成。”

“嗯。”陳佑點頭,繼續批閱公文。

宋白剛剛送來的案牘數量很多,一時半會批閱不完,他也不打算在這裡乾等空耗。

哪知他正準備離開,就聽陳佑問道:“叫你去洛陽縣,能管好嗎?”

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