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

“慶安,我來給你送門下印。”

話音落下,王彥川拎着印盒走進巴寧泰的書廳。

“叫令史送來就是,松嶺怎麼親自過來了?”

巴寧泰連忙起身相迎。

兩人十分客氣地分了主客坐下,端着白瓷盞久久不語。

好一會兒,巴寧泰率先開口:“松嶺來我這邊,不僅僅是爲了送印吧?”

“啊!是。”

王彥川沒有顧左右而言他,直接就道:“最近的事情慶安你也有參與,我是實在想不通,他陳將明怎就能指使動那麼多人?”

“不也有不少人聽你吩咐?”

巴寧泰強作不在意。

相比於王彥川,他是真的難受。本以爲攜銀夏大勝之威回京能壓下陳佑,誰想到陳佑竟然藉着幽州戰事和禁軍改制的機會打散了他身邊即將成型的軍功利益集團,讓一干將校重回一盤散沙、三兩抱團的狀況。

王彥川至少還聚攏了不少文官,他巴寧泰卻只有幕僚和幾個親信將校。至於以前手底下的官員,基本都在開封、鄜州、太原等地,還都是五六品以下,難成氣候。

哪知道王彥川聞言搖頭:“我那是因爲早些年就做了宰相,這纔有人投效,哪比得上陳將明,不過剛成首相,就有如此多的人追隨其後。嘖,若是再叫他做兩年首相,我看咱們也就是一幫子泥偶,擺在廟堂上裝樣子的!”

“哈哈,不至如此。”巴寧泰乾笑一聲,“官家……太后定不會叫陳將明一人獨掌大權。”

王彥川盯着巴寧泰:“慶安你就甘心做陳將明的附庸?”

巴寧泰動作一頓。

他重新端起白瓷盞大口灌下。

噹啷一聲將白瓷放下,巴寧泰這纔回復:“松嶺何必激我?事到如今,吾已技窮耳!”

王彥川怔住。

他張嘴欲言,卻不知該說什麼。

技窮是假。

真要想鬥,有的是法子繼續鬥下去。

只是巴寧泰不想再繼續了。

現在還處在鬥而不破的階段,真要撕破臉,更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

好一會兒,王彥川垂目看着地面,換換問道:“果真如此?”

巴寧泰臉皮一抽,但依然語氣堅定道:“果真如此。”

“也罷!”王彥川喟然長嘆,“吾去也。”

言畢,起身拱手告辭。

他來找巴寧泰,是想商議一下如何藉助三法司和登州海軍打擊陳佑的威信。

沒想到啊沒想到,巴寧泰這個之前最熱衷同陳佑爭鬥的人竟然不幹了!

“山長,王相公方纔去了樞密院尋巴相公。”

張賢收到消息後,連忙通知陳佑。

陳佑聽了,只是點頭應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再無其它反應。

等了一陣,張賢忍不住再次開口:“山長不做應對嗎?”

陳佑擡頭看了一眼張賢,見他一臉焦急認真的樣子,不由搖頭失笑。

筆下不停繼續批閱公文,嘴上問着:“同矩你以爲王松嶺去尋巴慶安是爲了何事?”

“說是去送門下省印,但學生猜測是爲了商討如何對付山長。”

“是麼。”

陳佑換了一份公文,通讀一遍後快速寫上批語。

一邊寫着,一邊問:“若參與謀劃的是你,你會怎麼做?”

張賢連忙打起精神,皺着眉仔細考慮。

陳佑擡眼看了看他,輕笑着搖頭,然後繼續批閱公文。

好一會兒,張賢才開口:“回山長,若是學生,當聯手外戚盧氏,以山長不可信重爲由,請官家罷免山長。”

陳佑不置可否:“如何才能讓官家認同我不可信?”

“一個是登州寧強,因海軍初立,山長爲了海軍能夠暢通無阻地試驗新制,幫海軍攔下了朝堂風雨。然真深究起來,雖比不上王政忠訓練私兵,卻也是可以扣山長一個意圖控制軍隊的帽子。”

“嗯,這個他們已經在做了。”陳佑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見陳佑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張賢不由猜測是不是已經有了應對手段。

不過他沒有問出來,而是接着道:“二則是尋到山長一派某人的錯處,一面彈劾一面全力護住,再聯繫到這一次法司風波,聲稱山長打擊異己,意圖獨攬大權。”

“雖然複雜了些,真做起來不一定能成,但也是一條路子。”

“以上兩條是短時間內就能起作用的,還有一條需要較長時間,至少一年半年才能起效。”

“哦?”陳佑停筆笑道,“說來聽聽。”

張賢嚥了口唾沫,音量不由自主地放低,語速也慢了下來:“山長曾對學生們說過,任何政令,執行出了問題,就有可能產生和預期相反的後果。譬如山長要求嚴查法司瀆職違法之事,若是擴大範圍,但有絲毫不妥便糾集人手彈劾打擊,法司必將生亂。

“又如山長推行各地建立治安曹和稅曹,又要進行雙重領導,若是中樞與地方爭權,鬧出種種矛盾,此二司必難做事,天下稅務、律令定會糜爛。

“再如山長令各地重農勸農,宣講農時農事。若負責官員生硬死板,不許變通,非得按既定計劃執行,以致誤了農桑,如此天下將亂。”

說着說着,張賢臉色嚴肅起來。

這些事情之前或許有模糊的想法,可直到今天,他才梳理出來,粗略之下,越看越嚴重。

到最後,他的聲音變得低沉,眉目間帶上了難以抹去的凝重:“若是如此,山長定會成爲羣臣口中亂國之臣。”

書廳裡安靜下來。

張賢抿着嘴沉默一陣,擡手擦去額上滲出的汗珠。

這時,陳佑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不錯!你是你們這一批當中第一個看到這些的,你很不錯!”

不知爲何,聽到陳佑的話,張賢突然感覺自己平靜下來,方纔的緊張焦慮一掃而空。

他期待地看着陳佑,等着陳佑給他一個解決的辦法。

“只要政策還需要人來執行,就不可能完全杜絕你所說的情況,這是客觀現實,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

一悲一喜一悲。

張賢感覺彷彿有什麼東西破碎了。

“上古聖賢推崇賢人治世,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陳佑無法看透張賢的內心,故而仍然在解釋、說教。

“然而隨着世界的發展進步,賢人的數量難以支撐起龐大的國家。所以需要設計制度,來規範大多數不屬於賢人的官員,又需要選拔賢人來監督制度的實施。

“政令定下,執行出了問題,那就證明執行人不合格。能者上,庸者下,僅此而已。”

說到這裡,陳佑神情堅定,甚至帶這些殺意:“最底層的執行我難以掌控,那就只能向中高層動刀子。”

張賢聞言,渾身戰慄。

他忍不住問道:“若是如此,則天下官吏受苦,彼等何以從山長?”

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