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

趙普聽到陳佑這麼說,心裡已經有了準備。

只是,當他結果信紙展開來看,卻還是怔了一下。

捏着信紙的手微微顫抖,他深吸一口氣,強忍着心中的憤懣將這封信看完。

“呵!”

趙普從嗓子眼裡發出一聲嗤笑。

他把信紙放在桌上,手指卻還捏着信紙的邊角不曾放開。

陳佑看在眼中,沒有表示。

說起來他同趙普的關係可以說是亦敵亦友,自從先帝即位,兩人互相敵對的時間甚至比相互配合的時間更長。

眼下巴寧泰突然來了這麼一出,陳佑設身處地,猜測趙普肯定會疑心這是不是他故意爲之。

所以,巴寧泰是想讓趙普離心?然後帶動江夏青也站到對立面?

陳佑心中百轉千回,臉上卻不露分毫。

這時,趙普經歷了一開始的重擊,重又恢復平靜,再次嗤笑一聲,然後開口:“看來巴樞使對我頗爲不滿啊,這還沒回來,就想着把我踢出京去。”

就像陳佑和李明卿翁婿只能有一人在京中握有實權,如果江夏青回京任樞密副使,趙普這個天官加參政,要麼出判州府,要麼在京中領一個虛職。

說着,他不等陳佑開口,直接就問:“將明準備安排我去哪?”

不稱官名直接稱字,倒顯得趙普心無芥蒂。

陳佑也毫無異樣:“如若則平你願意,就在兩京九府當中選一個如何?”

目前周國有三京十府,天京洛陽河南府,東京汴梁開封府,西京長安京兆府,錦官府、興元府、太原府、江陵府、杭州府、河中府、江寧府。

其中杭州府是吳越王都,不過大家都知道,吳越除國就在不遠。

如果能去杭州府,對趙普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文思薈萃之地,又是新近納入周國體系,很輕易就能拉起基本盤。

可惜,朝廷現在還不能直接派遣官員入主杭州府。

仔細考慮一陣,趙普試探着開口:“江寧府如何?”

現在江寧知府是董成林,按照兩府的安排,等宋杞言離開御史臺,就會調董成林入京接掌御史臺。

趙普選擇江寧府,阻力最小。

而且江寧就在吳越國邊上,他也可以趁着吳越國還沒除國的這個時間段多拉攏一些吳越國的人才。

陳佑無法探知趙普的想法,不過既然趙普選擇了最簡單的一條路,他沒有不同意之理。

五月初八壬子,吏部尚書、參知政事趙普出判江寧尹,加左散騎常侍。

同日,中書令權知江寧府事董成林罷職歸京。

五月初十,樞密副使宋敏貞上疏乞骸骨,帝下詔挽留。

十一乙卯,趙普陛辭。

城外渡口,前來送別的一干官吏盡皆離去,只餘下劉松鶴一人在側。

“叔父離京出外,侄在洛陽,再無奧援。”

趙普聞言,溫聲道:“延年何必擔憂,過不了幾日,我那泰山便要回京,自會照應爾等。”

劉松鶴就等着這話,立刻躬身一禮:“是松鶴浮躁了。”

趙普面色沉靜,緩聲道:“該囑咐你的,前兩日就囑咐過了,秘書監楊澗西不黨不羣,你在秘書省定要得他信重,莫要在它事上多耗精神。”

劉松鶴頓時一凜,連忙應下。

宋敏貞請辭,趙普離京,這兩件事,頓時叫京中官場沸騰起來。

宋敏貞的宰相位置他們不敢奢望,要麼是從京外調人,要麼是提拔參政,京中這些尚書卿們幾乎沒有競爭力。

但趙普這一走,走了他一個,卻留下了兩個空位:參知政事和吏部尚書。

可從沒人說過,吏部尚書就一定要是參知政事!

陳佑這邊,來得最勤的是劉熙古。

除此之外就是盧家推舉的李成璟和東宮老臣薛居正。

劉熙古和李成璟都只是想拿下天官的位置,甚至劉熙古選擇面更廣,他現在是吏部侍郎,完全可以代理尚書職權。

而薛居正則是想參知政事。最好是以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如果不能,就肅政大夫參知政事也可以接受。

京中紛紛擾擾,一直持續到五月二十九日。

癸酉,幽州奏契丹退兵。

而根據各部奏報,涿州等地之前已經遭受契丹進攻,部分雖然沒出現城池陷落的情況,但城外村寨損失較大。

李克榕趕到涿州後,不等各地州兵團練聚集齊整,就不得不與契丹交戰。

前期敗了兩次,好歹全身而退。

等他有了經驗,且手下兵馬雖然連戰連敗,好歹算是經歷過戰爭,至少兩次傷亡極少的敗退經驗讓他們不怎麼擔心失敗。

有此憑依,李克榕在各州兵馬全部抵達之後,以優勢兵力擊退一部契丹兵馬,取得第一次勝利。

緊接着,他乘勝追擊,兩天後再次憑藉優勢兵力擊潰一部契丹兵馬。

雖然之後契丹反應過來,步軍留在薊縣攻城,馬軍以及大量的騎馬步軍拉出來試圖憑藉高機動性圍殲李克榕部。

這基本是巴寧泰在朔方城下的操作。

不過,李克榕知道自己手底下這些步軍不適合同契丹馬軍遭遇戰,把僅有的兩百餘騎兵全部重做斥候,遠遠撒開,不求掃清契丹眼線,只求預警給本陣步軍結成軍陣的時間。

靠着這樣的方法,一處一處收復關隘要地。

雖然硬碰硬損失和對糧草的消耗都比較大,但好歹逐漸壓縮了契丹繞過幽州南下的空間。

如此僵持了半個月,李克榕與居庸關守將配合,襲擊了契丹囤積中轉糧草的地方。

可惜離契丹大軍太近,防守嚴密,李克榕他們沒能燒掉多少糧草。

即便契丹沒有太大損失,這次襲擊也成了促使契丹退兵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着契丹退兵,周國兩府相公籌劃了一年,實施四個月的剿滅定難軍之戰,正式落下帷幕。

接下來是論功行賞。

但是,因爲幽州戰役決策的成功,再加上年初同王樸一起堅持滅定難軍,陳佑在高層——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中的威望暫時壓過了其它宰相,包括得勝歸來的巴寧泰。

在這種情況下,六月乙亥朔,樞密副使宋敏貞第三次請辭獲准。

其免去樞密副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少保致使,封當陽縣公。

同日,詔令遣使至舒州,制以舒州刺史江夏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副使。同時免去其舒州刺史一職。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