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

李成璟進門後,依然是前段時間那般親熱恭敬的姿態,仔仔細細地介紹巴寧泰入城安排。

按照兩府一貫態度,這次大軍得勝誇耀武功,也儘量少讓天子出面。

比如,代表朝廷在城外迎接的隊伍以河南尹胡承約與同知樞密院事焦繼勳爲首,兵部尚書李穀、選閱司正孫漢雄爲副。洛陽、河南兩府官員,及在京六品以下官員不預要務者皆出城相迎。

等在洛陽宮應天門的是以陳佑爲首的兩府宰相併一干尚書卿們。

而天子則在乾元殿等待,他能見到的只有朝堂上的文武羣臣。

天子好好的當個天子,治理天下自有羣臣爲之。

還沒到一年,這個觀點就得到了絕大部分官員的認可。

畢竟這符合“官僚”這個羣體的利益。

尤其是這一年來皇權弱勢,被在宰相們的鬥法中被判罪免職的官員不少,但沒有被判死刑的官員。

先帝在時,可是不時有人“坐某事誅”。

前後一對比,正常人都知道該選什麼。

李成璟送上來的方案也一樣,以突出兩府宰相權威爲重點。

不然,只是滅了區區一個定難軍,根本犯不着如此興師動衆。

一切原因都在於,“取得如此功績”的巴寧泰也不過是兩府宰相之一,天下百官萬民要好好聽宰相們的話。

就其中一些細節做了調整,陳佑纔算認可李成璟的安排:“就照此做吧,計劃形成案牘,送到我這裡來。”

“是!”

李成璟連忙答應一聲。

按理說他這時候就該告退離開了,可他只是從椅子上站起來,腳步卻沒有動。

陳佑不免有些詫異:“明玉可是還有事?”

李成璟賠笑着微微躬身:“不瞞相公,下官聽說相公編纂《英華錄》急需各類典籍和博學之士,正好下官尋到了一些古籍善本,又有一二……”

他本想說人才的,不過突然反應過來不該這時候說,趕忙改口:“有一二向學之心,故而想勞動相公玉趾履及貧家,容下官向相公請益一二,事後也得將此古籍敬獻英華殿,以成盛事。”

陳佑聞言一愣。

仔細打量一眼緊張期待的李成璟,陳佑心知肚明,應該是有什麼事情相求。

只是,他成爲首相後還沒主動到誰家去過,第一次往別家做客,一定會被京中官員各種解讀,容不得他不慎重。

故而,即便想要安撫李成璟,面對這番邀請,他也要拒絕:“明玉有心了。只是最近實在是忙於政務,恐怕短期內是沒法過府相談了。”

李成璟一聽這話,立刻就急了,當下顧不得合適不合適,直接就道:“相公,這次盧將軍也會赴宴!”

“盧將軍?”

陳佑似是詢問,但神情語氣已經變得淡漠。

也不知道李成璟是沒注意,還是不在乎,總之他還毫不猶豫地出聲解釋:“就是盧大國舅!”

“原來如此。”陳佑點頭,臉上浮現淡淡地笑容,“既是如此,有勞明玉代某解釋一番。”

這話出口,李成璟頓時冷靜下來。

他看着陳佑,一股寒意沿着脊髓衝入腦袋。

無論他本意是什麼,從他說出盧孟達的那一刻起,他的話就變成了威脅、脅迫。

好一會兒,李成璟回過神來,微微躬身,嘴脣顫抖着回道:“下官告退。”

陳佑坐在書廳中,臉上笑容消失。

一個主持部事的實權侍郎,不管怎樣都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

如非必要,他真的不想同這些人鬧到離心離德。

可是這一次,容不得他退讓一步。

只能希望,李成璟能夠想清楚吧。

六月庚辰。

天還未亮,洛陽城內就熱鬧起來。

今天是朝廷討逆大軍得勝歸來的日子!

普通民衆也就看個熱鬧,可城內官吏,都要參與進這次誇耀武功的活動中來。

汪弘洋早早來到乾元殿。

今天,他們這些通事舍人要負責引導巴寧泰等有功之將入殿陛見。

理論上還該有中書舍人帶着幾名通事舍人郊迎的,不過他們需要宣讀天子敕制,所以這次就被省略了。

剛進殿,就看到李昉在丹陛旁同幾名令史說話。

汪弘洋掃視一圈殿內,亂糟糟的到處都是人。

其實這些人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就是四處轉轉看有沒有不妥當的佈置。

等儀式開始,他們當中的九成都不會出現在這乾元殿內。

待汪弘洋收回目光,李昉身邊的令史已經散去,正在一個人整理桌上筆墨紙硯。

眼見現下無事,汪弘洋便走上前去招呼道:“李右史今日當值?”

李昉扭頭見是汪弘洋,笑着迴應:“原來是汪通事。今日是我最後一次記錄起居了,便和同僚換了一下。”

汪弘洋瞭然,笑着拱手:“恭喜右史高升。”

李昉笑笑,轉過話題:“巴相公今日要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朝中局勢,怕是又要生變。”

“總歸要穩定。”汪弘洋說了一句,緊接着補充道:“江相公也要入京了,西府相公總算是人齊了。”

李昉明白汪弘洋這是要他寬心,當下不再談這方面。

當初李昉得了瀛文懿王的引薦,瀛文懿王故去後,他沒有立刻巴結陳佑,而是觀察了陳佑後來的處事作風才搭上這層關係。

雖然這是一種謹慎的態度,但他短時間內沒辦法進入陳佑周圍的核心圈,所以有些事情只能問汪弘洋等人。

兩人正聊着,有令史來通傳巴寧泰部已經到了城外。

算上來回稟報的時間這時候可能正在入城。

這個消息頓時叫乾元殿內亂成一團,但是亂中有序。

沒過多久,殿內安靜下來,無關人等退出,汪弘洋等一干官員立在各自位置靜靜等候。

片刻之後,又有消息傳來:巴寧太等已經入城朝應天門來!

這時候,天子應該要升殿了。

然而,等了好一陣,天子儀駕仍未出現!

殿內諸人不由得面面相覷。

就在大家猜測不已時,一青衣宦官走進殿內,掃視一圈後宣佈道:“官家儀駕已往應天門,着諸官人在此等候!”

怎麼會這樣?

這是汪弘洋的第一反應。

李成璟怎麼敢!

汪弘洋麪沉似炭。

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