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

諸事議定,就在陳佑準備告辭離開的時候,王樸又說話了:“距上次重申稅制快有兩個月了,如今天下穩定,當不會有大問題。”

陳佑精神一振,重新坐穩,看向王樸。

王樸同每個人都對視一番,然後緩緩開口:“都說穩中有變,科舉、稅務、兵事、吏治這些是變,那咱們兩府就得穩。王某想着。”

只見王樸擡起右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圈:“咱們這些人,最好是不要動。”

原本應該是驚濤駭浪的一句話,就這麼輕描淡寫地說了出來。

陳佑等人的反應也十分平淡,一個個微微頷首以示贊同,沒有多說其它。

木門重新打開,諸人散去。

樞密院三人沉默着回到樞密院,進門後,陳佑正要前往自己的書廳,就聽馬青道:“方正,將明,到我這邊來坐坐。”

同宋敏貞對望一眼,陳佑跟在兩人身後,走進馬青的書廳。

來到裡間坐下,馬青突然長嘆一聲。

陳佑臉皮跳動,強忍着纔沒發出“相公何故嘆息”的疑問,實在是太應景了。

馬青在回顧從前,靠在椅背上好一陣才坐端正,喟然道:“某自受先帝顧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唯恐一時不察叫奸人禍害了這趙氏江山。”

“有我等一旁協助,馬相不必憂心。”陳佑笑着寬慰一句。

馬青看了他一眼,嘆道:“人心叵測啊!”【1】

“人心也不是憑空來的。”宋敏貞笑呵呵地接了一句。

“是啊。”

馬青有些感慨,頓了頓,對陳佑二人道:“我帶兵這麼多年,有一句話一直記在心頭。”

他點了點自己的胸膛:“這人啊,一定要有一個做主的,沒有一個做主的,成不了事!”

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陳佑看着馬青,心裡推測着馬青的想法。

好在沒等他多想,馬青自己就說出來了:“這首相啊,也做不了兩府的主,你們說,是也不是?”

陳佑眉頭一挑:“馬相的意思是?”

“凡事都議着來吧。”馬青神情變得堅定起來,“方正你去跟王文伯說,後勤這一塊可以從尚書省轉一道手,換樞密院參預日常政事。”

話音未落,他又補充道:“莫要叫他知曉這是我說的。。”

宋敏貞稍稍思忖,點頭應下。

什麼事都商量着來,想要積攢起壓下其他人的威望就很難了。六個人,真要是三三對壘僵持不下,就看哪邊能說動天子。

馬青考慮得很美好,只看現實究竟如何了。

陳佑回到自己的書廳中坐下,靜靜思考該如何應對。

王樸所說的兩府六人不變,再加上馬青想要達成的兩府共議軍政事,只要確立,基本上可以把陳佑進一步向上的路給堵住。

再之後的改革,除了勾兌利益,還得承擔威望不足無法推行的風險。

但也不是沒好處,做出的決定都是集體決定,只要不是犯下大錯,就不用擔心被踢出決策層,最多被邊緣化,再想要達成一定目的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上層不動,他們這些人能掌握多大權力,就看底下有多少人支持。

看來得梳理一下派系網絡了。

陳佑這麼想着,拿過一張紙,寫下一個個名字。

同明殿內,通事舍人汪弘洋一臉嚴肅地坐在椅子上,仔細聽太后說話。

待太后說完,他看了一眼官家,微微垂頭朗聲道:“兩府治國,但求一個‘衡’字。內外相衡,文武相衡,諸軍相衡,故天下安,九州定。”

趙德昭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聽到他的這聲哈欠,汪弘洋停下話語,太后盧氏面色不虞地瞥了一眼他,他連忙擺正臉色嚴肅道:“汪卿且往下講。”

汪弘洋好似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語氣不變繼續道:“不可叫一人總攬兵馬,亦不可叫一人總理政務。從此處看,諸將調動較爲合適,至於兩司禁軍都指揮使缺位,若是能選兩位副都指揮使,便可不用在意。”

這次樞密院改制,六個司正中有四個是從外面調來的,這些人空出來的位置,正好讓殿前司都指揮使簡宏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郭振充任。

同時,兩府的確不準備再選人擔任都指揮使,而是想增加一個副都指揮使。

汪弘洋的話在繼續:“照目前來看,兩府所有行爲,可以歸納爲兩點:將天下權柄收到中樞,以及中樞分權。”

說到這裡,汪弘洋目光閃爍,沒有繼續往下說。

盧金嬋看着汪弘洋,見他不準備再說什麼,語氣冷然道:“汪卿先下去罷。”

“喏。”汪弘洋沒有停頓,直接起身行禮退下。

待他離開,盧金嬋看向兒子:“官家可看到了?這就是外臣!始終同咱們母子不是一條心!”

“娘娘!”

趙德昭有些不滿地喊了一聲,只是盧金嬋的話不好反駁,他只得緊閉嘴脣盯着桌上奏章不說話。

盧金嬋沒有管他,神情嚴肅地考慮一陣,然後語氣堅定道:“王樸、陳佑這些人都不能信了,這些賊子光想着從咱們母子手裡奪權。”

聽到這話,趙德昭有些無奈,他想起陳佑曾經說過的話:“身爲主官,可以在下屬鬥爭的時候給他們定下勝負,絕不可參與他們的鬥爭,那意味着讓渡權力的妥協。”

只聽盧金嬋接着道:“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空着的話,副都指揮使繼續保持一個。治安寺我會叫你外祖推薦一人接任,免得被外臣糊弄了。”

趙德昭臉上的神情愈加不耐,在他看來,這分明是母親在幫助盧家掌握軍權。再加上外面兩個節度,盧家掌握的兵馬可以說是最多的。

他可沒忘,兵權是維持皇權根本保障。

含糊應着把母親打發回去,趙德昭煩躁地起身,在殿內走來走去。

他只是個孩子,雖然早慧,再加上提前的教育,使得他較爲成熟,可說到底還是個孩子。

道理他以前都學過,可事到臨頭,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纔是正確的。

“任喜!”他突然停下腳步,高聲呼喊,“任喜!”

“僕在!僕在!”

任喜的聲音從外面傳來,話音未落,他便一路小跑着進了屋,十分滑稽地弓着身子來到趙德昭面前:“官家喚僕可是有事?”

趙德昭木着臉,右手伸出食指,朝殿門一揮:“你去請陳少保來!”

“僕這就過去。”任喜點頭哈腰應下,快步後退。

就在他即將轉身出門的時候,趙德昭突然又出聲了:“慢着!”

一個急停,任喜不由踉蹌,險些跌倒。

不過他沒顧上這些,立刻又躬身問道:“官家有何吩咐?”

看他如此表現,趙德昭若有所思,來回走了幾步,終於下定決心,走回御座上坐下:“不必去了,你候着吧。”

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