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

“陳相公,這邊請。”

陳佑嗯了一聲,跟在令史身後朝一處房間行去。

不過三十多步路,一間房門大開的屋子出現在眼前,門口立着兩名赤手空拳的護衛。

從門口能看到裡面已經坐了一些人。

陳佑腳步不停地走進門,直接走到僅剩的一個空位上坐下。

吱呀一聲,房間門被關上,屋內燈火通明,映照出坐在屋子裡的這些人。

政事堂三學士,樞密院三樞密,總共六人。

這是他們第三次聚到一塊,病癒的馬青也過來了。

這次同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上首有兩個位置,左邊坐着王樸,右邊坐着馬青。

“將明到了,那咱們就開始。”

開口的是王樸。

他沒多說套話,開門見山地問陳佑:“第一件事就是外戚盧家,將明你那邊能不能確定太后和盧家是什麼想法?”

陳佑還沒觀察完屋內各人神態,就不得不收斂思緒認真回答:“盧家的要求有三個。第一,盧孟達要在洛陽執掌一部分兵馬;第二,盧仲彥積功升任節度使;第三,寶應侯實職節度使不變。”

說完,他補充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爲這三個要求都可以接受,寶應侯調到江南一帶,讓盧仲彥去接替。一個是江南無戰事,煙柳繁華之地最是消磨人心。另一個則是太原之地北爲契丹,西爲定難,職責甚重,盧仲彥乃是外戚,相比於其他將領更爲可信,且父子相繼,也可叫太原之地平穩過渡。”

其餘幾人思考一陣,皆是頷首認同。

王樸見狀,看向馬青:“那這事就這麼定下?”

“可以。”馬青點頭,“挑幾個地方讓官家選,畢竟是太后生父,官家理應從孝道。”

君臣之道、長幼之道,綱常倫理一旦涉及到皇家,正着講反着講都有理。

“那就伯菁來挑吧,月初的兩府議事中你提一下。”

“好。”竇少華乾脆應下。

此事結束,進入正題。

王樸語氣平緩地開口:“這次召集諸位過來,是有兩件事情,需要在月初的兩府議事中定下。另有三件事關係到將領調動,也要儘快做決定。”

“文伯你慢慢說,咱們一件一件過。”馬青的聲音重新變得中氣十足。

需要在兩府議事中確定的,一般都對軍政百姓影響較小。

影響較小的判斷標準就是: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鬧出的亂子都能被兩府輕鬆快速的解決。

陰暗點想,如果趙德昭的每一次決策都會有負面影響,哪怕鬧出的亂子比較小,但連續幾次報到他案上,沒多久他就得厭煩做決策。

陳佑想着這些有的沒的,只聽王樸道:“那就先說那兩件事,如果來年要舉行科舉,現在就得定下大概錄取人數,各府軍州秋解名額必須儘快確定通告天下。另就是官制事項,之前已經把具體內容送到諸位手中,現在就拿出來議一議,要是沒問題,就拿到兩府議事上去定下來。”

“先說科舉吧。”開口的是宋敏貞,“去年剛選了三百多人,今年要是再選三百多人,到哪去安置?要麼停一年,要麼今年少選點,依我看,三十多人正好。”

“不妥不妥。”

反對的是王彥川,他食指點着扶手:“每次名額有多有少很正常,可這差了十倍,着實有些不妥。要是開科舉,人數定在三百左右,要是嫌人多,就別開,停個一兩年也無妨。”

陳佑適時插話:“我倒認爲沒必要停,五年以內都沒必要減少人數。”

他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

他稍稍停了一下,語氣堅定地開口解釋:“理由有三。首先是如今大理寺、稅務監等常年派人各地巡察,常常數州才能委派一人,人手極其匱乏,急需調撥人手填充,科舉中試者或可調入其中、或可填補調人的空缺。”

一年三百個人而已,剛剛入仕單算俸祿並不多,只要有活幹,朝廷養得起。

“其次,不論主貳官還是幕僚官,都儘量不要在一地長久任職,各地幕職調動,正可把這一批批考生放過去。幾年之後成了慣例,也就不虞有人心生叛逆。”

王樸、馬青互相看了一眼,然後王樸輕笑道:“將明這個提議不錯,我看也不用等明年了,先叫吏部挑一批人送到各個節度使幕中去,太原和江南那邊可以多幾個。”

衆皆頷首,陳佑接着道:“最後一點,每年考覈得加強,以前沒條件便罷了,可這幾年考覈多爲敷衍,流於形式,着實不妥。只要考覈嚴格按照制度來,最初幾年定會大批清退底層官吏,叫每年考生來補的話,一年三百人恐有不足。”

說完之後,他掃視屋內諸人,仔細觀察衆人神情,想要做到心中有數。

安靜一陣,竇少華最先開口:“我認同將明的說法。然則誰也不知考覈爲下者究竟有多少,科舉人數可先按去年來定,若是罷黜者過多,臨時降低評卷要求便是。”

“不行!”王彥川出言反駁,“寧缺毋濫!人手不足也不可降低科舉標準!”

幾個人來回辯了幾句,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王樸一錘定音:“這樣,回去再考慮考慮,兩府議事的時候再拿出來議。”

此事暫且作罷,再就是官制事宜。

還是那句話,只要不涉及實利,名稱上的變化大家都不太在意,每個人提了兩三點小要求,就通過了。等拿到兩府議事中,直接就能發敕命。

倒是最後三個將領的調動爭得比較厲害,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到開封府接替巴寧泰的人選。

開封府的重要性不必多說,鎮守的人能力和忠心缺一不可。

最終,開封府軍政分離,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皇甫楠被選中任開封馬步兵都監,權錦官府尹張爲善權開封府尹。

同時,爲了讓張爲善可以制衡皇甫楠,陸葛被調去開封判治安曹事。

至於皇甫楠空下來的位置,最終決定讓盧孟達接任,治安寺另外選人。

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