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

“呵呵,不必多想。”陳佑笑了笑,“你到大理寺會擔任評事之職,到時候一年估計有七八個月都在外面跑,要做好心理準備。”

大理寺評事,一般稱爲大理評事,主要職責是奉令出使各地複查、審判案件。

只是用到大理評事的機會很少,絕大多數時候大理評事都是坐在大理寺看看公文邸抄、三三兩兩聚在一塊閒聊,再不然就是索性兼了其它職事,多幹幾份活。

陳佑說的這個“一年有七八個月在外面跑”,讓沈義倫驚詫莫名,愣了愣神才反應過來:“學士是說,東府要收權?”

“差不多可以這麼說。”

沈義倫跟着陳佑修書這麼久,不是心腹也屬於那種可以相信的下屬,陳佑也就稍微多說了些:“前年冉益謙在蜀中總攬刑獄,發現各地主貳官多有皆刑獄事宜示恩的情況。東府認爲此風不可長,欲委派大理評事督府軍州刑獄事。”

見沈義倫面露沉思之色,陳佑飽含深意道:“若此事可成,日後當有一地刑獄之長,或可並列主官。”

按照歷史發展,這就是日後的“提點刑獄公事”,一般簡稱“提刑”。

後來的宋朝基本上是重要的事項都會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比如刑獄、茶鹽、市舶、保甲等等。甚至關中三白渠還有一個專門的提舉三白渠公事,專門負責三白渠的儲水泄洪日常灌溉。

能不能起到作用暫且不提,至少這專事專人的思路一直都存在。這也是陳佑鼓搗出稅曹、治安曹會被認可甚至推而廣之的原因之一,畢竟專事專人聽起來就更專業也更容易追責。

總之,聽到陳佑的話,沈義倫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過即便陳佑這麼說,他還是不明白他去大理寺的意義是什麼。

想不通就在執行的過程中仔細體會,這是沈義倫的想法,因此他毫不遲疑地答應下來。

別說沈義倫了,就是陳佑也找不到安排沈義倫去大理寺的意義。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讓沈義倫官階職事提高,培養資歷吧。

他這次往大理寺插人是王樸的建議,其實就跟命令差不多。

按照故例,刑部和大理寺一個負責立法,一個負責審判司法,至於執法,則交給各地官府。看起來挺好。

然而,京中諸司和各地官府對內部罪犯有執法權和審判權,大理寺沒有什麼存在感。

一開始的改制,是要重新修訂各種律令,到後來覺得可以把審判權單獨拿出來。現在王樸要繼續改制,陳佑又提出是不是可以把執法權也剝離出來,就比如他創造出來的那個治安曹。

治安曹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夠儲備一支預備部隊,比如河南府治安曹,當時就是陳佑手中的利器。如果中樞也成立一個治安寺,毫無疑問,這將是一支直接掌握在政事堂手裡的力量。

經過審慎地考慮,王樸贊同陳佑提出的建議。

能夠增強政事堂的實力,政事堂諸人都沒反對。只是陳佑本想趁機朝未來的治安寺安插人手,被王樸請去交談一番後,只能按照王樸的建議去支持大理寺抓穩司法權。

王樸這樣的態度,基本上意味着陳佑別想插手未來的治安寺,但是他可以在大理寺攬權。

用處不大,聊勝於無。

而且估計能干涉治安寺的人不會超過一手之數,陳佑還能得到王樸默許去幹預大理寺,勉強算是不虧吧。

他這邊剛剛跟沈義倫說完,馬青就遣人來叫他了。

中午吃完飯,他沒有留在宮裡,直接去馬青府上。

進門之後陳佑被引到庭院,馬青此時正半躺在藤椅上,雙目微闔不知睡了沒。

領陳佑過來的那名僕役正要去喚馬青,聽到腳步聲的馬青睜開雙眼,緩緩扭頭看向陳佑:“哦,將明來了啊。”

陳佑上前幾步,叉手一禮:“相公安好。”

“還行,還能活。”

馬青說着,雙手撐住藤椅,身體坐正。

一邊招呼陳佑坐下,一邊揮手驅散庭院裡的僕役。

陳佑坐下,雙手放在膝蓋上,看着馬青等他說話。

似乎是準備措辭,馬青坐起來後過了好一會兒才語氣嚴肅地開口:“爲什麼要提議成立治安寺?”

畢竟是老將軍,談話開門見山,絕不搞什麼彎彎繞。

“政事堂意欲染指禁軍。”

陳佑絲毫不慌,他沒有辯解說即便沒有他,政事堂一干相公們也會由河南府治安曹聯想到中樞亦可以有一個治安寺。

馬青冷哼一聲:“老夫還活着呢!”

陳佑面不改色:“官家今年才九歲,至少在六年之後才能親政。”

這個九歲還是虛歲,六年之後虛歲十五,培養六年時間,對各項事務差不多可以有自己的判斷了。

頓了頓,他繼續道:“若要求穩,年過弱冠,且有皇子,方可安心。”

這一番話下來,雖然委婉,但馬青還是聽懂了,陳佑在問他:你能活那麼久麼?

馬青今年六十二,現在看着是身體硬朗,但面對樞密院繁雜公務,已經有點精力不濟了,不然也不會放權給陳佑。

就他的身體情況,能不能活到六十八真說不準。沒準能一直堅持到趙德昭二十甚至三十歲,也沒準明年就不行了。

眼看着馬青臉色沉下來,陳佑沒敢繼續拖,立刻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若是有治安寺,至少政事堂沒有理由以京城治安的名義插手禁軍。且治安寺必然要跟治安曹一般,沒有弓弩甲冑,最多配短刀持長棍,比禁軍是遠遠不如。”

不管陳佑的決策基礎是不是這個,但眼下說出來,還算有說服力。

馬青沉着臉考慮一陣,開口問道:“怎麼保證治安寺拿不到弓弩甲冑?”

他這麼問,顯然是認可了陳佑的理由。

“武庫和軍器監。”陳佑顯然早有考慮,“這兩處管好便可。再就是禁軍輜重要看好。”

又是一陣沉默,馬青再次開口:“召集京中諸將,三日後樞密院議事。”

陳佑眼皮一跳,隨即呼出一口氣,答應下來:“好。”

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