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

一番謙讓之後,最終決定按年齡來算。於是黃世俊在前、潘美在後,三人依次進入黃府來到客廳。

自有僕從掌燈點燭、奉上茶水。

不過三人都有意無意地將主位空了出來,陳、潘二人一左一右分坐兩旁,黃世俊則直接讓僕人搬來條桌、取來筆墨紙硯,就在客廳中央站着書寫。

黃世俊真正能確定的不過就三五個人,因此須臾不到就寫完了。放下毛筆輕輕吹了吹寫好的幾個名字,感覺墨跡已經幹得差不多了才拎起來抖動一番道:“潘將軍,名單已經寫好了。”

說着,就將名單略帶恭敬地遞給潘美。

潘美立刻起身接過,隨便掃了一眼,見人名、宅地、原先的官職都寫得清清楚楚,便將名單摺好塞進袖口道:“辛苦黃先生了,我想過了這段忙碌的時間,殿下就要把大家的功勞上報給官家,這段時間還請先生多多擔待。”

這就是給黃世俊吃一顆定心丸了。

果然聽到這話之後,黃世俊立馬諂笑道:“無妨無妨,軍事要緊,千萬不要因爲我等小事耽擱了軍國大事!”

就在兩人談話的功夫,陳佑也走上前去謄錄名單。

不多時,收下陳佑的名單之後潘美抱拳道:“某軍令在身,就先失陪了!”

“將軍慢走。”

兩人將潘美送出正門,站在門口看着這一大隊周軍離開,陳佑搖頭嘆道:“這一遭,不知又有幾家哭、幾家悲了!”

“作甚小女兒姿態!若非我等深明大義,損失過大的周軍或許會洗城也說不準。說起來咱也間接救了不少人。”

說到這裡,黃世俊突然朝陳佑作揖道:“還沒恭喜陳司馬。”

“怎生如此!”陳佑連忙躲開,嘴裡說着,“世叔莫要折煞於我!您老又不是不知道這行軍司馬是個什麼意思!”

黃世俊一愣,隨即直起身來尷尬一笑:“臨到老了不中用了,還望賢侄莫怪!實在是關心則亂、關心則亂啊!”

陳佑心裡呵呵,要是信了他那才叫傻!這老頭絕對是心生嫉妒,依仗着自己長輩的身份來噁心人。

心裡翻着白眼,面上苦笑道:“不礙事不礙事,世叔也知道,小侄現在就是一個泥塑菩薩,還不如去當一個都頭隊正呢!”

黃世俊一臉“信你纔怪”的表情微微點頭道:“唉!這亂世向來如此,等着吧,這南平啊,還得我們這些老人來管!”

兩人有說了一些沒營養的話,陳佑便告辭離開。他忙了一晚上才睡了不到兩個時辰,趁現在沒什麼事正好補覺。

一路上陳佑因爲穿着南平的軍服被盤問了好幾次,甚至差點動手打起來。好在潘美已經安排手下開始抄家行動,不時有知曉名單的潘字營軍士路過,這才讓陳佑避免被圍毆的慘境。

等他好不容易回到府中,已經是心身俱疲,待看到劉河,得知龐家一切安好之後就不管其它,直接倒頭便睡。

大營這邊,趙元昌還沒進中軍大帳,就見一鐵甲將軍大步行來,離此處還有二十多步的時候就抱拳喊道:“臣繼勳參見殿下!”

趙元昌連忙快步走上前道:“將軍免禮,進帳坐下談話。”

這鐵甲將軍就是本次徵南平的三號人物,大周壯武將軍、全州防禦使李繼勳。此人在沒有改變之前的歷史上也是義社十兄弟之一,而且還是十人之中第一個受封節度使的。

一行人進帳之後,依次坐下。

不等衆人坐穩,李繼勳就開口道:“殿下,既然南平城已經拿下,我覺得應該立刻拔營進逼峽州。只要拿下峽州,我們就能將蜀國堵在川中,如此方能全力面對沈國。”

“嗯。”趙元昌點點頭,吩咐侍立在燈臺旁的侍衛道:“將南平地圖打開。”

“是!”侍衛取出一幅地圖掛到趙元昌身後,幾人起身仔細觀察。

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南平整體形似一個大頭朝向西北的雞腿,西北是歸州,歸州南邊的峽州,峽州東面是荊州,荊州城就是南平城,正好在南平國中部。

這次爲了出其不意,趙元昌是從北邊直插歸州,攻下歸州城之後立刻揮軍南下直撲南平城。是以現在南平西南、東南這兩塊不在周軍的影響範圍。

之前馬青就是領兵前往東南,準備攔住來援的沈軍。

同時,南平橫跨江水兩岸,但是三座州城全部都在江水北岸。所以要想保證接下來進退自如,必須在南岸奪取戰略要點。

好在剛剛抵達南平城的時候趙元佑就派遣分部去攻取南岸各地縣城,倒也傳來不少捷報。接下來只要擋住沈國的一波進攻,這一批縣城以後就能作爲攻沈的橋頭堡。

至於蜀國,最適合的戰場就是峽州、歸州西部。

歸州當時留有兵馬,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拿下西部各縣。至於峽州,還需要提兵去取。

面對着地圖沉吟一會兒,趙元昌轉頭問道:“不知文伯有何想法?”

“殿下,屬下以爲應該先派人將擒獲南平僞王的消息告知陛下,同時行文復、郢、襄等州組織團練做好支援準備。”

“嗯。此是正理!”趙元昌十分贊同,畢竟攻陷南平城、擒住高保遜,此戰就勝利了八成。至於奪取戰略點,能有固然錦上添花,但沒有也不影響大局。

想到這裡,他心中輕鬆許多。一轉頭看到這一戰的大功臣趙普若有所思的樣子,不由笑着問道:“則平可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趙普拱手道:“大帥,屬下確實有一些愚見。”

“則平但說無妨。”趙元昌大氣地揮手道。

“是!屬下聽聞,新進的陳司馬其父曾任歸州留守,如今病逝不過三年,若是歸州不靖,派他去可能會有好的效果。”

“陳司馬?”李繼勳聽了這個陌生的名字,不免開口詢問,“這又是何人,爲何我之前不曾聽聞?”

趙普朝他拱手道:“回將軍的話,此人姓陳名佑,乃是原南平宮衛將軍。此次就是他首舉義旗,擒住南平僞王。故而大帥徵他爲節度府行軍司馬。”

“原來如此。”李繼勳點點頭,轉向趙元昌道,“殿下,此人或可一用。”

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