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

當天晚些時候,相似的一番對話發生在陳佑和顧猛之間。

不同於對寧強的試探與誘導,顧猛坐下之後,陳佑直接就開口:“我準備讓你帶兩千兵馬進攻綿州。”

顧猛能由指揮到校尉,全賴陳佑給予的機會以及這段時間的信重,是以聽到陳佑的話語之後,立刻就答應下來:“屬下遵命!”

見他如此表現,陳佑滿意地點點頭:“右軍現在該有千餘人了吧?”

“回稟使君,右軍目前有兵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其中馬軍一百人,弓手五百人。除了馬軍尚有不諧,其餘軍兵皆可一戰!”

顧猛對自己手下的軍兵十分上心,此時聽陳佑詢問,立刻就順暢的答了出來。

對陳佑來說,馬軍沒訓練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一百馬軍還是陳佑特意叮囑才建起來的,一百多匹馬好不容易纔湊齊,軍兵的騎術、配合需要時間來練習,到現在都還沒開始學習騎戰。

好在這些府兵——特指新徵召的右軍——肯吃苦,在能吃飽的前提下,拼了命的訓練,步兵總算是有戰鬥力了。

“這次馬軍留下繼續訓練,其餘人你都帶着。”陳佑敲了敲桌子,囑咐道,“我再給你找八百人,最遲明天上午劃給你,三天後出發,這兩天你得處理好兩部人馬配合的問題。”

“是!”顧猛一個激靈,連忙起身挺直腰桿,大聲應下。

“坐下說話。”陳佑擺擺手,“這一次你不是一個人去,還有一撥七八百人也要一起過去,只不過你們兩撥人馬分頭行動。”

頓了頓,陳佑接着道:“想來你也聽說過一些消息,綿、劍、利三州賊人勢大,雖然多是裹挾亂民而成,但人數在那裡,且其中也有一二宿將,你此去不可大意。我也不求你能立下奇功,出了鹿頭關之後,只要穩紮穩打,將賊兵朝北逼迫,或者逼其攻梓州,便少不了你的功勞。”

這就是面授機宜了,顧猛心中牢牢記下,口中忙不迭稱是。

“另一個人名爲寧強,你可能沒聽過,他這次是要自西面入綿州,你前幾天動靜稍微鬧大一些,替他打一些掩護,之後就不必理會,自己穩住就好。”

顧猛適時問道:“敢問使君,若是那寧強求援,屬下當如何?”

陳佑雙眼一眯,緩緩道:“他這一路,除去不聽你的調令之外,你就當是自己遣出的偏師便是。”

顧猛不知道,陳佑這是要考驗他的大局觀,看他能不能準確判斷戰場形勢,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他的表現,將決定陳佑對他的扶持會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假如寧強遭遇全、楊、吳、王這樣的賊首而陷入險境,顧猛能夠趕得及救援並擒殺賊首,卻磨磨蹭蹭等寧強戰敗之後才加入戰場。即便最後也能擒殺賊首,陳佑雖還會用他,但也不可能再像現在這麼信重了。

至於說怎麼判斷是主觀上的趕不及,還是客觀上的趕不及,陳佑自然能通過在兩軍之中佈下的眼線來判斷。

林師德手裡拿着幾份文書,快步走進政事堂所在的區域。

他作爲兵部尚書,不是第一次來此處,但每一次過來,都能感覺到那坐於中樞撥動天下的威勢。

當今官家有意擡高文官權力,政事堂相公的權勢自然是一日大過一日。

要說文官之中哪些人同那些粗鄙軍漢矛盾最大,不是基層的那些縣官,而是他這個兵部尚書。

從趙周建立開始,兵部就是六部中存在感最低、權力油水最小的部門,比之戶部都有不如!

究其原因,還不是有武夫把持的樞密院侵佔了兵部的職權!

和戶部爭的三司最起碼還是文官系統裡的,戶部爭起來也有膽氣。

但讓兵部同樞密院爭?

呵呵,別說樞密使也屬於“相公”,就算他這個兵部尚書敢噴相公,相比在這個軍權至上的時代對上軍漢,還是縮起卵子做人比較明智。

於是,好不容易感覺風向似乎要變,林師德立刻就希望能借政事堂中某一位相公的勢,好從樞密院手中分出一塊肉來。

政事堂目前有三相公。

馮相公年紀最大,身爲帝師,再加上數朝爲相,門生故吏爲數不少,可謂強相。

只是他有一個傳承衣鉢的弟子,也不知道是爲給弟子鋪路,還是老年人的通病,行事越來越穩。估計不太可能爲了兵部同樞密院三相公對上。

閻相公初爲相,實力最弱,年紀最小,按道理正是有衝勁的時候,而且此時投靠,也最容易成爲閻相公勢力的核心成員。

但是,誰不知道閻相公是個軟性子!

當初還是三司使的時候,硬是讓三司職權被戶部分去不少。

這一點在他拜相之後也沒有變,據供職於政事堂的一些小官小吏言,政事堂議事的時候,閻相公說的最多的就三句話:“馮公所言有理。”“箬笠兄所言有理。”“馮公和箬笠兄所說皆在理。”

因而才當了兩個月的相公,在官場民間就有了“三理相公”的名聲。

有鑑於此,閻相公實在不是什麼好的投效對象。

如此一來,也就只剩下江相公了。

人生就是這樣,看似選擇頗多,其實權衡利弊之後,就只剩下唯一一個選擇。

林師德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坐入政事堂,成爲這撥弄天下的棋手。

“江相公可在書廳?”

“該是在的。”

被林師德攔住的這個書吏應該不是侍候江夏青的,這時候也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的答案。

不過政事堂不大,如果官家遣人來召諸相公,這書吏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此時江夏青一定在政事堂內,只是在不在他自己的書廳就不確定了。

林師德很快就來到江夏青書廳外,微微彎腰,恭聲道:“相公,林師德請見。”

沒有迴應,書廳內沒人。

“箬笠兄所言有理。”

馮道書廳內,閻俊臣的聲音響起。

同坐屋內的,除了主人翁馮道之外,還有江夏青。

聽到閻俊臣的話,馮道無奈搖頭:“良秀,我是問你怎麼看。”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