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

汪弘洋回想一番後道:“只是聽說有這麼一件事情,具體情況的話,武德司也沒有太多的瞭解,所以之前也就沒有告知使君。”

陳佑點點頭,這也正常,畢竟武德司在蜀地還沒鋪展開來,就發生了叛亂,像這類發生在叛軍控制區內的事情能得到大概消息已經算了不起了。

“若是讓寧強帶兵,是否可行?”

陳佑沒有太多猶豫,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寧強初來便居高位,恐底下軍兵不服。”汪弘洋搖頭道,“其人能力如何先不談,即便使君看重他,也須多加磨礪纔是。”

魏仁浦雖未說話,但看他點頭便知道他也贊同汪弘洋的說法。

陳佑解釋道:“非是令其獨領二軍,只是給他一個機會。除了寧強,府兵的顧猛,也可一同派出去。”

聽了這話,魏仁浦、汪弘洋算是明白了。

寧強是給個機會,而顧猛則是要好好培養了。

顧猛本就是府兵校尉,比寧強官階高,能分得的軍兵自然比寧強多。如此一來,就相當於讓寧強來給顧猛打掩護。

當然了,若寧強在兵力弱勢的情況下依然能比顧猛掙得更大的功勞,只要他肯聽話,陳佑定然不吝在他身上投入更多的資源。

然而有兩個問題。

“敢問使君,府城安危當如何安排?”

“有黨從柯的雄威軍在,再加上剩餘的兩軍和府兵,當能鎮壓不軌。”陳佑已經有了粗略的想法,“那個李克榕似是忠心,可令其駐守漢州,以防鹿頭關失守。派出剿匪的各軍之後會陸續返回,可無慮也。”

“劉宣徽處又當如何說?”

這個問題,陳佑沉吟了一陣才道:“宣徽既未有隻言片語,某當以平叛剿匪爲重。”【1】

魏、汪二人再無疑問,各自告辭,要回去按照陳佑的想法做好出兵準備。

翌日一早,陳佑請入行宮,就出兵事宜詢問盧金嬋的意見。

似是因爲盧雲華摔傷的緣故,盧金嬋見陳佑的時候臉色偏冷,也就陳佑關心詢問盧雲華傷情的時候,才稍稍有了些好臉色。

不過擺臉色歸擺臉色,對陳佑所說的軍事規劃,盧金嬋沒有多插嘴,仔細問了幾句,便表示贊同。

回到府衙中,着人尋來寧強。

雖然有了安排,但也得了解清楚寧強的想法。

畢竟不知道寧強是不是真有本事,也不瞭解其爲人如何。

如果不問清楚寧強的想法就強硬下令,沒準會多一個敵人,那就得不償失了。

府衙書廳門窗大開,初夏的風已經帶了些燥熱,陳佑一邊批閱公文,一邊等待寧強。

在陳佑的指示下,劉河已經在做引導輿論的準備了,只等着陳佑同寧強交流的結果。

假如寧強不願意去冒險,則在散步的消息中避開寧強這一隊人的功勞;要是他願意的話,就得適當體現出他的功勞,好爲陳佑讓他單領一部人馬做鋪墊。

過不多時,寧強在僕役的帶領下快步來到書廳門外。

聽到腳步聲的陳佑擡起頭來,不等通稟便開口:“進來吧。”

寧強有些拘謹地跨入房中,行禮道:“參見都監!”

“先坐。”

招呼寧強坐下,陳佑繼續在公文上附上自己的批註。

也是寧強來得巧,這一份公文剛好看完,他坐下沒多久,陳佑就放下毛筆,看着他笑道:“寧縣尉在府城可還習慣?”

“回稟都監,一切都好。”此時的寧強和昨日剛剛結束戰鬥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陳佑笑了笑,溫聲寬慰道:“不必緊張,你可有字?”

“蒙師贈了行仁二字。”寧強趕忙答道,“取的是‘好仁而強’之意。”

“那我就喚你行仁了。”

“實是下官榮幸!”

陳佑點點頭,斂去面上的笑容,嚴肅問道:“行仁如何看眼下局勢?”

驟然被問到這樣高層次的問題,寧強有些發愣。

以他的身份,是不需要去考慮局勢問題的,可既然陳佑問了,他就得給出一個答案。

考慮了一陣,他探着身子,試探着開口:“回稟都監,下官以爲,賊人看着勢大,實際上卻不是什麼大患。唯一可慮的就是臨近夏收,若是不盡快擊敗賊人,怕是會誤了農時。”

對於他這個回答,陳佑不置可否:“行仁可能不知道,劉副都監在綿州已經連敗兩次,喪師數千。”

驟然聽到這個消息,寧強先是一驚,隨即臉上發紅,一陣窘迫。

驚的是西川軍事上的二把手竟然會在賊人手上敗兩次。

窘的是自己纔剛說完賊人不是大患,就聽到這樣一個消息,也不知道是被打臉,還是打了劉正嵐的臉。

陳佑注意到了這一點,大致能明白他心裡在想什麼,也不點破,只是搖頭嘆息道:“只可嘆某欲遣兵平賊,卻無大將可用!”

聽到這句話,寧強忍不住擡頭看向陳佑,嘴脣張了張,似乎想說些什麼。

沒有管他,陳佑繼續道:“我手下有一校尉可堪一用,欲令其帶兵入綿。行仁自綿州一路行來,你認爲多少兵馬可以平賊?”

寧強收斂思緒,老實回答:“下官離開魏城之前曾觀楊賊之兵,雖敵有數萬人,若遣精兵強將,兩千兵馬可破,若有五千,則諸賊儘可滅之。”

“五千啊!”陳佑長嘆一聲,“只可惜那校尉堪堪可領兩千兵。”

寧強臉色一陣變幻,驟然咬牙起身:“啓稟都監,下官在魏城一帶尚有些許薄名,可領三五百人至魏城替那校尉牽制北面之敵!”

此話一出,陳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但卻沒有立刻同意,而是緩緩勸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回了魏城,我就沒辦法給你提供一絲一毫的支援。若是一個不巧引來圍攻,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2】

“下官本自關中來,僥倖立了戰功成了縣尉,不能守土安民已是心中不安。且下官曾聞:都監守錦官,城不亂則有功。如今都監放棄安穩,爲保諸州黎庶而有意平賊,下官又何惜此身?”

這一番話感情真摯,讓心中有小算盤的陳佑略微生出些愧意,禁不住起身走到寧強身前,搭着他的肩膀道:“行仁,你沒有辜負你的字!”

寧強臉上露出笑容,顯得十分自豪。

陳佑深吸一口氣,鄭重道:“我告訴你,興元節度使已接了皇命南下平亂,大約一個多月便會有成效,你可還要去魏城?”

這意思就是:即便現在沒動作,一個多月之後,諸州黎庶就會擺脫戰亂,你還要去冒險嗎?

對於這個問題,寧強後退一步,長揖道:“請都監下令。”

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