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儒家八脈(求票票)

伏念所悟的內聖外王之道,雖由道家天宗的莊周妙語而出,但卻是道家莊周辭去宋國小吏之後,雜糅百家之學所得。

歷經世俗,踏步修行,感悟天道,妙悟儒家、法家、名家等諸多道理,方有內聖外王之妙,是故,其道堪爲入世之道,和儒家所追尋道理有相通之處。

加持儒家的三綱八目,圓融無比。

“是,師叔。”

伏念頷首而應,身爲儒家的掌門,自然知曉儒家的實力,只是儒家一向不太喜歡以武力屈服他人,故而,先前針對百家的策略,以懷柔爲主。

今日,有師叔一言落下,定下心神,面上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有了決定。

“師叔,此道可爲教習否?”

不日,不出意外,自己將會前往咸陽宮教導嬴政的諸多公子,尋常的儒家之道想來不是嬴政希望看到的,如此,內聖外王倒可以拿得出來。

如果是其它的道理,怕是也難以兼容法家之道。

“以法爲分,以名爲表,以參爲驗,以稽爲決,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爲常,以衣食爲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爲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

“如此,有何不可?”

荀況仍舊單手輕捋着頷下灰白之須,儒家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數百年前孔丘所傳下的儒家之道了,否則,儒家也走不到現在。

百多年來,稷下學宮之內,儒家所得甚多,如今戰國大勢呈現一天下走向,那麼,儒家自然也要轉變大爭之世的策略,以合乾坤天下。

天宗玄清子有言,天道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正是此理。

“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儒家欲要一展大道,必要內聖,近年來,儒家各有支脈所言,師叔,伏念欲要一匡儒家內外,不知利弊如何?”

內聖外王,想要使得儒家真正的強大起來,非有儒家內部無比的團結,非有儒家內部的儒生均成爲仁人,成爲君子,纔有更進一步安邦定國的可能性。

纔可以施展外王之道。

今日前來拜見師叔,一則是爲了咸陽宮的消息,二則是爲了儒家接下來走向,儒家從祖師以來,便是有坐下七十二位弟子。

每一位弟子均有不俗的見識,故而奠就儒家的根基。

數百年來,在一位位弟子與其各自後輩的爭鋒中,或有敗落,或有消亡,雖如此,仍舊有許多道理分散在儒家內部,而且佔據相當不小的力量。

其餘小一點的道理不說,現存加上己身孟軻一脈,一共有八脈,分爲: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其中,自己是孟軻一脈的傳人,而孟軻一脈也是如今儒家內勢力最大,實力最強的一脈,是故從孟軻以來,每一任儒家掌教都從孟軻一脈出。

可……爲了平衡其餘儒家支脈,便是有了儒家三位當家的位置,掌門佔據大當家的位置,其餘兩個當家由其餘七個支脈所角逐。

七大支脈中,孫氏之儒是眼前師叔所傳的一脈,師叔年逾古稀,乃是從先賢孟軻的歲月活下來,三次爲稷下學宮大祭酒,自然有相當的弟子。

而且如今師叔門下李斯、張蒼等都在秦國,尤其是李斯,已然位極人臣,不可小覷,但師叔一脈的傳人向來無意於儒家三位當家的位置。

如此,也就剩下其餘六大儒家支脈,實力最強的堪爲子思一脈傳下來的,子思爲祖師的孫子,儒家之內,地位不俗,數百年來子思一脈,一直盛行且強大。

除卻子思之儒以外,便是顏氏之儒,那是祖師坐下得意弟子顏回傳下來的道理,剩下的其餘四大支脈稍弱,百年來,兩大當家的位置,多在子思一脈與顏氏一脈而出,鮮少外流。

近些年來,緣由齊國守成的緣故,儒家也一直在齊魯之地不顯,身爲主導者的孟軻一脈,自然也是如此,可……其餘支脈就鉗制不住了。

多有儒家弟子摻和百家之事,摻和遊俠之事,爲儒家惹來不小的麻煩,尤其是趙國的陘城書館,雖然和儒家交情不淺,但趙震等人卻違背儒家中庸本意。

而後,身隕天宗玄清子手中,爲儒家帶來大禍,師尊公都子身隕,這筆賬……伏念一直記憶的很清楚,還有去歲的秦國隴西兩地地動之事,也有儒家弟子摻和。

不外乎那六脈的弟子所爲,儘管如此,可是……在秦國心中,在秦王嬴政心中,這筆賬也是要算在自己頭上的。

即將遠行,年紀儒家內患,神色有些凝重,再次看向師叔,想要做成此事,非有師叔助力不可。

“自爲上佳!”

荀況點點頭,給予評論。

三百年前,道家天人之爭,使得道家實力衰弱!

百多年前,墨家三分,令的爲顯學的墨家如今孱弱不已!

近年來,農家之內,六堂爭鋒,怕是早晚也要釀成禍端!

儒家之內,也是如此,伏念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很好,可是……自己能夠做的有限。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師叔,伏念此行咸陽,短則一年半載,長則秦趙交戰結束,儒家……只求不亂!”

伏念緩緩挺立身軀,口語道家之言,微言大義,師尊既然將儒家的膽子交給了自己,那麼,自己就不能夠辜負師尊的信任。

那些儒家的支脈派系,也該徹底給予削弱,乃至於了結,直至不可能危及儒家的核心本源。

自己走後,小聖賢莊內,權柄將會散開,那些人不會放過的,但是……有師叔坐鎮,自己很放心,以師叔的輩分,也足以穩定大局。

待自己從咸陽歸來,再行一一清算。

“伏念。”

“你心中有謀算爲上。”

荀況無奈一語,本以爲隨着伏念深入掌控儒家之後,自己會輕鬆許多,不曾想,現在又有一個不小的麻煩,雖然自己不怕麻煩。

但麻煩總歸是討厭的。

“師叔請放心。”

伏念面上微微一笑,拱手又是一禮落下。

“嗯。”

荀況輕言。

未幾,伏念從條案後起身,禮拜,離去。

“讓顏路與子房前來此處。”

目視伏念緩步離去,荀況思忖良久,而後,揮手一招,旁側烹茶的童子近前,側耳吩咐一言。

“是。”

童子應聲。

******

“你等何人?”

過了沂水,相距齊國東南繁華之城桑海便是沒有太遠。

雖如此,但此去地形卻是不住的複雜起來,丘陵起伏和緩,不若從韓國、魏國走來的平坦開闊,其內更是夾雜河流縱橫,於長期生活內關內的老秦人來說,頗有些不適應。

然……此行攜帶王書,更有儒家弟子親自帶領,一衆超過二十人,均跨乘駿馬,長途奔襲,來好儘快將大王的旨意下達。

靠近莒城,城外數裡開外,乃是山林之地,道路縱橫八方,已過申時,欲要入城休整,不曾想,卻是遇到攔路黑衣人。

勁裝着身,黑衣蒙面,手持刀劍,周身上下玄光隱現,人數雖只有不到二十位,可是渾身上下散發的氣息令諸人心驚。

“你等東行的路到這裡爲止!”

一位黑衣人踏步而動,攔阻在前方的道路中間,看着面前的這羣秦國人,對於他們的行進路線,早就瞭如指掌,想要進入桑海,想都別想。

“你等要如何?”

領路的一位儒家弟子近前,己身乃是數年前,隨同張蒼等人入秦的,歷時數年,有機會返回小聖賢莊,本是喜事,卻不想……在齊魯之地,有遊俠攔阻他們。

實在是大膽!

儒袍加身,束髮而冠,面上絲毫無懼,體表一絲絲浩然之氣閃爍,喝道一聲,頗具威嚴。

“猜猜?”

那攔阻黑衣人嘿嘿一笑,言語雖輕鬆無比,可是體表閃爍的玄光越發的耀眼起來,手中長劍,更是劍芒吞吐,四周圍攏的黑衣人也是悄然無息的持刃近前。

“要殺我等?”

那儒家弟子冷哼一聲,單手一動,拿出一枚不過食指長短的竹筒,拉開一根細繩,下一刻,頭頂的虛空之上,一片淺綠色的煙霧沉浮,

隨其後,抽出腰腹的長劍,體內浩然玄功催動,劍芒吞吐,絲毫無懼。

“殺!”

觀此,那黑衣人神色一怔,不復多言,此行目標乃是殺掉東進的秦國使者一行人,雖有儒家弟子,只能說對方不走運了。

事已如此,一旁那些從秦國而來的使臣中,也是一道道不弱的氣息綻放,一柄柄利刃出現在手中,絲毫無懼,面對四周圍攏近前的殺意,更是面有欣喜。

“殺!”

對於劫殺之人,他們此行早有預料,是故……東進的隊伍,一共分爲明暗兩處的,他們這裡是明處,用來吸引有心人目光的。

至於暗處,此刻,應該已經距離桑海不遠了。

“嗯?”

那爲首的黑衣人察覺秦國使臣中迸出的一道道殺意之力,絕對不是普通人應該擁有的,莫不是……近年來肆虐山東諸國的羅網中人。

不過,到了這一步,他們是何人已經不重要,他們的下落……只有死。

一時間,山林深處的道路之上,刀劍縱橫,天地元氣顫動,清脆的利刃碰觸之音不絕,夾雜其內的一道道淒厲之音傳蕩。

此行隨伺的羅網中人,盡皆是先天修爲,對上同樣多爲先天修爲的黑衣人,絲毫無懼,甚至於還能夠反撲一二。

蹬!蹬!蹬!

半柱香之後,戰鬥仍舊在持續,整個人跡鮮至的道路上,已經躺下了不少屍體,有黑衣人的,也有羅網中人,虛空中,暗紅色的血液滴趟,猩紅之氣瀰漫。

忽而,道路爲之一動,一道道明顯的馬蹄之音由遠而近的傳來。

“請諸位同門助力,斬殺賊人!”

一直也是在艱難抵抗的那儒家弟子聞聲,陡然間神情大陣,縱身一躍,避退眼前之人,目光看向遠處,正是十多位身穿各色儒袍的儒家同門弟子。

“殺!”

“……”

一語出,一位位儒家弟子抽出隨身之間,體表浩然之氣閃爍,縱身一躍,摻和入戰場之中,得此助力,短短百十個呼吸之後。

整個戰場爲之平靜,所有的黑衣人被斬殺,儘管一衆羅網之人也損傷大半。

“你們是從秦國來的?”

前來救援的那些儒家弟子整理衣衫,收攏長劍,一邊和同門交談着,一邊看着身側那羣衣衫染血之人,拱手一禮,輕語。

“不錯。”

羅網諸人相視一眼。

“掌門有令,如果遇見你等,當隨我們一同前往桑海。”

“有我等開路,那羣遊俠不敢亂來!”

領頭的儒者沒有遲疑,有一羣秦國人東進,消息也從小聖賢莊傳來,吩咐齊魯之地的儒家弟子給予助力,若有百家攔阻,可殺之。

此令,還是掌門登位以來所下達的最爲嚴酷之令。

雖有疑惑,不敢多言,掌門之言自然有其道理。

“多謝。”

諸人頷首以對。

未幾,數十人將道路上的屍體處理一二,便是翻身上馬,向着莒城行去,向着桑海行去。

與此同時,暗地裡一路秦國使者在相距小聖賢莊不過百里的古越國之城旁,同樣遇到一行黑衣人攔阻,實力更強,殺意更重。

略有昏暗的天地間,古道出口一隅處,諸人相持。

咻!咻!咻!

“在我儒家小聖賢莊之側,行此殺伐之道,未免有些不妥吧。”

流光忽閃,又是一位位體表身着儒袍的儒家弟子持劍挪移而出,玄光護體,浩然正氣擴散虛冥,古道之側,彷彿早已經等待好了一般。

數息之後,超過三十位的儒家弟子踏步而動,迎上與秦國使者相持的一衆黑衣人,朗聲而語,仁禮無雙,殺意不顯,手中長劍卻是光芒更盛。

“儒家,欲成嬴政走犬乎?”

一衆同樣數量超過三十位的黑衣人見狀,彼此相視一眼,對於秦國使臣的行進路線,他們摸索的很清楚,無論是明道,還是暗道,都有應對之策。

都可以保證那羣人進不了小聖賢莊,前提是……小聖賢莊不插手。

如今,看樣子,儒家還是忍不住了,不僅忍不住,還真的朝向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行進,站在他們的對立面,欲助力秦國使臣。

冷言而出,甚爲不屑。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伽果覺緣(求票票)第八百一十一章 天字一等(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陰陽羋原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足與謀(第三更)第五百九十章 社會我虎哥(求票票)第八百四十六章 《太上清靜經》(第三更)第七百零八章 鬼谷絕境(求票票)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赳赳大秦(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靜室佳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解開咒印?(求票票)第三百二十五章 含光(第三更)第八百零六章 《喻老》第六百七十九章 鬼谷陰陽(求票票)第五百三十二章 與道合真(求月票)第八章 我是小說家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大光明(求票票)第七十七章 昔年少女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否極泰來(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明如窕水(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練琴第八百九十九章 九宮合力(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二章 乾坤奇珍(求票票)第五百八十六章 毀劍(求票票)第五百九十章 社會我虎哥(求票票)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沙丘雄主(第二更)第六百零一章 特種之兵(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不戰漁利(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聚仙(求票票)第一百七十四章 《玄清子》(第四更)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匯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天材地寶(求票票)第四百一十一章 夢蝶三日第九十三章 大恐懼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亙古未有(求票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其猶龍邪(第三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殲滅戰(求票票)第六百七十四章 面試(求票票)第四百七十五章 房中秘術(求訂閱)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人難纏(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弄玉吹簫雙跨鳳(第一更)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護國林風(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五行遁術第四百九十二章 蒙王爭鋒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幻音天韻(第一更)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誠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滅韓(終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新法(第二更)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殘劍非殘(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滅韓(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紫蘭身世(第四更)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少女問道(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大秦公子(第一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帶壞了(求票票)第一百九十五章 《連山》(第三更)第六百六十三章 劍分承影(求票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請你吃飯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亙古未有(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神禹巨斧(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馬蜂窩(求票票)第兩百三十五章 少司命(第一更)第五百七十章 陰陽天機(求票票)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宗曉夢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朝會(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連山》(第三更)第八百零三章 太極十三式(第一更)第一千零一十章 金剛降魔(大章)第兩百八十六章 兵壓三晉(第二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金剛寂滅(求票票)第九十九章 何教寡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滕妾蒸報(求票票)第八百五十七章 言出法隨(第二更)第八百六十六章 河西兩郡(第三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蚩尤之劍(求票票)第三十八章 捭闔圓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九陰神爪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秦公爵?(第一更)第六百四十六章 九入化神(求票票)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星墜落(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五章 攻守良策(求票票)第九百七十三章 陰陽九宮(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浮屠入侵(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天人重現(求票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列陣(求票票)第六百四十二章 陽春夢斷(票票來點)第三百七十三章 驚鴻之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神念偉力(第二更)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古獸真形(求票票)第五百一十八章 至尊武器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有錢人(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如琢如磨(求票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神聖之地(求票票)第九百一十四章 絕世寶物(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仲尼》(第三更)第四百六十三章 束(大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媧皇至高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護靈異獸(求票票)第一百四十九章 相門之劫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無心大謀(求票票)第七百二十九章 小教訓(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