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有仙才自不知(下)

那已經長成大人的小童渾身再無片縷,怔怔地面對那晶瑩通透的仙子。

那仙子忽然在小童耳邊,極輕極緩,一字一句地道:“清虛之極,神明自生,陰陽潛通,感應隨心。

那小童只是凝視着仙子的眼睛。

四目相對,心意相通,兩人同時伸出手來,握在了一起。

仙子拉着他坐在一塊色如碧玉的大圓石上,兩人面對面坐着,呼吸相聞,口鼻相對,手足相接,同時閉上了眼睛。

那小童只覺置身於無垠的虛空之中,只有仙子的氣息漸漸籠罩了他的身體,一股柔和的陰氣進入他的四肢百骸,忽地心絃似被撥動了一下,丹田裡自然生出一股陽氣來,與這陰氣纏繞在一起,迅速在身中流走。只一會,便覺得身中的陰陽二氣此消彼長,似是生出感應,漸漸地完全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股純和之氣,從自己身體裡流出,又進入了仙子的身體。如此周流數遍,復歸丹田。

良久,那小童睜開眼,見那仙子眼神中凝着一股濃濃的關愛之意,正看着自己。兩人好似心意相通,對方心念一起,便已知曉。

幾乎是同時,兩人心意一動,身子便騰空而起。

兩人初時一手相握,仙子帶着他緩緩飛行,漸漸地便鬆了手,那小童跟着氣流,身體自然而然地如大鵬般滑行。

那仙子身姿極爲靈動,往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小童居然能夠心靈神會,緊隨不捨。

兩人的身體,像一對魚兒遊在水中,時而交纏在一起,時而又首尾相連。又似比翼雙飛的鳳凰,並肩乘氣而行。

那小童越飛越覺身輕如燕,後來竟能夠但憑心意,隨意翱翔。只憑一點神明,引動氣機流轉,有如飛鳥無跡,風過無痕,進入隨心所欲的境界。

那仙女眼忽然眼波流轉,溫柔輕笑道:“仙胎靈根,變化通神。真元流轉,仙丹可成。你既然能來這清虛小有洞天,可見你一心求仙,精誠所至,這‘清虛訣’你只須牢牢謹記,它日自能會得其意。”

說着,將他輕輕一推,那小童便如飛鳥般出了洞口,耳中只傳來仙子悅耳的歌聲:

“碧落青空,四氣朗清,神風靜默,山海藏雲………”

“當……”一聲清越悠遠的鐘聲,臥倒在蒲團上的燕福身子一個激凌,醒了過來。他揉揉眼睛,見那本《黃庭內篇》散亂地放在地上,連忙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回那木盒中。心中卻覺得怪怪地:“好像是做了個夢,難道是祖師奶奶降靈了?”

他朝壁上的畫像望去,見那畫中的仙子妙目正凝視自己,心頭又是一跳,連忙又跪倒在地,叩了幾個響頭,這才轉身走出這氣象樓。

轉過迴廊,便聽得一陣悠揚叮咚的琴聲,他心中不由一怔。觀中只有妙音師姐最喜操琴,此時一定是她在彈琴呢。想到昨夜的風流陣仗,心裡似乎特別渴望一見妙音,又怕她惱了自己,正自躊躇間,卻又身不由已地走到了門側,駐足細聽起來。

燕福本是個混混沌沌的少年,平日裡對這些琴棋書畫原本一竅不通。但今日也怪了,那琴聲卻彷彿有着吸人的魔力,一聲一聲,好像就是撥在自己的心絃之上,身中居然生出極強的感應,那琴聲忽高忽低,體內便似有股氣流忽強忽弱,竟然身不由已地跟着手舞足蹈起來。

那琴聲先是極緩極輕,如輕風吹拂着柳絮般搖曳,飄飄灑灑,以至寂靜無聲。忽又蕩然聲起,幾度迴旋,繼而風聲漸緊,夾雜着急促的尖嘯,似有風暴來臨。一陣間又緩將下來,似是春風暖流,消融冰雪,流水潺潺,歡暢輕快。燕福身中忽冷忽熱,氣息時急時緩,與那琴聲居然默然鍥合。他並不知妙音此時在琴中注以內氣,只覺得琴聲洋洋蕩蕩,似直入心田之中,心頭忽又閃過那個奇怪的夢,那仙子所授的“清虛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來,故而能夠氣息與琴音相感,生髮出無窮的內氣來。

那琴聲忽於歡暢之中戛然而止,燕福身中氣息便忽地一停,好似夢醒一般,又回覆到混混沌沌的狀態。似乎明白了什麼,卻又什麼都不明白。

“好!師妹這曲《白雪引》彈得出神入化,竟然得了司馬真人的真髓!佩服,佩服!”屋裡傳來李鼎興奮的聲音。

燕福見是李鼎正與妙音師姐論琴,便欲轉身走開。忽聽屋內李鼎又是呵呵一笑道:“古人有吹簫引鳳之說,師妹這琴聲卻引來了一位鍾子期呢。”說着,衝門外叫了一聲:“燕福兄弟,何必站在門外,快快進來吧。”

燕福大是詫異,只好紅着臉走向屋中。卻見妙雲、妙璘原來都在聽琴,那李鼎仍是一身白衣,笑吟吟地看着他,彷彿對他刮目相看似地,眼中大有深意。他哪裡知道,李鼎的內功早已煉到了神識清明的境界,燕福在屋外隨着琴聲手舞足蹈,自然有男子喘息之聲流露,他立刻便知是那青衣小童。

妙音坐在一張長案臺後面,那案上正放在一張焦桐古琴。燕福不由偷偷地朝妙音望了一眼,見她容色豔麗,神氣完備,好似一點也沒有大病初癒的感覺,便自放下心來。

妙璘看看燕福,再看看李鼎,奇道:“師兄卻怎知門外有人,我卻怎地不知?”

“你一心只在琴聲之中,卻不像我這般一心二用啊。”李鼎打個哈哈,並不欲與她細論。

妙音見燕福垂手立於一旁,神情似乎有些癡迷,好似被剛纔的琴聲迷住一般,便開口溫言道:“十三弟,我們正要找你呢。師兄在此講論半日,想是有些渴了,快去沏壺茶來吧。”

燕福正巴不得趕緊離開,便連忙答應了一聲,轉身出門。他心知適才自己在窗外古怪的樣子已經被李鼎察覺到了,若是人家問起來,自己卻不知如何回答,還是趕緊溜之大吉爲妙。

只是妙璘嘟囔了一句:“這個小十三,平時又不是沒有聽過師姐彈琴,他哪裡懂什麼琴道,要進便進來,卻不知又在屋外搞什麼鬼,哼!”

只有李鼎心中疑雲大起。他知燕福不會武功,也不解道術,剛纔卻分明在門外合着琴聲舞蹈,好似十分高明的功夫。聯想起昨夜那黑衣人在此偷窺,今日妙音卻並無半點異樣,只是臉色更較前日紅潤許多,他不好出口相詢,卻又看不出一絲端倪。那黑衣人武功之高,卻是平生罕遇,這陽臺觀貌似平靜,但卻隱隱覺得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他與這上清三姝相識不過一日,對妙雲、妙璘二人的仙功品性已大致摸透,唯獨對這妙音,始終覺得有種“美人如花隔雲端”的感覺,故而藉着切磋琴道的機會,想再探探妙音的深淺。適才妙音一曲琴聲,已令他大爲震驚,原來這上清三姝之中,妙音的功力竟是最高的。

此時忽聽妙音婉轉開言:“適才小妹獻醜,師兄既雅好絲桐,何不指教一曲,也好讓我們受益呢?”

李鼎本是詩劍風流之人,於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此時早已技癢,當下便坐了下來,伸指一拂,那古琴轟然作響,餘音不絕,不覺讚道:“果然是具好琴!如果我沒有猜錯,此琴便是司馬真人親自改制的‘瑯環九佩’吧!”

“師兄果然好眼力!”妙音見他識得此琴,卻也十分佩服。當年司馬真人自創新款,取千年桐木斫成此琴,以其聲音清越高遠,故取名“瑯環九佩”,當時號爲天下第一名琴。司馬真人仙去之後,此琴便留於觀中,原也是觀中秘寶。上清三姝中,只有妙音天生精於音律,柳默然便將此琴從秘室中取出,任她彈奏。

“剛纔師妹的《白雪引》實在精妙無比,愚兄且奏一曲《蓬萊操》,也是司馬真人仙曲,正好向師妹討教。”

李鼎對着妙音灑然一笑,便凝神靜氣,忽然出手,他的指法卻是十分古怪,既非挑,也非捻,而是雙手如流星追月般向那七根琴絃上掃去。

琴聲驟然響起,有如驚濤駭浪般,來得甚急。上清三姝俱是心神一震。此時燕福正端着茶盤走進門來,嚇得一個趔趄,差點打翻了手中的杯盤。

那琴聲洋洋灑灑,浩浩蕩蕩,如巨大的雨點打在海面,叮咚作響。此時李鼎已變掃爲輪,運指如飛,在那七根弦上翻滾。妙音見李鼎指法精絕如斯,不由美目連閃,驚喜不已。

但這下卻苦了燕福,他剛把手中茶盤放下,一見琴聲又起,生怕剛纔門外那一幕重演,便急欲退出門外,可此時那裡還來得及。那琴聲從四面八方將他淹沒,他只覺心頭劇顫,體內氣息翻騰不定,隨着那琴聲自然消長,彼此感應,不禁又手舞足蹈起來。

那上清三姝此時俱已沉浸在琴聲之中,無暇他顧,只是李鼎早已瞥見,便有心要試試這燕福究竟有何異狀,便運氣於指,那琴聲愈發激烈,有如狂風暴雨,又如奔雷霹靂,連上清三姝也漸覺經受不住,那燕福哪裡還受得了,頓覺天旋地轉,眼冒金星,體內氣息暴漲,眼看便要倒下。

可他卻生性極倔,偏偏不想在李鼎與妙音面前出醜,腦中靈光一閃,那夢中仙女所授的“清虛訣”涌上心頭,當下便強忍着琴聲的衝擊,默唸起那“清虛訣”,頓覺形銷骨散,只有心中一點神明與那琴神相合,至於自己如何舞蹈,便也全然不顧了。

此時琴聲忽又一變,有如海上雨收雲散,霽日初現,彩虹飛舞,海市蜃樓,諸般幻景,飄渺無跡。那燕福便覺心頭一片空明,身中氣息便如潮水般涌向丹田,復又如涓涓細流,散於四肢百脈,心中煩惡之情頓消,四肢隨意而動,舒暢之極,彷彿隨時便能輕飄飄地飛昇起來。

他未學道術,哪裡知道這“清虛訣”原是由後天識神煉成先天元神的頓悟法門。一旦身體擺脫識神,由元神掌控,便如頓時進入一個自由自在的化境,可隨意控制四肢百骸,體內真元之氣亦可招之即來,呼之即去。

李鼎本來是想用琴聲試試這燕福究竟有何異狀,卻在不經意間,反而促成了燕福的悟道。他一邊彈奏,一邊觀察燕福,只見燕福似已真元充盈,而且能於琴聲中悟出真意,身體自然隨之而動,彷彿是一種極爲高明的先天內功,不覺心生詫異。此時一曲將終,便右手一停,左手按住七星之位,將絲絃揉了幾下,停了下來。那餘音仍在樑間迴繞,久久不息。

衆人皆長長嘆了一口氣。燕福待那琴聲一消,便覺感應頓失,一下子卻又回到混混沌沌的狀態,好像剛纔是一場大夢一般,怔怔地呆在當場。

李鼎饒有趣味地看着燕福,見他眼中混沌一片,卻又並不似剛纔的異樣,與平日無異,不禁暗自思量,這小童似是全然不會仙功,但又爲何能與琴聲自然相感,難道此人身中本來便有先天潛質,只是受了外力激發,方能顯現嗎?正思忖中,聽得妙璘大聲叫好,妙雲、妙音也是連聲稱妙,原來三人俱被他的琴技折服,那妙璘更是一顆芳心,愛煞了這琴劍雙絕的師兄。

妙音適才也見燕福狀似癡狂,還以爲他被琴聲所激,此時到是頗爲牽掛。她走上前去,仔細打量了一下,見他並無內腑受傷的異狀,也就放下心來,柔聲道:“十三弟,此處有我照應,你先去歇着吧,一會還要準備晚膳呢。”

燕福見李鼎風流瀟灑,一雙眼睛總是不離妙音師姐左右,心中不由一陣苦楚。他不敢表露,只是點點頭,轉身出門而去。

不過他的內心深處,學道修仙的念頭卻更爲堅定了。日間那幾場夢遊似的經歷,使他隱隱覺得,好象自己身上還有某種說不清的東西,修真的路,彷彿就在眼前。可是,究竟跟誰去學呢,師父又在哪裡呢?

此時日影漸深,燕福徘徊在陽臺觀那參天的古柏樹下,心頭仍是一片茫然…

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第十七章 神女生涯原是夢 (下)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十七章 神女生涯原是夢 (上)第十九章 西樓一夜風箏急(下)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中)網友精彩書評之二第九章 巧笑知堪敵萬幾(下)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第十一章 二八月輪蟾影破(中)第十七章 神女生涯原是夢 (下)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下)第十七章 神女生涯原是夢 (上)第四章 自有仙才自不知(上)第十二章 十三絃柱雁行斜(下)第十三章 研丹擘石天不知(上 )第十七章 西樓一夜風箏急(上)網友精彩書評之二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二十一章 蓮房暗被蛟龍惜(下)第十章 新春催破舞衣裳(上 )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上)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中)第六章 蜜房羽客類芳心(下)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碧城十二曲闌干(中)第十章 新春催破舞衣裳(中)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上)第九章 巧笑知堪敵萬幾(上)第十二章 十三絃柱雁行斜(上)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中)第十章 新春催破舞衣裳(上 )第十五章 碧城十二曲闌干(下)第五章 柱上雕蟲對書字(下)碧城十二曲闌干(中)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下)第七章 神劍飛來不易銷(下)網友精彩書評第十三章 研丹擘石天不知(上 )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下)第七章 神劍飛來不易銷(下)外傳:修真日記之――對話張天師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中)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上)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中)第十六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下)第一章 上清淪謫得歸遲(上)第七章 神劍飛來不易銷(下)第二十二章 漢陵走馬黃塵起(上)第二十二章 漢陵走馬黃塵起(上)第二十一章 蓮房暗被蛟龍惜(上)第五章 柱上雕蟲對書字(下)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第二十二章 漢陵走馬黃塵起(上)第二十章 木蘭花盡失春期(下)第四章 自有仙才自不知(下)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五章 柱上雕蟲對書字(上)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上)外傳:修真日記之――對話張天師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中)第二十一章 蓮房暗被蛟龍惜(下)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第十七章 西樓一夜風箏急(上)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四章 自有仙才自不知(上)第六章 蜜房羽客類芳心(上)第十五章 碧城十二曲闌干(上)第十三章 研丹擘石天不知(上 )第四章 自有仙才自不知(下)第一章 上清淪謫得歸遲(上)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上)外傳:修真日記之――對話張天師第十三章 研丹擘石天不知(中)外傳:修真日記之――對話張天師碧城十二曲闌干(中)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中)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下)第十章 新春催破舞衣裳(上 )第二十二章 漢陵走馬黃塵起(上)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中)第十六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下)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外傳:修真日記之――對話張天師第八章 玉匣清光不復持(上)第十七章 神女生涯原是夢 (上)第七章 神劍飛來不易銷(上)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上)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上)第十四章 換骨神方上藥通(下)第十八章 小姑居處本無郎(中)第十六章 夜半行郎空柘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