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泥潭

這世間有許多個叫“丹陽”的地名,除了武關之外的丹陽外,江東也有一處丹陽,位於後世的皖南、南京一帶。

去年北伐軍自豫章東進佔領此地後,割豫章及吳郡數縣而置,郡治設在宛陵(安徽宣城),但大軍卻常駐在北部臨江的新城金陵,此邑的中心是石頭城,乃是楚威王破越後修築的石頭城堡,峭立江邊,夜間可聽到江潮拍打岸堤,又因毗鄰金陵山,遂名江陵。

攝政元年十一月底時的金陵城,不僅丹陽郡守安圃在此,連樓船將軍尉陽、幹越侯吳芮也從吳郡、會稽至此,江東三巨頭會晤,商量的卻是如何應對楚軍西進一事……

“去歲九月底,我軍入東海郡,圍楚將虞子期於下邳,而項籍以精兵歸,使蒲將軍擊,敗我東海軍,殺越校一人,卒三千,軍遂退。”

之所以能保存實力,多虧了淮泗水上交通由尉陽的江東舟師控制。

但在陸地上,吳芮卻完全不是項羽的對手,其手下的越兵本就成分雜糅,亦無死戰之心,純粹是爲了錢帛之賞。隨着這次撤退,江東水陸並進,試圖拿下楚都彭城的冒險行動宣告失敗,好歹他們佔領東海郡南部兩月,把該割的稻穀都割了,用樓船運回江東,這趟總算沒白跑……

“只可惜項籍未曾渡江而東。”尉陽十分遺憾,這本是他們設下的一個圈套。

大本營差點被端,淮南殘破,項籍哪受得了這種氣,十月初,他率師抵達歷陽縣烏江亭,眺望江東,有渡水來攻之勢。

但最終,項籍卻爲烏江亭的老亭長所勸,說平日裡,江上素有樓船巡視,今日卻不見一艘,恐怕是故意爲之,就是要等楚軍半渡,或者登陸後將他們包圍,到時候上柱國麾下將士,即便人人有百夫之勇,恐怕也難以生還,這是要棄整個楚國於不顧麼?

項籍這纔打消了報復江東的心思,此時淮南飽受劫掠,糧食凋敝,軍民皆乏食,項籍遂讓季布守淮南,虞將軍守東海,自己帶着英布等將士數萬向西進發,兵鋒直指黑夫起家的大本營,衡山、南郡,欲以戰養戰,從兩地身上割肉止損……

“今項籍日益西進,過大別,連破數縣,威脅到了邾城安危,南郡、衡山丁壯皆在關中,尉郡守派人來江東請援。”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黑夫的老弟尉驚以收降銅綠山,攻佔衡山郡之功,也混上了郡守的位置,但要論軍事、政治才能,只能算平庸,去年的南方戰場,他帶着衡山兵東進,仗着人多,救下被英布所敗的安圃,本欲按照計劃,繼續向壽春進軍,卻爲從陳地馳援來的季布所挫,只能滿足於佔據彭蠡澤北部數縣,這次項羽西進,又一股腦全丟了。

“衡山乃是南郡之脣,脣若失,齒寒也,必救之!”

丹陽守安圃首先發聲,在安圃看來,去年北伐軍之所以沒有完美實現攝政的計劃,攻佔淮南,全是他的過錯,他這個跟了攝政十幾年的老行伍,竟輸給了一個臉上黥面的刑徒英布,差點連性命都丟了,實在是奇恥大辱。

“安郡守所言不錯,項籍是困於淮南少糧,欲移兵就食于衡山、南郡,這進軍路線,過大別南麓而西,是欲破柏舉,重複吳師入郢之事也。”

作爲黑夫南郡舊部二代子弟的佼佼者,尉陽在黑夫照顧下,受過良好教育,讀了些兵法史書,柏舉之戰是孫武的得意之作,他自是十分熟絡。

吳軍對楚作戰,歷來採取爭取淮上,沿淮西進攻楚國北部地區的戰略,孫武卻把它改爲經過柏舉直趨江漢地區的戰略,將舟船和重裝備,停於淮汭;主力軍經過唐、蔡兩國支援,直趨江漢地區,威脅郢都。

“柏舉一戰,吳軍以少勝多,將楚軍從大別追到小別,死傷無數,遂渡漢入郢,差點滅了楚國。”

而吳人在郢都做的事,至今南郡仍有流傳,闢如大肆燒殺劫掠,淫楚王后宮,甚至還有伍子胥將楚平王墳墓掘了鞭屍的故事……

安圃頷首:“不錯,若使項籍入於南郡,他必會大肆報復,使邾城、江陵化作丘墟。”

在黑夫的有意宣揚下,項籍這個名兒,已經跟“吃人魔王”“屠城狂魔”聯繫在一起了。

“我已在當地募得丹陽兵數千,可爲前鋒,救衡山之危!”

安圃上次大敗後,倒也痛定思痛,知恥後勇,回來後立刻補充軍源,力圖雪恥。

這丹陽地區百年來楚越雜糅,山險地貧,民多果勁,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光着腳也能在山林裡健步如飛。

但尉陽話卻沒說完,他搖頭道:“正因如此,纔不能派出全部兵力,救援衡山……”

安圃愕然:“爲何?”

尉陽不但受過良好教育,更在軍旅之中有五六年曆練,在膠東時,打過滄海君,在嶺南時,配合韓信打了消滅駱越的最後一戰,更發動樓船之士兵變,跨越千里襲擊會稽,入淮泗,橫大江。

對用兵之道,至少是“見過豬跑”的程度。

他說道:“兵法雲,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項籍雖暴虐,但也確實是用兵高手,但若吾等當真全力西援,恐怕會中了項籍之計。”

“昔日柏舉之戰,楚令尹囊瓦率兵東進,與吳軍夾漢水相峙。左司馬沈尹戎以爲,吳人遠來,不能持久,不必急着決戰,而讓他帶着申息之師向敵後迂迴。囊瓦沿漢水與吳軍周旋,沈尹戎突襲淮汭,毀壞吳軍舟船,還塞大隧、直轅、冥阨三關,如此斷其糧道,兩面夾擊,必能大勝!”

“然囊瓦嫉賢妒能,又仗着楚軍勢衆,竟渡漢而東,結果爲吳軍所誘,在柏舉大敗,局勢便糜爛了。”

“我料那項籍西進,一面是爲了掠衡山之糧,報復去年的淮南之役,二來也因不得渡江東,欲誘我西援,在江西決戰,若我軍敗,不但保不住衡山郡,連江東也會動盪。”

對項籍,要採取避戰之策,這是尉陽從去年戰爭裡學到的東西,他不覺得安圃等人能與此人臨陣叫板。

尉陽道:“項籍軍不過兩萬人,南郡、衡山兵雖不多,但也遠超此數,足以守住漢水以西。更何況,與當年吳軍不同,項籍無唐、蔡兩國之助,孤軍深入敵境,只能就地掠食。衡山郡狹小,之所以立郡,是因爲銅綠山,因爲武昌營,而不在邾城,只要我叔父能遷邾城之民至江南,從此往西,直至漢水、雲夢,數百里皆空地。”

從兩年前安陸之戰後,安陸人全部遷移到江南,那一帶就成了一片無人區,北伐前夕,黑夫讓鄉親們移居武昌種地,有大江和舟師保護,如今尉陽回頭一想,可能從那時起,仲父就在做最壞打算,提防楚人乘南郡空虛西進了……

項籍即便跑到漢水邊上,也一粒糧食都找不到,若再往前,想到江陵城打秋風的話,非但後路將爲舟師所斷,關中的援兵,也該回到南郡了。

到那時,項籍腹背受敵,他們甚至有機會,將此人徹底殲滅!

“但衡山守請求支援,尉陽,他可是汝叔父。”安圃仍意有躊躇。

尉陽卻不以爲然,他對仲父言聽計從,對叔父,卻僅當其是長輩:“叔父是治民官,而非戰將,吾等需要根據臨戰時勢而做判斷,且等南郡利君的書信,若他也要求江東馳援,那形勢纔是真的危如累卵。”

這時,一旁久久未說話的吳芮卻提議道:“我軍何不先分兵三處,我以越卒繼續襲擾東海,尉郡尉以樓船襲壽春,而安郡守便採用當年沈尹戎之策,迂迴項籍後方。只要壽春告急,只要東海糜爛,而後方的縣邑又一個個失陷,項籍便面臨抉擇,或是繼續向西,或是撤兵東歸,不論如何選,江東都做到了該做的事!”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圍魏救趙之策呢?”

尉陽意味深長地看了吳芮一眼,對此人,他一直是防着一手,此番二人看法相似,倒是稀奇,遂頷首道:

“沒錯,不論他是留,還是退,江東都起到了牽制作用。”

黑夫曾來信告訴過尉陽,江東就是敵人背後的刀子,他不知道你會何時發難,必須時刻提防,牽制敵後,這便是江東存在的最大價值。

“不求這刀子一次插進敵人心臟。”

“只望它,一刀刀,一次次,不斷給其放血,叫重瞳兒痛癢難耐!”

這是尉陽做出如此決策的最大依仗,他覺得,自己領會了仲父的全局戰略。

“若吾等判斷錯了,那便是南郡的罪人。”

安圃仍未能站在全局考慮事,沉溺在過去的失敗裡無法脫身,若這次因爲他不回援,導致衡山再失,他恐怕無顏面再見攝政了。

“可若吾等判斷對了……”

尉陽作爲小輩,替安圃、吳芮倒了酒,笑道:

“那南方戰場,會變成一個泥潭,讓項籍陷於此處,他陷得越深,陷得越久,仲父便能發大兵東出,橫掃中原,早日一統天下!”

……

PS:吃糉子回來晚了,第二章在0點左右。

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627章 極盛第948章 一生功過第179章 重生第999章 蜂王第791章 佔角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391章 良弓第844章 瑚璉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155章 樑崩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480章 三傑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647章 滄浪之水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86章 萬人敵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793章 君夫人第769章 三楚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72章 亂世銅爐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312章 水深第139章 張蒼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977章 中山狼第358章 護短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3章 爵位難得第672章 驕傲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586章 看不懂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593章 海圖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719章 混亂是一把梯子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91章 輪到誰了?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892章 秦旗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605章 你爹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75章 義我所欲也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337章 梟子第20章 寧爲雞口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198章 官大夫第602章 殺人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156章 魏亡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220章 上巳節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898章 驅傳渭橋上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567章 平原津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22章 什長黑夫第1031章 扶桑第567章 平原津第937章 好皇帝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594章 順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