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輔助

“公子,燕地徵召兵卒、民夫已妥善安置,明日,吾等便要離開薊城(北京)。”

秦始皇三十三年四月初,滿臉疲倦的扶蘇聽着老將楊端和的稟報,頷首道:“有勞老將軍了,吾等此番遠征,總算走了一半……”

沒錯,他們才走了一半的路,扶蘇粗略估算了一下,從長安到薊城,足足有兩千多裡,他和五千關中兵花了兩個月走完,中間還加入了五千飯都不怎麼吃得飽的趙地兵。三十里一舍,這已經符合秦軍行軍標準,也多虧扶蘇的心腸硬了些,一路上沒憐憫士卒,讓其頻繁休息。

但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因爲楊端和告訴扶蘇,從薊城到秦朝的東界,位於沛水(清川江)入海口的滿番漢城,又是兩千裡地!

扶蘇的目光在地圖上從西看到東,如此漫長的征途,讓他憂心忡忡。

困難有二,一是時間,二是飢餓。

這年頭的東北地廣人稀,若黑夫在,肯定會這麼形容:“處處都是北大荒!”

據扶蘇所知,接下來,大軍將再無順暢寬闊的馳道可走,道路會越來越狹窄難行,周遭人煙會越來越稀少,有時候甚至要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才行,幾個月枯燥的行軍,兵卒也會陷入疲乏,行軍速度會大打折扣。

楊端和給扶蘇算了筆賬,從薊城走到滿番汗,起碼要三個月!等他們抵達朝鮮邊界,已是七月份,到那時,距離秦始皇要求的“入冬前降服朝鮮,滅滄海君”,只剩下三個月不到了……

扶蘇捏着拳頭,抿着嘴,不知作何想,楊端和則在暗暗揣摩:“如此一看,陛下此番任將,根本不是輕鬆的鍍金鋪路,而像是設置的一道難題,逼着公子去做啊……”

時間只是困難之一,更麻煩的是,大軍的輜重補給,將變得極度匱乏。

行軍地圖上,燕地六郡:上谷、廣陽、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從西依次向東排開。

楊端和指着地圖道:“公子,大軍的食物,基本由沿途郡縣供應。廣陽郡富裕,督亢乃燕地最大的糧倉,薊城則是北方都會,能讓三軍吃飽喝足。接下來半個月,途經漁陽、右北平,這兩郡好歹是邊塞重鎮,軍糧亦是不缺的,兩郡守尉會安排數千民夫,送糧食到沿途亭驛等待。”

“可一旦離開碣石城,抵達遼西后……”

楊端和搖了搖頭,面色凝重。

他已經打聽過那邊的情形,進入遼西郡後,行軍路線漫長,且沿途無郡府大城,縣鄉那點可憐巴巴的倉稟,根本不夠大軍人吃馬嚼。所以,必須有數千民夫加入軍隊,從碣石開始跟隨,人背馬駝車載,攜帶能吃一個月的糧食,方能撐過遼西走廊,抵達遼西郡首府陽樂(錦州)。

“等吾等渡過遼水,進入遼東郡後,情況會變得更糟。”

這年頭的遼東,真是個多民族聚集區,東胡、燕人、夫餘、島夷雜糅,且大多集中在遼河沿岸的平原上,其餘地區,就沒設置幾個縣。

扶蘇也看過遼東的戶口簿冊,編戶齊民僅有兩萬餘戶,十來萬人,只相當於中原一個大縣,卻散佈在千里之內。雖然那的百姓種着肥沃的黑土地,但生產工具落後,畝產極少,想就地徵糧,也無糧可徵。

楊端和說起一段往事:“當年秦滅燕後,燕王喜逃到遼東,大秦未能第一時間徵滅之,就是因爲路程太過遙遠,大軍補給無法跟上,因敵而食,也無法實施,這才拖了好幾年,才由李信將軍,率車騎精兵一鼓而下。”

所以,按照楊端和的設想,他們在遼東郡首府襄平城,吃最後一頓飽飯後,直到抵達滿番汗前,都得省吃儉用了,整整八百里距離,沿途便只有四個小城邑,其餘皆是荒野,補給線如此漫長,遼東存糧又那麼稀少,難以爲繼。

楊端和預測道:“若我所料不差,大軍在渡過馬訾水(鴨綠江)後,便會斷絕補給,成爲孤懸異域的孤軍,陷入無糧可繼的危局中……”

“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扶蘇無奈:“如此窘境,光是穩住三軍,讓他們不因飢餓逃亡潰散就不易,更何談徵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父皇給他出的這道題,真的很難啊。

若不想自己和兩萬軍民餓死潰散,就得想方設法,解決補給問題。

楊端和道:“朝廷那邊,倒是想了個主意。”

“既然從燕地陸路補給無法跟上,那就從海上,由齊地諸郡補給!”

話雖如此,但楊端和依然不看好這個計劃,因爲從海上補給,這是更古未聞的事!

扶蘇頷首:“說是齊地,其實就是膠東吧。”

這聽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但落到實際,壓力卻全到了膠東的肩上……

據扶蘇所知,去歲齊地諸田反叛,雖然被黑夫迅速平定,但臨淄、濟北仍遭到重創,春耕夏耘被耽誤,不少縣顆粒無收,再加上救濟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昔日滿溢的糧倉變得空空如也。

放眼齊地,倉稟裡還有能供給數萬大軍糧食的,就只有膠東郡了,這也是秦始皇帝任命黑夫爲監軍的原因。

扶蘇看向東南方向,苦笑道:

“昔日在塞北,扶蘇給尉將軍做監軍,忙沒幫上多少,倒是給他添了許多麻煩。如今將監易換,我的性命,數萬將士的性命,均繫於尉郡守之手了!”

……

秦始皇三十三年四月中旬,濱海的腄縣,儼然變成了膠東郡軍政的中心,非但舟師屯駐於此,連郡守黑夫,也將他處理政務的地點搬到了這兒。

沒辦法,和過去幾次作爲將軍不同,這次黑夫身爲監軍,化身後勤大隊長,必須負責起大軍的補給,而腄縣的芝罘港,無疑是最合適的指揮中心。

“長公子的大軍行軍到何處了?”

黑夫高官是個大忙人,前腳纔開完關於夏秋曬鹽、金礦的幹部動員大會,後腳便召來曹參,問他關於東征大軍的聯絡和動向。

曹參在平定齊地之亂的戰爭裡,有先登和斬田橫之功,不但爵位升了兩級,職務也從小小左史,變成了“兵曹掾”,相當於省人武部部長。雖然名義上隸屬於郡尉,但如今黑夫當了監軍,所以也要向其彙報軍情。

曹參原本沛縣小吏,名聲不出縣中,被黑夫看中後才飛黃騰達,宗族與有榮焉,更有機會領兵作戰,他視黑夫爲舉主,自然盡心盡力,便稟報道:

他回到:“上次接到回覆,說公子的大軍在薊城休整,眼下半個多月過去,大概已走到碣石,要進入遼西郡了……”

“這位公子接下來,恐怕要面臨真正挑戰了。”

黑夫對遼東遼西的狀況,也有所瞭解,知道那邊存糧不多,且補給線漫長。

曹參估算,大概在六月底,扶蘇和他手下的兩三萬人,將渡過鴨綠江,這也意味着,斷絕了從遼東陸路補給的可能,只能靠膠東從海上運輸糧秣了……

可以這麼說,這場仗的成敗,關鍵不在遠征軍的陣前作戰,而在於,來自膠東的補給糧秣能否持續跟上。

如此想着,黑夫下了命令:“讓倉曹掾蕭何來見我!”

專業人幹專業事,黑夫覺得自己很幸運,歷史上,因爲運輸後勤搞得好,拿了大漢功臣第一的蕭何,就在他手下。

過去兩年裡,蕭何在“郡祭酒”的職位上證明了他的能力,將膠東的教育事業搞得有聲有色,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黑夫也不吝嗇,論功行賞,給蕭何升了官,做了倉曹掾,專門負責管理穀物,統籌輜重補給,正是歷史上的老本行——不管劉邦在前面送了多少波,蕭何都能續上。

黑夫很明白這場戰爭裡自己的定位:做好監軍,管好後勤,前線的事情與他無關,更不能搶了公子扶蘇的風頭,只需要在遠征軍出現危局時,拉一把。

如果說扶蘇是C位,那黑夫就是輔助。

但蕭何的事,也告訴黑夫一個道理,這亦是他打算在這場戰爭裡扮演的角色:

“就算要給C位讓人頭,好輔助,照樣能拿MVP!”

第255章 行矣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16章 逢林莫入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328章 何器?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398章 匈奴第432章 公子扶蘇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654章 三鼓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202章 紅糖第133章 劉季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80章 真金白銀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240章 內間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194章 諾!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650章 藥(下)第935章 夥頤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786章 萬人敵第500章 綁架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984章 石頭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861章 武關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104章 謊言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649章 藥(上)第984章 石頭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445章 背水第921章 誅惡第619章 項氏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187章 共敖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987章 出關(下)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150章 陳屍第150章 陳屍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886章 影子第653章 什長得誅十人第172章 秦墨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463章 大生產第105章 打穀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820章 信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82章 鮦陽第347章 法術勢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62章 七何第569章 蒿里第27章 最後一天第919章 魚龍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155章 樑崩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269章 墨攻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74章 審當賞罰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152章 香餌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