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稷下

“我上次途徑臨淄,只留了一天,沒時間過來,倒是陳平來轉了一圈,但只說稷下已散,變成了兵營。”

黑夫擡頭望着眼前的衡門,也就是牌坊,以兩根石柱子架一根巨木橫樑,頂上還有斗拱和黑瓦屋頂,沒有後世的雕樑畫柱,只是簡簡單單,毫無雕飾,唯獨橫樑中間大石板刻着四個用硃筆描繪,至今未褪的大字:“稷下學宮!”

時間已是八月下旬,那天從泰山從陰坡下山後,秦始皇又到了附近的樑父山,在那裡舉行禪禮,祭地神。還是和封泰山一樣,不讓儒生參與,反倒是聽了方士的建議,將秦國祭祀社神和齊人祭祀“地主”的禮儀結合起來。

之後,便是將遠方進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縱還山林,江南進貢來的兕牛犀象等巨獸,不宜放還山林,便統統殺了祭祀……不管怎樣,泰山腳下的行宮,總算不再是“動物園”了。

秦始皇又宣佈,特賜給泰山、樑父兩地的百姓,每十戶羊一頭,酒十石,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此次封禪途徑的地區,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這些對負擔了行宮、道路建設的當地百姓可謂及時雨,但皇帝沒有同意羣臣請求的大赦天下。

第二天,方士盧敖、侯生等人又稟報,說行禪禮的地方,當夜彷彿有光出現,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升起……

對此,張蒼只是撇了撇嘴,雖然不信,但也沒有再貿然站出來。他明白,這正是皇帝想聽,也想讓天下人信以爲真的東西,想要撥雲見日,還爲時尚早。

八月下旬,秦始皇的巡視隊伍,終於抵達了臨淄城西,因爲天色已晚,來不及趕進城去,便在稷門之外過夜。

稷門乃是臨淄的西城門,城門外屋舍密佈,廊閣雲集,有現成的屋舍供大隊人馬居住,黑夫則是被張蒼領着到了這衡門處,才知道,原來此地就是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

張蒼告訴黑夫,春秋之時,天子有“辟雍”,諸侯有“泮宮”,都是官學,負責教育諸侯卿大夫子弟,不要讓他們目不識丁,不知詩、數。

不過隨着禮崩樂壞,這種周代流傳下來的官學陸續荒廢,春秋末期,有學問的人如孔子等,開始興起私學,有教無類,後世諸子紛紛效仿。

戰國初期的百年時間裡,儒墨爲顯學,諸侯官學如同冷掉的坑灰,私學卻像是燎原的烈火,越來越興旺,甚至到了諸侯國君不得不徵辟諸子入朝做博士顧問的程度。比如魏文侯就邀請子夏入魏,創建了河西學派。

田氏齊國也一樣,爲了擺脫篡逆的指責,也爲了爲了吸納有識之士、鞏固政權,田齊桓公便創立了稷下學宮,四處延攬人才。對於來投奔的士人,給予大夫的待遇,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至今已百餘年矣。

所以說,稷下學宮是真的可以自稱“百年大學“,因爲九流十家都在此薈萃,百家爭鳴,所以也是正兒八經的“綜合性大學”。而荀子,就是這所大學的校長,三次連任。

對稷下,黑夫早有耳聞,一直想來看看。

不過,在衡門處,他們就遭遇了阻攔。

“是誰?”

嚴厲的呵斥響起,秦兵甲和秦兵乙持戈守着此地,警惕地看着二人,張蒼和黑夫一胖一瘦,一白一黑,走在一塊十分顯眼。

他們出示驗傳符節後,兵卒才連忙下拜請罪,很快,本地的一個小五百主也跑過來,告罪道:

“敢言於上吏,這一片都被闢爲軍營,兵卒聽聞陛下在附近休息,都十分警覺,不識貴人,衝撞了二位。”

說着,便殷勤地要爲黑夫他們帶路。

“不必了。”

張蒼卻將他打發走了,胖子雖然是在蘭陵拜的師,但荀子歸趙時,也帶他來過這,停留數月。所以張蒼熟悉稷下的一草一木,領着黑夫,輕車熟路地向裡走去。

入得衡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水面,這是申池的一部分,向內凹進構成池塘,池邊有多塊青石琢成的石欄。

張蒼伏在石欄上,指着水面道:“若是五六月來,便能看到滿池水面都被荷葉遮蔽,荷花也綻放正盛,只可惜……”

只可惜,黑夫看到的,卻是池中漸漸凋零的荷葉,滿眼殘敗,就像如今的稷下一般。駐軍在此取水洗衣,使池子也渾濁了不少。

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稷下先生和他們弟子居住的庭院,如今成了軍漢們睡覺的兵營。曾經汗牛充棟的藏書之室,被搬得空空如也。荀子和孟子門徒談“天人之辯”“人性善惡之辯”的辯壇廣場,成了兵卒集合訓練的地方。

就連昔日鄒衍、田駢、慎到、荀卿講學的桃林,竟被駐兵砍伐大半,當成柴火燒……

“還不是都怪你。”

張蒼看稷下變得面目全非,惋惜慨嘆之餘,也吹鬍子瞪眼,怪起黑夫來。

“怪我作甚?”

黑夫莫名其妙,他既沒有參與入齊之役,也不是臨淄地方官,稷下衰敗,與他何干?

張蒼本就是打趣,點着只剩下一堆木樁的桃林笑道:“你在豫章、北地時,倡導士卒喝開水以減少疫病,此策已經流傳開來,如今各地的將軍,只要有條件,也令其兵卒喝熱水,這就需要許多木料,這片桃林,可不得遭殃?”

黑夫知道張蒼在開玩笑,卻也道:“人既已去,空留桃林何用?”

張蒼一愣,而後頷首:“沒錯,稷下最重要的,不是庭院宮室桃林,而是人,人留則文盛,人去則文衰……”

想到這,張蒼有些意興闌珊,嘆道:“時遷事移,稷下已敗矣。真是可惜,我欲探尋天地奧妙,自然規則,但學識是有限的。光是閉門造車,則出門不合轍,恐怕做不出成果。我需要有弟子協助,還要與人辯論,若稷下還在,當是最好的場所。”

黑夫可以理解,笑道:“真理越辯越明嘛。”

“沒錯,真理越辯越明!”

張蒼眼前一亮:“夫子也說過,若沒有孟子之徒、墨者、名家、黃老與他辯論,他對天人、名實、善惡、利義、王霸這五辯的認識,也不可能日漸加深。而只有辯論,才能讓理念傳遍天下,爲人所知……”

人們不喜歡看晦澀的書,卻喜歡聽熱鬧的嘴炮吵架,當初稷下辯壇的那些命題,那些精彩的言論,常能讓天下士人津津樂道。

但學者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稷下已毀,根本沒有這個條件。

“我倒覺得不一定。”

黑夫卻笑道:“稷下是衰敗了沒錯,不過,稷下傳承的求學精神也亡了麼?我覺得不然。只要人還在,稷下就還在!”

“人還在,稷下就還在……”張蒼聞言,若有所悟。

回想起這幾百年來的事,莫不是如此。張蒼記得,夫子荀卿曾對他說過,古人之學,必有所受,皆出於周王室之官,比如儒家推崇的六藝,本就是周朝官學對貴族的教育,老子最初也是周守藏室之史,那時候天下的文化中心,在洛陽。

但王子朝之亂後,洛陽遭到了極大破壞,連藏書也陸續流散各地,之後私學興起,隨着孔子、少正卯等開壇授徒,天下的文化中心,就轉移到了魯。

孔子既沒,七十二徒開始分裂,或入齊,或入楚,或入晉,但新的中心很快出現,那就是魏文侯時的河西學派,以子夏等人爲核心,學派有不少人成爲魏國的治世良,法家思想也在那兒萌發,魏國,是戰國早期當之無愧的文化中心。

之後是稷下學宮,自不必說,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羣星璀璨,百家爭鳴!那時候,稷下不僅是中國文化的軸心,也是世界文明三大軸心之一。只可惜到了後來,齊愍王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獨斷專行,使得稷下學宮衰落,稷下先生也逐漸散去,分別聚集於秦、楚。

在春申君的號召下,荀子等人聚集於楚國蘭陵縣,李斯、韓非、浮丘伯、張蒼,都學成於蘭陵。

但諷刺的是,他們中的三人,都不約而同選擇入秦!時任秦相的呂不韋大力召集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此乃集百家學問之大成的著作,雖然後來秦始皇親政後,這本書就沒人提及了,但入秦的六國之客,大多還是留了下來。

秦一統後,皇帝又徵召儒、黃老之士七十餘人入咸陽,尊爲博士,加上秦地原本就有的墨者,咸陽儼然成了新的文化中心。博士可以查閱、整理秦朝從六國奪來的書籍,張蒼的《九章算術》,正是在此基礎上編篡出來的!

加上紙張的推波助瀾,將古書抄錄成紙書,已經成了一種不可忽視的新潮流,知識和文化傳播的速度,比先前大大加快。

坐在只剩下木樁的稷下桃林中,黑夫陪着張蒼,將這千年來,華夏的文化中心流轉梳理了一遍,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知識和文化,並不像國家社稷一樣,一旦大廈不存,就驟然滅亡,是隨着人、而流動的!

黑夫不由笑話張蒼道:“子瓠啊子瓠,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居然騎着驢找驢,你在這感慨稷下之亡,卻殊不知,新的稷下,新的百花齊放,早已在醞釀、萌發!”

但這種好的趨勢,卻也隨時可能夭折,因爲皇帝和丞相李斯,都是喜歡別黑白而定一尊,討厭不同聲音和“巷議”的。

過去黑夫還不覺得,但此番,儒生們在泰山下的作死表現,讓黑夫覺得,羣儒和朝廷的離心離德,已經不可挽回地開始了。

要是這羣人哪天再鬧出什麼幺蛾子,導致“焚書”之令提前到來,也不足爲奇!

正思索時,卻有謁者楊樛來稷下找黑夫、張蒼,一作揖道:“少上造,五大夫,陛下急召!”

張蒼見他來得急,便問道:“不知是出了何事?”

楊樛無奈地說道:“陛下封禪遇雨之事,不知爲何,竟比車駕還早到臨淄,如今已經在臨淄街巷爲人非議譏諷,被採風之官聽到後,回報到行宮來。陛下聞之大怒,令丞相徹查此事!”

第20章 寧爲雞口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287章 鶡冠第1032章 楚漢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198章 官大夫第945章 癡兒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6章 可願爲吏?第247章 三馬第493章 虎頭蛇尾?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563章 大復仇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256章 王翦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999章 蜂王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26章 重振士氣第23章 軍訓開始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860章 舟中指可掬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379章 黑白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892章 秦旗第567章 平原津第985章 千鈞第146章 沸鼎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22章 什長黑夫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997章 泗水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78章 邊釁第105章 打穀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235章 潺陵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664章 越女第592章 貓鼠第769章 三楚第944章 成都第1005章 嘗麥第285章 秦王(中)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995章 大盜第126章 死傷第203章 退婚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122章 積粟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21章 誅惡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527章 執轡者第811章 誤會第667章 換相第745章 戰長沙第22章 什長黑夫第259章 章邯第906章 新秦第247章 三馬第80章 真金白銀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760章 不許笑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96章 起風了第48章 我愚蠢的弟弟呦第183章 勸降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578章 邊釁第748章 灌水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385章 初來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