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雄心壯志

秦始皇在邽縣(guī)停留了很長時間,從四月上旬一直呆到四月底。

他在這裡等兩件事,其一,便是羣臣對“西拓”的看法。

不出皇帝所料,除了烏氏倮反對外,包括李信在內的三郡守、尉,內史騰,還有蒙恬都上疏表示支持。連遠在咸陽的御史大夫、廷尉也贊同充實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固本之策,但對於開拓胡戎之地,覺得可以再斟酌一番。

其實皇帝的目光,也曾在西北停留,河南、河套之地,亦是他的目標之一。

但他的看法和黑夫相反,認爲月氏、匈奴尚強,有控弦之士數萬,軍事力量不亞於一個冠帶之國,想要征服,恐怕要動用數十萬兵力才行。

而百越羸弱,傳檄可定,所以他稱帝以後,打算先南後北。

直到黑夫獻上了行軍日記《南征記》,秦始皇翻閱以後,對南方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江南,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廣袤,從豫章北部到南部,就要走一個多月,而且很多地方連路都沒有,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得靠將士一邊砍樹一邊前進,損耗極大。

可想而知,嶺南的環境氣候,比豫章更惡劣,這場還未開始的戰爭,比秦始皇設想的要艱難許多。

這絲猶豫,在黑夫改弦易轍,認爲南下應緩行,當先伐西北時加大了。

秦始皇再膨脹自大,也知道兩邊同時開戰是不現實的,必然要分一個先後。

南征,除了征服欲外,無非是爲了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這些珍寶能滿足他的收藏癖,亦能讓少府多賺不少錢。

而西拓,則可佔據河西、河套、河南地豐美的草場,爲國家增加三處大牧場,亦能報胡戎百年侵擾中原之仇。

後者之利顯然大於前者,皇帝心中的天平慢慢偏向西拓,而自從巫稚爲他解夢後,天平更是完全倒向了西面!

如此想着,秦始皇放下了手邊的奏疏,讓謁者過來問道:“再去催催那些畫繢之工!朕今日便要見到畫像!”

他等待的第二件事,便是一副畫:西王母的畫像……

……

秦始皇的御駕隊伍不僅有文武百官、郎衛侍從,還有負責上千人衣食住行的馬伕、織女、庖廚、工匠,而在百工中,甚至還跟着三位“畫繢之工”,使用顏色、染料在絲帛、器物上作畫。若皇帝喜歡一地風光,便要他們將其繪於帛上,一路下來,已畫了不少。

但他們今日得到的任務卻有些不同尋常:皇帝讓三名畫工試繪西王母畫像……

繪畫神人難不倒畫工們,三人來自楚地,那是帛畫藝術最成熟的國度。楚人浪漫而想象力豐富,除了傳統的龍鳳帛畫外,畫工還經常描繪天象、神祗,以表現楚人想象中的神話世界。

其中一人甚至還畫過《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便由他操持工筆,用硃砂、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在上好的蠶絲帛布上作起畫來。

兩日後,畫成,卻見西王母形象是豹尾獸耳,頭髮蓬鬆,虎齒外露,充滿了野性的魅力,她孤身一人佇立高高山巔,放聲長嘯,雲霧溶溶腳下浮動舒捲。

畫工高興地將帛畫獻予皇帝,結果卻被扔了回來……

“重畫!”

三名畫工面面相覷,他們楚地的西王母,就是這副模樣啊。

但皇帝發話了,他們也只得硬着頭皮重新考量,在諮詢了王綰等博學之士後,又費了兩日時間,終於重新畫出了道家在《列子》裡想象的西王母形象。

這下,西王母從半人半獸變爲了一個鶴髮童顏的白髮老嫗,她皓然白首,身穿羽衣,隱居在仙山洞穴裡,一位人首鳥身的“羽人”供她差遣。

然而皇帝只看了一眼,還是不滿意,帛畫直接被燒了。

“不合朕意,重畫!”

事不過三,若是第三次還不能讓皇帝滿意,雖不至於直接拖出去砍了,但遭到懲處也是肯定的。

三名畫工愁得不行,只能請算他們上司的少府丞黑夫幫忙,找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巫稚,求問陛下心目中的西王母,究竟該是何等形象?

巫稚已經開竅了,畫工虛心求問,他便緩緩道:“傳聞西王母不老不死,從黃帝時活到現在,當青春常駐,豈會是老嫗?”

這下畫工們領會了,一合計,決定用在楚國時爲楚王畫過的“巫山神女”爲模板,塑造一位青春永駐的美麗女神。

又二人,三名畫工協力完成的帛畫再次被送入行宮,當畫卷被掛起時,秦始皇只見,整張帛畫描繪了天山瑤池的場景,高大的十二金人守在最下方,彷彿在等待着客人,往上看,筵席上滿是張揚的帷幔和鼎、壺和成疊耳杯,裡面灌滿了瓊漿玉釀和各種仙草仙果,羽人銜盞,仙女持簋,長蛇、大龜、鴟、羊狀怪獸分佈周圍。

而帛畫最中央的位置,則是一位年三十許,身材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端莊、華美的女神……

她乘坐在六龍駕馭的車鸞上,兩隻白鶴立其左右,其頭頂是內立金烏的太陽,顯得璀璨無比。

畫工們伏地上,忐忑地等待皇帝發落,但秦始皇卻久久無言,雙目欣賞着畫工們重現的瑤池之景,王母之容,過了好一會才讚道:“甚善!”

畫工們大喜,遂獻上了一首賦,來形容西王母的容貌:

“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採照萬方。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龍乘雲翔……”

雖然很合乎情景,但這是直接剽竊了宋玉的《神女賦》,楚人畫工自作聰明,卻不料秦始皇身邊有人讀過這篇的,立刻指了出來,秦始皇倒沒有怪罪畫工,只是道:

“朕身邊,爲何就沒有文采斐然如宋玉者,能作一篇《西王母賦》出來?”

此言一出,精通辭賦的近臣們都躍躍欲試,但秦始皇卻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還是不喜歡楚國的賦,過於追求辭藻華麗,太過矯揉造作,而且還夾雜了大量楚地纔有的詞彙。

於是秦始皇嗟嘆道:“西王母乃天帝之女,稟天地陰陽造化之妙,其象無雙,其美無極,其狀峨峨,非親眼所觀,何可輕言其貌?寡人必見之!”

……

是夜,讓人將帛畫掛在自己寢宮中,秦始皇端着燭火再度久久端詳,目不轉睛,不知在想些什麼。

當連內侍來請問,今夜是否要招隨行的嬪妃侍寢,他都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自從胡亥之母死後,皇帝也失去了最後一位還算寵愛的妃子,其餘諸嬪、七子、八子,在他眼中都無甚區別,而從六國擄掠來的數千宮人,他心存警惕,更無一垂青,只讓她們在修築好的六王宮裡枯老。御駕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每次出行,皇帝也只挑最乖巧的幾位隨駕,偶爾臨幸一次,但都像是例行公務一般,無甚趣味。

於秦始皇而言,她們,並不比堆積在案几上的簡牘奏疏有趣。

但自從巫稚爲他解夢後,秦始皇卻發現,自己竟重又對一個女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那便是神秘的西王母!

對神秘事物,天人傳說,不管是方士所談的蓬萊瀛洲仙島,還是巫稚所言的夸父巨人、西王母之邦,秦始皇都保持着寧信其有的態度。

因爲他內心深處,一直在暗示自己:“朕絕非凡人,而是真正的天子!”

對母后的厭惡,讓他寧可相信,自己是天命玄鳥而降。

與秦人同源的殷人相信,“王者賓於帝”,商的主要先王,象高祖太乙,太宗太甲,中宗祖乙等死後,都能昇天,得到“帝”的名號。

周就不一樣了,雖自稱天子,但已認爲自己是凡人,只是在代天牧民而已,所以去帝號,稱人王。

而進入戰國後,七雄相繼稱王,連小小中山、宋國都來湊熱鬧,王者的神秘色彩蕩然無存。所有人都知道,就算一頭豬戴上冠冕,他也是王,而一旦失去了權勢,王連庶民都不如。

這也是秦始皇一定要爲自己加帝號的緣故,他要重新將殷商時帝王的神秘色彩,加持到身上!

秦始皇還隱隱期盼,自己有一統海內,天下大同的功績,功蓋三皇,德超五帝,可以得到昊天獎賞,讓他死後也能升上九天,繼續在天上做明明上帝。

又或者,直接能長生不死,自己做萬世皇帝!

但年近四旬的秦始皇,已經能感到身體的衰老,感到自己力不從心。

所以他纔不顧一切,在驪山擴大陵寢,要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又在關中大興土木,想要如方士所言,將渭水當做銀河,咸陽宮爲紫微星,打造一個地上天國。

當祥瑞在隴西出現後,他又立刻鑄造了十二金人,擺在宮殿門口。

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在做一個龐大的儀式,想要引起昊天的注意。

但內心深處,皇帝又是清楚的:這麼做其實沒什麼用處,徒勞而已,既沒有神人降臨關中,他的身體也沒有忽然年輕,羽化登仙更遙不可及。

所以他又起用方術士,或煉製丹藥,並做着派人去海外求仙的打算。

直到巫稚將一個更有意思,更讓人神往的傳說擺到皇帝面前,他的目光才從煙波渺茫的東海挪開,回頭看向離秦地並不算遠的西方。

巫稚給他列出了新的選擇:東海有長生不死的傳聞,西邊也有。

但東海只有沒什麼名氣,說不出具體名號的“仙人”,西邊卻有令人神往的西王母!

秦始皇相信西王母是真實存在的,亦相信她有長生之術,容顏不老,並派十二金人向自己發出了邀請。

這份請帖,皇帝決定接下來!

但他並不打算像周穆王一樣,帶着一批人遠赴絕域,那是拋棄天下的不負責之舉。

秦始皇帝是能兼顧愛好和政務的人,他絕不會離開自己的疆土半步!

這次西行巡視,本就是秦始皇的追根溯源之旅。

一統天下,完成多年夙願後,他曾有一絲短暫的迷茫。

皇帝失去了曾經的動力,甚至連派兵戍守江南,南征百越,也是習慣性地爲自己找一個目標。

所以他想要來蘄年宮,來祖先棲身的小邑:找到最初的自己,找到嫪毐叛軍攻城,烽煙點燃時,心中冉冉升起的雄心壯志!找到一代代秦人奮發不息,艱難求索的東西。

而現在,秦始皇已經找到了。

一度迷失的雄心壯志,再度在他雙目中熊熊燃燒!

讓人在西王母的帛畫旁,再掛上一幅隴西郡的地圖。秦始皇將手放在自己疆域最西邊的狄道、臨洮,越過長城緩緩向西,途經了諸羌、月氏,抵達一片空白的地域,最後放在可能是崑崙、天山的位置,重重地點了一下!

“打過去!”

西拓疆土,尋找西王母國,這兩件事,秦始皇打算合一起做。

縱然相隔千里萬里,亦無所謂。沿途所經,順秦者昌,逆秦者亡!

征服了東方冠帶六國之後該怎麼辦?那就調轉方向,朝着西方,將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土地,統統納入帝國疆域吧!

等道路打通,找到西王母之邦後,秦始皇會再度西巡。

他將沿着新修築的馳道,帶着龐大的隊伍,涉流沙,越草原,一路鼓吹笙簫,去冰天雪地的崑崙、天山,赴瑤池之宴,親眼看看,西王母是否有絕世的容顏,手握不老不死之秘。

然後,他要報之以李,請她隨自己歸來,皇帝與王母同車而行,回到咸陽,在已修好的關中宮闕、人間天國行駛,受億萬斯民膜拜。

也讓所有人知道,他們的皇帝同西王母一樣,是神!

秦始皇生命中有無數個女人,卻沒有王后,即便當了皇帝后,不管羣臣怎麼暗示,亦沒有立任何一女爲皇后。

因爲她們不配!

凡女如何與天子相匹?

而縱觀世間,唯一配得上他的,唯有西王母!

傳說中,她是“帝女”,也就是天帝之女,算起來,與秦始皇這“天子”是姊弟關係。

但那又如何?秦始皇不在意這細節,甚至不在乎傳說中,西王母與周穆王曾有一段故事。

“周穆王庸碌之主也,何德何能,竟得以與西王母同遊於天際?”

所以他雖據說長命百歲,卻還是死了。

但自己不同,自己是要長生不老,從一世統治到萬世的!

皇帝看着帛畫上美麗端莊,眉目中讓人不敢侵犯褻玩的西王母,心中卻非仰慕,而是純粹的征服之慾!

哪怕是神女,也要向自己低頭,縱然是仙人,也得臣服於皇帝!

秦始皇指着帛畫上,露出神秘笑容的西王母,用不許反駁質疑的語氣,傲然道:

“朕會立你爲後!”

第299章 吳芮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980章 結第698章 雁南飛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482章 私學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358章 護短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130章 軍醫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562章 人禍第603章 三千里江山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680章 玩蛇第576章 舊部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629章 辦不到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1034章 秦吏(大結局)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667章 文明第602章 殺人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619章 項氏第454章 狼之子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589章 毒士第610章 商社第72章 亂世銅爐第347章 法術勢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787章 權謀第187章 共敖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918章 重瞳子第17章 失期當斬?第1026章 鳴鏑第34章 版築之間第726章 而立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659章 自討第347章 法術勢第362章 蘄年宮第977章 中山狼第210章 武庫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1008章 太昊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643章 長街第604章 海東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567章 平原津第975章 鄭韓第726章 而立第627章 極盛第156章 魏亡第294章 獨當一面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996章 招安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133章 劉季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649章 藥(上)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308章 水蠱第592章 貓鼠第659章 自討第30章 第一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582章 任將第628章 爛攤子第470章 嚇死我了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811章 誤會第260章 商功第609章 貨殖第530章 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