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風起隴西

隴西起風了。

儘管已是盛夏五月,但因爲海拔的緣故,隴西的風依然帶着一絲涼意,風從北邊吹來,從山間峽谷呼嘯而過,一直奔襲到長城,吹到李信面前。

隴西郡尉李信卻巋然不動,他站在狄道長城頂,眺望着西方,任由半頭白髮隨風飄拂。

四百年前,秦穆公用由余之計,向西開拓,使西戎八國臣服於秦,隴坻以西綿諸、緄戎、翟豲之戎,相繼爲秦征服。到了秦昭王時,又滅義渠,便設置了隴西、北地,並在當地設“縣”、“道”管理,狄道便是這些新徵服土地的最西端。

第二任隴西郡守叫李崇,正是李信的祖父,李信年幼時便在狄道生活了許多年,他家籍貫雖在關中槐裡,卻算半個隴西人。

而這道長城,便是李崇任太守時修築起來的,南起臨洮,北至上郡,沿丘陵蜿蜒,最後消失於地平線。長城不算高,兩丈出頭,毛石土築,粗布紋瓦,但卻橫亙埡口,兩側皆大山,佔據了天險。每隔兩裡就築烽火臺一座,派一什駐紮,五人守燧,五人巡邏城頭,防止長城之外的羌、戎越境侵犯境內的編戶齊民。

守邊,這便是隴西郡尉的主要職責。

對李信回到隴西任郡尉,他祖父的故吏們表示歡迎的同時,也在暗暗議論兩個字。

“貶斥!”

早在八年前,李信已作爲都尉,出太原、雲中,與王翦共同伐趙,他率軍越夏屋山,奪趙恆山郡,立下了赫赫戰功。

七年前滅燕之戰,他更以裨將身份出征,在衍水邊大破燕軍,嚇得燕王喜割了太子丹人頭來獻。

那時的李信,極得陛下信任,地位遠高於郡尉,果然,在第一次伐楚時,他竟取代了王翦,將二十萬大軍。

三十歲的年輕人能有如此成就,實在是了不起。

可惜應證了那句話,升得越高,跌的越慘,第一次伐楚,以李信慘敗告終,七都尉被殺,數萬之師覆滅。

從那以後起,李信便失去了陛下的信重,爵位被削,職務剝奪,被趕到遼西守邊。

儘管李信在滅燕、代、齊的戰爭中又立下了一些戰功,但仍難掩當年的失敗,蒙恬已回到中樞,他卻仍在邊郡打轉,繞了一圈後,又回到了隴西郡。

但隴西郡認識李信的人赫然發現,李信不僅白了滿頭烏髮,連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的李信,是個陽光灑脫的少年,縱馬馳騁于山間,笑聲洋溢在長城內外,做事也喜歡劍走偏鋒。

可如今的李郡尉,卻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按部就班地安排每日公務,申飭各縣、道治安,定時巡視長城。

“長城之外的林木要按時派人砍伐。”

今日巡視長城,李信便教訓了一個烽火臺的什長:“不得使其延伸至長城附近一里內。”

烽火臺視野中,必須闢出一塊開闊的空地,如此一來,任何敵人都不可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前來進犯。

跟在身後的尉史吏員們面面相覷,他們不少人是李信年少時,一起輕騎出塞的夥伴,那時的他,何曾會關心這等小事?

除了關心長城外的林木生長情況外,李信這次巡視,還重點查看了各哨所的武備,還破天荒地下令,從即日起,每個烽火臺的駐軍,將增加到一屯!且要增加遊騎兵,去長城外的羌氐之地巡查探索,摸清道路、部族的詳細情況。

這一命令,讓郡尉府的吏員們興奮了起來。

“郡尉,莫非是要出長城打柴了?”

打柴,是隴西秦軍,對出塞剿殺不安分氐羌部落的稱呼。

氐羌戎部種類繁熾,強大的自稱“酋豪”,他們把戰死視做吉祥,而病死認爲不吉利。故喜歡互相掠奪侵暴,以暴力稱雄,甚至會冒險內侵,畢竟在他們眼裡,秦人里閭都富得流油。

所以在隴西秦軍看來,氐羌就像長城外不斷瘋長的林木一般,若不按時劈砍,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根深蒂固地落腳於城牆陰影之下,甚至越過長城,侵犯塞內的城邑里閭。

不過,近十年來,因爲專注於向東掃滅六國,隴西駐軍大減,衆人也很多年沒去長城外“打柴”了。

面對屬下的詢問,李信卻不答,只掏出一篇書寫在紙上的詔令,讓尉史、長史們過目。

“是陛下新送至的密令?”看到鮮紅的大印,尉史們都有些激動。

“不止是詔令。”

李信難掩心中的激動,卻仍淡淡地說道:“是檄文!”

衆人對之下拜,這纔讀了起來。

“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大駱者,秦之別宗也。”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爲大夫,誅西戎,秦仲入西戎,寡不敵衆,死不旋踵,秦與戎遂爲世仇。”

“秦仲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乃召昆弟五人,借周兵七千伐西戎,破之,乃爲西垂大夫。”

“莊公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讓其弟襄公,自將族人擊戎。”

“襄公七年,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驪山下。而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爲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襄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于軍中,逝前仍疾呼諸子:‘必伐戎!’”

“文公十六年,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

“其後百年,諸公又滅蕩社、小虢、彭戲氏、毫、邽、冀諸戎,遂有關中之地。”

“及至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爲界。三十七年,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爲後世開業,甚光美。”

“然,是時義渠、大荔尚強,築城數十,皆自稱王。秦厲公分滅大荔,取其地。秦惠王遣庶長操將兵定義渠,義渠遂臣於秦,後復叛,昭王因起兵滅之,始置郡隴西、北地焉……”

在這篇發給李信及隴西諸吏的密令中,秦始皇半句沒有提及尋找西王母之邦,求仙長生之事,通篇都在談秦與西戎的仇怨。

讀下來,方知自“秦”這個邦族出現後,便與西戎有長達七百年的糾葛……

直至今日!

衆人繼續往下看,卻見詔書上寫道:“今朕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然隴西、北地、上郡戎患未平,長城之外,盡爲氐羌,朕欲繼三十五世先君餘烈,奉襄公遺言:‘必伐戎!’昌大西土,使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陛下將伐戎!?”

這下諸吏可高興壞了,他們尚不知道,這只是黑夫進言“西部大開發”計劃中的一小部分……

李信卻是知道的,他是對西拓之策最支持的邊將。

他雖然被貶到隴西吹風吃沙,但心中卻對一雪前恥念念不忘。

但六國已滅,他已經失去了在中原馳騁的機會……

而今,陛下欲繼承三十餘代秦君的傳統,對西戎氐羌開刀,作爲隴西郡尉,作爲以車騎見長的將軍,李信自然是統兵西征的不二人選!

再次站在長城頭,目眺廣袤的西方,風仍像急切的情人般撕扯李信的衣裳,使之獵獵作響。

“隴西的風從未停過。”

他仗劍暗道:“但這一次,卻要從長城之內,向外吹去。如耾耾雷聲,飄忽淜滂,激颺熛怒,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行三千里而不息!”

……

五月初,御駕離開冀縣後,秦始皇先去臨洮看了看傳說中的“巨人足跡”,還真有其事,雖然黑夫猜測,這也是臨洮地方官搞出來的“祥瑞”,但沒有人糊塗到戳破這個謊言,皇帝高興就好。

他們並未在臨洮停留太久,直接沿着長城北上,往狄道而來……

皇帝的行程是保密的,所以當李信接到消息時,御駕已至狄道城外。

李信聞訊後,只能匆匆穿戴整齊,跨上坐騎,帶着隨員馳騁而行。

馬是老馬,它本是隴西貢馬中,最爲野性難馴的一匹,十年前被送到咸陽。

陛下大手一揮,讓手下郎衛們自己去馴馬,若能馴服,便賜予他們。李信當時在章臺宮執殿,他不喜歡其他性格溫順的馬兒,卻挑了這匹毛髮純白髮亮,脾氣如自己一樣暴躁難馴的傢伙。

一人一馬在校場中經歷了艱難的博弈,花了半個時辰,馬兒沒了折騰的力氣,不情不願地服從了李信。(見162章)

也因爲李信精湛的騎術,秦始皇第一次注意到了他,遂讓他在身邊做郎官,又給他機會在戰場上表現自己……

現如今,十年過去了,駿馬已老,少年白頭。

但他髀肉尚未復生!心中的熾火仍未熄滅!

他還想騎着愛馬,手擎黑色秦旗,在蒼莽天地間馳騁,馬蹄踏碎冰河,刀劍劃過一個個氐羌部族,讓他們像牛羊一般,臣服於秦……

只有在戰場上,才能讓李信感到自己還活着。

思索間,秦始皇御駕已至,還是熟悉的龐大車隊,但皇帝身邊最器重的新貴,卻已不是李信,而是黑夫……

“李郡尉!”

黑夫在馬前作揖:“陛下讓下吏來迎將軍!”

李信翻身下馬,也朝黑夫還禮,口中卻有些不知該如何稱呼他。

八年前,李信作爲都尉初露鋒芒時,黑夫還只是安陸一介黔首,朝不保夕。

七年前,李信在衍水大破燕軍,名動天下時,黑夫只是聽着他的傳說,與同伴嘖嘖稱奇的小亭長。

五年前,李信持虎符,統帥二十萬大軍伐楚時,黑夫仍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百將,李信經過時,只能在道邊匍匐,口稱將軍。

但之後幾年,李信如流星般隕落時,黑夫卻在冉冉升起……

而今,他們的地位竟持平了。

不,李信知道,自己甚至還不如黑夫,雖然爵位比他高一級,但在陛下心中,那個身騎白馬的少年壯士已是敗軍之將,連見都不想見。而來自安陸的玄黑天狗,卻能參與國策,備受信重……

換了過去的李信,或會不甘、難平,但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他,已臻於成熟。

於是,李信深吸一口氣,以平禮回拜黑夫!

“待罪之臣,豈敢讓右庶長來迎?”

黑夫連道不敢,便在前引路,與李信繞過重重地的騎寵戎車,郎衛甲兵,來到了御駕之前。

“陛下,罪臣李信迎駕遲來,有罪!”

車簾挑開,在外巡遊月餘,面容有一絲疲倦的秦始皇走了出來,看着重重稽首在地的李信,久久無言。

五年了,這是李信喪師辱國後,秦始皇第一次接見他。

看着昔日勇武少年,如今卻滿頭華髮,似是比自己還老。

秦始皇沒有說話,只是負手審視着這個讓自己大失所望的昔日愛將。

他不由想起了十年前,在校場馴馬時,第一次注意到李信後,隨口贈他的名號,竟忽然覺得,一切彷彿是早已註定的天意。

皇帝挪動步伐,走上前去,一直在哽咽抽泣,俯首不敢擡頭的李信,輕拍他的肩膀道:

“此子,他日當爲朕之‘白馬將軍’乎?”

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171章 破楚策第918章 重瞳子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429章 父親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939章 胠篋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337章 梟子第32章 伯兄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408章 不朽者第970章 風口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28章 旬日演兵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969章 資本家的良心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63章 陽城第622章 故人第577章 三十三年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362章 蘄年宮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31章 盆滿鉢滿第261章 堅壁第303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837章 有錢第348章 項目組第676章 王之蔽甚矣第509章 天人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601章 衛滿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80章 真金白銀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461章 糖氏第454章 狼之子第126章 死傷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487章 句芒第475章 黑色恐怖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291章 欲刺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136章 擺闊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1028章 敵友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961章 猗氏第30章 第一第467章 蕭何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958章 定一第467章 蕭何第661章 北江第162章 李信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685章 圖騰第976章 祖國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567章 平原津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1010章 玉碎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712章 亡秦者第888章 是時候結束這場鬧劇了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634章 封侯!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1028章 敵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561章 亂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123章 任俠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509章 天人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326章 大朝會第340章 背井離鄉第645章 銅鐵第712章 亡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