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諸事煩亂

不管外面的人怎麼折騰,怎樣的使手段,做爲一國之君的康熙仍然按部就班的實行自己的計劃,慢慢的進行着改革。

康熙這幾天心情很好,萬壽節那天,毓秀給他的壽禮也讓他滿意極了。想到這個,隨手從旁邊炕櫃的小抽屜裡,摸出了一個荷包,繡着黑地金龍。打開荷包,摸出一塊素絹,展開絹帕,映入眼簾的是毓秀那一筆絹秀的簪花小楷。

康熙目光溫柔,輕撫着絹帕上的字跡,細看去,那字分明是用髮絲繡上去的,內容正是毓秀生日時,他贈給她的那首關睢。

“皇上,熊大人、周大人、張大人過來了。”樑九功進來稟告,眼角的餘光不小心的看到了康熙又在拿個荷包看,他不由得把頭又壓低了些,表示自己沒有看到皇帝開小差兒。

“哦,讓他們進來。”康熙萬分愛惜的把絹帕再度放回荷包內,然後將荷包放入懷裡。

“恭請皇上聖安。”熊賜履在打頭,周培公和張英兩人跟在後面,依次進門,先給康熙行禮問安。

康熙溫和道:“平身吧。樑九功,給熊師傅他們搬個坐兒。”

“謝皇上。”三人謝恩之後,同時起身,動作整齊劃一的很。咳,具說清朝的大臣們給皇上行禮都是規範的,而且每天在家都必須練習,就怕那次磕頭磕錯了,把頭上的烏紗帽給磕掉了。

毓秀以前偶爾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還曾懷疑過其真實性,後來穿到這裡之後,才發現這事兒決對再真實不過了。靠,這些清朝皇帝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麼,天天不想着怎麼發展國力、發展武力,就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做文章,難怪科技倒退一大步,還養出一羣不事生產的八旗子弟,敗家子

樑九功帶着小太監搬來三個繡墩,熊賜履等人再次謝恩之後,小心的坐了半個椅面,挺直了脊樑。

“朕今日叫你們來,是爲了今科大比。朕過幾天便要去盛京,怕回來的時候,時間太緊趕不緊,先找你們來議議。”目光掃過張英和周培公,尤其是後者,更是停留得久了一些。見到面色白淨,溫文爾雅的周昌,康熙心裡得意,他又抓了個可用之人。特別是這個人,文武全才,在要打仗之前能把他挖出來,可真是太好了。

周昌字培公,清康熙年間非常有名的人物,平察哈爾部叛亂和三藩之亂,都給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他單槍匹馬、七進七出王輔臣軍營,終於說服王輔臣投降清廷,更是表現出了其過人的智慧。可惜,飛鳥盡,良弓藏,周培公就算有一腔愛國之心,奈何他是漢人,在清初的軍中自然受滿人排斥,三藩之亂後,被派往山東任職,終是因爲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後來噶爾丹叛亂,康熙又調了他任盛京提督,最後卒於任上。可以說,從周培公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清朝初年,漢族官員的下場。有真才實學的,又忠心爲國的,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美妙。

康熙翻找記憶的時候,自然也把可能用的人才都詳細的列了出來,對於周培公這樣好用的人,怎麼可能讓他閒着。而且,他也吸取的那個倒黴的教訓,一定得頂住壓力,把這些真心做事的人保下來。

“皇上,臣認爲考題還可,但是考官必要先訂下來。”熊賜履率先開口,他雖也算是康熙的老師,康熙也一口一個熊師傅的叫着,可他心裡明白,康熙對他真的是不大重視,尤其是對理學,更是有些厭煩,反到對明末的一些論調持有肯定意見。爲了自己能夠在朝中立得再穩一些,這次科舉的主考他是勢在必得。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起漢民族的這些學子們的某些共同特點,小時候上學,寒窗苦讀,是爲了金榜提名,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提名之後,必定要做官,最好先入翰林,賺夠了清名,再做實權官員,兼任幾任主考官,多些門生,最後一舉入閣,在內閣相位退休,死後得個文正、文和的稱號,這一生算是完滿了。在他們這一生中,中進士、入翰林、進內閣是最正確的道路,其次便是要做主考取士,當天下舉子官員的老師,舉子中了進士,做了官,也還是他的學生,這樣關係網就全了。

現在熊賜履眼看着自己進內閣的希望不太大,還趕不上後來張英和周培公兩人,他就開始謀取另外的一條路,去當主考。

要說康熙對熊賜履這人吧,還算是比較看重的,雖然這人號稱理學大家,可是要說有什麼制國的真本事,木有就是盛在比較好名,爲官還算清廉公正,現在人才少,他纔將就着用了。

“培公要隨我去盛京,敦復要接管一下江南河堤之事,熊師傅便爲此次的主考吧。”康熙是什麼人,早就看出來熊賜履的小算盤。可他相信,熊賜履這人膽小,讓他去搞什麼科場舞弊,他還真不敢。現在的朝中的官兒啊,不求他們有多大的驚天之才,只求有敬畏之心,懂得不敢兩字,就算是好的了。

康熙暗自苦笑,現在吏治就開始敗壞,他看着着急,卻還不能全都收拾掉了。唉,一口氣吃個胖子的事兒,那只是在幻想裡。

熊賜履心中高興,皇上同意了,說明他還是挺看重我的麼。一般來說,科舉取士是國家重中之重的事情,選出來的人都是要當官兒的,能不重視麼。一般做主考官的人,必然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人,也怪不得熊賜履高興。

主考有了,還得再有兩個副主考,還有一些具體辦事的人員,康熙讓他們回去擬個名單報上來,他做最後決定。

科考的事完結之後,康熙又提起了另外一個比較讓他頭疼的問題。昨夜在仙境裡,太虛沒有出現,只在書房裡的玉壁上出現了一行字,“四月二十九日,黃河歸仁堤大決口,淮湯田地被淹。五月,暴雨成災,黃河、淮河並溢。”康熙猛然一驚,急忙去翻找記憶,卻發現記憶中也不過些重大事件,對於這種年年都決口的黃河,他還真沒有多少印象。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康熙今天把手下的重臣叫了來,打算把加固黃河、淮河河堤之事提上日程。“敦復,你辛苦一次,去河道總督衙門宣旨,讓他們今年四月十五之前,必須加固黃河、淮河的河堤。今天的汛期就要到了,朕不希望聽到河堤決口的消息。”說完,他擡了擡手。樑九功迅速的從書案上拿過一個康熙寫好的聖旨,交到了他的手裡。

“敦復,傳過旨意之後,來盛京與朕會合。”康熙把手中的聖旨鄭重的交到了張英手裡。

張英不知道康熙爲什麼對河堤如此重視,按理來說,冬天的時候,不是已經維護過了麼?不過,他見康熙神色鄭重,便恭恭敬敬的跪地,低頭擡手,接過聖旨,“臣,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聖旨送到勒大人手中。”

張英不知道的是,在黃綾匣裡,還有康熙寫的一封密信,他之所以派張英前往,就是因爲他的清廉,不會藉着欽差的身份,在勒輔那裡刮治河的銀子。

“培公留下,熊師傅、敦復跪安吧。”康熙端起茶碗,喝了口茶,遣退了兩人。

“皇上,圖海大人請見。”魏珠兒進來回話。

“讓他進來。”記憶中的圖海與周培公兩人相知相惜,而且配合默契,希望如今他們兩人還能如記憶中的那般。康熙已然決定了這次打羅剎的主將,就是圖海和周培公兩人。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與這兩人好好研究一下,該怎麼樣進兵,才能保證以最少的傷害換取最大的勝利。

康熙算計着要出兵雅克薩的時候,毓秀也在西內豐澤園內迎來了自己的家人。

覺羅氏帶着赫舍里氏並文秀、靈秀兩人一道進的宮。

“瑪嬤、額娘快起來,咱們自家人,不用這麼多禮。”覺羅氏自她大婚之後,已經進宮看她好幾次了,可是每次看到她們跟自己行禮,毓秀心裡總是酸酸的,難受極了。在這深宮裡,雖然康熙、姑姑對她都很好,可她還是想念自己的家人。只是見面之後的禮節問題,讓她對跟家人見面又怕又怨。心中不只一次的抱怨萬惡的封建禮儀,可是又不得不遵守它。必須這種封建禮儀是她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最基本的法則,在它沒有被顛覆以前,也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覺羅氏被毓秀拉了起來,又見赫舍里氏被素問扶住了,她才笑着拉覺羅氏坐在了炕上,“瑪嬤足有兩個月沒來看我了,怪想您的。”

覺羅氏慈愛的看着孫女,見她面色白裡透紅,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帶出來的幸福之感,便知道她過得不錯。何只是不錯,簡直就是太好了。心中安慰之餘,面上的笑更和藹了些,“娘娘雖是皇后,可這裡畢竟是皇宮,怎麼好常來。”

第一百零八章 無題第二百二十一章 都加班吧!第三百零九章 120遍第二百四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物價第三十九章第七十九章 地震第四十八章 小小插班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宮務第一百五十章 秀凝第六十八章 壽宴(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訓弟(3)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血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飆第一百四十二章 處置第一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如此父母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意第二百七十章第一百零五章 表白第三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雜事第三百二十章 暴發第三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小娃娃也是有脾氣的!第一百章 大婚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制式流氓第一百二十六章 宮妃第一百一十九章 傳言第九十九章 喂,咱們都信道吧!第二百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後續第四十七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八十章 西苑有田第四十八章 小小插班生第七十九章 地震第二百三十五章 嫌疑第二百六十章第六十七章 家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傳言第六十八章 壽宴(上)第九十章 承諾第二百九十章 病中第一百零七章 新婚第一百九十章 開端第十七章第七章第三十四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後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諸事煩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御前第一百七十九章 忙裡偷閒第十一章第二百七十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 晨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千秋壽禮第一百六十章 倒黴的海拉遜第二百八十四章第六十九章 壽宴(下)第二百四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爭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認真的燕玲第六十章 改變第九十七章 彪悍的婚前宣言第四十五章 歲月靜好第一百六十一章 認真的燕玲第九十章 承諾第二百零七章 處置第九十五章 留宿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心第八十五章 空間的妙用(含加更)第九十六章 立後第二百七十一章 免選第十二章第二百零三章 鬧元宵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告狀第三百四十六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是我的!第三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示第一百零九章 夫妻聯手第六十六章 團扇第一百零二章 花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心第三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擊(下)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閒談第二百二十章 新屬國第二百五十章 兒子就是生來玩的第二百零五章 吃醋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七十四章 剋星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