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

乾清宮廣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的葉開已經是輕車熟路,步履從容鎮定,這種感覺和當初完全不同,幾個月前當他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陌生和謹慎是第一反應,而現在,熟悉那套權力機器運行的規則後,這種感覺就自然而然的消除掉。

紫禁城,一切權力的源頭。

包括葉開在內,對所有人來說,有一個道理始終成立,帝制時代的屋檐下,通往皇宮大殿的道路就是權力的階梯,每走一步都會離金字塔頂端越近,名譽,地位,聲望,它確實能來一切,只要老老實實的往上爬,並且爬得越高,不管是黑色還是白色的利益都會滾滾而來,自然會活在底層人的頭上。

但對葉開這個心懷鬼胎的異教徒來說,這一套根本不屑一顧,他的目標確實有些離經叛道,從來到這個新世界的第一天起,他就已經想好了:往上升,奮力的往上升,不是用爬的方式,這太慢了,要踩着別人的肩膀往上升,甚至不惜血染頸口,把競爭者一個個剔除出列,最後,不擇手段地把塔尖的人趕下來,在親手毀掉這個金字塔結構之前,穩穩地坐在上面,然後對所有人號施令。

葉開不需要憐憫誰,也沒有人值得憐憫,你以爲老老實實的待在官位上就沒事了,天真!什麼都不想幹那你還坐在上面幹什麼?竊據高位被來就是一種浪費,更何況,這種尸位素餐的行爲,已經在無意中扮演了國家衰弱的推手角色。

爲了不讓後世悲劇再度重演,鐵腕是必須的,流小部分人的血是爲了讓大多人不流血,什麼?有人反對,對不起你必須照我說的做,沒有商量,我有子彈,我有屠刀,我有一大幫忠心耿耿的劊子手,你有嗎?

葉開不介意當一個獨裁者,如果你乾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獨裁沒有什麼不好,李鴻章的那句話很有道理,“欲做大事,必做大官。葉開不僅要做大官,而是要做最大的官,爬蟲頂翻了天也只能掙扎着不被捕食者吃掉,只有坐在金字塔尖的人,才能無所顧慮的推行變革,一念之間,決定億萬人的命運。

一個人吃飽是一個人的幸福,所有人吃飽就是一個國家的幸福,當然,葉開不會僅僅只爲了這些肚皮上的事,他需要進行手術刀式改造,從國家的角度,切去那些肆意增生的腫瘤。

那將是一個嶄新的國家,不會通過暴力革命流血千里的方式,用葉開現有的眼光看,那些被東西方落差搞得心力憔悴的清末憤青們,一做起來事就讓人啼笑皆非,翻了翻西方的革命經文後就照搬照抄的弄到中國來,滿懷理想卻又天真無比,沒有人可以質疑他們的愛國心,但好心往往會辦壞事,累積了幾千年的弊病不是一朝推倒重來,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革命是成功了,果實也被人偷吃了,四十年混亂無中國了,軍閥割據,哀鴻遍野,焦土遍地,一個個泣血的眼神無力地打量四周的時候,你們倒是來負責啊。

沒有人會來負責,歷史把他們推上了道德的聖壇,沒有人會關心那些倒在聖壇邊緣的累累白骨,頂多會多說一句,你們的死亡是有益的,是文明進步所必須的,然而堵上他們的嘴逼他們說死而無憾。

連孫先生後來都幡然醒悟,看着亂成一團的神州大地,毅然搞出來個大元帥獨裁製,明明白白的把無條件效忠領袖個人寫進了黨章,然後布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的建國原則,豎起了曲線救國的大旗,這一點上,到和葉開想到一塊去了,敬乎我先人。

民主與共和,只有在鐵與血捍衛下的土壤,才能生根芽,一場急匆匆的革命確實將帝國的外殼送入了墳墓,但帝制的魂魄卻如同幽靈一般,盤旋在這塊民主先天貧瘠的大地上,不是葉開非要以惡人的面孔示人,是這個世界總有那麼多居心叵測的人,而葉開又總不能人人都送一顆子彈了事。

所以,奪權是必須,當然在此之前,葉開還要應付數不清的麻煩,最起碼,眼前的直隸總督人選就是不小的考驗。

頂戴,官袍,朝珠,豹紋補子,這一身裝束,在外人看來,葉開頗有些威風凜凜的感覺,但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會覺得這一切有多麼的難得,很難想象歷史上的一個邊緣人物,幾個月後會搖身一變,擠入到朝廷重臣的行列,而作爲新任的預參政務大臣,今天的會議是他的秀,穿着自然極爲正式。

督辦政務處,雖然只是一個顧問機構,是慈禧在逃跑路上爲了推動新政改革而臨時成立的,當然沒有人會特別在意臨時和顧問兩個字,質疑這個機構的權威性是沒腦子的行爲,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哪一個不是頂着顧問的名頭,至今也沒有固定的編制,沒有實權,別開玩笑了。

單看人員組成就會讓人大吃一驚,除了軍機處全體成員,還有武英殿大學士王文韶,文淵閣大學士理藩院尚書昆岡,國史館總裁兼喪禮大臣榮慶,翰林元老光緒老師孫家鼐,農工商部尚書貝子溥倫,以及一些無法到場的督撫大員遙爲參預,曾經擔任過政務大臣的人更是聲名赫赫,包括袁世凱,劉坤一,瞿鴻機,李鴻章,榮祿,張百熙等等。

由此可見,這個部門是多麼的重要,頗具諷刺意義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地位極其險要的部門,載灃的勢力依然空白,相反,從議程到議題幾乎都被奕-劻等人把控,他是督辦政務處的創辦者之一,在榮祿和李鴻章相繼逝世之後,奕-劻常年主持政務處會議,影響力極大,加上這次的臨時任命,能算的上載灃的“人”的,勉強只有葉開了。

腳步停在乾清門前,葉開沒有急着到達會議地點,目光稍稍偏了偏,向一邊望去。

如同往常一樣,軍機處那幾棟低矮的班房大門緊閉,行人經過時腳步匆匆,絲毫不敢擡頭仰望。

除了葉開

他回來的目的就是要把那塊攔路石搬走,袁世凱,鐵良,陳璧之後,不知誰又要撞到槍口上。

“軍機處的那幾張椅子太久了,也該換換了。”

踏過門去,葉開匆匆而逝。

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六十一章 絕密情報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六十一章 絕密情報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二百三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三十八章 情報至上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對話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八章 吾妻病第二百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七章 攝政王的意志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國猜想?第四十四章 軍營議事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七十七章 視察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法可依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三百四十二章 快宣良卿來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三十五章 七廳一局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二百一十一章 討要官職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六十九章 持續發酵第五十章 爭論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二百八十八章 股票交易所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二百五十八章 得病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九十六章 權力之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百三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九十三章 內在麻煩第三百二十三章 忠臣與反賊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三百一十八章 中山談話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得消遣第三十八章 情報至上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二百七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