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

“所以攝政王,郵傳部尚書一職,讓徐世昌來當委實不妥。”葉開接着說道,既然對話進行到這個份上,兩人之間也就再無顧忌,葉開直接表達了他對徐世昌的質疑。

“徐世昌再能幹,也是奕-劻推薦的人,況且他和整個軍機處多有淵源,處事又是八面玲瓏,這樣的人調到京城來怕是禍患。”

葉開直截了當的點明瞭徐世昌對載灃的威脅,他也通過這個方式向後者暗暗施加壓力。

“攝政王別忘了徐世昌和袁世凱一向是沆瀣一氣,北洋軍中不少人都是聽命於他,軍界政界如此通達之人,難保不會成爲第二個袁世凱。”

說到袁世凱的時候,葉開的音量刻意加重了幾分,而當他說到這句話的時候,載灃的眼皮明顯跳了跳,毫無疑問,袁世凱這三個字觸碰到了他內心最莫大的忌諱,光是一個袁世凱就讓載灃頭疼不已,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敢走,現在要是再把徐世昌調回來,等於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載灃贊同地點點頭,接着問:“良弼,你覺得誰當郵傳部尚書合適?”

“盛宣懷”葉開想都沒想,直接給出了他的答案。

“盛宣懷?剛纔那桐可是說過此人誇誇其談,不足爲用。”載灃看着葉開,那種眼神就是在向後者索要一個解釋。

而葉開當然不會讓載灃失望,他的理由很充分,也極具說服力,只要把髒水都潑到奕-劻身上,盛宣懷的那些黑歷史就會小的微不足道,但凡涉及到政治鬥爭,一切負面新聞就都會被掩蓋。

“那桐一沒辦過洋務,二沒有和洋商打過交道,貿然評斷盛宣懷的是與非恐有失公允,況且奕劻和盛宣懷素有齬齟,這番詆譭也就不足爲其。”

葉開說到這還沒有完,他接下來給出載灃的將是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理由

“攝政王可記得那份電報?”

那份電報上記錄着陳璧和袁世凱之間的蠅營狗苟,載灃怎麼會忘記?

“本王記得”

“陳璧和袁世凱沆瀣多年,衆人皆知,陳璧私吞庫銀甚巨,然罷袁以來卻從未有人檢舉,怕的就是他郵傳部尚書位高權重,怕的就是他袁世凱日後東山再起,秋後算賬,而今盛宣懷不懼險阻,不恐流言,毅然將這份電文奏與攝政王,可見此人忠心可用。”

葉開的這話等於告訴載灃,能不能當上郵傳部尚書,靠的不是資歷,不是捧舉,不是所謂的能才兩雙,而是對於載灃個人的忠心,這恰恰是徐世昌不曾具備的。

奕-劻從官場資歷方面數起,極力推舉徐世昌,誠然,從哪一個角度上看,徐世昌都鐵定是最佳人選,這一點葉開當然知道,他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直接跳過去這個問題,直插載灃內心最深處。

任你資歷再老,任你能力再強,那又如何?比得了一個忠心嗎?能力越大,麻煩就會越多,奕-劻越是咄咄逼人,載灃就也是逆反,而看似無可爭議的理由,實際上把徐世昌越推越遠。

“忠心?”

這時候,恐怕載灃心裡也在迴盪着這兩個字,從當上監國攝政王的那一刻起,他的臣子們就心懷各想,袁黨,立憲派,皇族,督撫,都在相互噴着唾沫星子,可就是沒有人和他一條心,載灃終於意識到,或許這纔是權力不斷縮水的根本原因。

一封電報直接結束了徐世昌的返京之途,原本並不佔優勢的盛宣懷,在經過一系列的運作和爭論後,成了第一人選。

“良弼,就依你所說,但願盛宣懷不要讓本王失望。”載灃嘆了一口氣,隨後朗聲宣佈,“着盛宣懷暫攝尚書一職,署理郵傳部事務,待徹查清陳璧虧空案後,再由原職拔正。”

載灃的金口玉言被硃筆寫在諭旨上後,這份任免書就正式生效了,不過此時此刻,一切還沒有結束,葉開要接着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狠狠地敲打軍機處。

“五大臣議事是假,侵奪皇權是真,奕-劻等人的作爲實在令人氣憤,攝政王如不早作謀劃,諸如此類的事往後還會發生。”

載灃要是知道怎麼謀劃,也就要不着這麼憂慮了,也正是因爲他性格中的軟弱性,纔會在日後造成軍機處尾大不掉,猶猶豫豫,瞻前顧後,載灃執政的三年,始終狠不下心來和軍機處撕破臉皮,所以纔會長期處於半架空的地步。

“軍機處位置顯赫,總攬政務,本王就是有心也無力。”載灃垂頭喪氣的說道,半天后,他擡頭看了看葉開,“良弼,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軍機處既然跟攝政王不是一條心,那就換一批真心來。”

葉開沒有直接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他一向保持警惕,按照他恪守的原則,但凡涉及到權力最頂層的事,他的語意就開始模裡摸糊。

每一個有野心的人都視權力如珍物,即便是載灃也不例外,葉開的話不能說的太露骨,難保相同的事不會輪到自己頭上,即使現在不會,當載灃拿穩權力後,他和如法炮製的施加到自己身上,權力的小船可是說翻就翻。

“一條心?良弼你這話什麼意思?”

其實載灃未必不懂葉開的意思,他只是想讓後者解釋清楚,至少說點具體的。

“袁世凱罷直之後,曾詢問臣誰可替補軍機的位置,攝政王當時說那桐有才識,於國於民,都大有裨益,當入軍機,可現在看來,那桐才識再高也和攝政王不是一條心啊。”

葉開借這含含糊糊的回答,再次重複了一遍忠心的重要性,他的話點到爲止,當然不會直接說什麼直接免掉那桐的那種話,但是,利用忠心二字在載灃心中越來越重的分量,再次旁敲側擊的加深與軍機處之間的裂痕,同時,也爲那桐的悲劇提前埋下伏筆。

“臣愚鈍,別的什麼就也不清楚了。”

到此,葉開用這句話做結束語,但對於載灃來說,他今天說的這幾層意思已經足夠了。

他擺了擺手,向面前的葉開溫聲說道。

“良弼,你下去吧。”

.....

天氣越來越熱,從乾清宮出來,葉開就感受到了末春的躁動氣息,他並沒有任何的不適,反而渾身卻透着舒爽。

今天的成果頗豐,如果不出意外,盛宣懷將入主郵傳部,有了他的幫助,葉開構想下的陰謀齒輪纔會一扣接着一扣,越滾越快。

明天他就將返回軍營,而矗立在乾清門前的葉開,最後一次回頭望望,那片權力屋頂的天空是如此的湛藍,讓人看不出一星半點的爾虞我詐,柔中帶血的痕跡。

軍機處

他的目光最終定格在了那幾件狹小的班房處,半天后,語速輕緩的說道。

“奕-劻啊奕-劻,還是收起你那一套老-人-政-治吧。”

載灃受到的掣肘再大,但是,別忘了他還是獨一無二的法統攝政王,權勢熏天又如何,在帝制時代,皇權上從來都是上不封頂。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一百二十三章 施壓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一百四十七章 線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竊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貨幣制度第三十二章 失意的紅頂商人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二十五章 窮途末路的最後一咬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貨幣制度第三十一章 陰謀樹下的並蒂花第二十六章 帝國如斯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三十一章 陰謀樹下的並蒂花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貨幣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三百四十二章 快宣良卿來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寧“上任”第一百九十四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二十七章 馬不停蹄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二十四章 目標,上海!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一百八十七章 召集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虞洽卿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困局與解法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一百五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八章 吾妻病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百三十八章 救濟之爭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八十五更 演習進行時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一百一十一章 辯解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九十四章 總督府的風聲第五十二章 俄國人的動態第二百四十三章 銀商聯合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