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

綏壽殿裡的裝潢極其奢華,金銀飾品將整個屋子裝點得富麗堂皇,幾十盆黃月季也是連夜從京外的花卉場採摘過來,點着露珠的花瓣還往外不停地冒着香氣,奢靡的氣氛讓每個剛剛步入這裡的人,都無一例外的腦門一清,在慈禧死後,這樣的儀仗已經多年未見了,而這似從相識的場景背後,所隱含的潛臺詞早就不言而喻。

無論是儀仗還是平日的用度開銷,這位新科太后處處效仿慈禧,多年的耳濡目染,讓她的一行一動,都或多或少戴有後者的影子。

大廳內十幾桌宴席依次擺開,呈圓弧形,如衆星拱月一般圍繞着中間的主座席,那爲數不多的十幾個座椅,每一個都是含金量十足,能坐在那裡的人,非侯即相,身份遠非他人可比。

在小德張的精心運作下,出席這次宴會的人堪稱陣容豪華,當隆裕緩步進入大殿,眼睛看到這些人的時候,瞬間有些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慶-親-王奕劻,恭-親-王溥偉,榮壽固倫公主,軍機大臣世續,大學士兼預備軍機大臣那桐,郵傳部尚書陳壁,陸軍部尚書蔭昌,就連因爲政治醜聞多年不見的前農工商部尚書載振,也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宴席上。

皇族當中,分量最重就是老慶王奕-劻了,作爲僅存的“奕”字輩的王爺,無論是年齡上還是威望上,皇族中都五人敢望其項背。

除了他之外,同來的還有另一位地位非凡的皇家人物,就是榮壽固倫公主,作爲慈禧太后的養女,這位作風跋扈的大公主,就連隆裕見了也要敬她幾分,甚至有傳聞說,當年就連慈禧太后也不敢在她面前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唯恐被那張疼愛的刀子嘴數落。

站在固倫公主旁邊的,是她的親侄子小恭王,雖然輩分上他遠遠不及皇族中的許多人,但是靠着祖父鬼子六積攢下來的聲望,溥偉一度炙手可熱,慈禧垂危之際,這位年富力強的近支親王,普遍被讓外界認爲是皇位的強力爭奪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載灃徹底拿穩權力之後,這位桀驁不馴的小恭王被自然而然地排擠到權力殿堂的末位。

除了皇族之外,更讓隆裕意想不到的是,出席這次壽宴的朝廷大員,五位軍機大臣一下子來了三位,各部尚書也該來的都來了,侍郎,御史,都統更是不計其數,都挨個排着隊站在宴席的後面,這一幕無疑讓隆裕臉上極有面子。

至於那些不能親自來的官員,也大多派人送了禮物,按照小德張的吩咐,各地督撫的賀禮都擺在了長春宮的院子裡,那裡正是所有人的必經之道。

“老慶王,大公主,你們也來了,哀家臉上真是有光。”

這些人中誰最重要,隆裕自然一清二楚,走到主座席的她,笑容滿臉的向兩人問候,不過這話剛剛說完,她便道貌岸然地衝四周的人疾聲訓斥道:“你們這不開眼的奴才,還不給各位王爺大臣加上軟墊。”

說完這些話,她便再度衝着所有人笑笑,和顏悅色道。

“早春天寒,諸位都請坐吧,小德子,你叫人生上爐子。”

“扎!”

隆裕點點頭,她之所以在這個場合做出這謙卑的姿態,就是爲了博取來人的好感和忠心。

衆人紛紛落座,當然這作爲的順序也是極爲講究,主坐席上自然是隆裕,奕-劻,榮壽一等人,而緊靠着的周圍宴席上,也是等級分明,總的來說,官位越小,離權力核心也遠。

坐下之後,奕-劻率先回謝,作爲皇室中輩分最老的人,他不說話,旁人也沒有開口的份兒。

“多謝太后恩典,老臣祝太后萬壽無疆,福祿永駐。”宦海沉浮幾十年,老慶王自然深諳臣道,話說的不多不少。

隨後自然是一旁官員的齊齊道賀聲,“臣等,祝太后萬壽無疆!福祿永駐!”

看到這一幕的隆裕心滿意足的點點頭,自始至終,她臉上的笑容都從未落下,虛榮心也是跟着膨脹到了極點,她總算明白,爲什麼那個女人要獨攬大權四十多年,身份和待遇永遠是掛鉤着的。

“王公大臣們,今天是哀家的壽辰,也是個高興的日子,各位不必拘禮,多飲無妨。”

大殿中自然跟着響起了一聲道謝的朝拜聲,在這種精心營造的氣氛中,宴會正式開始。

燕窩雞絲筍葉湯、海蔘燴豬筋、鮮蟶蘿蔔,海帶豬肚絲、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吊熊掌、魚翅螃蟹羹、蘑菇煎雞滷、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各種各樣的精緻菜餚不斷地被擺上宴席,取材自然極盡奢華,算得上一飯千金,太監宮女們一個接着一個從御膳房端着盤子出來,都快連成了一條不中斷的長龍。

飯是流水席,上完一輪就換下一輪,光這一頓皇家飯,怕也有個數萬兩銀子打底吧。

然而花的再多,隆裕都不會眨一下眼,只要能夠把這些人籠絡到自己這一邊,一切是值得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幾萬兩銀子根本無足輕重。

當然,這些話不會直接從她嘴裡說出來,但只要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同樣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酒過三巡後,她舉起了杯子,站起身來,對着所有人說道:“自從大行皇太后崩天以後,哀家是每天以淚洗面,這深宮後院無依無靠,哀家孤兒寡母,只能對着老太后的靈位追思先人,想着太后到了那邊,也能保佑她那可憐的媳婦....”

隆裕一臉可憐兮兮的模樣,晃着酒杯,大打感情牌。

“太后,今天是個喜慶日子,不說這些話。”小德張見風使舵,按照預先商量好的唱着雙簧。

“小德子,哀家不說不行,前些日子太醫還說,哀家這樣整日傷心,怕是其壽難永,應該通知攝政王細心瞧着,可哀家一想,攝政王日理萬機,哪會想着他那喪夫失母的嫂嫂?”

說到這,隆裕抹了抹淚,剛纔的那番話,等於告訴所有人,他載灃忘恩負義,變着法子欺負她們孤兒寡母。

不過,那強行擠出來的眼珠僅僅在手帕上沾了沾,隆裕便擡起頭來,笑顏逐開。

“哀家得幸,見了諸位王公大臣,不勝感激盛情,今天不過是哀家的小歲,原本不想如此鋪張,國運日艱,這銀子也應該花到正道上,可是,各位大人齊齊來賀,哀家又豈可怠慢?只能盡心盡力讓各位不虛此行。”

“多謝太后款待!”

在小德張的起頭下,大殿中有響起了朝賀聲,隨後他使了個眼色,隆裕心領神會的接着說道。

“諸臣工肯來爲哀家祝賀解憂,哀家心裡都記得,常人尚且知恩圖報,更何況是哀家,自今以後,諸臣工的難處便是哀家的難處,諸臣工的事便是哀家的事。”

隆裕這變相招攬的話剛一出口,便是羣情激奮,一時間所有人都滿嘗感懷之心,山呼海拜的死報忠心,只有慶-親-王奕-劻,安心吃着菜,臉上波瀾不驚。

“諸位慢飲慢用,哀家有些乏了,先到後殿歇着了。”

“恭送太后!”

宴席還未結束,隆裕便先行告退,對她來說,確實也沒必要待在這裡,因爲,她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以及,更重要的人要見。

就在隆裕走後不久,小德張就從一側側殿返了出來,在一片歡聲暢飲的喧鬧聲中,悄悄地挪到了奕-劻的身旁,然後用僅有兩人聽見的聲音說道。

“慶王爺,太后要單獨召見您,請吧。”

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七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二百六十六章 府院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結束還是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是議長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三百一十章 從禁衛軍下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一百零一章 慶那公司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如蒿草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二百零二章 從喪家犬到座上賓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三百三十章 英國調停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會胡漢民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動態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三百零七章 陽謀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三百零三章 葉開式辦案第三百二十八章 稱帝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一百二十章 金融救國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動工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八十一章 禁衛軍擴大會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三百二十四章 歷史由我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