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帥“病危”

葉開臥在病牀上,翻看當天的彙報。

“雷震春調往了直隸?”

“是,大帥,內閣昨天夜裡的任命。”張嘯光答道。

這個消息還真是有些意外,本來福順,張勳之後,也該輪到他了,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竟然調任了,這樣以來,三省之內,再無半點雜音,軍政大權,盡歸葉開之手。

“夫人送走了?”

“送走了,夫人在上海傳來消息,一切平安。”張嘯光答道。

“拜託虞洽卿,要找租界內最好的醫生看護,夫人臨近產期,不容出一點差錯啊。”

“是”張嘯光點頭。

葉開站起身來,向着窗外走去,隨着雷震春的調任,江南地區已平,他留在這裡實在沒有什麼作爲,進一步講,京城的形勢越來越不樂觀,他必須換一個思路。

轉過身,他對張嘯光說道:“嘯光,你放出風去,就說本督病危,昨夜彈瘡化膿,嘔血不止,要去日本醫治。”

“日本?”

張嘯光驚訝的說道,這個突如其來的命令,着實嚇了他一跳。

片刻之後,他還是照舊點點頭,暗自記下來。

葉開當然知道張嘯光想的什麼,不過他沒有多做解釋,接着吩咐道:“三日後出發,到日本長崎。”

“是”

“下去辦吧,要最快。”

張嘯光走後,葉開一個人在窗邊佇立着,伸手輕開窗戶,一股寒意撲面而來,臨近年關了,南京城的空氣也變得溼冷溼冷,寒風掃人臉,冷氣侵入骨髓。

比之更冷的是越發詭譎的局勢。

寒風中,他嗅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息,來自軍諮處內部。

才能讓更多人露出狐狸尾巴,葉開必須離開衆人的視野,去日本是最好的選擇。

況且,在那裡,他還要見很多重要的人。

.....

總督病情惡化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江南官場,江蘇巡撫程德全,安徽巡撫朱家寶,江西巡撫馮汝騤,諮議局議長張謇,第九鎮統制徐紹楨,還有三省的藩臺,臬司,浩浩蕩蕩一百多位高官大員,都來見葉開最後“一面”,在碼頭邊上,他們見到了面容蒼白的葉開,粗看上去,良督的神志不甚清醒。

“純如兄,謇公,此去東瀛,良弼生死未卜,兩江三省的千萬百姓就託付給二位了。”

“賚臣,你放心吧,江南有我二人在,出不了大亂子,你不要多想,到日本後,專心養病。”

“如此,良弼就無憾了。”

葉開簡單囑咐一番後,便乘船直赴長崎。

途徑上海時,張嘯光問道,“大帥,要不要讓夫人也同行。”

葉開想來想去,還是搖了搖頭,“還是把丫頭留下南邊兒吧,北方要不太平了。”

輪船開足馬力,一路向汪洋中駛去。

......

“父親,禁衛軍有三鎮,統制三人,分別是哈漢章,蔣雁行,孫傳芳,哈漢章亦爲三鎮總兵官,兼軍諮處軍資使,位高權重,是良弼的左膀右臂,而孫傳芳隨第三鎮調防天津,剩下的二人都是難啃的骨頭,且跟隨良弼多年,不是載捕那種軟骨頭。”袁克定一一說到。

“硬骨頭麼...”袁世凱默唸了一遍,道:“軟骨頭有軟骨頭的方法,硬骨頭有硬骨頭的方法。”

“父親,你想到辦法了?”袁克定大喜。

“一明一暗,相輔相成,既然暗的不行,那就來明的。”

“明的?”

“明的”

袁世凱一臉老謀深算,“定兒,我聽王爺說,良弼這個人最擅長利用民間輿論,那好,咱們也跟着造一造這個輿論,如今不都行憲政了嗎,那留着禁衛軍幹嘛?當初載灃是爲了鞏衛皇室才建的禁衛軍,如今憲政了,皇帝應該垂拱而治,禁衛軍也該改成國民軍了,這樣才符合立憲的名聲嘛,你知會一聲慶-親-王,讓他先在內閣討論下,探探外界的風聲,之後把結果登在報紙上。讓百姓也跟着議論議論。”

袁克定聽後不住地點頭,“父親真是神機妙算,定兒佩服!”

二人正說着,外面突然傳來了呼聲。

“父親,南邊兒出事了!南邊兒出事了!”

呼喊之人是袁克文,他進門後,看到了密談的袁世凱和袁克文。

“父親,大哥。”

“克文,出什麼事了?”袁克定問。

“江寧城傳來了消息,說良弼病情惡化,創口化膿,已經登船去日本治病!”

“什麼!”袁克定聽聞,先是一驚,然後喜出望外,“哈哈,父親,父親,我看咱們不用忙活了,良弼快撐不住了!”

袁世凱雖然也跟着喜悅,但沒有到忘乎所以的份上。

“不管良弼是死是活,禁衛軍始終是個大麻煩,也好,他病危的消息一出,軍心更加不穩,咱們的機會也更大了些。”

袁克定,袁克文兄弟二人都很樂觀,只要良弼病死的消息坐實,所有的障礙都會瞬間化爲烏有。

“對了,父親,今天載振找了我一趟。”袁克文忽然道:“聽他那口風,隱隱晦晦的,似乎跟小皇帝有關。”

“小皇帝?怎麼回事?”袁世凱突然警覺起來。

“具體的不太清楚,載振只是在宴席上張口抱怨,說國家危難,主少國疑,當初老佛爺不該立幼主,還說小皇帝紅口白牙,吃奶都叫人扶着,實在不堪用。”袁克文回憶道。

“在場的都有誰?”袁世凱冷冷問道。

這口吻讓袁克文嚇了一跳,據實回答:“都是些滿蒙的王公貴臣,有小恭王,怡親王,敦親王等,二十多位。”

“不要跟着他們瞎摻和!”

袁世凱厲聲說道,“沒想到載振的心思還沒死,你們兩個都記着,時移世易,這年頭,誰要是提易儲兩個字,誰就是死路一條,一旦易儲,天下攻擊之!”

“是!”

老頭子發話,二人趕緊低頭。

....

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五章 御前會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廢南北洋大臣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第七十一章 五大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吧!交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四章 聰明的女人是一柄溫柔劍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四十章 戲院子裡的來客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一百章 窩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聯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二章 皇家禁衛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二百一十五章 佈置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四十九章 遠眺喀爾喀第二百五十四章 攤牌第一百六十三章 屠戶本色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三十九章 千里之外的博弈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救市?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二百四十八章 商屠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一百六十三章 屠戶本色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三十二章 失意的紅頂商人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三章 雙色人生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二百七十四章 金融武器第二百九十二章 辦學方針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二百六十六章 府院之爭第二百零一章 神逆轉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一百四十章 載灃的困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如蒿草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