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平浪靜”

(糾結新書,今日只一更。)

進入1911年後,國內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的形勢,英國的艦隊走了,法國人的兵也撤了,日本也沒有趁機鬧事,從南到北,一派安詳,而反觀國內,虛弱的國力也逐漸充盈起來,經1904年清末新政之後,清廷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工商的政策,實業幾乎井噴式的發展,度支部統計去年的財政稅收,突破了兩億兩白銀,其中商稅就佔八千萬,這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當然,北方漫長的邊境線上,還是發生了一點不和諧因素,起因是清廷駐庫倫大臣三多,與蒙古上層僧官之間發生了摩擦,三多下令強力鎮壓,在寺廟口打死了三百多位喇嘛,哲布尊巴丹痛斥三多草菅人命,蒙古諸部大漢紛紛響應,分裂動作越發猖獗,駐紮在蒙古的北洋第二三鎮被緊急調往了庫倫和恰克圖,而於此相配合的,俄國人也派兵壓境,邊境關係一度緊張。

不過,離擦槍走火還有很長的距離,從根本上講,雙方都不願意打仗,特別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簽署了《中英密約》,潛臺詞等於說加入了協約國,而俄國早就是三大協約國之一,雙方還是拐彎的盟友關係。

不管邊疆如何鬧騰,所有的雜音都消弭在了新年的鞭炮聲中,時值,大清國祚第268年。

過年是中國第一大節,京城自然熱鬧非凡,購買年貨的人擠的車水馬龍,街道上安了路燈,鋪了馬路,交通便利了許多。

神州大地,沉浸在節日的喜悅當中。

.....

良宅

這幾天,容吉容懿容妍高興的活蹦亂跳,她們挨個領了壓歲錢,從大街上買了許多好東西,玩的不亦樂乎,而且臨近過年,師傅們休假,學堂也不用上了,自然天天嘰嘰喳喳,全然不清楚外面發生的那些風雨。

今年,門前冷落了不少,登門拜訪的人銳減,外面的報紙都在傳,良督在江寧受了槍傷,去了日本醫治,怕是好不了了。

蘭娘雖然不識字,但也曉得這些閒話,心中涼意四溢。

雖然葉開發了消息,說他在日本“病情大好”,過了年就能回來,但蘭娘仍舊是整日擔憂,以淚洗面。

又聽說韓翠兒馬上就要生產,且在上海孤身一人,她心中更是放不下,若不是還要操持京城的一大家子人,當下便起了南下的念頭。

蘭娘想不通,大過年的,不是應該團團圓圓麼?怎會這樣?

她又想起了從前的日子,那時候日子雖然過了苦了些,但好歹大家也圍在一切,吃的上一頓熱乎飯。

蘭娘越想越不是滋味,拼命地操持家務,到最後竟然又病倒了,韓春兒急忙叫來了洛爾斯,病情不容樂觀。

這一天,有人來了,是哈漢章蔣雁行等人,帶着禮物,盛裝而來。

蘭娘撐起身子,把他們一一請到了內堂。

“弟妹,你的病好些了吧?”哈漢章見蘭娘臉色不大好,心裡也不是滋味,大帥不在,只有她一人操持這一大家,他也於心不忍。

“好多了,好多了,勞煩漢章掛念。”

蔣雁行帶來了一顆人蔘,是他託人從東北帶來的,幾乎呈人型。

“這是十幾年東北人蔘,過年這段時間,你就在府上好好補補。”

“多..”

蘭娘剛要道謝,話沒說完,就開始劇烈的咳嗽。

看到這副模樣,衆人都輕輕嘆了口氣。

“弟妹,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單獨講?”最後還是哈漢章提了出來。

“什麼事?”蘭娘問。

“有關大帥的”

蘭娘臉上頓時就涌上來了血色,渾身激動的直顫抖。

兩人到內室,哈漢章把實情和盤托出。

“老爺沒事?”蘭娘有些吃驚。

“嗯,弟妹,要切記,此事不要和外人講。”哈漢章練練點頭,最後還特地囑咐道。

聽聞這個消息,蘭娘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十指合一,一臉虔誠,嘴裡唸唸有詞。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

從良府出來,哈漢章和蔣雁行停下了腳步。

“良帥叫咱們按兵不動,可眼下..”蔣雁行憂心忡忡,最近,外面流言四起,大多針對禁衛軍。

哈漢章臉色凝重,“我當知道他們要動禁衛軍,良帥比咱們更清楚,你忘了,從上學那會兒起,良弼就總讓人猜不透,咱們不用擔心,說不定他已經想好了對策。”

說完後,哈漢章看了看陰鬱的天色,一場大雪馬上降至。

事情進展果然和哈漢章猜想一樣,新年剛過,一系列的動作就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而且,擺明了就是打禁衛軍主意。

駐守在蒙古的兩鎮北洋軍,突然被下令調往熱河,不過,由於推行了軍諮官制度,這支軍隊已經不是從前的那支北洋軍,第二鎮磨磨蹭蹭走了兩個月猜到包頭,而另一鎮至今仍未起行。

二月十九號,內閣下令永廢南洋大臣一職,由外務部副大臣袁世凱總領南北洋事務。

三月五號,內閣下令擴充熱河都統衛隊,招募三千人,批覆軍費一百二十萬兩。

三月十二號,內閣再次下令,改組京城警察廳,人數由現在的兩千多人擴充爲三千六百人,重要的地方,如內閣,******府,袁宅,都設立了警戒點。

三月二十六日,陸軍部下令,禁衛軍第一鎮駐防保定,總兵官哈漢章以鞏衛皇室爲由,拒絕履行該令。

三月二十八日,京城傳出了兩江總督良弼病死日本的消息,同天,禁衛軍兩鎮在城外舉行聯合軍事演習。

....

北京城剛剛落了一場春雪,氣溫還沒有正式回暖,而在慶-親-王府的密室中,十幾個人正襟危坐。

“王爺,良弼死在了日本。”

“慰亭,消息準嗎?”

“千真萬確,軍諮處內部的消息。”

“哈哈哈”奕-劻大笑,“這賊豎子終於死了,想不到是這個結局。”

“王爺,咱們得趕在資政院開會前把事情辦妥,等到了那時,王爺大權在握,梁啓超等人再也奈何不得。”

奕-劻點頭,看了看眼前的人,馮國璋,段祺瑞,曹錕,都是軍中的高級將領。

“只要禁衛軍拿下了,他們在四方一擁護,這件事就算成了。”袁世凱道。

“好,就看你的了。”

“王爺,最近怎麼沒見振貝勒?”

“他..”奕-劻略有些尷尬,旋即恢復,“不用管他,慰亭你接着說。”

“我都安排好了,三天後,奪取軍權。”

袁世凱一錘定音。

(推薦一下朋友的《北宋崛起》,簡介:“美人恩重,兄弟情深,權謀與鐵血,最真摯的穿越沒有之一!”喜歡兩宋的朋友可看看,五星推薦。)

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國猜想?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定張勳第六十五章 再會盛宣懷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機大臣第五十章 爭論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一百五十五章 招攬與行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京第二百四十六章 答記者對第九十九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擊!撕碎獅子旗第七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二百一十八章 “忠心可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良帥“病危”第一百三十一章 舊時代落幕第九十章 授勳大會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鎮第一百三十六章 紳天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二百四十四章第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經濟開發區第一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中俄密約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人之利第九十一章 榮譽加身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奶酪第三百零一章 變通旗籍第五十三章 走鋼絲的大活佛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三百四十四章 清帝退位,憲國肇始。第一百零八章 破天荒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機大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三百三十九章 帝國將晚第十六章 處境尷尬的候補太后第六十九章 持續發酵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破口(求首訂!)第八十章 可疑,可憐,可敬。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八十五章 狂風漫卷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海泡沫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三百零八章 袁氏梟雄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二百四十二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七章 同盟國猜想?第五十五章 汝爲何而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奕-劻之怒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八十二章 隱藏任務第一百四十五章 到人民中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一百零六章 終結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三百二十三章 忠臣與反賊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一百零八章 破天荒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二十一章 經略陸軍部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一百六十一章 禍起邊陲第二百章 皇族內閣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王敗寇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五十七章 最好的禮物第二百一十章 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