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院議事

(教科書對這段歷史污衊的實在厲害,這方面最權威書是《資政院議場會議速記錄》,不過不推薦讀這本書,因爲一般人根本讀不下去....)

=====================================================

1910年4月10日,宣統二年三月一日,黃道吉日,諸事皆宜。

早起的天氣很好對應了黃曆上的預測,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從這一點看,是個不錯的好兆頭。

就在這種風調雨順的背景下,資政院開院典禮隆重舉行,消息一出自然引得八方風潮。

北京城,象來街,資政院大樓。

出席開院儀式的陣容史無前例,不僅載灃溥儀這對國家元首親至,從軍機大臣,到各部尚書,從大學士到皇族親貴,所有政府要員都按時到場,爲了皇帝大臣和議員們的安全,資政院外提前佈置了大量警力,謝絕一切閒雜人員的進出,但儘管如此,圍觀的羣衆依然絡繹不絕,裡三層外三層的把資政院大樓圍了起來,一大堆報社記者也混在人羣當中,紛紛找好角度區搶拍第一手消息。

三千年未有之事,僅這標題便足以吸引大衆的眼球。

議事大廳內,所有人都已落座,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議員,在同一個屋檐之下竟然出現了他們兩者的身影,縱觀五千年中國歷史,簡直是石破天驚的頭一遭。

總的來說,會議的前期安排一切順利,此前盛傳的革命黨炸彈也沒有如期出現,唯一出了點亂子的來自四歲的皇帝溥儀,他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一無所知,這麼多陌生而又各異的面孔讓小皇帝難以適應,一個人在御座上哇哇大哭,弄得現場所有人都極爲尷尬,不得已中途載灃擺了擺手差人把這位小祖宗送了回去。

當然,這只是個儀式開始前的小插曲,作爲全場唯一的未成年人,皇帝的角色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他這麼一走,一切又恢復如初。

作爲資政院開會的主要地方,議事大廳採用沉浮階梯式,整體佈置和後世西方議會大體相當,座位的安排一分爲二,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塊區域,皆呈扇形分佈,兩塊區域相互對立,較大的那塊自然是衆議員落座的地方,而相對較小的那塊是官員區,從前到後分別爲軍機大臣及國務大臣席,政府特派員區,速記臺,秘書檯,議長席,以及排列最後,位置最高的皇帝御座。

上午十點二十分,席位上已經是人頭攢動,坐無缺席,所有人臉上都洋溢着一種大事既成的榮耀感,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葉開和楊度兩人。

“良公,不知你發覺沒,今天可有一位宰相沒來。”

楊度和葉開坐在議員區,他們正對着的地方自然是官員區。

“你說的是******奕-劻吧。”楊度毫無所指,葉開卻已猜到是誰,“奕-劻稱病在家已有四個月,這四個月來,別說軍機處了,連自家大門都沒邁出去過。”

要不是警衛局實時監控,葉開還真不相信奕-劻要就此淡出政治前臺,自從那桐一死,端方被免,緊接着奕劻和隆裕決裂,奕-劻是接連遭受重創,不過,以他的脾氣秉性,真就甘心眼睜睜看着軍機處淪爲別人的地盤?要知道,他不在的這些日子裡,載澤處處搶班奪權,後者取代奕-劻成爲領班軍機的最大熱門,這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慶王日薄西山,黨羽殘絕,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排擠出中樞,這恐怕也是攝政王的意思。”毫無疑問,楊度是個明眼人。

葉開捏了捏下巴,沒有說話,他總覺得奕-劻不會善罷甘休,但種種跡象表明,後者正在主動放棄緊握了手中的權力,儘管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無可奈何。

葉開兀自嘆了口氣,幾天來隱藏在心中的不安越來越明顯,自己的到來不可避免的改變了歷史的時間軸,而很多人的終身命運也因此南轅北轍,與此同時,很多發生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或提前,或延後,葉開越來越難不準,這雖然是它的存在必然導致的連鎖反應,但這也意味着葉開最大的優勢即將失效,面對越發撲朔迷離的局勢,他還是那個時時洞悉一切的“上帝”嗎?

問題的答案恐怕葉開自己也說不清,不過還好,到目前爲止,他手中還握着常人難以企及的權力,私人集團的支持,載灃的信任,以及三鎮禁衛軍的數萬精銳,這是他賴以生存的根本。

“典禮開始,全體議員起立,請迎聖諭。”

資政院總裁溥倫的一聲宣佈,開院典禮正式拉開了帷幕,葉開甩甩頭,不再想那些沒用的,和楊度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正前方。

最開始自然是官方發言,由於奕-劻不在,宣讀上諭的重任就落在了載澤的頭上。

載澤走上發言臺,清了清嗓子,然後朗聲讀道:“宣統二年三月初一日,內閣奉上諭:我兼祧皇考德宗景皇帝先詔,國行立憲之政體,九年事成,開古今未有之創舉,立百世不易之宏規,凡我臣民,同感呼吸,朕承襲先朝付託之重,御極伊始,即以實行憲政爲大端,曉諭內外臣工籌備立憲之事,而資政院爲上下議院之基礎,尤立立憲政體之精神,經劃數年,規模已具,今當開院,朕心甚慰,特命軍機大臣及預參政務大臣妥慎籌擬,願諸議員消弭成見,秉持公心,上爲朝廷竭贊襄之忠,下爲庶民盡代議之責,弼宏功於未竟,垂令範於將來,朕與億兆臣民實嘉賴焉,特將此諭曉之於世,鹹使皆聞,欽此。”

諭旨宣讀完,溥倫跪接詔書,將之放於皇帝御座上的黃案立,然後議員衝詔書行三叩九拜大禮,全場高呼。

“大清帝國萬歲!”

“大清帝國皇帝陛下萬歲!”

“大清帝國立憲政體萬歲!”

緊接着就是載灃出面,親自頒佈開院訓詞,“本監國攝政王自奉詔攝政以來,時局艱難,夙夜警惕,全賴諸王公大臣等同心匡德,繼承吾皇遺訓,將憲政大業計之百代,使後世子孫獲益無窮,今資政院成立,實爲代表輿論之地,既恪行‘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各議員皆朝廷所信任,庶民所推崇,必能殫精竭思,共襄大計,擴立憲制之功用,樹議院之楷模,豈爲中國千年未有之盛舉,亦爲後世萬年之基業,國家振興,兆民幸福,皆賴仰諸公。”

載灃宣讀完畢,衝全體議員低頭示意,底下報以掌聲,然後,按照既定程序,所有王公大臣,政府官員依次退出大廳,不得干涉議員討論。

少了那些官員老爺們,大廳中一下子變得空蕩蕩,一種莫名的情緒在空氣中醞釀。

幾千年來,庶民頭一次當上了主人翁,一時間,沉重感,新鮮感,責任感一起涌來,全場歡呼雷動。

“把國家命運交給這些人真的合適嗎?自己訂的遊戲規則,到頭來會不會把自己的手腳捆住?”

一片鼓譟中,葉開始終低着頭,腦中反覆想着這個問題。

(ps:會議流程參照《資政院會議速記錄》)

第七十九章 節流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產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質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奶酪第二百八十章 毀黨造黨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三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未可知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四十八章 檢閱場上的尷尬一幕第三十一章 陰謀樹下的並蒂花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一百三十三章 被坑的奕-劻第一百五十章 英國“媽”還是日本“爹”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量對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七十六章 特殊警衛局第三百零七章 陽謀第五十四章 延遲炸彈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九十二章 這是你應得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到人民中去第二百一十二章 囑託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六十三章 密文第六十九章 持續發酵第三十六章 常系盔帶者勝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三百四十章 江寧城下的槍聲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奪權第八十四章 戰爭真諦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十九章 度支部裡的憤怨第一百七十七章 憤怒的載灃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虞洽卿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二百五十六章 暴風八月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零九章 袁項城可保王爺第二百一十四章 宗社黨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如蒿草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權第一百零九章 新聞發佈會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鴿子端午閒話,隨便聊聊,兼回答書友的問題。第九十七章 敲定人選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二百六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四十二章 攝政王還是皇太后?第二百二十二章 同盟會內部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機大臣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聲槍響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波乍起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一百九十八章 枷鎖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兵在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一百三十章 盛世危言第二百九十章 南洋三校第三百三十六章 組建軍部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七章 攝政王的意志第七十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四十章 就是要鬧大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五十六章 記住你是一名軍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百三十四章 偷拍事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局外人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