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歲月無情

黑牡丹實難接受這樣的現實,他曾經以爲是恩人是母親的人,卻是無情的害了他的母親,又剝奪了他一切的人!

如果博爾濟吉特氏所言是真的,那麼他該是皇子,又豈會是一個被人鄙夷連奴才也不如的戲子?如果博爾濟吉特氏所言是真的,那麼他本該也是有父母疼愛的人,又豈會在戲班裡孤苦無依的長大?

“不!不可能!”他絕望的搖搖頭,依舊渾身戰慄着。

良慎心有不忍,他的出生就是一個陰謀,他生來竟然只是爲了做一個替身,當別人不需要替身的時候,他便被無情的拋棄,淪爲了一輩子的奴隸!做不成她兒子的替身,便做她兒子的奴才,康慈太后這一招實在狠毒!

良慎走上前輕輕的撫摸着着他的背,黑牡丹立刻抓住她,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你告訴我,她是騙子!她是騙子!”

“你冷靜一下,她是先帝的乳母,一生坦蕩磊落,不是信口胡說的人……”良慎無奈的說。

“你們是不是爲了讓我和六爺反目,故意這麼說?”黑牡丹眼中噴射着怒火。

“你瘋了?”良慎不滿的鬆開他,“我又怎會知道你今夜會來行刺?我又怎會知道你身上有胎記一事?”

“不,一定是你們設計的,一定是!”黑牡丹不知該如何反駁,卻堅持不肯相信。

“好!你連我都懷疑!”良慎最恨別人懷疑,尤其是她曾信任的人,“你路子那麼廣,以你的手段,想要證明她說的是真是假並不困難。即使當年的事情不能水落石出,總能查出個蛛絲馬跡。你不信,大可自己去查!”

黑牡丹站起身,執拗的看着良慎,如同一個賭了一口氣的孩子,他就是不願相信自己這二十多年的信仰都是錯的,是愚蠢的!

“你走吧!滾回去告訴你的主子,若他再敢動這樣的心思,他就再也休想見到我,更休想見到他的兒子和女兒!”

良慎撿起地上的劍塞給黑牡丹,推搡着讓他離開,黑牡丹卻依舊看着博爾濟吉特氏,想從她的臉上看出些蛛絲馬跡。

“再不走,我便將你交給禁衛軍!”良慎狠狠的說。

黑牡丹無奈,只得迅速離開了皇宮內院,良慎攔住了追上去的大內侍衛,黑牡丹雖該死,可應該給他時間讓他查清楚自己的身世。

自此後,黑牡丹便消失在人間,誰也不知他去了哪裡,連奕?也沒再見到他,南府戲班的幾個老人曾說,黑爺曾回來問了些許多年前的事情,之後便杳無音訊了……

奕?失去了黑牡丹這個臂膀,加上良慎的決絕,奕?暫時放棄了奪取皇位,良慎剛剛失去了丈夫,若再讓她失去孩子,恐怕她永生永世都不會再原諒他!

數日後,兩宮太后發佈懿旨,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掠、皇都百姓受驚、咸豐皇帝出巡的政治責任全扣到載垣等八大臣頭上,處置了八大臣。

三日後,載淳于太和殿正式即爲,行登基大典,改國號爲同治,封恭親王奕?爲議政王並任軍機大臣領班,輔佐朝政,封醇郡王奕譞爲醇親王,政變中有功之臣皆加官進爵。

半月後,擬定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制度,皇太后垂簾聽政正式施行。

垂簾聽政之所設在大內養心殿東間,同治皇帝御座後設一黃幔,慈安皇太后與慈禧皇太后並坐其後。恭親王奕?立於左,醇親王奕譞立於右。

慈禧曾於咸豐帝病中代爲批閱過奏摺,略懂些朝中之事,便由她代同治帝批閱奏摺,每有不懂之處,便請教議政王奕?,每做出裁決,都要謙恭的與慈安商議後決定。

雖如此,但畢竟是兩個婦人,慈禧文化程度有限,批閱奏摺常有語句不通順的地方或錯別字,慈安能看出錯處,便悄悄告訴她,她也虛心學習。然而慈安對於朝中各部門各官員都管理何事一竅不通,也並不懂得治國之道,許多事情還是要依賴議政王奕?。

奕?的議政王身份令他很快便權傾朝野,許多大事的裁決尤其是涉外之事,必須要由恭親王出面。

兩宮太后越來越擔心奕?會在朝野上下的追捧下再次生出不臣之心,便加緊學習,命南書房、上書房師傅編纂《治平寶鑑》,作爲給兩宮太后的教科書,仿照經筵之例,又派翁同龢等定期進講,治國水平日漸提高。

慈安對治理國事毫無興趣,卻常常沉湎於對咸豐帝的懷念中,無論走到這皇宮的哪裡,都覺得有先帝的影子在這裡徘徊,精神越來越恍惚。

加之,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覺得慈禧並非人們傳言中大奸大惡之人,她只是個女人,只是喜好政治喜好拔尖而已。她做這一切也並非爲了什麼爬上權力的頂峰,只不過因爲丈夫早死,兒子又做了皇帝而已……

關鍵是,慈禧並未因此對自己有任何的不敬,她還是每日晨起去鍾粹宮請安,從不怠惰。雖慈安懶得管朝中之事,她還是會每日來與她商議,聽她的意見。

“你我都是皇太后,不必每日來給我請安了。”慈安總是這樣說。

“姐姐曾是皇后,我只是妃子,姐姐是妻,我是妾,理該給姐姐請安到老!”慈禧總是這樣回答。

慈禧令慈安不滿的唯有一件事,先帝喪期未過,慈禧便穿紅着綠打扮的花枝招展,她的衣裳總是最時興的樣式,還發明瞭更高更華麗的大拉翅,這些都不算什麼,她用人乳淨面,珍珠粉敷面,肌膚越發光潔照人,惹得宮中女子紛紛效仿其妝容。

慈安曾以寡居女子不宜太過奢靡爲由,勸了她幾次,她竟完全不聽,令慈安漸漸對她不滿起來。

一日,凌月伺候慈禧淨面時說了一句:“太后保養的好,竟比小時候還細嫩。倒是東太后日日素服素面,看着竟有幾分顯老的樣子了……”

“她想不開,我也沒有法子。饒是這樣,奕?還不還是對她念念不忘?”慈禧淨了面,滿意的端詳着鏡中的自己。

“近日宮中有些老朽的人也有了些說三道四的語言,說太后您雖年輕,卻是個寡婦,不該這樣花枝招展……”

“讓她們說去吧!女人若連打扮自己的心思都沒了,那還活個什麼勁?”杏貞毫不在乎的說道。

“奴才還聽說,小安子與幾個太監賭錢輸了,氣的打了那幾個小太監,還罰他們去做苦役——”

“先帝死後,他一直追隨哀家,人又機靈,立了不少功勞,哀家這才封他做總管太監,只是他最近越發乖張,鬧的有些不像樣子了……”杏貞嘆着氣搖搖頭,可話語間卻並不重視此事,只是隨口一說而已。

“說的就是呢,偏偏他打的是鍾粹宮的太監,不定那幾個太監在東太后面前怎麼學舌呢!”凌月替慈禧攏了攏頭髮,便開始用刨花水替她梳頭。

慈禧聽到說鍾粹宮的太監,立刻皺了眉拉下臉。

“你去告訴他,再怎麼折騰哀家都可由着他,只是鍾粹宮的人,碰不得!”慈禧嚴肅的說。

凌月答應着,也不再言語,而是默默的服侍慈禧梳妝。

日子還算安穩的過了一年,次年咸豐帝的忌日,宮中寶華殿頌了一天的經,爲先帝祈禱。而慈安卻獨自去了暢音閣,暢音閣一景一物與十年前並無差別,戲臺子還搭在那裡。

十年前,他就是坐在這戲臺下看着她婉轉高歌,他還曾爲她做了一隻美人風箏,她親手剪斷了那風箏的線,看它飄飄搖搖飛出紫禁城去。風箏飛走了,而她,在這高牆中一待就是十年,雖然這十年她都是這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可是有什麼用呢?

她很寂寞,自從他死了,她覺得流淌過身邊的時光都是冰冷冰冷的,冷到骨髓裡,短短一年的時光,她覺得比以往十年都漫長。

剩下的歲月,除了熬着日子等待死亡的那一天,她看不到任何希望,看不到任何能帶給她溫暖的希望……

“皇上,這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慈安的眼淚順着腮滑落,可是,她再也聽不到他那一句“朕在”了。

慈安緩緩的踏上戲臺,一轉身,恍惚間又看到那一桌子人笑盈盈的坐在那裡,津津有味的看着戲。皇上,雲嬪,玉嬪,麗貴人,婉貴人,蘭貴人……

歲月無情,時光不再,這些人死的死,散的散,現在的後宮,再也看不見那樣花團錦簇的美景了,到處都陰沉沉灰突突的,一點生機都沒有。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爲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良慎含着淚輕輕唱起那一折《梨花頌》,曲中皆是悲涼。

“此處風大,太后該珍重纔是!”

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良慎驀地轉身,果然是他,黑牡丹又回來了……

他依舊白衣飄飄,腰間別着那隻長笛,只是這一年想必歷經滄桑,眼角竟有了細細的皺紋,眼神也似先前更加淡漠。

第104章 雲嬪之死第137章 婉嬪的秘密第13章 她可否不高興?第64章 夫妻之道第124章 九琪有孕第47章 一生一世一雙人第20章 並非完璧第6章 恭親王奕?第112章 忍辱負重第140章 圓明園第145章 皇長子第65章 安德海第149章 畫上公子第104章 雲嬪之死第71章 叔嫂有別第20章 並非完璧第33章 貞嬪第43章 梨花頌第129章 福海貝勒第109章 漫天大雪第84章 無法傾訴的知音第150章 畫上公子(二)第155章 寒水石第21章 去求皇上第124章 九琪有孕第126章 海棠解語第180章 皇帝親政第83章 閒談第28章 奴才不嫁給皇帝第25章 對峙第133章 祭竈第128章 偶遇青山第170章 與君長訣(一)第159章 玫貴人產子第3章 不想中選第125章 暗夜魅影第48章 永壽宮小聚第76章 報信第159章 玫貴人產子第86章 驚馬第139章 榮安公主第180章 皇帝親政第98章 慈寧宮請安第170章 與君長訣(一)第148章 奉茶女第131章 永壽宮之亂第103章 涮火鍋第41章 賀壽(一)第5章 畫像第101章 太妃的秘密第125章 驚夢第135章 三嬪冊封第10章 我去選秀還不行嗎暫時停文公告第26章 朕的秀女第139章 榮安公主第159章 玫貴人產子第22章 朕要去慎刑司第166章 四春娘娘第17章 留宮住宿第114章 一僕二主第163章 玉落而碎第129章 福海貝勒第127章 銅鎖假毀第135章 三嬪冊封第45章 黑牡丹第96章 封后大典第81章 救駕第6章 恭親王奕?第63章 妾擬將身嫁與第127章 銅鎖假毀第123章 初情第118章 東窗事發第177章 權力之爭(二)第31章 箬竹的女兒第68章 笛聲第95章 俘獲苗人第85章 婚禮第32章 大哭第38章 東風西風第136章 幽蘭清香第26章 朕的秀女第21章 去求皇上第153章 夜半造訪(二)第32章 大哭第172章 辛酉政變(一)第159章 玫貴人產子第84章 無法傾訴的知音第61章 母子生疑第61章 美人風箏第18章 春秀姑姑第40章 新人進宮第153章 夜半造訪(二)第73章 再無二心第61章 母子生疑第125章 暗夜魅影第10章 我去選秀還不行嗎第35章 道喜(一)第116章 羣芳賀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