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 軍權傾扎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王翦知道這是新老交替的自然規律,但他卻無法接受這種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歷時兩年的攻燕行動,只換來始皇帝一句:“王將軍辛苦了”,首功卻落在愣頭青李信的頭上。縱然我們的王老將軍已經年過半百,被歲月磨平了棱角,還是難免心裡窩火。

李信不過是帶回了燕太子丹的首級,就把王翦所有的功勞統統磨滅,難怪他老人家忿恨難平。細細追究起來,到是李信違反軍令、私自行動,已經重罪在先。可是一功遮百過,誰讓人家能討始皇帝喜歡呢?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和禍從來沒有定數,他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關係。如果不是始皇帝厚此薄彼,王翦也不會冷靜下來審視自己,兩年前埋下的那個隱患,也將給他和他的家族帶來巨大的災難。

自從負芻登上楚國的王位後,就總想跟秦國叫板。他已經在南郡地區,同秦軍發生數次小規模武裝衝突。雖然不可能對秦國造成什麼威脅,但是癩蛤蟆趴在腳面上,不咬人,噁心人。

王翦爲了穩定南郡形勢,兼帶培養家族勢力,就委派自己的兒子王賁到南郡去領軍。反正那裡只是小打小鬧,就當作兒子成長的歷練。

虎父無犬子,王賁完全繼承了他父親的軍事才能,南郡這塊是非之地,把他磨礪的鋒芒畢露。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楚王負芻二年。王賁攻楚,大勝,取十城。

這場誰都沒有料到的勝利,是秦國的意外之喜。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將,竟然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算的上讓人驚歎的事情。滿朝文武都給王翦道喜,恭祝他教子有方、後繼有人。

別人可以替他開心,王翦自己卻無法開心。他突然意識到,王家最近太招搖了。這幾年他先後滅趙、破燕,秦國新軍神的地位不可動搖,現在王賁又莫名其妙的立下大功,在秦國的風頭一時無兩。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好事一旦過火,也會變成壞事,王翦開始考慮如何讓王家低調行事?

王賁的大勝令王翦憂心,卻讓始皇帝開懷。負芻這兩年把他鬧騰的心煩,王賁得了個碰頭彩,正好借勢滅楚。始皇帝召開戰前準備會,和諸將商討攻楚事宜。

始皇帝先徵求李信的意見:“吾欲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我要攻打楚國,根據將軍你的推測,需要多少人馬纔夠用?

解讀始皇帝這句話,我們要先思考一個問題。在之前的任何戰役中,李信從沒有做過主將,類似這種軍事會議上,他都是沒有資格發言的。始皇帝先問詢於李信,說明今時不同往日,李信已經成爲秦國的核心將領之一,最起碼是深得始皇帝喜歡的將領。

李信也是少年壯志比天高,想都不想就脫口而出:“不過用二十萬。”

始皇帝對這個數字不置可否,他接着詢問王翦的看法。這種發言次序的安排,暗藏蹊蹺。表面上,始皇帝把王翦放在最後壓軸,是對王翦的尊重。實際上,真的想聽取王翦的意見,又何必多此一舉的讓李信發言?這是製造兩人之間的不愉快,還是藉以警告王翦?恐怕二者兼而有之,王翦的擔心完全應驗了。

王翦顯然看透了其中端倪,他決定不動聲色的試探下始皇帝:“楚國地域廣闊、國富民強,非六十萬不可破。”

王翦提出的數字是他故意誇張,縱觀戰國曆史上,單方面出兵六十萬的戰爭也是絕無僅有。縱然楚國再強,秦國也犯不上如此勞師動衆,王翦是想知道始皇帝到底對他什麼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大概有三種結果:

一,始皇帝跟王翦討價還價,分析對陣形勢,酌情減派大軍。這是最合理的結果,說明君臣之間的關係是正常的。

二,始皇帝覺得六十萬太多,派遣李信出征。這種態度就很明確了,已經對王翦喪失信任。

三,始皇帝無條件支持王翦,這反而是最可怕的結果。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六十萬秦軍足以蕩平天下,那個君王敢放任一個將軍帶這麼多兵?恐怕就是始皇帝答應,王翦也不敢帶兵,那意味着自己人頭不保。

不幸中的萬幸,最危險的事情沒有發生。始皇帝對王翦有少許不滿,僅僅是因爲他攻燕進展緩慢,而且還私自從燕國撤軍:“王將軍老矣,何怯也。”他給王翦定性爲年紀老邁,思想保守,你太累了,該歇歇了。

始皇帝宣佈王令:發兵二十萬大軍攻楚,任命李信爲大將,蒙恬副之。

王翦明知道始皇帝輕視自己,重用年輕將領,但還是在心裡鬆了口氣。只要始皇帝沒有對自己起殺心,萬事都有辦法。幾十年宦海生涯,誰能沒有沉浮?官場的權利角逐,遠比戰場上來的激流暗涌。

既然始皇帝態度明確,王翦自然不能裝糊塗。他以年老體衰爲由,向始皇帝提出退休申請,準備回到老家頻陽東鄉安享晚年。什麼是江湖?沒人說的清楚,但王翦絕對是個老江湖。在官場上混,首先要學會以退爲進。

王翦的辭職報告剛交上去,始皇帝對他的看法已經發生改觀,還是老同志覺悟高,不給組織找麻煩。始皇帝御賜封賞,叮囑王翦回家好好抱孫子,給大秦國辛勞半世,該享享天倫之樂啦。

當王翦離開咸陽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在想個問題:“李信帶二十萬大軍去滅楚,只能是笑談。還要多久我纔可以重新出山吶?”

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六 包裝嬴異人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六十四 亡韓七十六 亡魏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 嬴異人的煩惱七十七 亡楚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二十二 清掃政治流氓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九十 坑儒案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 長平之戰(2)九十 坑儒案四十一 嫪毐反了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二十二 清掃政治流氓玉皇大帝那些事兒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九十 坑儒案六十四 亡韓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四十八 楚國的宮廷陰謀(2)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三十六 蒙驁之死三十四 最後一次合縱(2)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一 嬴異人的煩惱三十六 蒙驁之死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 包裝嬴異人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六十七 亡趙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九十四 李斯入甕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十 白起功高震主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八十九 焚書案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七十六 亡魏一 嬴異人的煩惱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 荊軻刺秦王(3)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