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

“父皇有沒有爲難你?”送韓芷薇回家的路上,見她一言不發,李君華出言問道。

韓芷薇微微搖頭,而李君華卻說:“我分明見皇上逼你喝了一大碗酒。”

“那不是酒。”韓芷薇不想解釋太多,說道:“皇上待我極好,我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他呀,真是那種想恨都恨不起來的人。”

“那父皇怎麼說你家的事?”李君華問的是韓芷薇生父生母的事。

韓芷薇道:“沒有說,好像從未發生過一樣,這樣挺好不是嗎,說了,反倒雙方都下不來臺。”

“可這事不說破,那我們.........。”李君華緊張起來,而韓芷薇握住他的手,說道:“別擔心,皇上已經同意我們的婚事了,但他說要在禪位之後..........。”

既然連禪位的事都說了,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李君華握緊愛人的手,享受着片刻的安寧,忽聽到車窗外一陣喧囂,開窗一看,是裴元器帶着蘇日安、黃雲飛出來了,三人似乎都喝的大醉,說笑着上了同一輛馬車,李君華不明就裡,韓芷薇笑着說道:“裴元器是皇上給蘇日安、黃雲飛找的老師,不過聽皇上說,裴元器也是你的老師,讓裴元器教給他們人情世故和官場規則,真不知道裴元器能怎麼教。”

李君華說道:“元器當老師,無非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去茶館酒肆,去青樓妓院,聽曲看戲,如是而已。”

“這麼說,你堂堂太子殿下也跟着裴元器去過妓院咯?”果然,女人看問題的重點,總是與男人是不同的。

李君華笑了笑:“是去過幾次,但我們都是吃素的。”

“那是認識我之後去的,還是認識我之前去的?”

李君華強行把都去過三個字嚥了回去,然後笑嘻嘻的說:“當然是認識你之前了。”

“其實市井不僅有三教九流,更有人生百態,比如妓院裡的老鴇和大茶壺,察言觀色的本事那是頂尖的,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若有妓院老鴇子一半的眼力見兒,也不至於那般下場。而茶館酒肆則是權貴子弟富商大貴雲集所在,那裡能看到他們的一切醜惡,而鬥蛐蛐,與官場爭鬥不無分別,八哥鸚鵡畫眉教人如何取悅諂媚,而訓狗圍獵則是結黨之術.........。”李君華想起在京城的歲月,很是感慨。

“那豈不是把官教成贓官貪官!”韓芷薇問。

李君華笑了:“好官就要有大志明正道,可好官又不是一日得道,也得從基層摸爬滾打,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你可以不做壞事,但不能不懂壞理,不然只能半途而廢,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連對方什麼秉性,如何手段都不知道,怎麼防?”

見韓芷薇無法理解的模樣,李君華攬她入懷,安慰說:“其實你不用明白這麼多,你又不是真的要做官,女進士......。”

第二日,李君華一早起來到了文淵閣之中,作爲帝國副君,他的辦公地點就在這裡,雖然皇帝還未禪位,但遷都申京之後,一應事務都交由太子處理,皇帝本身只參與一些大事要務的決斷,因爲太子權柄日盛,實際上內閣的權力在萎縮,只是皇帝很尊重內閣的閣臣,衆多事務都要太子與內閣商討,而不是把內閣僅僅作爲顧問和辦事機構。

而中廷官李爲經在昨日宴會之後,又一次抱病,太子執掌中廷,參與政務更爲理所當然了。

“這是今日的剪報,都是關乎昨日內閣換屆大典的,輿論有些不樂觀。”韓芷薇把文書辦整理的剪報送到了李君華面前,知道消息並不好,所以等他吃完飯纔是遞上去。

李君華翻看了兩頁,臉色鐵青,新報紙上討論的都是昨天慶典的事,但少有讚頌的,多是批駁,言新任內閣成員多有貪墨不法之人,而對皇帝奴顏婢膝等等,更論皇帝待勳貴親,待官員遠,李君華之所以臉色難看,並非是內容寫的如何荒謬,而是在於時間。

慶典昨晚到半夜,還有遊園活動,邀請的都是官員勳貴各國使者,民間代表雖然有,但是極少,就算慶典一結束,立刻寫文印刷,也不該今天的報紙就能刊登出來,明顯這些文章早已寫好了。

“難怪父皇要整治新聞機構,竟然已經到了這等喪心病狂的程度,也好,也好!新內閣已經開始辦公,何文希也接管了幾個部門,我倒是要看看,哪張嘴再胡說。”李君華收了剪報,剛要到御前去,就見烏以風來了,烏以風道:“太子爺,皇上請您去一趟。”

“我正要去!”李君華氣鼓鼓的說道,一路與烏以風急行,到了御書房門口,卻是聽到裡面有人說話,忙問:“誰在裡面。”

“是首輔次輔以及何長官,似乎討論報紙言論的事。”烏以風壓低聲音,提醒說。

李君華點點頭:“我也正要與皇上說這件事,這羣人,實在是太狂妄了。”

待李君華進了御書房,皇帝指了指一旁的凳子,說道:“太子來了,你且坐下,聽一聽下面的事。”

幾個臣子連忙行禮,何文希專管此事有些時日,最爲了解,介紹道:“帝國建立後,各地的報業興起的很快,特別是江南地區,因爲印刷作坊較多的緣故,一直處於前列,但對於報刊管制,一直做的並不是很好,主要是報業是帝國支持的新興產業,各方都有插手,也因爲魚龍混雜,所以不少居心叵測的人也湊了進來,早年就發現,朱明復國主義者散播的文字就有集中印刷的,安全局和各地治安機構抓過一批,但也只是針對謀逆之事,並未大規模的鋪開。

目前帝國的報業有官辦和民辦兩種,官辦的規模一直不大,在市場方面被民間報業所打壓,而民辦報紙又分爲文報、工商報、工科雜學等幾種門類,文匯報類對帝國官方一直不友好,畢竟舊有的讀書人處於劣勢地位,時常諷刺時政,而工商報是帝國報業的主體,也是覆蓋面最廣的,這部分報紙沒有什麼政治主張,不在乎事實如何,不在乎對錯,就看銷量,因此成爲各方利用的工具。”

“昨日慶典的事,今天一早就鬧大了,那就是有人推波助瀾了?”李明勳問。

“可以這麼說,恰逢內閣換屆,這是帝國行政高層的第一次換屆,各方各階層利益糾纏衝突,對閣員各有不滿,而皇室又遷都申京不久,影響了部分人的權力和利益,他們插手這件事,施加壓力,製造混亂,也是有的。”何文希在皇帝面前素來不忌諱,依舊是實話實說的老性格。

“那你們以爲該怎麼辦?”李明勳問向閣臣。

閣臣們還沒有說話,李君華搶着說道:“這些報紙諷刺時政,侮辱皇室,挑撥是非,必須好好整頓一番。”

皇帝笑了笑,轉向太子,問:“這是大事,誰掛帥?”

李君華連忙說:“兒臣願意親自處理這件事。”

李明勳看着李君華,看了好一會,對閣員們說道:“你們先退下去,商量出個辦法來,朕有話和太子說。”

幾個人退下後,皇帝輕聲說道:“我已經讓人準備禪位的事了。”

“這......父皇這是.........。”李君華不明白,皇帝怎麼一句話扯到那件事上去了。

李明勳又說:“我要禪位,你馬上就是皇帝了,而整治報業言論無論做好做差都是得罪人的苦差事,會招罵名的,君華,你走向皇位的時候,難道喜歡被人指着脊樑骨罵嗎?這件事,誰都能參與你卻不能參與,你不用說話,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今日這麼激動,無非是報紙上把我罵的太狠,而你想要掛帥督辦,也是擔心底下人爲了逢迎聖意,大開殺戒,但是,這件事與你的關係是在你成爲皇帝之後,作爲你的父親,這一次我會矯枉過正,等你繼位,就可以撥亂反正了,你明白了嗎?”

“可......可這有損您的聖德。”李君華道。

李明勳笑了:“什麼狗屁聖德,只要這個皇位上還坐着一個姓李的屁股,那麼我的永遠會有聖名,退一萬步講,我錯了又怎麼樣,自古哪裡有十全十美的帝王,秦皇暴虐成性,漢武帝后期也是多有苛政,唐太宗是和玄武門分不開了,但誰能否認他們的功績呢,這件事我不去做,你早晚就要,而我不去做,我的名聲就很好嗎?幾十年上百年後,吃飽了撐得慌的老百姓還是喜歡聽皇帝們的風流韻事,所以,你就不要糾結這件事了,好好去做你的事。”

李君華知道,皇帝決斷的事從都不是自己能阻止的,他心裡卻是難以接受,這一次,是真的要踩着父親的肩膀往上走了,讓父親揹負罵名,而自己賺賢名。

“你不用有太多的心理負擔,你是我的兒子,要繼承我的事業,要承載這個帝國億兆黎民的希望,朕是爲了你,也是爲了這個國家,其實管制報刊未必是對的,但是團結和穩定是一個國家必須的,爲了這兩樣,只能犧牲一部分。”

安撫了兒子,李明勳命閣臣進來,直接問道:“有沒有辦法控制報業,帝國可以有很多言論,但只有有一個思想一個主義,這一點很重要。”

何文瑞道:“微臣以爲,變更著作權即可。”

“詳細說說。”

何文瑞道:“報紙上的內容有兩種,一種來源於訪員,也就是您喜歡稱的記者,這部分人的文章代表着本報的觀點,因爲專業問題,一般也不會摻和其他事,而另一種,也就是興風作浪的人,就是撰稿人,這部分人與報刊是合作關係,很多時候,用一個筆名化名就可以隨意刊登文章。

而目前我們採取的措施是管控印刷作坊,但費時費力,長此以往並不行,與其帝國耗資耗力去管,不如讓報刊自管,直接變更文章的著作權,所有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著作權都屬於報紙的東家,這樣,文章出了事,就可以直接拿東家問罪,而東家爲了避免牢獄之災,也就不敢亂刊登,反而會幫着帝國挑選稿件。”

李明勳聽了這個法子微微點頭,而何文瑞卻說:“皇上,這個辦法雖然有用,但並不容易實施,首先社會各界各階層對管控報刊的事是很牴觸的,這種東西,放開之後再收緊是很難的,如果拿換屆慶典做文章,或許會引發大規模的變亂來。”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會給你們一個充足而正當的理由,我只問你一句,內閣及行政總院有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皇帝問。

何文瑞說:“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各地駐軍的支持。”

“這一點沒有問題。”李明勳當即回答道。

何文瑞則是問道:“皇上,那我們接下來做什麼?”

李明勳想了想,說道:“具體我也不知道怎麼做,但大體意思就一個,拱火,這把火拱的越大越好,找些人在報紙上和對方辯論,對噴也行,一定要把那些藏在淤泥下的人都炸出來,發動一場更廣泛的討論才行,矛頭直指皇室,或許你們可以自己臥底其中,弄出些言論來,說的越不堪越好,等到水攪渾了,賊露頭了,再一網打盡。”

“那皇上一網打盡的計劃是?”幾個閣臣相互看一眼,何文瑞小心問道,這欲擒故縱的事他們不是沒有幹過,這類手段最關鍵不在於縱而在於擒,若是最後擒不住,那麼放縱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明勳只是笑了笑:“暫時不能告訴你們,你們先去辦第一階段就行,最好讓那些人發瘋,認爲皇室做什麼都是錯的。”

“是,皇上。”

李明勳道:“你也該切實的想一想,找些像樣的人出來,把重要的官方報刊振興起來,國家喉舌被民間報刊壓着打,那可不成體統。”

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三三五 全國運動會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七三 生存的奢望章三二四 八十萬個餛飩章三八二 一個屁章十一 夜襲章五十 豬肉裡的政治學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三零二 殖民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九 進擊的哈士奇章一一二 戰後章一一八 殖民的原則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三八 換俘章一零一 幕後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六四 成都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一五六 忠告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六 命運捉弄章一五零 需求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七八 搶先章十五 如願章五十 以死相拼章一四九 再推一把章二九 團練 上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十二 派遣艦隊 上章三四四 白象章二三一 西班牙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十七 成棟的覺悟章二一五 政治章七六 結髮章六二 洲際貿易船隊 情報章四三 香港章六六 馬寶的小心思章三八九 判定章一五二 間諜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八七 遠航章二七 還鄉省親團章三一七 治沙章二二二 對論權力章一八八 暗潮章六六 抉擇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六一 態度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三九 學習章四 破襲章二七 奮父祖之餘烈章三九六 林君弘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一一三 利益章八八 學堂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一一九 奪地章三七九 海戰章四三一 經濟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三五七 計劃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十九 甘肅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六四 成都章三 炮臺、護航和保險業務章二十 收服章七三 重炮之威章六八 鯨魚章八二 鴨綠江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二六 主動章六六 馬寶的小心思章四二 收稅章一四二 專屬章七二 教子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一二一 淘金章二二四 兒媳婦章三二 馬吉翔章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