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一 科舉

“如果南下,那京城就是不保了,對嗎?”順治面無血色,淡淡說道。

張存仁再次跪在地上:“奴才.......奴才該死,不該出這有傷根本的法子!”

北京是滿清之都城,都城這種東西有很重的政治意義,但順治已經不考慮,別的不說,自努爾哈赤起兵,大清(金)已經經歷了赫圖阿拉、東京(遼陽)、盛京(瀋陽)和北京四個都城了,別的不說,現如今,三個京城都丟失了,再丟一個又算得什麼?順治真正擔憂的是北京的滿洲八旗。

滿清入關,關外的八旗權貴基本都在北京安家,產業遍佈北方,可以說,滿洲的根本利益就在京城,遼東已丟,八旗沒了退守之地,北京再丟,八旗就成了無根浮萍了。

“張卿,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你有什麼話就說完了吧。”順治沉吟片刻,道。

張存仁擦了擦淚水:“奴才這幾日夜不能寐,每每睡下便是擔憂大事,思來想去,奴才以爲,京城無論如何是守不住了.........,既然大軍與京城不可兼得,奴才以爲還是保大軍的好,若保京城,則人城兩失,若保大軍,皇上蒙上天庇佑,我大清國運昌隆,在大清順治皇帝指引下,定然會有復土之日,雪恥之時。”

順治聽得這話,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京城是保不住了,別說現在整個北方都是空虛的,就算自己率領大軍退居京城又如何,南有東番主力,遼東也已淪陷,京城如何得保,那情形不是與明帝崇禎面對的敗亡景象一般嗎,難道大清入關二十年,要重蹈朱明的覆轍嗎?

可大軍若是南下,京城及周邊的國族怎麼辦,向北撤往蒙古,還是西撤山陝,再入湖廣、江南,但不管怎麼說,滿洲人是長了兩條腿的,也是有馬的,總歸是有一條生路。

許久之後,死寂的房間裡響起了順治的掌聲,張存仁滿頭汗水,不知是何意,順治高聲說道:“張卿,很好,張存仁,很好!你是我大清第一忠臣,也是我大清第一能臣!”

張存仁連連叩首:“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順治雙手扶起張存仁,問道:“張卿,以你所見,我青州大軍是否有十全把握撤往江南?”

張存仁道:“需得兩個條件!”

順治點頭,示意張存仁繼續說,張存仁說:“第一,不救臨清,以免夜長夢多!第二,若想全身而退,須得再立一大營。”

“張卿細細說第二點。”順治拉着他坐下,並讓人展開地圖,至於第一點,已經不用討論了,羅託是死定了。

張存仁指了指淮河北岸,說道:“如今的東番步騎炮強橫,卻因爲山東少有河流,而無內河作戰之兵,我軍全身而退,還是得到淮北一帶,那裡江河衆多,又是我大清管控,有舟橋相助,東番便無計可施了,但從青州到淮北,八百餘里,多平地丘陵,若一個不慎,爲東番主力追擊,只恐生出大變來。

如今東番主力在魯西,青州正面之敵又多分散,倒是糾纏不住大軍,只怕我軍南下未到淮北,魯西東番主力追逐而來,因此,最好先派遣部分兵馬南下沂州,在這八百里之間立下一營,再對沂州堅壁清野,則我軍南下有了依仗,而東番則入無糧之地,一進一退,定可全身而退。”

順治聽了這話,感覺頗有道理,思索問道:“只恐這支先行部隊爲東番偵知,壞我大事。”

張存仁拱手說道:“奴才也思慮過此事,竊以爲還是保密爲上,以援助臨清爲由進行籌備,出征之後再行通知將帥,督軍之人更是要慎重選擇。”

“如何保密,你我君臣可再行商議,這督軍之人倒是不用再選了,非張卿莫數。”順治呵呵一笑。

張存仁拇指摳着手,強忍着心中的激動,請辭說道:“奴才何德何能,敢爲大軍前驅?還是擇一滿洲重臣爲好。”

順治連忙搖頭:“山東本是你的轄地,張卿對沂州也是熟悉的,此番南下,不僅要有軍略,還懂治政,亦需博魯南士紳支持,縱觀青州大營,誰人還能勝過你?你若是不安心,朕再擇一滿將助你也就是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張存仁這才謝恩,心中長出一口氣:“終於上鉤了啊。”

“那張卿以爲,什麼時候去做合適?”順治又問。

張存仁道:“奴才以爲,還是緩一緩,點驗兵馬、偵查敵情、聯絡魯南士紳另外還得江南配合,都需要時間,這是最後的機會,奴才肩挑如此重擔,若無把握,不敢成行。”

“好,那朕賜予你便宜之權,從今日起,便專心謀劃此事吧。”順治拍了拍張存仁的肩膀。

張存仁再謝皇恩,主奴二人討論了許久,順治還留了張存仁晚膳,等張存仁出了行宮的時候,發現天已經大亮,看着天上一羣羣南飛的鳥兒,張存仁笑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待出了這囚籠,誰還能制約老夫呢?”

一旁的小廝跑過來:“老爺可算出來了,錢記雜貨鋪子送來一份單子,說是江南那邊的老友給您的中秋節禮。”

張存仁知道,那是錢謙益送來的信,接了過來,上了轎子,拆看一看,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多是阿諛奉承之言,但張存仁知道其中之重點只有那一句——九月桂花開,二七龍虎躍。

細細咂摸這一句,張存仁便是明白了,今年恩科,江南鄉試,八月考試,九月放榜,因爲九月桂花開,所以又叫桂花榜,而選擇的日期則是寅、辰日支,辰龍寅虎,因此也有龍虎榜之稱,但這句話卻也是一語雙關,告訴張存仁,江南舉事就在九月二十七放榜那天。

江寧,魏家。

雷克生昨日纔是到了江寧,今天岳父魏庸便是派了兒子來接女兒一家歸省,雷克生把早已準備的大包小包的禮物裝了四輛馬車,纔是跟着來到了魏府。

這雷克生便是安全局這些年在臨清的暗樁,山東的總負責人,去年還曾與曹禺一起監視滿清主力經過臨清,那時便交卸了差事,要回江南,只是在山東、江北耽擱了許久,大半年後纔是到了江寧。

雷克生算是魏家的上門女婿,但地位極爲特殊,雷克生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其本是崇明人,早年就入了騰龍商社,因爲功夫好,又聰明,做了李明勳衛隊成員,那個時候,衛隊裡還有一個情報科,便是安全局的前身。

江南崩潰的時候,李明勳率軍清算了南京的勳貴,卻也導致南京大亂,魏家是南京有名的士紳,城內一亂便是逃命去,一時沒有顧得女婿一家,女兒魏珠一家逃奔出城,被亂兵劫掠,女婿被殺,當時在負責南京一帶收攏匠人的雷克生救了魏珠一家,那時他僞裝成綠林好漢,被魏家視爲救命恩人。

兩年後,雷克生再回江南執行任務,南京已經成了江寧,僞裝成碼頭力巴的雷克生偶然遇到了守寡在家的魏珠,央求其父魏庸相助,雷克生被請到了魏府,當時安全局剛成立,江南缺人,就索性讓雷克生就地安插在魏家,卻不曾想,雷克生與守寡的魏珠情投意合,這倒是合了魏庸的意。

原來魏珠是魏庸的嫡女,也是遺腹子,愛妻爲生魏珠而喪命,魏庸視爲掌上明珠,女婿死在亂軍之中,當時魏珠已經懷孕,卻被訛傳是亂兵強暴所致,夫家因此對魏珠態度大壞,只是礙於魏家勢力,不敢妄動罷了,魏庸知道後,愛女心切,讓其與夫家和離,如今愛女與救命恩人相愛,而雷克生又沒有什麼家室,索性讓其入贅,還能把愛女和外孫留在身邊。

在魏庸眼裡,雷克生對魏珠很好,對外孫魏長生也很好,這已經是夠了,但不曾想,雷克生入贅之後,不僅善待妻兒,還在商業上頗有建樹,沒得兩年便是搭上了江寧織造的路子,魏家靠爲織造局提供絲織品及原料發家,人們常說,魏家真是好運氣,入贅了一個財神爺,他們卻是不知道,有安全局在背後支持,魏家想不發達都難。

只是賺了錢後,魏家的幾個兒子爭產,雷克生表現的很大度,把地產全給岳父家,帶着妻兒和些許私財,做起了運河買賣,京城到江寧,這條線吃的死死的,舉家遷往了臨清,當然,實際是安全局讓雷克生主持山東和運河的情報工作罷了。

進了魏家前門,便是有兩個年輕人迎了上來,是魏家的五個兒子中最小的兩個,小時候也是沒少跟着雷克生耍,雷克生不拘小節,又極爲大方,所以這兩個兒子與他很是親近。

“這半年多,勞煩四弟和五弟了,照顧我家長生,教他學習,這次秋闈,長生若中,我請兩位弟弟吃最好的。”雷克生人高馬大,對着兩個弟弟抱拳,很是滑稽。

魏宏和魏泉是魏家的庶子,卻都已經是舉人身份了,而去年末,雷克生的養子便是回來了,要參加今年恩科,這兩兄弟便是把自己考試和學習的能耐傾囊相授,一點也是不保留。

魏珠也是說道:“是啊,謝過兩位弟弟了,馬車上有給兩位弟弟和弟媳的禮物,上等的皮子,待會見了父親,都給你們分了。”

因爲爭家產的事情,魏珠不太喜歡三位同胞兄長,倒是對弟弟們很照顧。

衆人說着進了內院正房,魏珠和雷克生給魏庸和他現在的兩個妾室請安,而在府里居住了大半年的魏長生也是出來,給自己父母請安,雷克生許久沒有見兒子,頗爲激動,親熱了一陣,纔是跟着魏庸進了書房。

魏庸是個老夫子,平日對禮數極爲嚴格,但對雷克生卻是另眼相待,知道他是個莽夫,進了書房直接讓他坐了,對於這個女婿,他挑不出一點毛病,娶了自己寡居的女兒,在臨清待了十年,沒有納妾,爲了魏長生,都沒有要自己的孩子。

“怎麼回來這麼晚,不是說六月就能到麼?”魏庸問道。

雷克生大口喝了茶水,說道:“您老新派遣的差事可不好乾,不細緻些可是會給咱們家造大禍的。”

“辦的怎麼樣,也不來信,讓爲父記掛。”

雷克生道:“小婿的本是您還不清楚麼,當然是齊活兒了,兩萬箱子香菸,十套印刷機械,都是齊全的,您放心,小婿是讓沂州的地痞當的經手人,在淮安便是派遣妥當人交接了,出了事,只要您和讓您辦事的人不說,誰也查不到咱魏家頭上,岳父,話說誰讓您幹這事?這可是殺頭的買賣,咱可不賺這錢,那人穩當嗎?”

魏庸擺擺手:“這就不用你操心了,那人穩當的很,至於是誰,說了牧齋先生他們的名字,你也是不知道。”

雷克生聽到牧齋先生四個字,眼睛一亮,但還是表現茫然:“什麼牧齋先生,牧牛先生的,我是信不着,您信就行了。”

魏庸道:“既然辦妥了,就好,這次你來,還是說一說秋闈的事情,長生十七了,學識很好,我看這次能中.......。”

“嗨,還不是全憑您老做主,您知道,小婿是個大老粗,不懂這些啊。”雷克生表現的有些不耐煩。

魏庸臉色一正:“科場上的事不用你操心,我的意思是,長生進場前,還是把名字改了吧,跟你姓。”

魏珠守寡之後,又遭人非議,魏庸愛女心切,不顧家族反對,強行讓魏珠與亡夫家和離,還讓長生改姓了魏,當孫子養,因爲雷克生是入贅,所以沒有跟着姓魏。

雷克生聽了這話,愣住了,轉而說道:“岳父,長生......總歸不能一輩子有三個姓吧。那個......您老放心,我就這一個兒子,將來我的都是長生的,斷然給不了別人。”

“不是家產的事,我是想.......實際上,我想讓你與魏家擇乾淨,最好長生連秋闈也別參加了,將來誰坐天下這說不準,若是東番,那長生和你可是要與魏家同進退的........。”魏庸終究還是說出了真相。

章三六五 農墾團章三五八 舊事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一二二 談判章九五 新國家新外交章四六八 父親的提點章九三 遊歷章三六七規矩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一八一 有識之士章三二八 天皇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七二 定性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一 分封章八九 達成決議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三零六 緊張局勢章四 進攻澳門章四 光榮中立章四二九 政治章四四 馬尼拉大帆船章一七五 自家祖墳自己刨 下章五七 禮佛章一零七 應付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二九 團練 上章四三一 經濟章二六八 必戰章三八六 戰鬥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八一 意圖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四零八 三件大事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三 造船章二四 倒黴的漢軍旗章三九八 軍事合作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一百 故作神秘章三八八 高喬人的出路章四三 開屏孔雀章四三七 復冰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三八六 戰鬥章八一 出家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三九八 落子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三二 統戰學堂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八七 加徵公投章三五四 何時奮起章八二 鴨綠江章二六 頂風作戰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三六 瓦解章二九九 常任理事國章四一七 民族理論章二七六 教子章四 接舷戰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三八九 判定章二九九 常任理事國章四十 困局章四五七 情況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二九 團練 上章二九 結交章四三 西班牙的應對章二六四 馬澤帕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二一五 季姬擊雞記章三七七 求情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九五 天皇章七二 定性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三十 陷城章四十 剪除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