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

李君威聽着自己的侄子唾沫橫飛的說着幼子,他輕輕搖頭,最終還是說道:“再過一段時間吧,你要在申京長住,所以你會接觸很多孩子,或許你會發現把昭銘更合適的,也說不定。”

李昭圭知道三叔不會那麼輕易的鬆口,於是很坦然的接受了。而李明勳很快就問李昭圭他母親的近況,顯然,對這位兒媳婦,李明勳也是很掛念的,那是他最爲滿意的兒媳婦。

陸陸續續的,在海外做事的孩子們回到了帝國,帝國四十五年的中秋節,皇室少有的歡聚一堂,卻獨獨缺少了李昭銘這位被萬衆矚目的裕王幼子。

在帝國四十五年的中秋節下午,帝國皇室的重要成員聚集在了長壽宮。

帝國太上皇、帝國皇帝、印度太上皇、裕王、誠王、英王、裕王府兩位公子,一共七個人,這裡面的人,有人當過皇帝,有人當着皇帝,有人差點當上皇帝,而有人會在未來當上皇帝,而有人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是半個皇帝。

所有的無關人等都被請了出來, 帝國皇室中人, 聆聽了太上皇李明勳的聖訓。

“當我在寶島草創基業的時候,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在有生之年完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偉業,那個時候,我佈局海外, 想着自己做不到, 子孫後代可以做到。我甚至做過最壞的打算,讓馬東來前往澳洲開拓, 作爲對滿清鬥爭失敗, 與歐洲羣雄爭鋒失敗後的最後去處。

幸運的是,我和我的老夥計們在南洋和東南沿海站穩了腳跟, 即便那個時候,我仍然對未來渺茫。因此在君度的培養上, 第一要求是讓他成爲一個合格的軍隊統帥。以至於引發了後來的一切變亂........。”李明勳追憶着自己曾經的崢嶸歲月, 也向自己的兒孫訴說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前帝國時代, 帝國從一個武裝社團轉變爲一個國家的時候,大哥林誠就曾與我討論過一個關乎天下命運的話題, 那就是我是否要成爲皇帝。”李明勳說道。

在場所有人都臉色微變, 因爲第三代壓根就沒有見過第一代誠王, 即便是林君弘等皇室第二代,也因爲當時年紀太小, 對那位年邁的伯父,也只是存在着朦朧的回憶,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林誠對李明勳最後決定稱帝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那種作用,甚至超越在三皇會戰勝利後,全國軍隊的擁戴。

而李明勳接下來的話, 更是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李明勳說道:“那個時候,我拒絕了林誠的建議, 沒有選擇稱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那個時候的我,視帝制爲禍害, 根本就不想中華民族再出現一個帝王, 再建立一個帝國。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一直認爲這是真理,如果不是我們的基業立於南洋,以海洋貿易起家的話, 或許從一開始,我就是一個皇帝,等到真正擊敗了滿清與僞明,我擔心,我們的國家是蛇吞大象。

那個時候,我們的制度與文明,與傳統的中華文明格格不入,我擔心當時我們進入大陸,就會被同化,再度成爲了一個封建君主國家。因此在永曆皇帝爲吳三桂所控制的時候,林誠再度要求我稱帝,我依舊選擇了拒絕。”

“皇爺爺,成爲一個封建君主,真的就是一件壞事嗎?”李昭瑢問道。

在場衆人,唯獨他格格不入,因爲他雖然這半生都被政治所影響,卻從未投身於政治之中,反而儘可能的遠離政治漩渦,過上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李明勳笑着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壞事和絕對的好事。如果在帝國建立的那一剎那,我選擇成爲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憑藉當時我在國家的威望,憑藉我對軍隊的掌控,我認爲是可以做到的。

而如果帝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封建王朝,那麼也並非完全是壞事,我認爲那樣就不存在什麼日本問題, 我們可以吞併日本, 也可以吞併中南半島上的所有國家,甚至能把印度納入到統治範圍內。

甚至我們的軍隊可以橫掃整個亞歐大陸,完成成吉思汗們所沒有完成的偉業。只不過,那完全沒有意義, 征服得到的, 終究還是要失去,除非我們化身爲世間最大的惡魔,把所有不服從的民族一律誅滅。”

這話一出,衆人暗暗點頭,這也是帝國目前海外與大陸開拓的真實寫照。

帝國是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有一點是,帝國從未真正征服過非中華文明國家,或者說,除了朝鮮王國,帝國從未征服過一個文明國家。

對朝鮮王國的征服,那是算不上征服,帝國是把朝鮮人民從滿清奴役統治和朝鮮貴族的壓迫中解放出來,而且朝鮮號稱小中華,幾乎與帝國就是一種文明。

帝國這麼些年來開拓和征服得到的土地,要麼完全屬於算不上文明的土著,比如美洲、澳洲、南洋和非洲等地所得到的土地,要麼就是完成了騰籠換鳥,完成了沒有血腥的‘滅族’,比如哈薩克大草原、南俄等地。

真正的文明國家,人口衆多的國家,帝國一個都沒有去碰,就是因爲帝國認識到,哪怕征服也是暫時的,吞下去也要吐出來,那爲什麼不用這些資源去鯨吞一些佔住就永久屬於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土地呢?

李明勳又說道:“封建王朝有自己的優越性,一個明君聖主利用這個體制,可以橫掃天下,征服寰宇,但絕對的權力就意味着絕對的腐敗,對官員如此,對皇帝也是如此,當一個人不受其他勢力轄制的時候,他會失去進取心,失去人性。

我不想稱帝,就是因爲不想建立一個封建王朝,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皇帝,封建王朝的君主,其統治的秘訣就是讓百姓不死不活的活着,讓更多人不死不活的活着。所以你們翻看史書,衡量一個王朝強大與否的,往往只有人口多寡和疆域大小兩個標準。

封建王朝的君主不在乎百姓的尊嚴,不在乎他們的健康,不在乎他們的思想。我們這個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權力是越來越集中的,皇權越來越大,但文明發展的速度卻越來越慢,終於在明朝中葉,被西方開始超越,在明末,我們已經很少有技術全面超過西方。

所以那個時候,我想要建立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類似現在的尼德蘭一樣,資本主義是最赤裸裸的,最沒有人性的制度,但卻可以帶來技術的進步和思想的解放,從長遠來看,有益於全人類,自然也有益於我們這個民族。

一個封建王朝,普通百姓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用汗水和血液灌溉出一個強盛的國家。而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普通百姓則是則嘈雜骯髒的工廠裡,用雙手編制一個大國的美夢。

無論選哪一個,對百姓來說都是痛苦的,但我寧願選擇後者,因爲後者可以去解放前者,而前者卻只是在故步自封。”

衆人聽着李明勳緩緩講述,陷入了沉思,李昭承問:“爺爺,那是什麼最終讓您做出轉變,建立帝國登基稱帝嗎,是誠王爺爺嗎?”

李明勳說:“原因其實很複雜,有來自軍功貴族們的推力,也有快速統一的意願,更有開疆拓土,恢復漢唐舊疆的意願,這些都需要一個皇帝。但還因爲你,還有你.......。”

李明勳說到最後,手指指在了兩個兒子的身上。

“男人其實是一種很特殊的生物,在明明不成熟的年紀,卻覺得自己已經成熟,卻在已經成熟的年紀,做着幼稚的事情。在我看來,一個男人真正成熟的時候,就是在他成爲父親的時候。

當把一個還是小肉球一樣的孩子抱在自己懷裡的時候,你會想把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他,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他。這就是我成爲皇帝的動力,我用了二十多年所得到的財富和權力,是我一生最爲寶貴的東西,我的本能讓我把他留給兒子,而不是給其他的人。

在功績上,我是一個偉大的人,我甚至懷疑這世界上還有誰比我偉大,但在思想上,我談不上偉大,其實我還是很自私的。當皇帝,就是最自私的表現。”李明勳溫和說道,他的話語很隨意,好像說着什麼家長裡短的小事,更有一種釋懷後的放鬆,因爲這話他憋了很久,也只敢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說給自己最信賴,最親近的人聽。

李昭譽認真聽着,一直沒有插話,他本不想說話。在外面,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那都是一尊大人物,讓人不由自主的敬仰和諂媚,但在長壽宮中,他只是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養成的謹慎習慣,讓他選擇在這個時候沉默。

人都是有自制力的,但自制力的大小在於誘惑的多少。李昭譽認爲自己可以在這裡一句話不說,但他最終還是沒有忍住,問出了一個即便是太上皇也無法給出正確答案的問題,也是困惑了他一生的問題。

“爺爺,究竟是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君主對一個民族傷害大,還是無恥至極的資本主義制度對一個民族的傷害大?”李昭譽掐着自己的手掌心,把這個問題問出口,在問出的那一剎那,他那急速跳動的心,安靜了下來。

李明勳說:“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是值得你和你的兄弟們用一生就探索的。你如果想讓我給你答案,那就先回答我一個問題,昭譽,你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嗎?”

李昭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覺得自己是,因爲從小到大他都沒有違逆來自長輩的安排,而他覺得自己可能也是,因爲他總是用實際行動影響長輩,讓他們給出適合自己的安排,至少在他自己看來適合。

正在猶豫的時候,李君威出聲:“他不是。”

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中,李君威又說:“這裡,只有昭瑢是,其餘人都不是。”

李君華點點頭,如果李昭譽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也就不會有今日的成就,更不會被列入儲君的考察範圍內了。

李明勳則是說:“好吧,那就當你不是。我認爲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所帶來的傷害更大,但這並非正確的答案,而只是我的答案,因爲我曾經有能力做到這個地步。那是一個魔鬼,我見過它的虛影,因此知道它的威能。而你們沒有見過,所以不知道其中厲害。”

李昭譽不知是該同意還是反對,他沉默了,選擇接受這個解釋,但也僅僅是作爲參考。

李昭承卻問:“爺爺,那有沒有其他的制度或者文明的辦法,把所有的罪惡都消除。”

“理論上是有的,昭承,但這與你無關,你的一生不應該投身到探索這件事身上。因爲你皇室子弟,是你說的那種制度的敵人。一代人去做一代人的事,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主題。”

“我們這個時代呢?”李昭譽與李昭承異口同聲的問。

“爭霸,與歐洲各國爭霸,與非中華文明的其他國家爭霸,爭奪生存空間,爭奪話語權,爭奪未來,爭奪一切可以爭奪的東西,讓我們這個民族不可戰勝!讓我們這個民族永遠偉大!”

帝國皇室在中秋節表現出了極大的歡愉,很多人覺得,太上皇的這場病已經結束了,他可以再長壽的活下去,爭取超過百歲,但誰也沒有想到,在帝國四十五年的中秋節後的早上,這位前一天還喝了一點酒,在滿堂兒孫面前說俏皮話的太上皇,在沒有痛苦中離開的人世,守在他身邊的女兒,都沒有發現他是何時離開的。

他在睡夢中停止了呼吸,永遠的離開了,然而,他卻留下了一個強盛的帝國,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一刻,天地同悲,萬民同泣。

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一四八 秘密組織閒談幾句章九六 海戰章五 瀕死章八九 無奈章九七 內鬥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三九零 屠城章四三一 刺殺章八 血契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二五 攻城章一四六 對抗章一六一 援軍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二十四章三六 橫掃全魯章二四八 驅虎吞狼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一零五 新一輪外交章四零八 三件大事章二六 見好就收章二四六 撞擊 !撞擊!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一五九 相遇章十五 如願章八七 遠航章三七零 下一個題目章二七五 維和章一五六 遷徙章二零九 錢謙益,這次水不涼了,請!章三六七 安排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二零三 漸行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四四二 用人章十八 佔領聖胡安 上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六六 馬寶的小心思章七二 清繳章一零九 哈密章四五四 鹹魚命運章二七九 沉穩的人也會衝動章一零三 態勢章一 盡忠職守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一六二 加冕爲王 獲得力量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一一五 決議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九八 登陸戰章一六八 末路窮途章三三七 暗鬥章二零四 李君度的老師章十二 鐵騎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一百 借雞下蛋來的銅礦章四四五 印度斯坦皇帝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六六 漢京再易手章一零一 分封章三一零 一個記者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四七 陸軍登陸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二二六 禪位風波章四零九 三個臭皮匠章一五九 相遇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二零一 處置英王章一五七 堵嘴章二八 ‘招安’章四三四 挑選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十二 滿清亡命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一六七 生死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四五三 得逞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一一六 無間道章二六三 人事安排章一一二 急轉直下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九零 對抗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一一七 英法戰爭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六七 承包章一二一 朱明復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