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二三 最後的歲月 中下

李君華聞言,失神許久,但還是堅定點頭,他相信自己,也相信自己的兄弟。

“父皇,從您的角度來看,我作爲皇帝,有什麼失職的地方,對於我的將來,您又有什麼指點的呢?”李君華鼓起勇氣,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李明勳搖搖頭:“我不認爲你有什麼失職的地方,因爲你做的很多事,是我都無法做到的,我又如何能評價你呢?你應該也知道,皇帝並未權力至上,更非權力無限,因此所做的東西也是有限的,而你做到了極致。

至於指點你........我也沒什麼好指點的,卻可以傳授你一點經驗。”

“什麼經驗?”在問出這個問題之前,李君華甚至認爲自己的父親不會回答,而他也得不到實質性的東西,卻不曾想父親竟然還願意傳授經驗。

李明勳說:“有一天,當你認爲皇帝當夠了,或者你認爲你找到了可以託付的孩子,你就傳位給他, 然後保持呼吸, 活着,儘可能長久的活着。那個時候,你活的越久,對這個國家就越有利。”

李君華微微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有用的經驗, 而且他相信,是自己造就了這麼一個經驗。

在太上皇禪位之後, 很少插手帝國的政務, 但對帝國的影響力卻無處不在,對他這個皇帝的影響力也無處不在。李君華登基三十五年來, 勤政爲民,不得不說也有太上皇督促的結果, 有一個太上皇在, 就有一種震懾與督促。

七日後, 李昭圭抵達了申京,自印度出發, 他一路並未停歇, 不斷更換船隻, 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申京,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父身邊。

作爲李家的長門長孫, 李昭圭很長時間內都是李家第三代唯一的男丁,因此備受寵愛, 李明勳極喜歡這個孩子,因爲他是長子的兒子,但性情稟賦又很像次子,而與幼子的關係最好。

李昭圭在太上皇居住的長壽宮前, 看到了李君華, 他雙眸通紅,想要下跪叩頭, 卻是被李君華伸手攙扶住了。

“昭圭,你可也是一位皇帝啊。”李君華微笑說道。

李昭圭搖頭:“我永遠是您的侄子。”

在他少年時代,受皇帝照顧和教育很多,因此對皇帝感情很深。而李君華卻依舊託着他, 笑着說道:“爲了你父親, 萬不可向我下跪。”

李昭圭聞言,深深嘆氣,如果他的父親知道他向皇帝下跪,尤其是在擔任過印度斯坦帝國皇帝之後, 還向帝國皇帝下跪,那決定會死不瞑目的,畢竟他父親的一生,都是與二弟鬥爭的一生,不論是面對面的,還是天人感應。

李君度和李君華兩兄弟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態,自皇位之爭輸掉了之後,此後的一生,李君度都耿耿於懷,更是在生前對死後之事進行了佈置,如果他能料想到李昭圭會回到申京,他絕對會提前告訴兒子,不許下跪。

但李君華不同,當他成爲皇帝的那一刻,在這場兄弟之爭中,他就已經勝利者了。在少年時代,李君華幾乎完全活着兄長的陰影之中,他的童年被母親管的極爲嚴格,但兄長卻成爲了勳貴子弟中的孩子王,當他還被儒家思想迫害的時候,他那十四歲的兄長就已經坐在戰艦上,參與了決定東方海洋歸屬與東西方命運的大決戰了。

當他終於見到了父親,被父親培養的時候,長兄已經擁有光復江南、湖廣之功,更是經略西南,改土歸流。

一直到帝國北伐,他才獲得第一次掌兵的機會, 卻沒有展現出超出兄長的軍事才能。

誠然, 現在的帝國曆史盛讚皇帝陛下征討漠北, 統一寰宇的偉業, 但李君華卻知道, 他沒有什麼統帥才能,他只是作爲一個不服氣的皇子,做了一個前鋒將領應該做的事,相對於軍事指揮,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則是更爲凸顯,但也並非完美。

然而,他仍然取得了皇位競爭的勝利,並且坐穩了皇位,在那以後,他就漸漸對兄弟二人的爭鬥釋然了,只不過他的兄長並未釋然,導致兄弟惡人再沒有見過面。

李昭圭說道:“父親他雖然到最後也沒有釋然,但他還是認可您的。母親曾問過父親,如果他戰勝了您,成爲帝國的皇帝,是否能取得您這樣的成就,父親迴應的只有沉默,或許他也找不出自己比您還要厲害的地方。”

“過去了,都過去了。你的父親已經去了,他留給我的,只有少年時代的回憶,在大本營,他帶着孩子們毆打嘲弄我的壞孩子,在北京城,當我們遭遇伏擊的時候,他站在我和你三叔的面前,還有在那個破爛的貨倉裡,當他有機會無聲無息的幹掉我時,他選擇了放棄。

他恨的不是我,恨的是皇位只有一個,在他心裡,我仍然是他的弟弟,在我的心裡,他也仍然是大哥。”李君華說。

“是的,可惜,我們都姓李。”李昭圭無奈說道。

這個時候,皇后從長壽宮裡走出來,李昭圭問:“我能進去看看爺爺嗎?”

“不要進去,你三叔在裡面。”皇后對李昭圭說道,又怕他誤會自己的說法,說道:“你爺爺又耍脾氣不吃飯了,只有你三叔能勸一勸,現在進去,怕是你三叔的手段也前功盡棄了。”

李昭圭微微點頭,選擇站在那裡等候,過了小半個時辰,餵飯終於結束了,李君華安排說:“昭圭,你進去和你爺爺、三叔說話吧,我們就先回去了。”

當着皇帝的面,很多話是不好說的,李昭圭很感謝自己的叔叔會這麼安排,當他走進長壽宮的時候,李明勳正在用髒話笑罵自己的兒子,看到李昭圭,李明勳盯着他看了好久,說道:“是昭圭吧。”

“爺爺,是我。”李昭圭走過去,撲在了牀邊,哭了起來。

李明勳聳聳肩說:“看到沒有,即便是當過皇帝的人,該沒出息,還是沒出息。”

對於長孫,李明勳原本是一直滿意的,認爲這個孫子將來的成就不會亞於自己二兒子,但顯然,李昭圭太過重感情了,以至於丟掉了皇位,李明勳對李昭奕奪權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認定就是這個長孫沒有出息,下不了狠心,被被人奪了皇位。

不論長孫做過什麼大事,一個皇帝連皇位都保不住,不是沒出息還是什麼呢?

“起來吧,昭圭,你爺爺狀態還算不錯。”李君威對李昭圭說道,最近這段時間,李君威有些認爲,自己與皇帝的反應是不是過度了。考慮到太上皇禪位之後,身體就一直很康健,就把他的昏迷當成了病危,因此才把海外做事的孩子們也都驚動了。

李昭圭起身,與李明勳說起了閒話,但這兩個人,都是曾經的皇帝,一個是帝國的太上皇,一個是印度的太上皇,哪裡就只能說閒話呢?

“你雖然是印度的太上皇,可在我這裡,你就是個孫子。”李明勳笑哈哈的說道,感覺這種地位上的差距非常有趣。

李昭圭卻不在乎這些,當他正式決定把皇位傳承給李昭奕,以換取李家的體面與表面團結,兩國之間的和平時,他就已經釋然了,或者說,很早以前,當他掀起的改革失敗後,他就心灰意冷了。

“你來申京,那個壞孫子沒說什麼吧。”李明勳問。

李昭圭搖搖頭:“昭奕不敢,他知道您在帝國的地位,如果他對您不尊重,就會承受整個帝國的怒火。”

見李明勳點頭,李昭圭說:“其實昭奕對您非常尊重.....。”

“我纔不信這屁話呢,他只是我血緣上的孫子,其實和我一毛錢關係沒有,對吧,兒砸。”李明勳看向李君威。

李君威重重點頭,雖然李昭奕是他的兒子,但二人之前沒有什麼親情,因此在他這裡,那點血脈關係根本不重要。

李昭圭眼見自己的爺爺和叔父如此,也就不敢再說這種沒有營養的場面話,而是說道:“正好爺爺和叔叔都在,關於新華王國的事,我想請你們二人做主。”

“怎麼,你還想多要些地?”李明勳問。

“不不不,沒有,既然是爺爺安排的,孫兒自然不會再糊塗。”李昭圭說。

李君威纔有自己的猜測:“那邊稍微安排一下就行,你將來可以長居申京,把你母親也接來,不需要到那沙漠裡蹉跎。雖說是建個國,但又不是真讓你去那裡當個野人太上王。”

“也不是這個,三叔,爺爺,關於新華王國的國王,你們是如何想的?”李昭圭主動問道。

李君威說:“這個怕是要再等幾年,昭承的老婆還未生產,就算生了,長孫也不能過繼給你,昭譽回來之後會安排結婚,但有孩子還是要等幾年的,至於你其他的幾個弟弟,還沒有什麼動靜........。”

李昭圭說:“孩兒覺得,昭銘就挺合適的。”

“那是你弟弟,怎麼能過繼給你當兒子?”李君威吹鬍子瞪眼起來。

李昭圭說:“沒說過繼給孩兒當兒子,過繼給父親當兒子不也一樣嗎?”

“可是你父親已經過世了.......說起這件事,英王一脈卻還是有子嗣的,當初我們就考慮過,讓昭瑢一脈過繼你一個孩子,昭瑢與王妃現在有四個孩子,三子一女,他也在準備回來了,等他回來,這件事還是與他商議一下吧。”李君威說道。

李昭圭說:“其實孩兒還是覺得昭銘好,即便爺爺和三叔捨不得昭銘,也還是從其他弟弟的子嗣之中揀選吧。”

說到底,李昭圭最爲尊重的,心裡最親厚的,還是自己三叔李君威,有什麼好事,也想着三叔這邊。雖說英王李昭瑢與他同父異母,但二人之間很少來往,也談不上什麼感情。

“可是,你爺爺對昭銘寄予厚望啊。”李君威看了一眼父親,對李昭圭說道。

關於太上皇對李昭銘寄予厚望這件事,李昭圭是早有耳聞,他是李家長孫,而李昭銘則是最小的孫子,這一長一幼是太上皇李明勳的心頭肉,這一點,世人皆知,還曾有傳言,李昭銘要過繼給帝國皇帝,以至於年幼的他早早就被議儲。

但是李昭圭不知道的是,李明勳對這個孫子寄予厚望的原因是想要讓他傳承裕王這一脈,雖然李昭銘年紀小,但已經展現出了膽大和豁達的品質,這些都是李明勳認爲合適的地方。

眼見李昭圭神色變化,李君威連忙說:“昭銘不在帝國皇位考慮範圍內。”

“所以說,讓他成爲新華王國的國王,就沒有任何問題了。”李昭圭攤手說道,這是他認爲最大的阻礙,既然三叔都明說了,那阻礙就不存在了。

李君威不能向他解釋太多,而是說:“昭銘將來可能要做更重要的事。”

“是不是像您輔佐皇上一樣,輔佐未來的帝國皇帝?”李昭圭問。

李君威點點頭:“那這也不是問題,等昭銘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禪位給自己的孩子,然後回帝國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禪位?”李君威感覺有些可笑,王位還沒有到手,就考慮禪位的事了。

李昭圭說:“是啊,禪位,這不是咱們李家的傳統嗎?”

李明勳哈哈一笑:“是的,這確實是咱們家的光榮傳統,我禪位給君華,昭圭禪位給昭奕,而君華還想着選好的繼承者,他也禪位呢。”

“爺爺,那您是支持我的了?”李昭圭問。

李明勳想了想,說:“昭銘現在只有六歲,假如他能像我這樣長壽的話,那禪位是很有必要的,可如果.......算了,我不想了,昭圭,這件事,還是由你三叔決定吧。”

李君威搖搖頭,說道:“你爲什麼覺得昭銘合適?”

“在印度,我和他生活在一起,這個弟弟實在是太討喜了。”李昭圭絲毫不加以掩飾的表達着對李昭銘的喜愛,對他的事情和他所表現出的品質,如數家珍。

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一零一 蒸汽機章一零三 態勢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一七一 登陸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三七 先剃髮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三七六 躲事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一一六 牛頓的科學章四 購糧章一零五 航線章一零二 滑稽的南非戰場章五零六 父子 兄弟 叔侄章二四八 最好的皇帝章三八三 一種構想章六二 考試製度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一五六 遷徙章三四六 籌碼章十二 李明勳的條件章七 專業章二九五 切割章三九一 鼠疫大爆發章三九三 防疫大成章八五 拍屁股走人章三九四 談判章九七 關原之戰 中章二一九 勸說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九 捕魚和鹽場章一六九 刨他祖墳章十六 沿海岸線前進章二零六 禪位計劃章二七 奮父祖之餘烈章四四 抗爭章一六五 背後一刀章一六八 下毒章四一零 一個請求章三八 巴西的需求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一零五 暗棋章四 炮製章四零二 選擇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十八 進擊的艦隊章九五 呼瑪爾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三三 覺悟章二八 對澳支持章二一三 蘇州亂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二六 見好就收章四九四 操縱章三八六 工事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一四二 專屬章一零三 態勢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一八二 裁軍減支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正名章七一 安排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四二八 接頭章三六八 兩個組織章七七 金雞納樹章四七 如願章五七 出人預料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二八八 被沙皇利用章二零八 基本穩定章三 寧古塔章二一三 蘇州亂章七一 鐵甲機動艦隊章二三零 禪位章一零六 收穫頗豐章十六 陝西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八一 糧食海章四九四 操縱章五四 重大的外交失誤章六三 政治審查章一零二 滑稽的南非戰場章一一五 條款章三七五 最佳人選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