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五三 東潮起

李君華看着弟弟:“會有影響嗎?”

“不會,英國與法國能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呢?”李君威笑着說,東方同盟會議大局已定。

隨着南洋國家與日本關係的對立,日本內部的矛盾也由此激化,現在已經不是要不要投票把日本給驅逐出東方同盟體系的事情了,而是日本還能不能參加這次會議。

原因很簡單,當初日本是滿懷希望,各藩都派遣了代表前來,一開始來到申京,到後來陸陸續續趕到的,日本代表團不下一百二十人。

而在南洋各國發難後,日本代表團內部分爲了兩派,一派是幕府,還有京都的那些公卿,這些人堅持經濟服從於政治,日本只能一國一票加入東方同盟之中。另外一派則是西部大名聯盟,這個聯盟堅持至少一國兩票,因爲西部大名早在二十年多年前,就已經建立了關稅同盟,這個關稅同盟與幕府治下疆域,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經濟體系。

一切都如同李君威希望的那樣,日本最終退出了東方同盟會議。

這對日本來說,是極大的損失,日本失去了南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原材料市場,要知道,在東方同盟經濟體系建立之初,確實是以促進南洋各國的礦產出口和彌合與帝國的貿易逆差。

但是隨着這個經濟體系的發展,合作也更加深入,開始降低、取消乃至統一關稅,到那個時候,僅僅是關稅的存在,就讓日本的商品在這些不具備競爭力。

日本推出,是因爲西部關稅同盟與幕府各自提出一個不同的主張,而最終也未能達成一致,於是雙方退出會議,回國由天皇裁定,當然,天皇是沒有這個權力的,所以東方同盟對於日本來說就是永遠關上了門。

而李君威所沒有預料到的是,因爲東方同盟會議中,幕府與大名聯盟各執一詞,反而讓這兩方的關係進一步的惡化。雖然暫時沒有爆發戰爭的危險,但是雙方已經出現了很多爭端,甚至爆發了多起政治暗殺。

至於誰該爲加入東方同盟失敗負責,在日本內部幾乎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幕府該爲其負責。

這顯然是維新社與西部大名的宣傳,但這個結論卻是有事實依據的。因爲在南掌王子在東方同盟會議上提出大國責任問題之後,幕府的代表氣急敗壞,當着各國代表的面,直言南掌爲蠻夷。

這可是極爲失禮的行爲,南洋各國都是不服,都認爲,以帝國天朝之強盛,尚且對各國以溫和平等,你一個小日本憑什麼叫我們蠻夷?

一件小事,只是表象,被維新社宣傳爲是幕府失儀,開罪南洋,纔有了入盟失敗,這一貫潑髒水的作風,卻是極爲有用的。

而木戶文生的一個舉動,更是坐實了這一點。

帝國四十四年七月,長崎。

隨着島津藩藩主揭開了匾額上的紅綢,三田義塾四個字出現在了衆人的面前,在長崎城這最爲繁華的街道上,掌聲和歡呼聲直衝雲霄。

這就是木戶文生現在的影響力,曾經的他只是一個流浪帝國境內的一個日本文人,之後因爲了解中國,被幕府聘用,此後創立了維新社,卻不爲人所知,但前年,受島津、長州兩藩資助,天皇授權,木戶文生率領一支所謂的海外視察組,前往遊歷歐洲考察,木戶文生大出風頭。

在這個時代,因爲帝國的強盛,黃種人在歐洲本就受到仰視,木戶文生出現在了歐洲,憑藉其才華和風度,征服了歐洲很多貴族,因爲歐洲各國普遍希望與日本進行貿易,木戶文生這個所謂的‘日本使者’,更是受到歡迎。

‘東方不僅只有中國,還有日本。’‘木戶先生帶來了日本。’

這是一些英法報紙上常用的標題,等到這些報紙上的消息通過翻譯和加工在日本傳開之後,木戶文生一躍成爲了日本的英雄。

這一次入盟失敗,木戶文生以把自己的三田義塾從江戶遷移到長崎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幕府應該爲入盟失敗負責。

新的三田義塾是島津藩主的私產,規模極大,但今日前來聽課的年輕人尤其多,是不可能坐下的,而島津藩主只是與木戶文生寒暄幾句,就離開了,就在衆人以爲,今天只是三田義塾開課儀式,並無正式課程的時候,木戶文生卻宣佈進行一堂公開課。

公開課就在新義塾的花圃之中,年輕人們盤坐在草地上,把木戶文生圍在中間,而木戶文生的教具是一座地球儀,據說是法國科學院贈送給他的,銅製的地球儀就一人多高。

“諸位,你們知道日本在哪裡嗎?”看着眼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木戶文生問道。

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木戶文生指着九州、四國和本州三島,說道:“這裡就是日本,幾乎全部的日本。而這裡,則是中國。”

在指向中國的時候,木戶文生不得不旋轉地球儀,因爲這個時代的帝國絕對是日不落帝國,年輕人們眼睜睜的看着木戶文生把這個星球上絕大部分的土地劃入其中。

木戶接着說道:“而這個世界上,不只有日本和中國兩個大國,還有英國。法國、奧地利、俄國........。”

木戶挨個在地球儀上標註出這些國家的位置,坐在前排的一個少年舉手問道:“木戶先生,您說的這些國家,難道僅僅是在這片土地的西面的那一塊嗎?似乎......似乎它們加在一起,還沒有中國的一半大。”

“甚至不如中國的五分之一大。”木戶文生更正說道。

“不愧是天朝上國啊。”

“上邦就是強盛。”

不少人感慨起來,木戶文生則是說道:“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八十年前,中國還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大小。僅僅八十年,中國就膨脹了十倍之多。八十年,也不過比老朽的年紀稍長一點罷了。

這纔是中國啊,這個時代的寵兒,站在了這個時代潮涌的浪頭。試想,假設八十年前,是我們日本走了出去,現在的日本會有多大呢?”

此言一出,一衆譁然。

“說是八十年,但大部分土地都是最近四十年納入治下的。四十年前,中國有八千萬人,而我們日本有兩千五百萬人,如果我們四十年前也開始做一樣的事,我們現在至少應該擁有一片大陸。

可是我們沒有,只是因爲,四十年前,他們統一了,而我們是分裂的。我們的力量被消耗在了內鬥之中。”木戶文生繼續說道。

“真是遺憾吶。”

“恨不能早生八十年。”

一衆青年少年愧悔難當,木戶文生提問:“你們知道,當今寰宇,哪國最爲中華忌憚嗎?”

“日本?”有人當先說道。

木戶文生沒有回答,便是被人反駁了:“分裂之國,便是患病將死之人,有何可忌憚的?”

“日本靠近中國,一水之隔,是樹下之草,隨手可拔。在我看來,泰西各國遠在天邊,若有奮起,足以興風作浪,與中華並立。”

“前些時日,見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海船靠港,與中國艦船一樣,都是鐵甲船,或許便是英法了吧。”

木戶文生聽到這裡,點點頭:“善,現如今,在寰宇之內,英法兩國最爲中華忌憚。諸位可知英吉利和法蘭西多大?英吉利,國家尚不如我國之大,法蘭西是泰西第一大國,人口亦不及我國之多。”

“若如此,爲何爲中華忌憚?”

“立憲政治,兩國皆已立憲,國內統一,且興文教,又征服海外,縱橫大洋。”木戶文生聲音變的沉重起來,他說道:“試想,若我日本也可以,豈不是當世第二強麼?

可日本並非如此,此次老朽考察泰西,泰西國家之強盛,技術之先進,已經遠超日本了。這些國家,許多技術也是學習自中國的,爲何日本在中國之側,未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呢?只因我國是分裂之國,無法律保護庶民,亦無正者領袖羣倫。

幾十年來,幕府只求自身存續,各藩只求財富,卻未曾求知識於世界。日本人只是日本之人,不如英吉利、法蘭西人,是世界之人。”

“那麼先生,當如何做世界之人,如何讓日本立於世界呢?”一個聲音從一旁的亭子裡響起,能坐在那裡的,都是武士階層,衆人循聲看去,卻見那人被簾布擋住,看不清楚臉,但眼見簾布上的家紋,就知道,那是來自島津藩的人。

木戶文生當即說道:“日本若不想沉淪,要大振皇國基業,廣興會議,建立憲政,只有日本歸於一統,纔有踏入先進行列的機會,若沒有統一,便是財富積攢,技術迸發,也只是水中月而已。”

在一干年輕人面前,木戶文生侃侃而談,天下大勢,似乎都在其胸中。木戶文生這堂課,從早上一直講到傍晚,數百人聽的如癡如醉,這些人來歷不同,有些是年輕的藩士,有些則是商賈,有些則是學生,而毫無疑問的是,他們是日本最進步的一羣人。

當太陽落下的時候,木戶文生的課也要結束了,年輕人們都感覺意猶未盡,不少人就問何時再來上課,而木戶文生表示,三田義塾不收費,但有學習的心思,都可來觀聽。

在送走大批年輕學子後,亭中出來一羣人,有一個年輕人,看着木戶文生,問道:“木戶先生,你說日本只有歸於一統,纔有希望,請問,誰是那個統一的人呢?”

木戶文生知道這是島津藩的嫡系子弟,說道:“日本唯有天皇能擔當這個重任。”

“那我們各藩如何自處呢?”

“各藩和幕府當奉還大政於天皇,但不意味着各藩退出政壇,失去權力,日本應效仿泰西,興列侯之會議,各藩輔佐天皇,治理全國。”木戶文生不卑不亢的說道。

那島津藩的子弟呵呵一笑,微微欠了欠了身子,笑着離開了。

木戶文生正要休息的時候,卻看到一個人出現在了門口,這人身上配着武士刀,約麼三十多歲的模樣,但除了武士刀,卻沒有其他武士打扮的模樣,木戶文生記得這人剛纔就在島津藩子弟身邊的。

“這位大人,如何稱呼?”

男人恭敬行禮,用漢語說道:“我是武雄隆永。”

“原來是武雄君,你我還是第一次見面吧。”木戶文生直接把武雄隆永請進了房間,原因很簡單,武雄隆永也是維新社的成員,而且是維新社的翹楚之人。

武雄隆永出身在鹿兒島城,是島津藩的家臣,自幼聰慧,尚武而忠誠,十四歲就被島津藩主看中,在長崎學會了漢語,那個時候,西部大名聯盟剛剛在日本內戰中失敗,島津藩要改革軍隊,武雄隆永的父親就是新軍中的軍官。

但島津藩主認爲,島津藩軍隊僅僅擁有先進的武器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先進的戰術和科學的軍校,於是就給武雄隆永秘密弄了一箇中國身份,而武雄隆永本人本來就漢語嫺熟,在身份的掩護下,考入了帝國陸軍學校,並且前往西津學習,結識了很多歐洲的貴族,論起對軍隊的瞭解,武雄隆永雖然年輕,但絕對是第一人。

而武雄隆永還參與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大北方戰爭,當然都是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也是在戰爭中,他悄然離開,別人都以爲他死了,他卻回到了日本。

“先生,今日聽您一堂課,我真是十分愧疚,在外遊學二十多年,竟沒有一絲長進。”武雄隆永羞愧說道。

“錯!”木戶文生說道:“武雄君,中華兵道現在都在你的胸中,將來我們日本一統,正是你有所作爲的舞臺呀。來,請坐吧,我們好好聊一聊。”

“先生想知道什麼呢?”

“說一下島津藩的事情吧,日本之事,既受外國影響,也有內部的變量,這些年來,長州與島津兩藩走在了前面,掌握兩藩內情,就是我維新社的一大臂助。”

章十二 鐵騎章一五三 私心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七十 紡織業章二三二 迴歸章四三 香港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七四 藩務章三三 押送章一六一 一瞥章九六 棘手的對日外交章三九 罄竹難書章三六零 內中原委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三五 無用的勝利章七三 環印、澳貿易船隊 西澳章五九 家事與國事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零四 會費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八十 贖買政策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八九 無奈章三一 線列步兵章一七五 贈書章一五九 相遇章四五九 江川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八三 接觸與準備章十四 公開章九七 新盟友章一三七 冬季進軍章一八七 各方章三六零 內中原委章二五九 頭腦風暴章八四 消彌內鬥章八 交易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四三三 退出章一百 借雞下蛋來的銅礦章一七八 夷兵兇猛章三一 線列步兵章十 擁抱世界章十二 問罪章一零六 關島出現的意外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七八 南非章三八七 謀斷章二零一 殖民地互保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二一六 戰勝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七八 南非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一六六 超越射擊章一三三 合作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一五六 遷徙章七一 兒子們章三三 覺悟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二十五 優勢章一六一 宣傳章四三一 經濟章五九 休止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十八 分化章三 寧古塔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一五八 前線章五五 獻女章八七 政策章三七 盛宴中的插曲章四七 前所未有的戰爭章十五 衆生相 下章四九四 操縱章一零八 被土豆擊敗的戰艦章一二五 內部敵人章四七五 金融法案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一八零 毒蛇與籠中蛇章五七 出人預料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四四二 用人章七十 紡織業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九八 葉爾羌汗國章九 各部章四六 談判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八一 誤會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二一四 大熱門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