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一七 治沙

在水利所,李昭瑢有自己的辦公室,而且還有一間獨立的小院作爲宿舍,在那裡,李昭譽見到白歌,她是李昭瑢妻子,也是李昭瑢的同事,二人是一起來到西疆的,在此工作了五年之久,桑格爾湖就是李昭瑢這幾年的成果。

“我有公事經過西疆,父親着重提醒我,一定要來看看王兄。”李昭譽解釋說道。

“叔父身體還好嗎,他在電報裡說要從海路回京。我這邊的工作也要完了,準備年底回京一趟,到時候應該見到他吧。”李昭瑢眼睛有些紅了,他幼年是在印度渡過的,但人生重要的少年和青年階段都在申京,而在這個過程中,裕王或許不是他最親近的人,但卻是他的引路人。

“一切都好,父親已經在回去的路上了,約麼要在蘇伊士待一段時間,但年底肯定能回京。”李昭譽說。

李昭瑢是帝國的英王,但在帝國所有的直系血脈中,他又是特殊的存在。他的父親開創了印度斯坦帝國,但爲了保住屬於自己的,在帝國的家業和祖產,安排李昭瑢回京繼承英王之位。

可以說,李昭瑢就是一個犧牲品,他只是被父親用來和奪走自己皇位的弟弟置氣的。

好在,皇帝李君華對於這個侄子倒沒有什麼心結,對其態度也不錯。但這不意味着李昭瑢在帝國的日子過的好,他獨立支撐起了英王一系,在皇室之中地位比較尷尬,而他的母親也因爲以前做過的事,在皇室之中受到戒備,這個爲了兒子不擇手段的女人從進入申京之後,就如同進入了冷宮,申京就是她的冷宮。

唯一對李昭瑢一視同仁的就是祖父和叔父,尤其是李君威,對他視若己出。

在李君威的教育下,李昭瑢自幼就喜歡以平和的心態應對周圍的一切,而在尚未成年,他就確定日後不會從政。

他不喜歡官場的勾心鬥角,英王一系和血脈的因素,會讓他但凡踏上仕途,就會遭人非議。裕王教育他,當別人懷疑你的時候,你就應該越發努力,用事實來打對方的臉。

他一直都這麼做,但那是在小事上。踏上政途,可不會因爲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打臉全世界的功勞。

而李昭瑢最喜歡,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小姑,李筠玫。她從不受皇室的身份約束,從年輕起就醉心於學術,到現在也沒有結婚。這也是李昭瑢要走的路,他不想從政,但並非不想成事,他也想做一些事,像自己的父祖那樣,爲歷史所銘記,也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混吃等死的宗王生活,可不是他所願的。

平和的李昭瑢做出的唯一叛逆的事,就是在五年前帝國農業學院畢業後選擇的工作方向,他在學校裡學習的是水利專業,顯然,只要他願意,皇室可以把他安排進帝國的任何水利項目之中。

在這個問題上,皇帝李君華在與太上皇商議之後,想要讓李昭瑢前往臺琉行省,代表皇室,主持嘉南水利工程。

嘉南工程既是政績形象工程,又是造福百姓的利民工程。按照工程規劃和測算,這一工程可以爲臺琉行省增加至少十四萬公頃的水田。而這也算是帝國皇室對臺琉行省的回饋,畢竟這是帝國的發家之地,在前帝國時代,更是經濟和政治的中心。

自大本營從臺北遷都北京,建國之後,臺琉行省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別的不說,在建國那年,臺北的房價直接跌了百分之七十,而當年爲了反抗滿清遷界禁海造成的茶葉缺口,在臺北大規模發展的茶園,現在幾乎也完全荒廢了。

顯然,一個規模巨大,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由帝國親王主持,其政治意義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但李昭瑢最終拒絕了這一安排,他選擇前往西疆工作,那是他母族所在的地方,也是他一半的血脈來源。自小到大,人人拿着自己身上一半的葉爾羌血脈說事,李昭瑢偏偏就不避諱這一點,偏偏要去西疆,去造福自己的家鄉。

而這誰也不能說什麼,臺琉行省可早就不是當年那個煙瘴遍地的地方,而是帝國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較好,環境舒適的好地方。而西疆呢,大漠戈壁,天山大河,聽着是詩意盎然,其實卻是貧瘠之地,李昭瑢雖然倔強任性,可卻選了個吃苦的地方。

最支持他的人就是白歌,於是兩個人結婚了。

李昭瑢是無法說服皇帝的,好在這並不需要由他出面,他只需要表明堅定的意志就可以。李君威出面說服了皇帝,在他看來,皇室子弟假如不想從政,就有權力做一些喜歡的事情,皇室子弟不應該成爲帝國的形象工程和政治玩偶。

李昭瑢原本以爲,第二天李昭譽就會隨着烤肉店老闆的馬車回去,但沒想到,他選擇在這裡呆幾天,顯然,李昭譽在完成父親交給的任務是不打折扣的,他來這裡就是想替父親好好看看兄長的工作和生活。

桑格爾湖的工程是李昭瑢在確定來西疆後,廣邀了幾個在學校裡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的工程隊伍,總工程師就是他在大學裡的老師,同時還得到了帝國水力總公司的支援,而資金問題最好解決,只需要皇帝打個招呼就可以了。

“現在工程已經結束了,這個夏季要放長假,太多的人幾年沒有回家了。在明年四月,大家還會集結,下一個工程在喀什.......。”第二天吃過飯,李昭瑢帶着弟弟和李永忠,一起外出工作,而他們工作的地點就是水庫旁邊的沙地。

這一大片的沙地被規劃成了幾個小塊,一起工作的還有僱傭自周圍村子的十幾個鄉民、村婦,他們把麥草捆搬運上來,然後像是曬粉條一樣,攤在沙地上,用鐵鍬從中間往裡以插,麥草就插進了沙子裡,形成了一排排低矮的柵欄,而這類柵欄是交錯的,一個個方塊格子,如同巨大的圍棋盤。

“其實誰都知道,西疆想要發展好,與內地的鐵路是必然要修通的,但問題就出在沙子上,沙漠裡修鐵路,一場沙塵暴就把鐵軌埋了。而如果用橋樑,建築成本會提升不說,也不安全,這裡的是有風災的。

所以這些年,我們一直探索,如何用最低的成本限制沙子的流動.......。”李昭瑢解釋說。

“王兄,這不是水利專業要做的吧。”

“我們農業大學有這個項目,你知道嗎,在甘肅,陝西的一些地方,沙漠在擴張,在侵吞農田。本質上都是沙子隨風流動,其實是一樣的。”李昭瑢說,他指了指地上的草方格:“這是去年的時候,王叔在西津,我與他通電報,他知道之後,給我提的建議。我們連續兩年進行了實驗,感覺是有效的。

只是不知道,王叔遠在海外,主持外務,日理萬機,還有如此創造力,是怎麼得來的靈感。”

李昭譽笑了笑,說自己父親遠在海外,主持外務那是真的,日理萬機卻是假的。他這次隨父親出國,真正知道,什麼叫勞逸結合,裕王的那種工作模式,簡直就是海外度假,走哪裡吃哪裡,到哪裡,玩哪裡。

“可能是蘇伊士鐵路修築的經驗吧,蘇伊士鐵路就在沙漠戈壁上。”李昭譽想起了自己去歐洲時,經過的蘇伊士運河,旁邊就是鐵路。

李昭瑢微微搖頭,他知道和那個沒有關係,早年他就在帝國檔案館裡調閱過資料,在發現沒有後,直接打電報讓中廷的人詢問當年參與蘇伊士鐵路建設的工程師,甚至連海外事務部的部長趙銘德,都被驚動了。

結果證明,風沙問題在蘇伊士鐵路修築中,不是問題。其實修築之中,蘇伊士鐵路公司就發現沙子會埋枕木和路基,但是沒關係,直接安排工人剷除就行了,畢竟那條鐵路也不長,後來鐵路建成之後,當時的西奈帕夏直接徵埃及的徭役,讓其參與護路除沙的工作,一毛錢都不給,反倒是把從鐵路公司要到的護路費給拿走了。

而蘇伊士鐵路風沙問題最終也得以解決,那是因爲這個計劃早期規劃的就很科學。挖運河前先修鐵路,修鐵路前先修的公路,修公路前先挖的灌渠,挖灌渠前,以水井爲依託的安置點就已經建起來了。

因爲有灌渠引來了尼羅河的水,所以蘇伊士鐵路沿線可以藉此種植各類植物,從防風帶到灌木從,再到發展起來的農田,這些設施就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王兄此前說,年底肯定回京,那是否要等這裡的工作完成呢?”李昭譽問道。

李昭瑢笑了笑:“不會,這只是一個小片試驗區,暫時還說明不了什麼,我還要申請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廣泛的實驗,尤其是要在不同的地區進行實驗,畢竟各地的風速、沙質都是不同的。僅僅是爲了資金的問題,也要回京一趟,在這方面,我這個英王的身份還是很管用的。”

“如此就好,父親在西津和歐洲時總是惦念你,他此次回京,此後就不再出過主持外務了,人也會清閒下來。到時候你們可以好好聊聊。”

李昭瑢也是感慨說:“從小就聽人說,叔父貪圖安樂享受,這一晃二十多年,叔父大半日子實在海外渡過的,日後當真可以清閒一二了。”

這個時候,李永忠提着一壺水送來,李昭瑢倒了兩杯,給遠處的妻子送去,李昭譽問:“打聽到了嗎?”

李永忠笑了笑:“沒有,這裡的人說的都一樣,英王在這裡工作和王妃和和美美,從未紅過臉。”

李昭譽讓李永忠打聽的是兄長夫妻吵架的事,昨晚吃完飯歇息的時候,李昭譽就聽到二人吵架。但見李永忠如此說,也就不過問了。

他在水利所呆了兩天,要走的時候,白歌親自下廚李昭譽送行,期間吃着飯,白歌問:“昭譽,有一件事,你能不能幫幫昭瑢。”

“你不要聽她胡說,吃了飯,我讓人送你們去輪臺。”李昭瑢連連阻攔。

白歌說:“爲什麼不能說,昭譽又不是別人。”

最終,在白歌的堅持下,還是說了出來,原來李昭瑢年底回京只是走一趟,因爲還有喀什的項目,明年還要回來,而李昭瑢一直擔心在京城的母親,希望可以把她一起接來生活。

李昭譽聞言,開始認真考慮。其實對於英王太妃的事,他也不清楚,只是從小就知道,這位太妃很少出門,與皇室中的女眷來往不多。早些年都以爲是民族不同,習俗不同,但後來慢慢的才知道沒有這麼簡單。

宮裡從未給她下過禁足令,但太妃也從未出宮過,而李昭譽的印象裡,無論是祖父還是自己的父親,都這位太妃評價不高,他甚至還聽父親提醒母親,少與她來往。

別說李昭譽,就連李昭瑢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只是記得,剛到申京時,母親教育他要隱忍,要學會隱藏僞裝,這些被裕王知道後,李昭瑢就被帶裕王府和宮中各自住了一段時間,自此之後,母親就再未有過類似的話。

“王兄,這件事你問過父王沒有?”李昭譽終究還是問道。

李昭瑢搖搖頭:“我們都是電報來往,這種事不好在電報裡說。”

“你若方便,我們準備寫一封信,請你代爲轉送王叔。”白歌搶着說道。

“當然可以......不過在我看來,這件事應該問題不大。”

“怎麼說?”

李昭譽說:“太妃的事既然瞞着我們年輕一輩,就說明肯定有不好言說的,但既然只是瞞着,那就不是什麼過不去的大事。而伯父是天子,心胸最是寬廣,這些年過去了,就算有事,應該也能釋懷了。更不要說王兄你了,有你在,有什麼不好說的嗎?”

“我,我有什麼資格呢?”

李昭譽認真的問:“王兄不覺得,你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嗎?”

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四四 加勒比海盜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一零二 定策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八一 銅錢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四二七 齊心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三九六 林君弘章四一 勢如破竹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十 五軍之戰章十一 人心散了章九六 棘手的對日外交章一五七 亂點章一零一 幕後章一六零 兌子章四二 政策的自由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二二六 一場風雨章一一一 叛徒章十二 鐵騎章二二八 分析章一三四 教育章四八七 暗潮洶涌章六五 對英宣戰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三六五 農墾團章十 擁抱世界章二五五 第三等級的奮起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二八 鬥智章四五 軍紀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一五五 暴風雨章二零六 禪位計劃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二四六 撞擊 !撞擊!章一八九 刺殺章十五 興師章七八 備胎們章一 進軍章四六四 何爲親情章九二 三面出擊章一零四 重磅的禮物章六六 浙江局面章二九一 李君威的朋友章一八零 麻煩的女人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三三六 印第安全能選手 奔馬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一四七 父親的罵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二四 抵達章一五七 條件章六九 分鍋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五 棄車保帥章三 把國姓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十 永寧行政長官區章二六三 人事安排章二七四 先小人後君子章二六九 初戰章四五零 脫困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一四七 求人章七六 滿清的應對——反華大聯盟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六九 分鍋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一九四 赦免忠嗣團章二六六 交接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二八五 再起戰火章四一 巖野先生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二二 詔獄裡的熟人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一二六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一四七 重逢章六三 親藩體系章四二九 政治章六 前往美洲的道路章四九二 掌控戰爭進程章五 蠹蟲章八六 穩固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