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蜀中……

李九江兩場接風酒吃下來,李宣已在尋思着,大哥年歲比阿宇還年長几歲,也是光棍着呢,要不要請母親給大哥也相看一位閨秀。就是張長史等人也覺着,李九江有才有貌的,這把年歲,親事可該開始張羅了。甚至張長史都想,要不要把自家閨女給李九江說說。

雖然年歲差的有點大,但李九江也是初婚,雖是庶出,李九江自己卻是有本事的,也得五皇子看中……而且,倆人同僚這幾年,李九江生活習慣也不錯,自身條件絕對是上上等……張長史頗爲心動,就是不知李九江的親事是他自己做主,還是永安侯府做主了。

李九江沒想到小唐這多嘴的一張羅,自己今年便犯了桃花。

小唐的確是個喜歡張羅的人,除了給他師傅張羅接風洗塵酒,還把自己不錯的朋友介紹給他師傅認識,小唐新結交的朋友就是開辦進士堂補習班的沈素沈翰林了,小唐十分推祟沈翰林講的文章,私下同他師傅道,“比師公講得還叫人明白呢。”

沈翰林開辦舉人補習班——進士堂一事,李九江也有所耳聞,關鍵是如沈翰林這般補習效率的可是鳳毛麟角,今科春闈,就是國子監裡中的進士數目,也不如沈翰林的補習班多呢。

就因沈翰林這本事,小唐對他頗是推祟,方將他引薦給自己師傅認識。其實小唐是想引薦沈翰林給五皇子,卻聽說沈翰林與大皇子府頗近,小唐生於官宦之家,這些彎彎繞繞的不大懂,但忌諱還是知道的,沈翰林不是有啥根基的人,兩人既交好,他就不能坑了沈翰林。

沈翰林是個簡單的人,此人農家出身,生得頗是俊秀,二榜翰林,以往沈翰林給大皇子家的皇孫做過蒙師,後來皇孫去宮裡唸書,沈翰林就出來自己辦了補習班。現下看來,沈翰林很有辦補習班的天分。

除此之外,沈翰林就是熱衷於置產過日子,當然,他定期給聞道堂捐錢,也很支持聞道堂傳道授業解惑的事業,與江北嶺一系關係不錯。不然當初江北嶺也不能安排小唐去進士堂補習。雖然沈翰林的補習班價錢之高,一直爲人所詬病。可能在江北嶺這裡掛上名號,就說明沈翰林的本事了。

總得來說,沈翰林就是這麼個人,他沒啥背景,才學也不是一等一,擅長開補習班,賺些銀錢,卻也不會刻意往上鑽營。就是背靠大皇子府,沈翰林也不是大皇子系的核心人物,據說連外圍也算不上。以前大皇子還籠絡過他一二,後來見他一門心思賺錢,不大上進,也就淡了。

對了,沈翰林還擅長賣書,他親自編撰的春闈補習手冊,被考生奉爲寶典,據說沈翰林每年賣書所得,比開補習班還賺。

因沈翰林在補習班上大賺特賺,在朝中還捱過參,不過聽說沈翰林是蜀中薛帝師高徒,此事最終不了了之。薛帝師是誰?這都不知道!南薛北嶺,與北嶺先生齊名的就是薛帝師了。與北嶺先生這幅經常同朝廷擺架子的臭脾氣不同,薛帝師在穆元帝親政中立下汗馬功勞,今上親政後,薛帝師便功成身退,回蜀中老家教書育人,遂成一代名儒。就是現今,每年薛帝師壽辰,今上都會賜下壽禮。

薛帝師自回蜀中,這些年再未至帝都一步,帝都中卻依然有他的傳說,就知此人何等人物了。

傳說,沈翰林就是薛帝師的弟子。

可見沈翰林背景……

不過,在李九江看來,這種傳說實在是……只要稍對薛帝師有些瞭解的人就能知道,不同於北嶺先生弟子遍天下,薛帝師一生,就一個弟子——今上。

自回蜀中老家後,有人上門請教學問,薛帝師也會指點一二,但薛帝師再未收過弟子也是真的。

讓李九江說,沈翰林與薛帝師是同鄉,這是一定的,都是蜀人麼。但要說倆人是不是認識,李九江都拿不準,畢竟,人家沈翰林可沒承認過與薛帝師相交莫逆啥的。

不過,能在帝都過得滋滋潤潤,以沈翰林的出身來說,這也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

小唐的眼光不錯。

既是小唐引薦二人認識,原是該小唐安排地方做東,沈翰林卻是道,“老家捎來些土物,小唐你定沒吃過的,來我家吧,請你和李大人嚐嚐我們蜀地風味。”

小唐是個二百五,不知人家沈翰林這是爲了顯着親熱,才請他們師徒到家裡吃飯的,他還頗有不服,道,“啥蜀地風味兒我沒吃過,我們唐家在蜀地也有族人呢。”

沈翰林道,“小唐你老家不是在直隸麼,怎麼,蜀中還有你們的族人,倒沒聽你說過。”

小唐嘿嘿一樂,頗爲自豪,“天下人都知道的啊,我們祖上唐神仙就是在蜀中成的仙,聽說現在芙蓉城還有神仙宮呢,神仙宮裡供奉的就是我們家的老祖宗。”說到這個,小唐就牛氣哄哄的不行。別的什麼世家豪門介紹出身,無非是祖上出個公啊侯啥的,再顯赫,也就是出個皇帝,哪個能比得上他們老唐家,他們老唐家出的是神仙,這就跟凡夫俗子不是一境界!

沈翰林脣角抽了抽,道,“嗯,我秋闈時還去神仙宮燒過香呢。”瞧小唐這智商,委實想像不出這是神仙后人哪。

“要不阿素哥你怎麼一路暢通考進帝都來的,都是我們唐神仙保佑你呢。都說神仙宮的香火靈的了不得,是不是?”小唐根本沒去過蜀中,對於他的神仙祖宗,他也不甚了了,但這半點兒都不妨礙他吹噓一番自己祖宗。小唐無限暢想了一番自己的神仙宗祖,最後道,“什麼時候去蜀中,我也得拜一拜祖宗去。”

他巴啦了一通祖宗,同沈翰林定下一道吃酒的事,隔日就同師傅李九江去了沈家拜訪。禮物也是小唐備的,因沈翰林上有二老下有三小,小唐沒弄什麼貴重物,跟謝王妃要了些上等點心,包好帶了去。再備些筆墨,是給孩子們的。沈翰林家沒閨女,一水兒的兒子,所以也不必備給女孩子的東西了。

沈翰林以前住的是朝廷給困難官員的廉租房,現下沈翰林兼職事業小成,不好佔着朝廷的廉租房,便買了宅子搬出去,住到了自己的進士堂附近。

沈父沈母都是極淳樸的老人家,小唐以前就見過的,打過招呼後,介紹了自己師傅給老人家認識.沈父沈母年歲不輕,李九江並未自恃身份,拱手一揖問好。沈父笑,“李大人莫要這般多禮,小唐是常來的,早聽小唐說李大人是神仙一樣的人品,果然沒有半點誇大。”

沈母忙吩咐丫環上茶點,又請李九江坐下說話,客氣且熱情,請李九江吃蜀地的茶。沈翰林則叫了兒子們過來見過李九江,孩子們很懂禮數,小唐拿出糕點給他們吃,還道,“這是王爺小廚房裡制的糕點,味兒比外頭買的好。”

沈母頓時不安,道,“王爺賞的東西,能吃麼?要不要先供供祖宗。”

“能吃能吃。”小唐道,“因外頭不得見,我就帶了些來。我們王爺可是個大好人,知道家裡有老人孩子,還叫廚下做的酥軟些。”

沈翰林笑,“你以後隨便外頭買兩包就行了,可別這樣。外頭現在都叫我銅錢翰林,若貪吃的名聲出去,說不得得給我改名叫點心翰林了。”

小唐直樂,道,“隨他們說去,這些人就是閒的扯淡,有了這扯淡功夫,做點兒啥不好。他們若有阿素哥你一半的本事,就不會說你閒話了,都是嫉妒你。不爲人嫉是庸才,這說明阿素哥你有本事。”

沈父道,“還是該像李大人這般,爲國爲民做些事纔好。”顯然小唐早在沈父這裡安利過他師傅了,所以,沈父提及李九江時,那濃濃的讚賞口吻喲,簡直溢於言表了。

李九江面容溫和,誠懇道,“沈大人著書育人,也是不朽功德。何況,沈大人定期捐助貧寒學子,有仁義之心,令人感佩。”捐銀子的人不少,給聞道堂捐銀子的更多,但要知道,沈翰林不是富裕出身,見到沈翰林這一家子,李九江就知道沈翰林爲啥這麼拼命賺錢了。一家老少都要他來養,人也不只是活着就夠的,三個兒子,以後成親,沒有家業如何成?何況,就是這個家境條件,沈翰林都會定期捐款,可見其爲人,絕非外面所傳那般。

沈父笑,“這些不過小事。”嘴裡謙虛着,也能看出很爲兒子驕傲來着。

李九江笑,“莫因善小而不爲,可見世叔教子有方。”

沈父就更高興了。

這倒不是沈父膚淺愛聽好話來着,當然,誰不愛聽好話呢,皇帝也愛聽。主要是,自來了帝都,實不若在老家自在,沈父能說到一處的人就少了,難得有李九江這等人品,還願意耐心的聽他說話,於是,老人家自然開懷。

沈太太親自去廚下瞧着丫環料理飯菜,一時,席面兒備好,沈素請李九江與小唐師徒過去用飯。

蜀菜最大的特色就是辣,又麻又辣。

李九江自幼在老家長大,他老家也吃得辣,唯小唐,自稱蜀中有族人的,辣的嘴脣紅且腫,又一個勁兒的叫過癮,誇沈素家的菜好。沈素笑,“覺着好吃,只管常來。”

小唐道,“嫂子真是好手藝。”

沈素笑,“倒還湊合。”

“這道豆腐鮮、辣、麻、嫩,四樣俱全,實在不凡。”李九江讚許道,“在外頭也吃過不少麻辣豆腐,都不比阿素你家燒的好。”因相熟起來,大家便互稱名字了。

“九江你是行家,這豆腐其實燒法不稀奇,幾樣配料都是容易得的,只是一樣,豆腐燒好裝盤時,那盤子要在事先加熱,如此,這道麻辣豆腐方不失真味。”沈素說出其中訣竅。

“原來如此。”李九江道,“嫂夫人慧質蘭心。”

沈素笑笑,“九江你過獎了。”

小唐認識沈素的時間長些,他文章學的不咋地,亂七八糟的可是知道不少,道,“師傅,這你就是誇錯人啦,嫂子的手藝,還是阿素哥教的呢。”一幅得意模樣,“源頭在阿素哥這兒。”

李九江大爲驚歎,“不知阿素你還善烹調。”

沈素道,“我還不是家裡燒菜最好的,我家外甥女燒菜纔是有天分。”

小唐跟着點頭,“阿玄跟我說過,說何家姑娘生下來就懂燒菜,燒得菜那叫一個香啊,全縣都有名的燒菜小能手。”阿玄說的是沈玄,沈素沈翰林的兒子。年歲還小,跟小唐特談得來。

沈素心說他兒子這張嘴可真不牢靠,笑道,“倒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燒菜,大概是從我這兒遺傳的,外甥女麼,多像舅舅的。”

小唐一面聽一面點頭,“我也像我舅舅,尤其是我小舅,我娘說我跟我小舅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小唐嘰哩呱啦的說起自家事來,主要是誇他天才小舅的事,說來小唐的小舅以前也是一名人,無他,忒會敗家。小唐的外公是個有本事的,曾位居相輔,老頭兒一輩子攢下不少,待老頭兒死前分家,也沒委屈小兒子,結果,該小舅一年就把家業敗個精光,回老家種田了。

小唐覺着自家小舅是個天才,他道,“我小舅跟那個潘安一樣,長的差不多,喜好也差不多。我小舅也可愛打鐵了,他還送我好幾把寶刀呢,都是自己打的。”

李九江道,“不是說許公子回鄉了麼。”

“是啊,我小舅不喜歡帝都嘈雜,不過,他也沒回鄉,想要出好刀,得有好的礦石,他老家那裡不產鐵礦,我小舅到處遊歷找礦來着,趕明兒給師傅你看看我的寶刀,保管你大開眼界。”小唐又開始自豪了。

李九江含笑,“那是得開開眼界。”

沈素也是個博古通今的,道,“我曾在一本古書上看說當年大鳳王朝時,一位姓許的鑄劍師曾爲鳳武皇帝鑄過一刀一劍,劍名天祈,刀作驚鴻……”

不待沈素說完,小唐便忍不住道,“那就是我小舅他家祖上,我小舅家祖上就是鑄劍起家的。”說來,也是很有歷史的家族啊。

小唐愈發覺着自己的敗家小舅有許氏祖宗之風采了。

有歷史的家族就是這樣,等閒回憶個家族史都能說上三天三夜。

小唐倒沒說三天三夜,主要是天色將晚時,李九江就帶他告辭了,他們得進城去,怕晚了會閉城門。沈素起身相送至門外,李九江請他留步,方帶着小唐去了。

因已近中秋,傍晚天涼,李九江出行多是坐車,小唐便與師傅同車,還問他師傅,“阿素哥人不錯吧?”

李九江推開他被辣的紅嘟嘟的嘴,道,“沒人勸酒,你也能吃這許多酒。”渾身酒氣,李九江恨不能把小唐扔到車外去。

小唐道,“我這不是勸你跟阿素哥麼,勸了你又勸他,勸了他又勸你,勸着勸着,我就喝多了。”

李九江靠着靠背思量事情,小唐因吃多了酒,打個呵欠,頭一歪就打着小鼾睡了過去。小唐自己都不記得怎麼回的閩王府,但據說,是他師傅抱他下的車,你說把小唐給驚的,暗想,平日裡瞧着師傅手無縛雞之力的一書生,不想力氣還挺大。

小唐不是個胖的,也是正經成年男子。

小唐想去尋他師傅,李九江這會兒正在五皇子府與謝莫如說話,李九江道,“那位沈素沈翰林,家裡有一道麻辣豆腐,做法與娘娘這裡小廚房的味道十分相似。”

這裡要說一下,謝王妃的小廚房與五皇子的小廚房不是一碼事,謝莫如嫁給五皇子時,是帶着杜鵑院使慣了的廚子一道嫁過來的。所以,她與五皇子的小廚房其實是單獨分別設立的。謝莫如自己本身不喜歡麻辣的菜色,她偏愛清淡,倒是李九江自幼在江西長大,那地方的人也吃辣吃得多。謝莫如待人一向周全,李九江自從任職五皇子府後,謝莫如命人預備菜色,會注意各人口味兒。

這倒也不是重點,謝莫如道,“那位沈翰林出身蜀中寒門……”想到先時她派人去蜀中查凌霄底細,人卻被穆元帝給扣下的事……難不成蜀中還真有什麼不能查的東西……

“蜀中的事,您心中有個數就好。餘者,反正已是這些年過去了,有沒有此事,都無關大局。”

“這事就這樣吧。你也不要再查了。”謝莫如不是特別關心蜀中有什麼,謝家是她的母族都要對她待價而沽,何況是其他人。

如今,她需要的,自會用雙手去取。

而蜀中的一切,對她已經沒有意義了。

她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作者有話要說:  PS:石頭撐不住了,原本想再碼章美人記的,結果這章千山碼的超長了,明天再更美人吧~~大家早睡,晚安~~~

第210章 召見第7章 百靈第70章 昨晚穿越了~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74章 迴歸第249章 交鋒之十一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183章 與世同濁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185章 在朝第284章 交鋒之戰事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228章 南安第117章 第一更第27章 禍根已生第228章 南安第18章 一次性解決第291章 交鋒離職之半章第169章 將行之二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157章 是不是第60章 萬全策之龍擡頭第91章 表章第62章 講筵之後第323章 奪嫡之二六第67章 收了神通第25章 看到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4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08章 應對第187章 兵事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289章 交鋒之強援~~第379章 太后之一第109章 天生的權術家第156章 價值第278章 交鋒之御膳第99章 失落的第161章 五皇子的夢第188章 鐵御史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32章 攘外安內第二日第75章 外放之事第139章 進宮第77章 南安侯第160章 時機第301章 奪嫡之四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93章 命運之一第383章 元旦番外第186章 李宇第4章 華章 堂第29章 誅心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125章 宮宴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288章 交鋒之斷魂刀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269章 交鋒之老唐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224章 南事之一第383章 元旦番外第275章 交鋒之行雲之二第154章 更迭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22章 青松明月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325章 奪嫡之二八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10章 請安第385章 太后之六第201章 臣心之二第249章 交鋒之十一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57章 鸚鵡第33章 規矩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253章 交鋒之十五第273章 爭鋒之輿論第336章 奪嫡之三九第184章 天下烏鴉第287章 交鋒之舊事~第47章 她想要的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51章 東宮之十四第167章 一件東西第358章 皇后之一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279章 交鋒之浮影第213章 形勢~~~~~第197章 相救第82章 秦先生川第215章 壽宴~~~~~~~~~~~第353章 東宮之十六第85章 自立門戶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