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巡南

其實東宮代天巡幸江南的事,與五皇子不相干,這裡頭,根本沒他什麼事,五皇子卻爲這個同妻子絮叨許久。

五皇子回府時就不大痛快,好在謝莫如有規矩,痛不痛快的,別帶到飯桌上來,帶着孩子們用過晚飯,略問了幾句孩子們的文章,五皇子就打發孩子們各自休息去了。此方同妻子說到太子巡幸江南的事,五皇子道,“太子實在太心急了。”

謝莫如去了髮飾,一頭長髮攏在前胸,執一把楠木梳子,不急不徐的梳理着,謝莫如道,“殿下不如好生同陛下說一說,現下江南不太平,太子萬金之軀,不好涉險。”

“太子去江南做什麼,大家心知肚明,我這麼說,倒像阻太子功績似的。”要不顧及這個,五皇子早說了。五皇子接過妻子手裡的梳子,替她梳頭。

謝莫如道,“殿下要將太子與江南分開來看,太子是太子,江南是江南。大家說太子巡幸,你就只說巡幸。至於江南戰事,殿下不妨私下同太子與陛下講一講,靖江王多年經營,南安侯不過剛去江南大半年,並未到開戰時機。直言就好。”

“你說會不會靖江王提前宣戰。”人家靖江也不是死的啊,五皇子覺着,靖江王這麼些天沒動靜,定是在憋大招。

“宣不宣戰,不過作態,讀書人才講究這個,打仗麼,只要勝就好。”謝莫如道,“靖江還未有動靜,一旦有,必是大動靜。”

“其實,我不看好太子南下,也不全是出自私心。東宮出於政治考量,會令南安侯提前出兵,他不明白戰爭是怎麼一回事,就是孫子重生,怕也沒法預算戰事的。天時,說的就是時機,開戰的時機,不是誰說有就有的。如果爲勝而勉強一戰,倘時機不到,哪怕最終能勝,其損耗也極其巨大。”謝莫如道,“殿下別忘了,靖江雖是敵手,可江浙二地,一樣是朝廷的地方。戰事一起,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良田荒蕪,多少青壯戰死,陛下親政以來與民休養的元氣,或因此戰悉數喪送。倘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想着自戰事中得到多少好處,何等誤國誤民。”

五皇子聽得更是坐不住了,生怕他家江山有個好歹,道,“明兒個我就進宮同父皇說去。”

“殿下說戰事就說戰事,別的話莫提,不然,倒像是衝着東宮去的。”謝莫如叮囑。

“我曉得。”

五皇子感嘆,“我每想到這等事,就戰戰兢兢,心裡很是放不下。可再一想,朝廷事多了去,非江南一處,也不知父皇這些年怎麼過來的。”

謝莫如笑,“倘殿下在臣子面前可會表露這般擔憂。”

“自然不會。”五皇子生來便是皇子,很有些裝模作樣的本事。

“一個道理。”穆元帝親政多年,怎會叫臣子看出自己的心事呢?

五皇子道,“我還能同你說,父皇卻是沒個能說話的人。”後位空懸多年,他皇爹沒有再立後的意思,至於嬪妃,哪怕五皇子自己的生母蘇妃也是性子賢良之人,不過,他娘也不是能商量國家大事的。至於他祖母胡氏太后,那更是不必提,除了承恩公府,太后還知道什麼?

謝莫如聞此言一笑,道,“你我夫妻,有事自然應共同擔當。”

五皇子深以爲然。

五皇子接下來的行爲,深深的給太子與大皇子添了不知多少堵,五皇子先是去勸他太子二哥,可不能去江南啊,聽說不大太平,出事兒可怎麼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些話,五皇子一嘮叨能嘮叨半日。然後,他又跑去同他皇爹說江南戰事要慎重,自祖父立國,百姓方得安穩幾年,戰事一啓,百姓遭秧,國力消退。還有什麼,打仗的事就交給南安侯,叫南安侯看着辦就成,當然,能不打就不打,倘能和平解決,是最好的局面云云。

五皇子自己是一片丹心照汗青,殊不知自己都成了帝都城的笑話。四皇子素與五皇子交好,不忍看他弟出醜,私下同五皇子道,“你這是怎麼了,太子南巡是去歲就定下的章呈,這會兒你說這話,豈不是明擺着同太子對着來麼。”

四皇子爲他五弟着急的時候,殊不知他五弟也爲他四哥擔心呢,五皇子道,“四哥,你就不擔心南安侯?”

四皇子道,“岳父去江南這些日子,整肅軍隊,備戰山匪,無有不利。”倘岳父沒帶兵經驗,四皇子是要擔心的,不過,他岳父是舉朝皆知的名將,因戰功封侯,非永定侯能比。說心裡話,四皇子還真不怎麼的擔心,他覺着自己岳父下江南,勝算頗多。

五皇子想,怕是朝中大多數人皆如四哥這般吧。五皇子正色道,“南安侯自有帶兵打仗的本領,有南安侯在,江南我是不擔心的。這領兵打仗,咱們都不比南安侯精通,既如此,就讓南安侯自己做主江南的事便好,不是麼?”

聽此言,四皇子覺着他五弟比自己都對岳父的事上心,四皇子何嘗不知此理,只是,四皇子道,“東宮早便安排好了,五弟你一片好心,只怕與東宮心意不和。”

“江南戰事非同小可。”五皇子壓低了聲音,在四皇子耳畔道,“靖江那一位當初也是被先帝視爲儲君養了那些年,我是親見過靖江戰力的。我去閩地三年,說句真心話,我手下的兵還真比不得靖江那裡的戰力。江南事,讓南安侯看着辦就好,打仗得看時機,時機不到,這仗就打不好。要是靖江着實不堪一擊,父皇豈容他坐大到今日。”

四皇子原本挺放心岳父的,給五皇子這一分析,也不由將心提了起來。

五皇子終於找着了志同道合的同盟軍,四皇子擔心岳父,生怕太子過去江南給他岳父添麻煩,便同五皇子見天的唱衰太子巡幸江南之事,連帶着江南軍略,四皇子也與五皇子一個立場了。你說把太子氣的,在御前便皮笑肉不笑的來了一句,“五弟軍略自是出衆,去歲大勝,孤也是看到的。不過,朝中人才輩出,南安侯更是宿將。怎麼,在五弟看來,莫不是認爲南安侯不如五弟?”

五皇子連忙道,“這豈敢?我根本不懂軍略,就是去歲閩地打仗,也是聽扶風九江他們的謀略,其實沒出什麼力,更不敢與南安侯比。在軍略上,弟弟是外行,正因是外行,纔不敢妄自指揮內行。軍中的事,交給將軍們就好。要不,朝廷封這許多將軍做什麼呢?”見太子面色不大好,五皇子稍退一二,道,“這也是臣弟的一些小見識罷了。”

太子臉上的皮笑肉不笑都掛不住了,淡淡道,“五弟的見識可不小,要早知你有如此見識,當初就讓你去江南了。”

五皇子聽太子諷刺他,心下亦是不快,五皇子自認爲都是爲了朝廷着想,江南是什麼地方,那地方能敗麼?一旦出事,便是半璧江山淪喪,將來怎麼見列祖列宗?難道他攔着太子是不想太子去江南建功麼?只要南安侯勝了,太子便是舉薦大功。可太子非要過去瞎指揮,這是小事麼?要是把江山指揮垮了,別忘了干係着一大家子的性命呢?

甭看平日裡五皇子對太子是各種敬重禮讓,到底現下太子還未登基,親爹還在就要受這鳥氣,以後要如何過日子?

五皇子壓着火氣道,“便是臣弟去江南,也會將軍略交給南安侯做主,而非不懂裝懂,更不會將自己置於險地。”

太子登時給氣個好歹,怒喝,“你放肆!”

五皇子冷臉不語,卻是將下巴微擡,明顯不服。

穆元帝啪的一掌拍在案間,太子立刻轉了顏色,躬身道,“父皇息怒,五弟近來怕是擔心江南擔心的狠了,他也是心繫朝廷。兒臣做兄長的,與弟弟拌幾句嘴,也是就事論事。就是在朝中,同一事,朝臣們也常有分歧。”

五皇子平日裡也挺會說些暖心話,這會兒見着太子一幅好兄長模樣,不由心下發堵,頓時什麼都說不出來。穆元帝見他臭臉的模樣,道,“有話就不會好好說,知道的說你擔心太子安危,擔心江南局勢,不知道的還以爲你對東宮不敬!東宮是君,你是臣!東宮是兄,你是弟!這點道理,還要朕教你麼?”

四皇子推推五皇子,五皇子過去給太子行一禮賠罪,太子雙手扶住五皇子的胳膊,笑的和煦,道,“這是做甚,五弟,咱們至親兄弟,孤知道你是擔心二哥。你只管放心,江南之事,關乎國運,正因如此,二哥纔要去江南看一看,讓天下百姓安心。”

五皇子抿緊脣角,什麼都沒說,只是道,“我累了,先告退。”

穆元帝又要拍桌子,太子先一步道,“那五弟就去歇一歇吧。”待五皇子走了,太子方勸他爹道,“五弟還年輕,一時性子上來罷了,待回家冷靜一二,明兒就明白了,必來與父皇請罪。”

穆元帝道,“平時看他懂事,說犯性子就犯性子。”

太子笑,“年輕人,哪個沒性子,五弟這已是好的了。”

四皇子順着太子的話替五皇子說好話,道,“是啊,父皇,五弟就是愛較真,五弟心是不差的。”

三皇子笑,“五弟一向性子直率,且又在君父面前,一時心急,方失了禮數。”

連太子都不會說五皇子的不是,大皇子雖想添油加醋,到底忍了,也順着弟弟們的話,勸了父親幾句。穆元帝倒也罷了。

倒是謝莫如,未料到五皇子去了一趟宮裡,就把穆元帝和太子雙重給得罪了。五皇子回府時仍是氣憤難平,道,“太子只當我有私心,我勸他不去江南還不是爲他着想,萬一去了有個好歹,要怎麼着?”

一聽這話,謝莫如不問原由也能猜出是個什麼因果了。謝莫如遞了盞涼茶給五皇子,道,“昔年劉太公被項羽所擒,項羽要烹太公,劉邦答,分吾一杯羹。”

五皇子茶端在半空,望着他媳婦,一時噎住了。

謝莫如道,“最壞不過如此。”

謝莫如忽然有些不能理解五皇子的想法,問,“殿下生什麼氣?您勸也勸了,說也說了,已盡本分。”

五皇子長聲一嘆,“太子有個好歹,朝廷丟不起這個人哪。”

“太子既去,朝廷怎能不做好護衛。再者,南安侯與吳國公都在江南,他們寧可自己有個好歹,也不能叫太子出事。”謝莫如道,“殿下杞人憂天了。”

五皇子道,“我也希望自己是杞人憂天。”

謝莫如問,“陛下說什麼了?”

“父皇訓了我一通。”五皇子面兒上還有些不大好意思。

“太子是君,殿下是臣。太子是兄,殿下是弟。陛下自然會斥責殿下。”

五皇子見鬼一般望向謝莫如,謝莫如問,“陛下是如何斥責殿下的?”

握着茶盞的手抖了一抖,五皇子道,“就,就是你這樣說的。”

“陛下真是慈父心腸。”謝莫如感嘆一句,要不說是人都有可取之處呢。如穆元帝,在父親的位子上就做得不錯。謝莫如道,“殿下想想,陛下可是糊塗人?殿下想到的,陛下自然也能想到。陛下對皇子們一向看重,殿下所憂慮之事,陛下肯定慮在前頭了。”

“讓堂堂儲君下江南,這難道不是昏招?”

“正因太子想去,陛下才會讓他去的。”謝莫如道,“以後,這江山萬年,到底是太子的。對靖江的處置,從一開始,陛下采納的就是東宮系的建議。或者,陛下是想煅練太子也說不定。”

“父皇怎麼會同意……”

“吳國公趙國公都出身江南,倘不給江南系官員建功的機會,他們怎肯在靖平靖江王的事情上出力?不然,爲何任吳國公爲南安侯副手?南安侯能這麼快掌控江南,與吳國公的配合有很大關係。”謝莫如道,“陛下讓太子去江南,就是讓太子到江南看一看。”

“看江南系?”

“對。用時當用,防時當防。官場中講究同科同僚同鄉同年,但朝廷自來忌諱結黨,江南與他處不同,陛下不籠絡着他們,他們就會被靖江王籠絡去。太子妃焉何會出自吳家?殿下只管寬心,陛下心裡明鏡一般,太子不會在江南出事的。”謝莫如道,“有南安侯在,江南也不會出事。”

五皇子這會兒早把太子之事拋諸腦後了,認真請教他妻子,“那我這天天去朝中勸太子勸父皇,豈不是辦了件大大的蠢事?”這事兒,還是他媳婦叫他去辦的。何況,“你以前可不是這樣說的。”

“陛下對江南的安排,不是突發其想,他尋思這事兒不知多少年了。”謝莫如道,“不過,就是當年諸葛亮北伐,想必也沒想到敗在馬謖身上吧。只是,人皆有私心,私心會令人犯下大錯。”

謝莫如言之鑿鑿不看好江南形勢,不想第二日就被打了臉,南安侯着人送來八百里加急戰報,江南匪患,斬首萬餘。

五皇子琢磨道,“這不像在作戲。”不過,當初爲他爲了誘敵深入,也戰死不少將士。

謝莫如道,“再等等看。”

等了半個月,江南連傳三封捷報,共計斬首將將五萬。這種數目,就絕對不是作戲了。便是五皇子都不禁拊掌,“以往聽聞南安侯的名聲,多是在聽人說,現下眼見,方知他何等人物。”五皇子在閩地將將三年,一場戰事,也不過與南安侯在江南大半年經營相仿。

謝莫如輕按五皇子的手,“再等等。”

然後,這一等,就等到太子代君行賞江南。

作者有話要說:  PS:明天見~~~~~~~~~~~~~~

第275章 交鋒之行雲之二第82章 秦先生川第66章 朱雁第260章 交鋒之末班車~第100章 側妃事件第218章 戰局第7章 百靈第390章 太皇太后之五第79章 原因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162章 發散思維第165章 入觳之一第243章 交鋒之五第114章 施粥事件第242章 交鋒之四第66章 朱雁第303章 奪嫡之六第185章 在朝第16章 逗她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337章 奪嫡之四十第175章 祭奠第304章 奪嫡之七第131章 分封之一第339章 東宮之二第132章 流言之一第213章 形勢~~~~~第271章 交鋒之靖王的決斷第321章 奪嫡之二四第367章 皇后之十第274章 交鋒之行雲之一第177章 恩威並施之一第104章 喜事當前第158章 分封第314章 奪嫡之十七第113章 感觸頗深第14章 謝太太的煩惱第259章 交鋒之二一第288章 交鋒之斷魂刀第16章 逗她第205章 段四海第364章 皇后之七第205章 段四海第258章 交鋒之二十第305章 奪嫡之八第219章 積累~第3章 桃之夭夭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第152章 各方第122章 議儲位二第223章 舉薦第371章 皇后之十四第87章 於氏第32章 攘外安內第72章 玄機第263章 交鋒之爭功第216章 入冬第338章 東宮之一第8章 三老太太第134章 點個贊第135章 流言之四,兩道雷第96章 命運之三第282章 交鋒之這一年第241章 交鋒之三第231章 有小唐歡樂多第317章 奪嫡之二十第208章 槓上第147章 震後第106章 憶往昔第87章 於氏第105章 和諧啦第248章 交鋒之十第276章 交鋒行雲之三第256章 交鋒之十八第204章 出海之一第二日第292章 交鋒離職之中章第78章 信第334章 奪嫡之三七第383章 元旦番外第365章 皇后之八第380章 太后之二第341章 東宮之四第84章 出孝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109章 天生的權術家第142章 風又起~第138章 得子第255章 交鋒之十七第270章 交鋒之戰一第290章 交鋒之彭大郎第335章 奪嫡之三八第54章 福菜第225章 南事之二第180章 商議第126章 弟弟沒一個好東西第226章 南事之三第251章 交鋒之十三第338章 東宮之一第186章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