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河東鹽池

風蕭蕭兮易水寒!

二個月前,秦、楚、常山、魏四國聯軍在此誓師北伐,爲了解救一衣帶水的袍澤,爲了擊潰敢來搶劫家園的豺狼。六十餘天的撕殺與征戰,帶給聯軍將士的,不止是滿身的征塵、數處的創傷,還有濃濃的化不開的友情。

弩兵將領甘勇帶着一隊士卒守衛在浮橋邊上,目送着一隊隊聯軍的將士從燕地迴歸,魏軍過去了,只有五百士兵的他們,更多的只是經歷了一次打醬酒的旅行,但在這些魏卒的臉上,依舊能夠看到濃濃的欽佩之情。

隨後是常山軍的隊列,鍾離昧已經決定,重新迴歸楚國,項羽對於鍾離昧的迴歸,表示出了極大的善意,楚國現在將領凋謝,鍾離昧如果回到楚軍之中,不亞於是給連吃敗仗的楚軍將士一針強心劑。

楚軍在常山軍後面過河,項羽高昂着頭,將斷了腕子的左手藏在袖子裡面,他的臉上沉鬱的就如同化不開的一團墨。

“大楚,大楚!”

項莊策馬來回,不停的鼓舞着全軍將士的士氣,然而,楚軍的軍容就象冬日的冰棱花一樣,棱角被早早的磨平,剩下的是一灘軟綿綿的濁水。

薊縣被圍。

隨同項羽、項莊突圍的八千餘精銳經此一戰,傷亡慘重,項羽的一千親騎折損得幾乎沒有了,而隨項莊突圍的人,也不過三千人不到,至於因傷病留在薊縣的楚軍傷卒病卒,雖然保全了性命,但這些楚卒要想恢復戰鬥力,至少需要大半年以上時間的休養。

與楚軍失落的情緒相比,秦軍上下則是士氣高漲,燕地之戰,秦軍出動的部隊。除了九原的邊騎是精銳外,其他的士卒均爲新組建的二線部隊,秦軍士兵也多爲如季心這樣的俘卒或者來自趙地、韓地的關東士兵。

如今,這些新卒也和老卒們一樣,高唱着“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的秦軍戰歌,就連新加入序列的新卒也感受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那一份執摯的戰友之情。

“李武侯,這次蒙你相救,項籍謝了,他日秦國若是有難。我大楚也絕不會袖手旁觀。”項羽在催馬踏上浮橋之際,勒住馬繮衝着李原大喝道。

“霸王,此番你我合兵一處,共抗匈奴,彰我華夏之威風,揚我炎黃之銳氣,我大秦軍旗所向,擋者披靡,希望霸王迴轉彭城之後。能夠考慮兩國結盟之事,唯有如此,才能使我秦楚百姓免遭戰亂,免受流離之苦。”李原勸慰道。

救出項羽之後。李原對於秦國與楚國未來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以往,秦與楚勢不兩立、肯定要拼一個你死我活。但在這一次聯合對匈作戰中,卻讓李原看清楚了,兩國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對抗更強大更兇險的敵人:匈奴。

冒頓的反撲,隨時有可能到來。

在吃過一次大虧之後,李原確信,這頭草原上的餓狼會更加的兇殘,而秦國與楚國則脣亡齒寒,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與強盛到頂點的匈奴人相抗衡,若是兩國先拼一個高下的話,那即便一方勝了,也會傷筋動骨失去與匈奴人決戰的力量。

“結盟——,哈哈,我項籍還沒有依靠和投降他人的習慣,李武侯,你若是看得起我項籍,就來日在戰場上見輸贏吧,到時候,項某也饒汝一回。”項羽傲然道。

這句話,項羽說的坦坦蕩蕩,重瞳之中更是流露出希翼與李原一戰的念頭,一直以來都是孤軍奮戰的項羽,實在無法接受秦軍給予的施捨,他要回去好好的整頓隊伍,然後一掃前恥,堂堂正正的將李原打敗。

“項籍,你會再次失敗的,我保證。”李原淡淡說道。

項羽的驕傲和固執,就如同他的人一樣,讓他人接近不得,就算李原給予了他幫助,也無法動搖項羽的信念。

面對項羽的挑戰,李原也是無所畏懼的應戰了。

救楚,是大義,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競賽,他無怨無愧;而接下來的滅楚,則是王朝的終結,

是國與國的交替,他勢在必行。

——。

楚軍離去,常山軍離開,最後,李原也要率領本部親兵離開幽燕,離開這塊讓他從陌生到熟悉了的土地。

秦軍諸將之中,韓信已經被任命爲燕地和代地的新郡守,統一指揮這兩個地方的秦軍部隊,他的麾下,將士達到了三萬餘人,在秦軍行列之中,韓信一部也正式從二線部隊榮升爲一線的主力。

韓信的燕代軍也是繼李原的關中軍、九原的邊軍、蓋藏的河西軍之後,第四支足以威懾周遭、並能夠獨立統兵作戰的強大集團。

代郡,顧城。

韓信一路從易水護送李原到顧城,在這個風蕭蕭兮的冬日,秦軍將士們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戰友深情。

只可惜的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

這一次北地作戰,也讓韓信真正的見識了李原的果斷,能夠在秦國面臨內患的情況下,依舊出兵救援曾經的仇敵,這一份胸襟韓信自問他不能夠做到。

“武侯,一路多保重。”韓信一勒馬繮,道。

“韓大將軍,這回你獨留在燕地,責任重大,如果發現匈奴人或楚人有異動,可與邊郡的王離將軍聯繫,一句話,大秦之安危,在汝一身,有什麼事情,可烽火傳訊,報與長安知曉。”李原點頭吩咐道。

“武侯放心,末將理會的。”韓信應允道。

燕地遠離關中,相當考驗將領的統兵和判斷能力,要知道在幽燕的北方,是強悍不肯認輸的匈奴人,燕地的南面,是退守回齊地的楚軍,因此,能夠給予韓信增援的,就只剩下了西面道路遙遠的邊軍,還有趙地一帶的郡兵部隊。

凱旋迴朝。

李原率親騎一路經邯鄲、過朝歌,再經河東郡,於十二月末到達距離大河不遠的解池,聽聞李原回師抵達河東,在晉陽一帶負責兵造事宜的司馬印早早的迎接在這裡。

多日不見。

司馬印的精神比幾個月前要更好了些,這次秦軍出征,一多半將卒已經更換了鐵製的矛、槍,就連戰刀也開始在軍隊的中下級將領中推廣,而據不少的秦軍將領反映,他們的新武器在與匈奴人的粗劣青銅刀比拼中,取得了幾乎完勝的輝煌戰果。

不過,今天司馬印和李原的會面,談話的重點肯定不會是兵造方面,在武器的打製方面,現在秦國兵造的那些匠師們,已經遠遠的將一知半解的李原給拋在了後面,他們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已經開始嘗試鍛造百鍊精鋼的技術。

解池。

也被稱之爲滷池。

它的位置,就在今年的山西省運城市解縣一帶,這裡位於中條山的北麓,是大河由北向東的轉彎處,這裡的鹽湖在夏日東南風的吹拂下,池中的鹽水會加速的蒸發,然後自然的凝結成池鹽。

這樣自然產生的池鹽,也被秦人和晉人稱爲大夏之鹽,可以說,在楚國海鹽無法運到關中之前,中原人主要的食鹽供應地就是在解池,爲了這座天然鹽池的歸屬,傳說中炎黃與蚩尤就曾大打出手。

李原停駐於此,主要目的,就是想要恢復解池鹽的開採,始皇末年,各地暴亂頻頻,河東郡一帶被殷王司馬卯佔據,池鹽的開採設施也多遭破壞,其中損失最爲慘重的就是有經驗的鹽工,在瘋狂的殺戮面前,司馬卯的河東軍就象一羣蝗蟲過境一樣,不僅將鹽池給全部搗毀,還將鹽工悉數給活埋了。

當時,司馬卯的藉口很是堂而皇之,鹽池產鹽,最後都被運到了關中,供給了老秦人食用,他們關東人什麼也沒能得到,而那些鹽工則爲秦人出力,更是罪該萬死。(未完待續。。)

第42章 滎陽之變(一)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439章 天下初定第437章 梅涓末日第399章 河套大戰(四)第116章 無恥之徒第333章 一龍雙鳳第216章 南征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460章 人口問題第470章 談判也要講條件第249章 末路狂奔第156章 贖人割地第137章 升遷之路第103章 李斯低頭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13章 初生牛犢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417章 勇者勝第67章 詐關第466章 巴爾幹火藥桶第90章 胡亥之死第331章 李斯的遺願第499章 窮追不捨第516章 坑道戰第389章 捕狼圈套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186章 三國大戰第364章 多多益善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242章 大決戰(二)第311章 聯軍主帥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345章 虞姬失寵第354章 壯士斷腕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39章 老夫輕狂第141章 嚴峻考驗第476章 偷情人妻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59章 意外之局第201章 鐵器時代第22章 復仇之戰第485章 最後的大決戰第233章 背叛第442章 第一次西征第84章 趙賁趙成第474章 同盟者漢尼拔第523章 大秦VS羅馬全面戰爭第380章 此仇不共戴天第327章 黑火藥第518章 以身赴死第303章 雨中惡戰第488章 大海戰開啓第172章 神兵天將第163章 紅顏禍水第116章 無恥之徒第256章 斬草除根第298章 秦楚伐匈奴第464章 標槍棱堡俱成灰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85章 投名狀第337章 無路可逃第428章 大龍空來的深河桑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201章 鐵器時代第83章 人質脅迫第193章 秦匈對決第437章 梅涓末日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421章 血流成河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173章 請君入谷第426章 絕處逢生第246章 投擲風暴第256章 斬草除根第144章 酈生之死第402章 中行說現身第110章 月氏匈奴第332章 百家爭鳴第491章 反羅馬聯盟第66章 清君側第232章 分裂與團結第243章 大決戰(三)第392章 秋高馬肥第391章 兩腳羊第492章 斯巴達勇士們第243章 大決戰(三)第151章 信任第29章 白馬之戰(五)第128章 反戈一擊第168章 奇蹟與少年第447章 西方文明史第494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11章 所羅門隘口爭奪戰第156章 贖人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