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凝聚人心

秦國,正以勃勃的生機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與其中,你就能獲得幾十倍甚至於上百倍的回報,這是李原用心描繪的一幅宏偉藍圖,他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之人能夠融入到這一發展的洪流之中。

秦軍以德報怨,施救危險之中的楚軍,這一事蹟隨着楚軍、常山軍的迴歸,逐漸在關東大地上傳揚開來。

始皇帝時,秦國以酷法嚴律而聞名,讓關東諸學士儒生望而生畏,如今的秦國,卻是包融萬物、容許各個學說流派的人士入仕。

“焚書坑儒”帶來的消極影響在漸漸的散去,說實話,只有身處在這個時代,才能真正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曾經被儒學子弟視爲奇恥大辱的始皇帝污儒之說,其實不過是一波很小的波浪罷了。

始皇下令焚燬的,只是儒家的一部分學說,至於農桑、墨家的技術類書籍,則被咸陽的大秦府庫認真收藏着,而在歷史上,這些珍貴的書籍卻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一乾二淨,至於坑儒之說,則更是無稽之談。

始皇這樣的雄才偉略之人,平素最受不得誇誇其談的傢伙,而不幸的是,在秦末最爲出名的儒家學士淳于越卻正是那種只會口辯而不懂實務之人。

在巨大的戰功面前,關東的百姓對秦國的忿恨漸漸的消散了,再怎麼說,秦國真正統治關東的時間不長,始皇的律法雖然嚴酷了些,但在胡亥、趙高胡作非爲之前,秦國的國政在李斯、蒙毅等人的治理下,還是顯示出了發展的勢頭。

如今的新秦,對於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強烈。

不僅僅是關中的老秦人。

秦國,需要更多的人才,關東的那些豪門大戶。在觀望了許久之後,也是應該作出決擇的時候了。

李原求賢若渴。

吸引豪門大戶投資鹽井這樣的官營機構,正是吸引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昔日晉國的故都曲沃,李原與司馬家族的族長司馬長庚的會面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作爲春秋時“文能附衆、武能威敵”大名士司馬穰苴的後人,司馬長庚這老傢伙很不好對付,對於入股解池鹽井的事情司馬長庚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充分證實了他個人的眼力和智慧,但在具體的參股比例上,司馬長庚卻又表現出了斤斤計較的另一面。

缺乏長遠的謀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是象司馬長庚這樣家族族長的通病,他們的一生都被家族事務所牽絆,極少有機會外放爲官,這讓他們在眼界方面、在考慮事情上多從家族利益出發,而不會去謀算更大更廣闊的天地領域。

“胸有大溝壑,心有大氣度。”這是司馬家族族長司馬長庚對李原的第一印象,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司馬家族最終還是決定,將家族的利益與秦國的發展綁在了一處。

河東郡郡守司馬印。現在不僅僅是司馬家族新的代言人,也是李原嵌入到司馬家族的一枚棋子,而現在鹽井入股的誘餌已經拋出,李原相信。那些聞了腥味的豪門大鯊們,一定會爭先恐後的前來洽談合作事宜。

在司馬家族作出決定之後,河東郡、邯鄲羣的大戶也紛紛響應,通過商業上的合作。關東的豪族大戶與秦國利益共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也唯有這樣,象司馬家族這樣人才輩出的豪門纔有可能追隨秦國的步履。否則的話,豪門心生怨恨,又遲遲不能融入秦國的權力中樞,必然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時間。

就象一條永不停歇流淌的溪流,不管你是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它都以自己的節奏向前奔流着,而要想趕上它,就必須擁有超前的意識和創新的勇氣。

蒲阪。

李原與司馬印作別。

解池鹽井開發等具體的事務,則司馬印的河東郡負責,作爲一個國家實際的管理者,李原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在河東停留,離開長安已經有半年時間的他,現在迫切的想要回到那個他一手督造出來的新都市。

親軍一過大河渡口,關中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隨着秦國版圖的東擴,函谷關這座昔日秦國的雄關,徹底的失去了它防禦外敵的功能,現在,它不過是關中通往關東的一處小隘道,當年李原率軍搶關時的城樓還在,不過,也已經歷經風雨,破舊不堪。

在甘勇的陪同下,李原率一衆親兵登隘遠眺。

這些人中,當年隨他從三川郡拼死向西殺出一條血路的人,只剩下寥寥的三、四個老實漢子,其他的人,有的戰役於沙場,有的被外放做了校尉、將軍,就算是最不濟留在身旁的幾人,在親兵隊伍中也做了軍侯一級的軍官。

腳下。

在巍巍的萬丈山崖,依稀看去,還可見到山谷之中隱有車輛殘骸的影子,這些戰場上的遺物早已和這座關城一樣,成爲了見證歷史的最好憑證。

從函谷關城樓高處向西北方眺望,奔騰不息的兩條大河交匯在一處,已經開始泛黃的大河,依舊清澈的渭水,就象一對孿生的兄弟,緊緊的依靠在一起,然後合成一股,向東奔流到海再不復返。

“武侯,你看——!”一名親兵指着兩河的交界處,驚叫起來。

衆人定睛看去,卻見大河的河道里,衆多的冰棱正在擠壓着向合攏口而來,一塊又一塊的大冰塊相互推掇着,發出吱呀吱呀的怪異聲音,傳說中的大河棱汛就這樣以霸氣無比的氣勢突顯在李原等人面前。

從高處往下看,感覺又是不同。

而兩河交匯處的棱汛,又更是與衆不同,渭水走向由西向東,一般來說,不會出現和大河這樣的奇特自然現象。

李原目視河口處的滂溥氣勢,久久無語。

人的一生,在自然的長河中,是何其的短暫,而要想留下自己的足跡,更需要大智慧和大毅力。

這幾年來,他從一介小卒,因緣際會的成爲了秦國的實際君王,中間有諸多的必然也有偶然,但最根本的還是一句話: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事情,最後不管是什麼結果,就要在心裡坦然的面對。

回顧過往,秦國的崛起的過程中,看似一帆風順,實際卻是危機重重。

李原的每一次出征,都蘊含着極大的風險,萬一要是失敗,那秦國復興的契機也隨之中斷,可以說,李原就象一個賭徒一樣,將自己和這個滄桑短暫的秦國聯繫在了一起。

“報武侯,長安急報!”甘勇急促而來的腳步聲打破了李原的暇想,在燕地一戰後,李原決定讓甘勇真正的獨立領兵作戰,只不過一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接替他的人選,所以,這一趟長安之行他還陪伴着。

急報。

還是來自長安的,這讓李原心頭一怔,長安的內政事務,在李原的一力堅持下,早在二年前就由陳平、李政負責的內政機構各級官員接管了過去,一般性的事務,陳平等人自然會處理,只有緊急的有可能影響到國家穩定的大事,陳平纔會向李原彙報。

從甘勇手裡接過帛書,李原展開看去,卻見上頭潦草的寫着:漢中愚民兵亂,郡守趙賁被殺,南鄭等數縣盡陷亂民之手,褒斜道、石牛道斷絕,沮水兵造被敵圍困——。

“甘勇,速速集合隊伍,我們下山。另外,飛檄傳書關中、漢中、巴蜀各郡將領,聚集整肅隊伍,隨時侍命。”李原沉聲喝令道。

漢中。

突生變亂——。

這是李原不曾料想到的,現在,他迫切的需要回到長安,向陳平、閻樂等人瞭解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否則的話,一旦秦國與南方諸郡的聯繫被切斷太久,那極有可能會給那些窺伺份子以可趁之機。(未完待續。。)

第24章 大風歌第354章 壯士斷腕第496章 **弩發明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205章 激戰不休第122章 背水一戰(六)第60章 冒險一搏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280章 脣槍舌箭第123章 背水一戰(七)第245章 瘋狂撕殺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465章 西伯利亞的新主人第522章 大秦VS羅馬決戰日第492章 斯巴達勇士們第343章 英雄的舞臺第215章 瘟疫第292章 海市蜃樓第302章 三國志第216章 南征第143章 遊說章邯第402章 中行說現身第21章 大神“月關”第74章 老將辛勝第347章 商山四皓第384章 小萌娃和女漢子第345章 虞姬失寵第177章 虎牢關大戰(二)第140章 封狼居胥第106章 鴻門宴第25章 白馬之戰(一)第390章 叛徒臧衍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248章 一敗塗地第317章 人心第337章 無路可逃第367章 楚國覆滅第322章 幸福的滋味第368章 衣錦還鄉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156章 贖人割地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98章 陳倉之戰(二)第103章 李斯低頭第118章 背水一戰(二)第501章 熱血從未止熄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304章 不分勝負第106章 鴻門宴第452章 佔領中東第496章 **弩發明第110章 月氏匈奴第145章 壯哉韓四第17章 鬼城大梁第271章 劉邦絕望了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132章 艱難決擇第160章 大無賴第451章 羅馬人,我們來了第395章 大反攻的號角第274章 大破趙軍第455章 聖母瑪利亞第69章 千金散盡第510章 印度人的內耗第457章 基督教與天師道第425章 一路逃亡第298章 秦楚伐匈奴第106章 鴻門宴第161章 辛追第248章 一敗塗地第5章 沛公驚惶第512章 新大陸的**第165章 柔情似水第361章 悲壯輕騎第424章 呂臺作亂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302章 三國志第311章 聯軍主帥第448章 秦匈三番戰第355章 弩兵復仇第174章 天下揚名第321章 神鬼魃魈第77章 禁忌之戀第385章 書童劉盈第285章 生兒第314章 包抄後路第209章 巴人內訌第148章 宮鬥第298章 秦楚伐匈奴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233章 背叛第49章 計中計第331章 李斯的遺願第165章 柔情似水第309章 人質第80章 樓煩將第37章 叔與嫂第147章 黎明之前第104章 火上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