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秦兵造

敗局已經無可挽回。

王陵左支右擋,面對戰意熊熊的李原軍將士,士氣低落的劉軍士卒僅抵擋了一會,即不支敗逃。

與戚鰓毫無保留的全力出手不同,一開始就對戰局順利抱有懷疑的王陵好歹給自己留了一點保命的本錢。

從漢中一路跟着王陵的本部兵卒護着王陵從陳倉一路敗歸藍田,四千餘將兵在李原軍的追殺下,最終逃回的不過區區五百餘人,這讓王陵在看到劉邦駐守藍田關的將領周緤時,不禁悲從中來。

李原大獲全勝。

是役,歷時短短的十天時間,共殲滅來犯的劉軍兵卒約八千餘人,斬殺敵主將戚鰓等將校共二十一人,其中羌人蠻將三人,敵將之中,僅有王陵等三、四人逃脫。

取得陳倉大捷之後,李原即馬不停蹄揮師直撲姜水、姬水,這兩處地方的羌人部落被戚鰓鼓惑,發動叛亂,現在,該是羌人自食惡果的時候了。

五月間,李原率軍橫掃兩水流域,姜氏部落負隅頑抗,結果被李原軍全族誅滅,姬氏見勢不妙,遣了族中父老前往雍州說項,還算保全了一脈傳承。

在李原軍不講情面的鐵血掃蕩面前,但凡不降的羌人部落無不被滅族,面對李原報復性的殺戮,有見機早的部落早早的捲起帳篷向西遷移,而那些捨不得走的,又不想投降歸順的,則羌人男丁被殺戮一空,女子則充當侍婢。

民族之間爭奪生存權和土地權的戰鬥,從來都是血腥赤裸裸的,在這一點上,李原崇尚的不是後世那樣融合懷柔的做法,而是無情的鐵血與征服。

聽話的,讓你生存下去。

不聽話的,那麼就徹底的抹去,這纔是這個世界生存的法則。

競爭殘酷無比。

不想掉隊,不想被殺,就必須冷得下心腸,拿得起屠刀。

羌人一敗,雍州、上卦、武功諸縣皆爲李原所有,有了榜樣的力量,從關中一帶遷移而來的少年、健婦開始沿着河谷豐沃的土地開墾、播種,灑下希望,期待來日收穫累累果實。

與往年播種粟稷不同,這一年,在李原的堅持下,雍州一帶的百姓播種下的糧食作物是剛剛試點推廣的小麥。

小麥最早種植始於中東一帶,傳入中國並開始推廣是在戰國時期,到了秦統一六國之後,在關中平原一帶,小麥的種植面積相比以往,已經有了不小的擴大,不過,由於小麥的穎果呈漿狀,要想磨成粉狀,連需要有一種磨小麥的石盤才行。

相比其它複雜的發明,磨面的石盤對於李原來說,要製作出來不算困難,從咸陽一路與李原撤退到雍州的大秦兵造有足夠多的工匠,他們對於李原的提議,自然不會有什麼反抗的想法,實際上,能夠爲李原這位秦國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做點事,是工匠們的榮幸。

歧山,西。

兵造。

聚集了秦國最有天賦,最爲幹練的一羣工匠。司馬印從雒陽撤回的一部分郡匠、加上咸陽大兵造的二百餘名匠師,在歧山重起爐火,伐薪鍊鐵。

兵造的匠師,一般分爲四類:大匠師、匠師、工匠、匠人。其中的區分是以技術的高低來衡量的,這方面絕對不可能造假。

他們籍籍無名,唯一留下名字的地方,就是在武器上刻錄下年份、編號和自己的名字,這樣做並不是爲了炫耀,而是防止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查。

在秦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中,兵造起到的作用非同尋常。它的存在,讓百萬秦軍有了統一的武器,有了統一的裝備。這使得秦軍在與關東六國軍隊的交戰中,有了更多的榮譽感,更強烈的取勝欲。

五月中旬的一天,在李原的親自指點下,兵造的石匠開始打製一種奇怪的石磨盤。

根據李原的敘述,他見到的這種轉石盤,是用兩個被鑿成圓形的一大一小石盤疊加在一起,然後石盤中心的位置被挖成球狀,在中軸的地方裝上一個石質的實心球體,在小石盤上鑽上幾個漏斗狀的小孔,如此一來,當上方的竹管內的小麥穎果從小孔裡掉落時,在兩塊石盤的擠壓之下,穎果殼被擠破,裡面的粉狀果仁就被一點一點的擠出石盤外。

等到十一月,春小麥的第一季成熟,雍州的百姓就可以用轉石盤將小麥磨成麪粉,用小麥的果粉攤制的大餅,在若干年之後,也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對於李原來說,這就是一種難得的回味“家鄉”的美味。

在指點了石匠一番之後,細節方面,自有工匠去揣磨,不需要李原這個門外漢再去多說什麼,在司馬印的陪同下,李原隨後來到了打造兵器的工坊。

莫石是兵造的一名年輕匠師。

與其他匠師一樣,入了匠門,一般來說,就是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父輩將技術傳到下一代,然後,再傳到孫子一輩的手裡。

細數莫石的祖上,赫赫有名,春秋時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是他的先祖,干將、莫邪兩位有名的劍師是他的曾曾祖父母,隨着戰亂的頻頻,在傳承了數代之後,莫石一族開始從江南一帶遷移到關中,並最終成爲名噪一時的大秦兵造中的一員。

與莫石有相似經歷的匠師,在兵造不在少數,對於匠師來說,安定的環境、足夠的原材料、還有不錯的待遇,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因素。

不是每個匠師都會象干將、莫邪一樣爲了鑄一把絕世神兵而付出性命的,普通人,更多考慮的是好好的活下去。

莫石手裡,拿着一把環首大刀,在柄首握處,刀刃捲起處,都已經有些焦黑的地方,這是烈火灼燒後的痕跡。

姜叢死後,環首刀被秦軍繳獲,這樣一柄利器作爲最重要的戰利品,被蒙虎鄭重的送到了李原手裡,對於蒙虎來說,這一仗打得淋漓盡致,一掃幾個月前失敗的陰影,與重振邊軍將士的信心相比,一柄利器算不得什麼。

“莫師,你看看,這刀還能重新鍛鍊成型嗎?”李原在司馬印的陪同下,剛剛察看過新建的匠造坊,在知曉了莫石是莫邪、干將後人後,即命人將環首刀送了過來。

莫石一臉冷峻,不敬言笑,他的眼睛緊緊的釘着手裡有些變形的大刀:“重溫熔鍊,加上二十餘斤的上好鐵石,或可成,不過,有六成機率毀損。”

“如此,這刀且先放莫師處,等鐵石尋到,再行鍛造。”李原點了點頭,莫石沒有說大話,六成毀損的機率也是實實在在,這個時代相比後世大熔爐,手工作坊的形式在火候、時間、匠師的精氣神等方面,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據李原所知,內史郡雍州一帶,大型的鐵石礦幾乎沒有,距離雍州最近的一處鐵礦,是位於藍田縣一帶的柞水礦,柞水位於秦嶺以南,目前還被劉邦軍佔領着,至於上卦一帶,富有的鐵礦也是不多,在秦國的西陲邊境,真正的大鐵礦還要跨過大河,沿着往西的走廊纔會有斷裂的鐵礦石分佈。

鍊鐵,鑄劍,同時,也是一個耗量極大的活計,以李原現有的條件,開採成熟的銅礦,打造一批青銅製式武器和農具,纔是現實的策略。

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248章 一敗塗地第272章 真死了第409章 人之本心第81章 雷霆戰車第443章 罷黜李政第24章 大風歌第402章 中行說現身第124章 背水一戰(八)第329章 呂澤的下場第150章 甘六郎第171章 猜忌重重第110章 月氏匈奴第395章 大反攻的號角第247章 英雄所見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145章 壯哉韓四第407章 貪腐問題第430章 衝鋒號角第248章 一敗塗地第103章 李斯低頭第106章 鴻門宴第385章 書童劉盈第320章 女強人第90章 胡亥之死第335章 雲夢大澤第206章 破城第224章 邊軍之魂第358章 真正底牌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211章 陸賈遊說第46章 滎陽保衛戰(三)第79章 末代君王第286章 河西危殆第228章 閻妞妞第21章 大神“月關”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202章 潛伏第242章 大決戰(二)第241章 大決戰(一)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96章 誘惑陷阱第455章 聖母瑪利亞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254章 新長安第223章 黑金第305章 後路被斷第235章 層層阻截第390章 叛徒臧衍第207章 橫掃第352章 三李成諸葛第5章 沛公驚惶第476章 偷情人妻第33章 玉漱公主第125章 痛打落水狗第486章 耐心大考驗第490章 一戰聞名天下知第334章 三軍用命第520章 羅馬三巨頭第433章 趙佗之死第66章 清君側第25章 白馬之戰(一)第503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二)第149章 神武侯第457章 基督教與天師道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38章 脆弱結盟第472章 進攻埃及第259章 雄心猶在第346章 季布被疑第80章 樓煩將第451章 羅馬人,我們來了第165章 柔情似水第509章 韓信北地軍團第229章 商賈心向第199章 決裂第362章 項羽之死第308章 射殺第451章 羅馬人,我們來了第327章 黑火藥第450章 天池之戰(二)第271章 劉邦絕望了第257章 李左車第518章 以身赴死第507章 左勾拳第261章 李必的私心第190章 文明的碰撞第469章 君士坦丁堡危機第462章 少女多情種第323章 河東鹽池第350章 秦楚大決戰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328章 天火第19章 秦軍大捷第236章 圍點阻援第325章 凝聚人心第139章 韓信是誰?第459章 馬其頓的末日第482章 淮南八駿第159章 十五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