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借銀

倘若崇禎在御批中用的是堅決贊同的口氣,南方籍的大臣們儘管還會用各種辦法進行抵抗,但也不能不有所顧忌。

而且,倘若他的態度堅定,那些出身寒素的南方臣僚和北方籍的臣僚絕大部分都會支持他。但他用的是十分活動的口氣批交內閣和戶部大臣們“詳議”,原來可以支持他的人們便不敢出頭支持。過了幾天,內閣和戶部的大臣們復奏說李璡的建議萬不可採納,如果採納了不但行不通,還要惹得江南各處城鄉騷動。他們還威脅他說,如今財賦幾乎全靠江南,倘若江南一亂,大局更將不可收拾。這些大臣們怕自己的復奏不夠有力,還怕另外有人出來支持李璡,就唆使幾個科、道官聯名上了一本,對李璡大肆抨擊。

“李璡肄業太學,未登仕籍,妄議朝廷大政,以圖邀恩沽名。彼因見江南尚爲皇上保有一片安靜土,心有未甘,即倡爲豪右報名輸餉之說,欲行手實籍沒之法手實籍沒之法——令業主自報田產以憑徵稅,叫做“手實”。所報不實便將田產充公。此法最早出現於唐朝,宋朝也實行過......此乃衰世亂政,而敢陳於聖人之前。小人之無忌憚,一至於此!”

崇禎看了這幾句以後,輕輕地搖搖頭,從鼻孔裡哼了一聲,不自覺地小聲罵道:“這般臭嘴烏鴉!”

顯然,他很瞧不起這班言官。不同意他們說李璡的建議一無可取。停了一陣,他接着看下邊一段妙文:

“夫李璡所惡於富人者。徒以其兼併小民耳。不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若因兵荒之故。歸罪富家,勒其多輸,違抗則籍沒之,此秦始皇所不行於巴清巴清——即巴寡婦清。秦始皇時爲大富孀,巴人,名清。漢武帝所不行於卜式卜式。西漢時人,以經營牧羊致富。者也。此議一倡,亡命無賴之徒相率而與富家爲難,大亂從此始矣。乞陛下斬李璡之頭以爲小人沽名禍國者戒!”

看完了這一封措詞激烈的奏本。崇禎對他們堅決反對李璡的建議感到失望,但是很欣賞那一句“不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

他點點頭,心裡道:“是呀,沒有富人,窮人怎麼活呢?誰給他們田地去種?”

他從御案前站起來,在暖閣裡走來走去,考慮着如何辦。過了一陣,他決定把這個奏本留中,置之不理。對李璡的建議。他陷於深深的苦悶之中:一方面他認爲這個建議在目前的確是個救急之策,一方面他害怕會引起江南到處騷動,正像這班言官們所說的“亡命無賴之徒相率而與富家爲難”。富家大戶自來是國家的頂樑柱,怎麼能放縱無業小民羣起與大戶爲難?他決定不再考慮李璡的建議,而重新考慮向皇親們藉助的事。他認爲別的辦法縱然可行,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惟有皇親們都住在“輦轂之下”,說聲出錢,馬上就可辦到。但這是一件大事。他仍有躊躇,於是對簾外侍候的太監說:

“叫薛國觀、程國祥來!”

當時有七位內閣輔臣,崇禎單召見薛國觀和程國祥是因爲薛是首輔,程是次輔。另外,他還有一個考慮。薛國觀是陝西韓城人,與江南大戶沒有多的關係,程國祥雖是江南上元人,卻較清貧。當朝廷上紛紛反對向江南大戶藉助軍餉時,只有他二人不肯說話,受到他的注意。他希望在向皇親們藉助的事情上他們會表示贊助,替他拿定主意。他今天召見這兩位輔臣的地方是在宏德殿,是乾清宮的一座配殿,在乾清宮正殿西邊,坐北向南。他之所以不在乾清宮正殿的暖閣裡召見他們,是因爲他看見每日辦公的御案上堆的許多文書就不勝心煩,沒有等到他們進宮就跑出乾清宮正殿,來到宏德殿,默默坐在中間設的盤龍御座上,低頭納悶。

過了一陣,薛國觀和程國祥慌忙來了。他們不知道皇上突然召見他們有什麼重大事情,心中七上八下。在向皇上跪拜時候,薛國觀誤踩住自己的蟒袍一角,幾乎跌了一跤,而程國祥的小腿肚微微打顫,連呼吸也感到有點困難。賜座之後,崇禎嘆口氣,繞着圈子說:

“朕召見先生們,不爲別的,只因爲災異迭見,使朕寢食難安。前天的大風霾爲多年少有,上天如此示儆,先生們何以教朕?”

薛國觀起立奏道:“五行之理,頗爲微妙。皇上朝乾夕惕,敬天法祖,人神共鑑。古語云:‘盡人事以聽天命。’皇上憂勤,臣工盡職,就是盡了人事,天心不難挽回。望陛下寬懷,珍重聖體。”

崇禎說:“朕自登極至今,十三年了,沒有一天不是敬慎戒懼,早起晚睡,總想把事情辦好,可是局勢愈來愈壞,災異愈來愈多,上天無迴心之象,國運有陵夷之憂。以大風霾的災異說,不僅見於京師一帶,半月前也見於大名府與浚縣一帶。據按臣韓文銓奏稱:上月二十一日大名府與浚縣等處,起初見東北有黑黃雲氣一道,忽分往西、南二方,頃刻間瀰漫四塞,狂風拔木,白晝如晦,黃色塵埃中有青白氣與赤光隱隱,時開時闔。天變如此,怎能叫朕不憂?”

薛國觀又安慰說:“雖然災異迭見,然賴皇上威靈,剿賊頗爲得手。如今經過瑪瑙山一戰,獻賊逃到興歸山中,所餘無幾,正所謂‘釜底游魚’,廓清有日。足見天心厭亂,國運即將否極泰來。望陛下寬慰聖心,以待捷音。”

崇禎苦笑一下,說:“楊嗣昌指揮有方,連續告捷,朕心何嘗不喜。無奈李自成仍然負隅於商洛山中。革、左諸賊跳梁於湖廣東部與豫南、皖西一帶,而山東、河南、河北到處土寇蜂起。小者佔據山寨,大者跨州連郡。似此情形。叫朕如何不憂?加上連年天災,徵徭繁重,百姓死亡流離,人心思亂。目前局面叫朕日夜憂慮,寢食難安,而滿朝臣工仍然泄泄沓沓。不能代朕分憂,一言籌餉,衆皆啞口,殊負朕平日期望之殷!”

薛國觀明白皇上是要在籌餉問題上徵詢他的意見。他低着頭只不做聲,等待皇上自己說出口來,免得日後一旦反覆,禍事落到自己頭上。崇禎見首輔低頭不語,使一個眼色屏退了左右太監,小聲說:

“目前軍事孔急,不能一日缺餉。國庫如洗,司農司農——戶部。無計。卿爲朕股肱大臣,有何良策?”

薛國觀跪下奏道:“臣連日與司農計議,尚未想出切實可行辦法。微臣身爲首輔。值此民窮財盡之時,午夜彷徨,不得籌餉良策,實在罪該萬死。”

“先生起來。”

等薛國觀叩頭起來以後,崇禎不願再同薛國觀繞圈子說話,單刀直入地問:“朕欲向京師諸戚畹、勳舊戚畹、勳舊——戚畹與戚里同義,即皇親國戚的代稱。勳舊指因先人有大功勳而受封世襲爵位的世家。與縉紳藉助,以救目前之急,卿以爲如何?”

薛國觀事先猜到皇上會出此一策。心中也有些贊同,但他明白此事關係重大,說不定會招惹後禍。他膽戰心驚地回答:

“戚畹、勳舊,與國同休,非一般仕宦之家可比,容臣仔細想想。輔臣中有在朝年久的,備知戚畹、勳舊情況,亦望皇上垂詢。”

崇禎明白他的意思,轉向程國祥問:“程先生是朝中老臣,在京年久,卿看如何?”

程國祥在崇禎初年曾做言官,頗思有所建樹,一時以敢言知名。後來見崇禎猜疑多端,剛愎任性,加上朝臣中互相傾軋,大小臣工獲罪的日多,他常怕招惹意外之禍,遇事緘默,不置可否,或者等同僚決定之後,他只隨聲附和,點頭說:“好,好。”日久天長,漸成習慣。由於他遇事不作主張,沒有權勢慾望,超然於明末的門戶鬥爭之外,所以各派朝臣都願他留在內閣中起緩衝作用,更由於他年紀較大,資望較深,所以他在輔臣中的名次僅排在薛國觀的後邊。因爲“好,好”二字成了他的口頭禪,同僚們替他起個綽號叫“好好閣老”。剛纔進宮之前,一位內閣中書跪在他的面前行禮,哭着說接家人急報,母親病故,催他星夜回家。程國祥沒有聽完,連說“好,好”。隨後才聽明白這位內閣中書是向他請假,奔喪回籍,又說“好,好”,在手本上批了“照準”二字。此刻經皇帝一問,他心中本能地警告自己說:“說不得,可說不得!”不覺出了一身汗,深深地低下頭去。崇禎等了片刻,等不到他的回答,又問:

“卿看向戚畹藉助還是向京師縉紳大戶藉助?要是首先向戚畹藉助,應該叫誰家做個榜樣?”

程國祥跪在地上膽怯地說:“好,好。”

崇禎問:“什麼?你說都好?”

“好,好。”

“先向誰家藉助爲宜?”

“好,好。”程的聲音極低,好像在喉嚨裡說。

“什麼?什麼好,好?”

“好,好。”

崇禎勃然大怒,將御案一拍,厲聲斥責:“爾系股肱大臣,遇事如此糊塗,只說‘好,好’,毫無建白,殊負朕倚畀之重!大臣似此尸位素餐,政事安得不壞!朕本當將爾拿問,姑念爾平日尚無大過,止予削職處分,永不錄用......下去!”

薛國觀見崇禎盛怒,不敢替同僚求情,也有心將程國祥排出內閣,換一個遇事能對他有幫助的人,所以只不做聲。程國祥嚇得渾身顫慄,叩頭謝恩,踉蹌退出。回到家中,故舊門生紛來探問,說些安慰的話。國祥不敢將皇上在宏德殿所說的話泄露一句,提到給他的削職處分,只說“好,好”。當晚奉到皇上給他的削職處分的手諭,他叩頭山呼萬歲,趕快上了一封謝恩疏,親自謄寫遞上。但是謝恩拜發之後,他忽然疑心自己將一個字寫錯了筆畫,日夜害怕崇禎發現這個錯字會給他重責,竟致寢食不安,憂懼疑成疾,不久死去。

卻說程國祥從宏德殿退出以後,崇禎問薛國觀想好了沒有。國觀看出來崇禎很焦急,左右更無一人,趕快小聲奏道:

“藉助的辦法很好。倘有戚畹、勳舊倡導,做出榜樣,在京縉紳自然會跟着出錢。”

崇禎嘆口氣說:“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但怕行起來會有阻礙。”

薛國觀躬身回奏:“在外縉紳,由臣與宰輔諸臣倡導;在內戚畹、勳舊,非陛下獨斷不可。”

“你看,戚畹中誰可以做個倡導?”

“戚畹非外臣可比,臣不如皇上清楚。”

崇禎又問:“武清侯李國瑞如何?”

“武清侯在戚畹中較爲殷富,由他來倡導最好。”

“還有哪一家同他差不多的?”

薛國觀明知道田妃和周後的孃家都較殷富,但是他不敢說出。他因武清侯同當今皇帝是隔了兩代的親戚,且風聞崇禎在信王府時曾爲一件什麼事對武清侯不滿意,一直在心中存有芥蒂,所以他拿定主意除武清侯家以外不說出任何皇親。

“微臣別的不知,”薛國觀說,“單看武清侯家園亭一項,也知其十分殷富。他家本有花園一座,頗擅林泉之勝。近來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園,引三里河的水流進園中,真是水木清華,入其園如置身江南勝地。這座新花園已經動工了好幾年,至今仍在大興土木。有人說他有數十萬家資,那恐怕是指早年的財產而言,倘若是他家今日散在畿輔各處的莊子、天津和江南的生意都算進來,一定遠遠超過此數。”

崇禎恨恨地說:“沒想到朕節衣縮食,一個錢不敢亂用,而這些皇親國戚竟不管國家困難,如此揮霍!”停了片刻,他又說:“李國瑞是朕表叔。今日倘非國庫如洗,萬般無奈,朕也不忍心逼着他拿出銀子。”

“戚畹中哪一家同皇上不是骨肉至親?總得有一家倡導纔好。”

“卿言甚是,總得有一家倡導纔好。朕久聞神祖幼時,孝定太后運出內帑不少。今日不得已叫他家破點財,等到天下太平之後,照數還他。不過此事由朕來做,暫不要張揚出去。”

第308章 夜襲張獻忠第455章 生擒鄭森(下)第502章 馬尼拉的投降第76章 海盜侯葉大海第163章 奇女子韓小小第429章 大戰松山(上)第60章 “維京人”號第221章 第四日:分兵!第401章 再用洪承疇第476章 高壓鍋和新鮮的事物們第266章 拍馬匹藝術化第529章 武田鐵騎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217章 潁州布兵第384章 炮擊鶴丸城!第58章 戚家刀法第166章 岳飛和戚繼光第570章 燃燒中的盛京(中)第422章 廈門第412章 殺人滅口第387章 破城第369章 腥風血雨,正好辦事!第37章 斬殺鬼王丸第454章 生擒鄭森(上)第285章 大海戰第335章 兄弟第111章 丁家第583章 江北四鎮第482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195章 這是大人的臺灣!第90章 最近犯太監第14章 澎湖十六英?第245章 金刀衛第375章 誘餌第61章 十大海盜鐵規第220章 第三日:浴血奮戰第344章 賭坊第359章 鶴丸城第198章 “大明私掠許可證”第95章 是福,不是禍!第325章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第373章 一個白癡的誕生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396章 皇太極和他的兄弟們第443章 孤單的船(下)第155章 囚犯第257章 皇太極和范文程第453章 慘勝第58章 戚家刀法第272章 新的臺灣第77章 大哥,保重!第290章 你不給,我帶軍艦去拿!第356章 麻煩事又來了第156章 運兵第517章 赤石山攻防戰第130章 衝賊!第253章 連環計(下)第398章 熟女、蘿莉......第310章 李自成第210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71章 海上貿易第38章 打造新船第438章 料羅灣大海戰(中)第242章 史偉德少校團第250章 關寧鐵騎,出擊!第314章 最後的十八人第84章 虎賁衛第280章 爲臺灣,戰!第122章 戰事即將到來第184章 臺灣——光復!!!第115章 婚事?第462章 我決定要繼續納妾!第332章 錦衣衛——洪調元!第232章 寶馬奔霄第83章 戰艦歸來第342章 甲必丹第524章 田澤殺戮戰場(上)第298章 張溥的怒氣第359章 鶴丸城第8章 初到澎湖第225章 援軍?援軍到底在哪!第513章 步步推進第467章 請賢第306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69章 燃燒中的盛京(上)第68章 鄭芝龍來了第210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6章 “龍牙”第200章 合二爲一第256章 黃覺新第327章 遇伏第354章 第一塊殖民地(中)第26章 內閣制第3章 丁巡檢第359章 鶴丸城第477章 大發展第239章 臺灣發展第565章 大戰一片石(下)第85章 我需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