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新的同盟

在大明,丁雲毅的升遷速度之快讓人咋舌,但還有一個人卻同樣以異乎尋常的速度飛速升遷:

吳三桂!

崇禎八年,幾乎就在丁雲毅被提升爲參將同時,吳三桂也被擢升爲前鋒右營參將,時年二十三歲。

而這一年,丁雲毅按照這個時代的年紀,剛剛纔滿二十一歲。

一個是二十一歲的參將,一個是二十三歲的參將,這兩個人,是大明王朝最閃亮的兩顆年輕將星!

“臺灣丁雲毅,寧遠吳三桂”。

大明朝廷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說法。

而就在同一年,虜酋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定族名爲“滿洲”。

崇禎八年,爲了配合多爾袞招撫林丹汗子額哲的軍事行動,皇太極首次委用二十二歲的弟弟,十三歲被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兵部政事的愛新覺羅.多鐸爲帥,統領大軍進擊錦州,與明軍大戰於大淩河,

大明前鋒右營參將吳三桂奉命增援!

二次大淩河之戰爆發!

吳三桂以勇武聞名於大明、金虜,金虜皆畏其勇,多鐸以猛將鄂勒順,和明朝降將,“天助軍”首領,總兵官尚可喜阻擋吳三桂的增援,而自己親率主力猛攻大淩河之明軍。

吳三桂眼見金虜戒備森嚴,軍容整齊,不敢輕易攻擊,與敵對峙一日,苦思破敵之方。

而在這個時候,一個讓他驚喜的消息到了。

“參戎,臺灣參將、上輕車都尉、昭武將軍丁雲毅求見參戎。”

“丁雲毅?”吳三桂一怔,隨即大喜:“那是我的二弟,快請。不。我親自出去迎接!”

說着匆匆來到營外,一眼便見到了丁雲毅,大笑道:“二弟,你可來了!”

“大哥風采依舊!”丁雲毅也笑着迎上。

兩人見面,都是歡喜,吳三桂握着丁雲毅的手。一邊笑着,一邊旁若無人走進大帳。那些部下一個個都看得面面相覷,參戎什麼時候多了一個弟弟?

“二弟做得好事。”才一坐定,吳三桂便笑道:“潁州血戰,何等壯烈。砍殺流寇。如若直入無人之境。我在邊關聽聞,臉上亦有光彩。想起你我三年之約,不得相見,心中悵然,不想二弟竟然真的來了!”

丁雲毅笑着說道:“我也思念大哥。實在忍耐不住。便來邊關,纔到便聽到金虜進犯大淩河,大哥統帥雄兵增援,故此特來相見。”

“哪裡來的雄兵。”吳三桂收起笑容:“二弟來的正好。金虜以鄂勒順爲主將,尚可喜爲次,列開陣營。阻擋我軍。金虜一萬五千,我軍六千。我正在這裡憂愁。”

丁雲毅皺了下眉頭:“金虜圍攻大淩河甚急,在此耽擱一天。大淩河的危急就甚於一天,何不尋找金虜薄弱之突破?”

“來,你隨我來。”吳三桂站起身,纔剛進大帳,又帶着丁雲毅走了出去,來到土臺之上,指着前方說道:“你自己看看吧。”

丁雲毅看去,金虜營寨森嚴,軍容整齊,那些騎兵往來馳騁,不斷髮出“荷荷”叫聲,嚴密監視着明軍動向。

“我已經有了一法。”吳三桂站在土臺上道:“金虜兇悍,但側翼天助軍戰力稍弱。我欲親引主力攻擊天助軍,撕開一個缺口,但卻需要一人,引兵兩千,衝突金虜。而這兩千兵,必定要堅持一個時辰以上。可惜,我身邊卻無人能擔此重任。”

說到這,忽然眼睛一亮,仰天大笑:“老天爺待我不薄,我正在尋找驍將,二弟卻就來了,這豈非是老天爺的意思,要二弟助我破敵?”

丁雲毅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是來找吳三桂買馬的,誰想到卻攤上了這麼一檔子事,自己來得也太不是時候了。吳三桂也不和自己客氣一下,居然自己屁股還沒有坐熱,便要請自己領兵出征。

不過忽然覺得心情振奮,自己和海盜打過,和紅夷殺過,和流寇血戰過,現在,終於該輪到下一個對手了:

金虜!

丁雲毅冷聲道:“金虜奪我土地,殺我子民,我不殺之,天亦殺之。既然大哥要破金虜,丁雲毅豈有不肯答應的道理!”

吳三桂大喜過望,但隨即也有一些擔心。

他早聽說過丁雲毅勇猛,但究竟勇猛到了什麼地步,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萬一名不副實,無法擋住滿人,則自己率領的部隊也將陷入包圍之中。

但吳三桂深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況且自己在這已經耽擱一天,大淩河方向廝殺激烈,耽誤一天便增加一天失敗可能。

再不猶豫:“擊鼓,升帳!”

鼓聲“咚咚”響起,一衆部將趕到,吳三桂沉着臉道:“金虜進犯大淩河,祖總鎮浴血奮戰,盼望援軍。今我雖六千人,精銳之師也。合當突破金虜封鎖,馳援大淩河。這位乃是大戰潁州的昭武將軍丁雲毅丁參戎,由臺灣千里馳援而來,諸位都來見過!”

丁雲毅本是來拜會吳三桂的,但此刻在吳三桂的嘴裡,卻變成了千里馳援,原也是爲了振奮軍心之用。那些將領齊聲道:“見過參戎!”

等到兩邊見過,吳三桂道:“用兵宜早不宜遲,今既丁參戎已到,傳我軍令,明日用兵!”

“是!”

“遊擊鄧長貴何在!”

“鄧長貴在!”

“着你部兩千兵,皆歸丁參將指揮,丁參將在便若我在,有不服軍令,不聽調度者,皆殺!”

“是!”

“遊擊孔西武、遊擊譚江童!”

“在!”

“你二人各引一千五百兵,爲我兩翼,我自引一千兵,親自衝突敵陣!”

“是!”

“諸位!”吳三桂“嚯”的一下站了起來:“明日一戰,事關重大。我邊關軍令,作戰不利者,皆死!若是明日不能破敵,我吳三桂先斬了你們的腦袋,再砍下自己首級去向朝廷謝罪!”

“號令起,三軍進!決死戰。不退後!我等願隨參戎,決死殺敵,死不後退!”

這些將領齊聲大叫,聲勢驚人。

丁雲毅都看在了眼裡,吳三桂的部隊。比起自己的虎賁衛來絲毫也不遜色,甚至在軍令嚴明之上,還要勝過自己部下。

這也難怪,吳三桂的部隊將逐漸成爲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部隊,成了多方勢力競相拉攏的對象。

吩咐完畢。吳三桂讓諸將前去準備。自己親自設宴款待丁雲毅。他是武將本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有道菜,吃着像狗肉,但仔細咀嚼卻又不是,吳三桂笑着道:“昨日我出營巡視。見遠處有餓狼兩隻,便追了上去。殺了它們。原本想風乾了給自己下酒,不想二弟來了。合當我弟有口福。”

說着喝了口酒:“等到滅了金虜,你我兄弟自當辭官遠去,遊獵於深山老林,盪舟於大海之上,從此不問世事,何等逍遙快活。”

丁雲毅一笑了之。

金虜沒有那麼容易滅,就算滅了,只怕你吳三桂也放不下官職。其實不光是吳三桂,自己又何嘗能夠放下?

“二弟,你此來可不光是爲了看我的吧。”吳三桂放下酒碗問道。

丁雲毅點了點頭,把自己來的目的說了一下,吳三桂略略皺眉:“二弟,你要知道邊關雖然多有戰馬,但我等亦是緊張。不過既然二弟那麼遠來了,我總要幫你解決。這事不要放在心上,等你走時,總讓你稱心如意便是。”

眼見事情如此順利解決,丁雲毅心中歡喜,接連敬了吳三桂兩碗酒。

吳三桂抹了下嘴,忽然嘆息一聲:“二弟,你這次來的正是時候,一來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二來我終日呆在邊關,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人”

“大哥有什麼心事只管說來。”丁雲毅問道。

吳三桂沉默一會:“昔日,皇太極發動大淩河之役,我父在赴援時逃全軍覆滅,被下入大獄,後雖官復原職,聖寵總不如過去了。我爲前途,奮力殺敵,又拜總督關寧兩鎮總監軍高起潛爲義父,短短時間便升爲參將,但我聽說朝廷裡已經有了非議,說我年紀太輕,不能擔此重任云云。二弟,眼下朝廷用人之機,不會聽信這些話,但等到稍稍太平,所謂三人成虎,我心裡實在擔心得很那。”

吳三桂原本是沒有這些顧慮的,只知道盡心殺敵,忠心爲朝廷辦事,總能前程似錦,但自從他前年京城一行,發現朝廷裡的那些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回到邊關之後,想法便也愈發多了起來。

丁雲毅也不做聲,聽吳三桂說了下去:“旁的不說,就說軍餉,年年催,年年欠。前兩個月我求了我義父,結果好說歹說撥下來了兩個月的軍餉,稍解燃眉之急,但還欠中弟兄們整整半年軍餉啊。若不是我一力彈壓,又殺了兩個帶頭鬧餉的軍官,只怕事情已經不可收拾了那。我想那,到底還是咱的根基太淺,沒有人把咱說的話當回事情。”

丁雲毅點了點頭:“大哥這裡還算是好的,雖然軍餉拖欠,但總還有個盼頭,可我的臺灣呢?聖上早就說過,一兩銀子的軍餉也不給我,全靠我自己解決。”

吳三桂“啊”了一聲。他只當自己這裡狀況惡劣,沒想到還有一個比自己更慘的。

不過他卻不知道,丁雲毅雖然從朝廷裡拿不到一兩銀子,但在臺灣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殺伐決斷,皆操在他一人之手,朝廷對臺灣這樣“蠻荒之地”,既不想管,也沒有精力去管。

至於軍餉,丁雲毅開闢通了海路,財源滾滾,雖然比不上鄭芝龍,也一年進項只要順利那也是一筆筆的鉅款。

吳三桂在邊關可就大不一樣了。上有總兵總督,又有太監監軍,他這參將,在邊關一抓就是一大把。更加要命的是軍餉全都靠着朝廷,朝廷拖欠上兩三個月,便要讓吳三桂急得上吊,一點自主權利也都沒有,全無丁雲毅的進退自如。

不說別的,光是丁雲毅這次來採購戰馬,自己一拍腦袋決定,當天就可以動身。可吳三桂要想辦點東西,非得層層請示,逐一彙報,到後來銀子十有八九都是批不下來的。

吳三桂沒有去過臺灣,只當自己二弟那裡和這差不多,當時大生知己之感。

“大哥,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丁雲毅放低了聲音道:“咱們這些人那,雖然手裡有幾個兵,但說穿了卻無權無勢,身不由己,上邊讓咱們怎麼幹,咱們就得怎麼幹。爲什麼?因爲咱沒有自己勢力。大哥眼下雖然只是個參將,但邊關幾乎無日不戰,軍功易得,大哥升到總兵不過是旦夕的事情,到時候大哥總鎮一方,有權有勢,弟在臺灣爲了虛張旗鼓,以爲輔翼。如此邊關和臺灣遙相呼應,互爲羽翼,大哥上折說需要加固邊關,通知兄弟一聲,兄弟便也上折說邊關重地,需要加固,兩邊聯繫,不怕朝廷不能答應。”

吳三桂微微點頭,但隨即又有一些擔心:“聖上最是厭惡結黨營私,如果邊關、臺灣同時上折,必然會被聖上看出破綻,到時候雷霆震怒該當如何?”

“聖上的確是最厭惡結黨營私,但最無奈的也是結黨營私。”丁雲毅淡淡笑了下:“這一點咱在中原的時候便看得清清楚楚。你越是結黨營私的勢力大了,朝廷便愈發奈何你不得。非但奈何不得,而且還得順着你的意思,好好的安撫於你。”

吳三桂恍然大悟,丁雲毅又接着說道:“不瞞大哥,我在臺灣有海商支撐,可以賺取一些銀子,弟每過半年便給大哥送一批銀子來,以解大哥軍中燃眉之急,大哥呢?每次也捎帶一些不用的戰馬和戰場上繳獲的兵器藥材物資讓我帶去,不需經過上面,悄悄進行便可。大家各取所需要,也省了許多手續上的麻煩。”

“好,就這麼辦!”吳三桂一拍案几:“二弟,這件事就這麼說定了,幹了!”

丁雲毅微笑着舉起酒碗喝了一口,他和吳三桂之間的同盟便也已經結下了。(……)

第483章 運鹽第251章 多鐸第240章 戰艦發展、旱災!第418章 張肯堂?第66章 戰利品第210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75章 綁架第53章 論勢第477章 大發展第443章 孤單的船(下)第130章 衝賊!第306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9章 珠寶第378章 血色戰神——再現!第344章 賭坊第16章 操練第198章 “大明私掠許可證”第501章 桑巴尼——葬身之地第154章 提親第506章 馬尼拉的巨大災難第254章 九進九出無人敵!第12章 秦解元第484章 血戰鹽霸第210章 意想不到的事第508章 我的名字叫丁雲毅!第491章 丁雲毅想知道的事情第56章 搶!第316章 進南京第17章 海盜來了第213章 大戰張獻忠第568章 奪取盛京(下)第279章 “虎式”戰船第393章 母女第324章 今日之他已非昔日之他第141章 造船坊第550章 大明忠烈第460章 夜壺論第510章 恐怖之王!!第494章 皇宮小太監(上)第58章 戚家刀法第447章 矛盾第1章 丁雲毅的故事第472章 衆貝勒第339章 丁總鎮的一家人第158章 演習第393章 母女第311章 虎賁三十六騎第338章 金鷹城第554章 吳三桂的抉擇第68章 鄭芝龍來了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359章 鶴丸城第19章 獻寶第531章 奪取扎幌第319章 畫舫美人第576章 山海關第72章 洪調元的身世第312章 血色戰神第574章 怒斬鰲拜第13章 ,應也得應,不應也得應!第96章 後金第50章 大明局勢第62章 弟兄們,跟我衝!第96章 後金第440章 松山之戰中的吳三桂(上)第420章 火燒!第451章 他不是忠臣,是權臣!第538章 京都平叛第189章 泉州幫?澎湖幫?第311章 虎賁三十六騎第247章 萊長縣第84章 虎賁衛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383章 薩摩藩的財政問題第364章 日本第451章 他不是忠臣,是權臣!第217章 潁州布兵第287章 海戰大捷第277章 海盜王——丁雲毅!第167章 報捷書第187章 對策第518章 李子湖之死!第493章 丁雲毅——援軍——到了!第107章 海患(上)第255章 大捷!第27章 青樓皆爲義氣妓第443章 孤單的船(下)第317章 漢奸來開會了第61章 十大海盜鐵規第425章 大敗第53章 論勢第505章 中興之主??第314章 最後的十八人第366章 大明帝國的反擊!第247章 萊長縣第145章 去臺灣第568章 奪取盛京(下)第56章 搶!第458章 拜訪第472章 衆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