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多鐸

“殺!殺!!殺!!!”

吳三桂的吼聲,始終都在激勵着身邊所有的士兵。

天助軍本來就對關寧鐵騎極爲害怕,這時吳三桂親身指揮衆將殺敵,天助軍更是無心戀戰。

眼看着鄂勒順那裡根本沒有發兵增援自己意思,尚可喜抵抗的決心便也迅速瓦解。

天助軍開始撤退了。

“衝出去!”

吳三桂大刀朝前一指,厲聲呼道:“孔西武,點五百人,隨我去接應丁參將!”

“是!”

大呼聲中,吳三桂撥轉馬頭,竟又直接朝鄂勒順的大營衝去。

才衝至,便發現金虜陣腳混亂,吳三桂心中大奇,難道丁雲毅竟然憑藉着兩千兵便能殺亂了金虜?

可是面前的一切,卻又讓他不能不相信。

五百生力軍忽然在側後殺出,讓原本就士氣低沉的金虜更是一陣混亂。

“丁雲毅在哪裡!”吳三桂殺出亂軍中大呼道。

“丁雲毅在這裡!”

出現在吳三桂面前的丁雲毅,讓他震驚不已。

這哪裡還是個參將?簡直就是一個血人。

吳三桂很快便清醒過來:“二弟,走了,去大淩河!”

“弟兄們,走了,去大淩河!”丁雲毅的聲音在戰場之上響起。

那些洶涌而至的關寧鐵騎,這時又洶涌的突出戰場。

而丁雲毅和吳三桂兩人,卻並沒有急着走。兩個人,兩匹馬,兩口馬,立於戰場之上,橫刀立馬,怒目相視金虜,那些個金虜竟然沒有一個敢追上前的。

等到大部士兵全部撤出。吳三桂這才用大刀指着那些金虜厲聲道:“有誰敢追者,皆殺之!”

說着,和丁雲毅緩緩離開戰場......而在他們身後。竟然真的沒有一人一騎敢追......

這一戰,丁雲毅和吳三桂六千軍殺敗金虜和天助軍一萬五千聯軍,尤其是丁雲毅指揮的那兩千關寧鐵騎。在戰場上奪走了一切人的光芒。

騎奔霄,揮龍牙,銀色盔甲,,浴血搏殺。丁雲毅只一戰,便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人!

他從臺灣殺到中原,又從臺灣殺到邊關,每次來到之前,都沒有人聽過他的名字,但當他出現在戰場之上。每個人卻一輩子都無法忘記他的名字。

鄂勒順以勇猛聞名,但這一戰卻讓他丟盡了所有顏面。

同樣表現的英勇的還有吳三桂。這個只比丁雲毅大兩歲的青年將領,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驍勇,始終一貫。

在邊關,大明兩顆青年將星閃耀!

而這。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大淩河。

祖大壽麪色凝重,一言不發的看着對面女真森嚴軍營。

這裡,對他有着極其特殊的意義。

袁崇煥督師遼東之時,祖大壽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寧遠保衛戰、寧錦大捷、北京保衛戰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袁崇煥死後,祖大壽率領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駐守寧遠、錦州、大淩河等要塞,抵禦金虜的入侵。

崇禎四年,祖大壽奉孫承宗之命守大淩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極以傾國之師,把大淩河城團團包圍住。

祖大壽突圍不得,援軍又被擊退,只能閉城堅守。皇太極不斷地送信勸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堅守了三個月,城裡糧食吃完了,開始殺馬吃。馬殺完了,開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開始吃軍中的老弱病殘。軍中的老弱病殘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該是健壯將士的互相殘殺了。無論如何,城是沒法再守下去了,所有的將領,除了副將何可綱,都認爲只剩下投降一條路了。

於是祖大壽長嘆一聲:“人生豈有不死之理?但爲國爲家爲身,三者並重。今既盡忠報國,惟惜此身命。”

於是殺了誓死不從的何可綱,與皇太極在城外設壇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然後他向皇太極獻策,他願意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皇太極滿心歡喜。但祖大壽進錦州城後就抵抗清軍。皇太極惱羞成怒,兩次御駕親征攻打錦州、寧遠,都無功而返。

以攻城略地爲樂趣的滿洲人,有多少是在“取祖大壽項上首級,奪南朝花花江山”的夢想中長大的?

而現在,祖大壽又再次在大淩河面對不共戴天的敵人:金虜了!

能不能取勝?他並沒有什麼把握,中原流寇鬧得很兇,現在朝廷能夠給予自己的幫助非常少,一切都只能靠着邊關的這些將士們了。

當然,還有自己的外甥吳三桂。

吳三桂在他舅舅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功突破女真人的堵截,出現在了大淩河,而和他一起來的,還有那個叫丁雲毅的人。

祖大壽聽過丁雲毅的名字,這人便和自己外甥一樣,在這兩年之中聲名鵲起,年紀輕輕便當上了參將,前途不可限量。

有了大明這兩顆最耀眼將星的幫助,祖大壽覺得心情輕鬆了不少。

“對面的多鐸,也一樣只有二十二歲。”祖大壽若有所思地道:“金虜中以如此年輕的將領爲主帥,我大明亦有你們,看來我們這些人是老了啊。”

“舅舅哪裡能說到個老字?”吳三桂笑道;“在三桂看來,舅舅還年輕得很。”

祖大壽笑着擺了擺手:“不要奉承我,我怎麼樣心裡自己知道。長伯,項文,對面多鐸雖然年輕,但卻勇冠三軍,不可小視。”

“多鐸不足爲慮。”丁雲毅卻忽然開口說道。

祖大壽和吳三桂聽了大奇,卻聽丁雲毅不慌不忙說道:“多鐸此人行爲任性乖張甚至荒唐。他對皇太極的諸多籠絡並不買帳。皇太極喜歡的人他嗤之以鼻,皇太極厭惡的人他卻偏偏喜歡親近交往。元旦朝賀的時候,唯獨多鐸進獻給皇太極以劣馬作爲賀禮就是例證。因爲礙着他的面子,被指責時推說是鬧着玩,哈哈一笑了事。這些倒還罷了,但在他娶親一事上,卻表現得非常愚蠢。甚至已經超出了皇太極的容忍......”

多鐸在僞號天聰二年已經十四歲了,按滿人虛歲十二,三就娶親的年紀。已經是晚婚了。他想娶的正福晉不是孝端的妹妹,而是親舅舅阿布泰的女兒,烏拉那拉氏。他的表姐,並且請阿濟格作爲兄長前去說親,事先的確沒有徵得皇太極的同意,然而阿濟格因此細故獲罪並喪失旗主的身份實在是小題大作,歸根結底在於皇太極並不希望多鐸和他的舅舅親上加親,特別是阿布泰是皇太極最爲深惡痛絕的人之一,而阿濟格剛烈魯莽的性情也不是三大貝勒和天聰汗可以控制的,正好藉此打擊他剝奪他的兵權。

皇太極對阿布泰是極爲討厭的,所以,皇太極堅決反對多鐸與阿布泰結親。

皇太極對阿布泰反感的緣故其來自有之。關鍵還是努爾哈赤死後權力鬥爭的後續。阿布泰是烏拉部大貝勒滿泰的第三子,大福晉阿巴亥的親弟弟,也是阿濟格三兄弟的親舅舅。 滿泰被殺後,其弟布佔泰成爲大貝勒,阿布泰逃到葉赫部落。天命四年葉赫爲建州女真所滅。被帶到後金。努爾哈赤因其姐姐是寵愛的福晉的緣故,將他作爲大臣收養,不久又把女兒和碩公主嫁給阿布泰,這樣他即是國舅爺,又是額駙,兼之他精明強幹。獲得努爾哈赤的格外寵愛,並超級提拔,幾年內就從一名閒散旗人擢升爲統率千軍萬馬,佐汗治政的八旗最高將官-總兵官和第一督堂,成爲僞號天命年間叱吒風雲頗具影響力的軍政要人。

僞號天命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努爾哈赤將自己所穿的鑲貂皮的白皮襖賜給“阿布泰納哈處”,,可見努爾哈赤對他的寵愛。僞號天命七年正月十三日,努爾哈赤定八旗將官的儀仗,第一等的有包括阿布泰等的十六人,與努爾哈赤之子湯古岱,養子富爾漢,女婿何和禮,揚古利等總兵官同等待遇,可算是榮耀了。七年三月,阿布泰已是管轄一旗的固山額真,到天命八月正月,努爾哈赤親自提拔他爲三等總兵官,五個月後即升爲八旗處理軍政要務的最高級別將官第一督堂。

到皇太極繼位後,首先要打擊的就是多爾袞三兄弟的力量,當時他們年紀小,又沒有行軍作戰管理旗務參政的經驗,能給他們出主意的就是這個在八旗裡的顯赫人物,三兄弟的親舅舅阿布泰了。所以皇太極上臺後,不斷找理由打擊他,沒多久就被降職爲小小的遊擊。

而多鐸想娶表姐並不僅爲了其才貌考量,而是要獲得同盟。阿濟格如此積極的遣人說婚定親,而皇太極又這樣害怕討厭阿布泰,堅決破壞這門婚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阻止阿布泰同阿濟格三兄弟聯合在一起。有了三兄弟的兵馬,加上阿布泰的足智多謀,德高望衆,長於作戰,將是一股極大的力量,對皇太極的統治是個威脅。更何況阿布泰本來就是兄弟三人的親舅舅,如果親上加親,成爲多鐸的岳父,加上阿布泰被連降四級屈居遊擊微職對皇太極怨氣很深,四個人同仇敵愾風雨同舟,對三大貝勒和皇太極來說威脅太大了,犯了皇太極的大忌, 所以皇太極纔不顧家訓,違反一年多前的誓言,侵犯了旗主阿濟格和多鐸的合法權益,以聘親細故對阿濟格進行重處,剝奪了他固山貝勒的身份。

說實在的,無論是出於籠絡目的也好,還是逼死多鐸母親阿巴亥於心有愧也罷,或者是博得寬大友愛的名望,皇太極對於多鐸還是十分優容的,除了將努爾哈赤留下的二十牛錄親軍全部分給多鐸,使其執掌的正白旗成爲兵力最強的一旗外,對於多鐸的種種出位行徑還是能容則容,而他稍有功績則格外褒獎,但是多鐸卻偏不領情,硬要和皇太極唱反調。

шшш •тt kān •c○

但是皇太極這樣的格外嬌寵並不能打消多鐸內心的怨恨。皇太極並不太喜歡阿濟格,可是多鐸不顧他的反對,和阿濟格十分接近。當蒙古扎魯特部戴青歸降時,阿濟格要強奪戴青之子善都的妻子,皇太極加以制止,但多鐸卻揹着皇太極和阿濟格一起前去索要,並對土謝圖汗額附進行威嚇,後來額附將此事報告給皇太極這纔沒釀成禍事。

起初,皇太極認爲多鐸年少志驕可以寬容,只諭告屬下如發現多鐸悖謬之舉應諫諍勸諭,力加規正,後來又不時召他來“密加訓諭”,可是多鐸對於皇太極的優容並不領情,不思悔改不說,反而怪皇太極多事,日子久了,兄弟兩人矛盾日深。

兄弟情分的事,皇太極尚可忍耐,卻不能原諒多鐸在戰場上表現消極唱調。

僞號天聰六年,大軍徵察哈爾蒙古,還師途經張家口時,皇太極令與明將和議,商討互市之事,多鐸急於還家,當衆大發異議,攻擊皇太極爲如此微物而駐重兵是得不償失的事,還聲稱即使分給他財物他也不稀罕也不會去取,使皇太極大爲難堪,指責他急欲還家,無非是迷戀妓女,不耐久戰。皇太極發現多鐸對他心愛的人十分厭惡,對自己嫉恨的人反而非常同情,氣憤得說:“乃若雖具才能,而心懷離異,亦復何益”。

皇太極徵明,多鐸率本部兵五百人與明將祖大壽所率八百兵相遇,祖大壽率兵進擊,多鐸竟不戰而退,致使陣亡九名,失馬三十匹。多鐸又懶散貪玩,直接影響征戰大事。

其兄多爾袞爲奉命大將軍出征,與嶽託兩路徵明,皇太極率諸王大臣前往演武場送行,多鐸卻藉口避痘爲由不去相送,在家中攜妓女管絃歡歌,還親自穿優人戲衣塗脂抹粉地演戲爲樂。

這些事情有些祖大壽知道,有些並不清楚,聽丁雲毅娓娓道來,心中震驚,丁雲毅久在臺灣,是如何知道邊關這些事的?

丁雲毅卻微微笑道:“皇太極以多鐸這樣人爲主帥,豈有不失敗的道理?”()

第441章 松山大戰中的吳三桂(下)第510章 恐怖之王!!第202章 底線!第337章 錦衣衛第523章 廣島一百二十九“烈士”第459章 我擁有無限的權利!第503章 餉啊!第366章 大明帝國的反擊!第106章 終於見到了崇禎第71章 海上貿易第436章 必勝決心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535章 體面的退位吧!!第401章 再用洪承疇第140章 遏制住丁雲毅第118章 福王府第85章 我需要炮第198章 “大明私掠許可證”第320章 二十萬兩第6章 “龍牙”第447章 矛盾第479章 海盜來了(上)第397章 再圍錦州!!第50章 大明局勢第417章 八字治國方略第463章 你的脾氣太急了些第399章 經濟和文化侵略第166章 岳飛和戚繼光第132章 投誠可能第243章 騎兵第558章 京城外的決戰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133章 海盜大會?第57章 戚家軍第329章 原來是他第129章 丁雲毅的反擊第256章 黃覺新第190章 威脅第429章 大戰松山(上)第407章 下套了第12章 秦解元第39章 人手問題第449章 鑿船第114章 “兵變”第69章 當年的你心狠手辣第124章 海盜劉香第47章 中國札記第222章 第五日:單騎衝敵第407章 下套了第522章 大戰寧遠(下)第73章 錦衣衛八虎第406章 “故人”第289章 談判第445章 鄭芝龍之死(上)第26章 內閣制第80章 渾水摸魚第312章 血色戰神第190章 威脅第108章 海患(下)第121章 澎湖變化第253章 連環計(下)第154章 提親第334章 常平村裡的小夫妻第432章 松山陷落第296章 張溥第4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368章 武大郎的後人第581章 官員第575章 援軍——援軍!第17章 海盜來了第472章 衆貝勒第197章 平亂!第107章 海患(上)第86章 武田寶藏第359章 鶴丸城第584章 佈置南京第346章 賴合恩第456章 探監第339章 丁總鎮的一家人第513章 步步推進第36章 援兵第178章 最後一個敵人第308章 夜襲張獻忠第260章 小土第39章 人手問題第424章 火槍、戰車第192章 金鷹城的誕生第259章 探子第468章 驚人的婚宴(上)第462章 我決定要繼續納妾!第267章 一門忠義第99章 十兩銀子的飯局第79章 劉香使者第361章 果然就在這裡第291章 大海之王第536章 “四大貴族”第66章 戰利品第28章 鬼王丸第1章 丁雲毅的故事第508章 我的名字叫丁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