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孔子

孔子:父叔梁紇,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是年孔子開始爲委吏,管理倉庫。魯昭公十一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一些粗活。孔子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這一年,齊景公與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

魯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禮於孔子。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二十六年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君王要像個君王,臣下要像個臣下,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孔子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魯昭公二十七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魯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經40歲了,孔子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自稱四十歲不疑惑。魯定公十三年春天,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孔子的弟子子路對孔子見南子這件事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鄭國的子產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因此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

孔子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衛國。

魯哀公二年,孔子由魯國來到衛國。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離開衛國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59歲的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國、宋國、鄭國至陳國,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七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魯哀公三年,孔子六十歲,稱自己這時候,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自己頹喪的樣子如同喪家之犬。

魯哀公五年,孔子從蔡國來到葉國。葉國君主葉公向孔子問政,並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在離開葉國返回蔡國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隱者。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與弟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困絕糧,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後被楚國人相救。由楚國返回衛國,途中又遇隱者。

魯哀公十年,孔子在衛國,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魯哀公十一年,齊國派師討伐魯國,孔子弟子冉求帥魯師與齊戰,獲勝。季康子問冉有指揮才能從何而來,冉有說是向孔子學來的。68歲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國。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孔子仍有心從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賦,孔子反對。對冉有說判斷一個人的行爲是不是君子的行爲,應該用他的禮數來判斷。施捨的時候,會從重付出。做事的時候,會中庸而行之。死的時候,會對自己薄葬。魯哀公十二年,孔子繼續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了。

魯哀公十三年,孔子已經70歲了,稱自己這時候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矩了。

身處亂世的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爲各國高官棟樑,又爲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這一年,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魯哀公十四年春天,西狩獲麟。孔子認爲這不是好徵兆,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齊國陳恆弒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孔子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持。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爲何那麼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孔子流下了眼淚,講到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爲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爲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孔子的故居改爲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

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十六章少康復國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廣孝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二)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二百一十七章劉伯溫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二百一十二章丘處機第六十七章猴王出世第一百零三章漢武帝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九十五章秦王掃六合(二)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七十六章釋迦摩尼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雞嶺(三)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零六章雜記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六十六章齊桓公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發展第八章菩提現世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十三章五帝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