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寇準

寇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鄉,後移居馮詡,最後遷至華州下邦。寇凖出身於名門望族,其遠祖蘇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時任司寇,因屢建大功,賜以官職爲姓。父親寇湘於後晉開運年間考中進士甲科,後應詔任魏王記室參軍,因屢建功勳,被封爲國公,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寇凖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十四歲時已經寫出了不少優秀的詩篇。十五歲時就能精習《春秋》。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十九歲的寇凖考中進士。宋太宗選取進士,往往到殿前的平臺親自看望提問,年紀輕的人往往不予錄用。有人教寇凖增報年齡,寇凖說:“我剛剛準備要踏上仕途,怎麼可以欺騙陛下呢?”後來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評事,被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任滿改任成安知縣。以後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官。端拱二年(989年),寇凖曾奏事殿中,大膽進諫。由於忠言逆耳,宋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寇凖卻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寇凖在宋太宗朝羣臣中,以剛直足智著名。

淳化初年,朝廷處理了兩樁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以千萬計,僅被撤職仗責,不久又恢復了原職;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寇凖知道這是王淮的哥哥、參知政事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淳化二年(991年)春,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羣臣多認爲是天數所致,寇凖則說:“《洪範》裡說,天和人的關係,相互應和就像影子和回聲,大旱是因爲刑罰有不公平的地方。”宋太宗很生氣,起身回到宮中。過了一會兒,召寇凖詢問刑罰不公平的情況,寇凖說:“希望把二府的官員召來,我就說。”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員來,寇凖就說:“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觸犯法律接受賄賂,祖吉受賄較少卻被殺頭,王淮因爲是參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錢財千萬,只受杖刑,仍官復原職,這不是不公平是什麼?”宋太宗把這件事問王沔,王沔叩頭謝罪,於是宋太宗嚴厲批評了王沔,並且知道寇凖可用。當即任命寇凖爲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開始直接參預北宋朝廷的軍國大事。寇凖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一天,寇凖與與溫仲舒一起外出,在路上碰到一個瘋子迎着他的馬喊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張遜向來交好,張遜就嗾使他把這件事稟告宋太宗。寇凖引溫仲舒作證,張遜讓王賓單獨上奏,言辭很嚴厲,並且互相指責對方的短處。宋太宗很生氣,貶謫了張遜,寇凖也被免官任青州知府。但這時宋太宗已離不開寇凖了,寇凖去青州後,宋太宗悶悶不樂,經常詢問有關寇凖在青州的情況。第二年,寇凖就被召回京師,拜爲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加給事中。

當時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儲。這件事也一直是令宋太宗頭疼的事情。因爲宋太祖駕崩後,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踐祚,並且宋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說宋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因此宋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當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被太宗貶到嶺南。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寇凖剛從青州還朝,入見宋太宗。宋太宗當時正患足疾,讓寇凖看過傷情後,深情地問道:“你怎麼現在纔回京?”宋太宗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接着宋太宗便向寇凖問起應立誰爲皇太子。寇凖已猜到宋太宗這次召見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宋太宗的問題。寇凖說:“爲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宦官)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衆望所歸者立爲太子。”宋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怎麼樣?”寇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爲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佈襄王趙恆爲開封尹,改封壽王,後立爲皇太子。宋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着看皇太子。這時人羣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宋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問寇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麼位置?”寇凖連連拜賀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宋太宗恍然大悟,賞寇凖對飲,大醉而罷。此後宋太宗更加依重寇凖。有人給宋太宗獻了個寶物:一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凖。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寇凖任尚書工部侍郎,宋真宗很早就想讓寇凖做宰相,擔心他性格剛直,難於獨自擔任。遼國乘宋主新立,更加頻繁地騷擾邊境。鹹平二年(999年),遼軍大敗宋軍於高陽關,俘宋並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還。鹹平六年(1003年),遼軍再侵高陽關,宋軍副都部署王繼忠又被俘降遼。這兩次戰爭極大地震驚了北宋朝廷。景德元年,邊境告急文書頻傳,說遼軍又要大規模入侵了。這年六月,參知政事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凖爲相。畢士安說:“寇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凖可以禦敵保國。”八月,寇凖與畢士安同日拜相。景德元年(1004年),寇凖以集賢殿大學士的官職排在畢士安(參知政事)之下。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遼軍由威虜軍攻定州,被宋兵阻擊,便把兵鋒轉向東南。當遼軍南下。“急書一夕五至”的時候,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副使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他們主張用躲避遼國的辦法,應付遼國的入侵。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只有寇凖與畢士安堅決主張抵抗,當宋真宗問他們的意見時,王欽若、陳堯叟二人正好在場。寇凖心裡明白,遷都之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但他卻假裝不知,對宋真宗說:“誰是替陛下籌劃這個計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殺頭。現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將和文臣都很團結,如果您親自領兵出征,敵人自然而然就會逃跑。不這樣,那就出奇兵打亂敵人的計劃,堅守陣地消磨敵人的士氣,使敵人睏乏疲憊。從疲勞和安逸的敵我形勢來看,我們有必勝的把握。爲什麼要拋棄太廟太社,到楚、蜀這樣邊遠的地方去呢?問題在於人心崩潰了,敵人乘勢而入,天下還能夠保住嗎?”寇凖的意見終於阻止了妥協派逃跑避敵的主張。爲了消除王欽若對宋真宗的影響,寇凖把他從宋真宗身邊調到天雄軍前線去防遼兵。

寇凖派探子到前線偵察情況,根據對敵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他指出:“目前敵人已至深州、祁州以東,我方大軍在定州及威虜等地,東路別無駐軍。應一面調天雄軍步騎萬人,駐守貝州,派孫全照指揮,遇敵掩殺;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敵後,襲擊敵人據點,兼以報告敵情。這樣就可以振奮軍威,安定人心,打亂敵人的軍事部署,並可與刑州和沼州的軍事據點構成犄角之勢,以便攻守。萬一敵騎南下攻人貝州,即應增援定州,向東北進攻,牽制敵人後方,使敵兵不敢縱深作戰。”同時寇凖特別強調指出:爲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宋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寇凖一方面同妥協派鬥爭,一方面積極備戰。他派人到河北把農民中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加以訓練,發展民兵隊伍,並規定:河北民兵殺敵,所在官軍應給以聲援;民兵中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寇凖還派人攜帶錢物慰勞河北駐軍,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十月,遼兵攻下祁州,向東南推進,經貝州,直撲澶州城下。這樣一來,不僅河北大片領土陷入敵手,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遼國騎兵的威脅之下。事實擺在面前,只有堅決抗敵纔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但統治集團內部仍然有不少人對抗敵沒有信心,甚至當時的宰相畢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現對大臣不祥爲藉口,不願隨駕北征,並對寇凖促使宋真宗親征說三道四。

在寇凖的督促下,宋真宗讓雍王留守京師,自己起駕北上。當車駕緩慢行至韋城時,遼軍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從前方飛來。臣僚中又有人勸真宗到金陵躲避敵鋒,於是真宗又動搖起來。寇凖十分懂得把握軍心民心和“取威決勝”的軍事法則。他提醒真宗在大敵壓境,四方危機的情況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三寇凖明確指出,進則士氣備增,退則萬衆瓦解。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支持寇凖的意見。宋真宗車駕終於北行到達澶州。北宋時,黃河還是從澶州流過的,將澶州城一分爲二。

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二十三章哪吒鬧東海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變法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六十四章所羅門第六十一章大衛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第一百三十九章關羽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九十二章長平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一百七十八章八戒探井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七章盤古兒女(二)第八章菩提現世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將第二百零八章方臘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穌昇天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十八章成湯亡夏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鬥女妖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一百八十八章扇滅火焰山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戰紅孩兒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二百零九章教會分裂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緣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六十七章猴王出世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傳道(二)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四十七章大會萬仙陣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